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2020-12-20 YNET.com北青網

今年6月,全新OPPO手環上市,主打可連續檢測血氧飽和度功能,用戶可實時獲悉血氧飽和度數值。

9月,蘋果發布可監測血氧水平的Apple Watch 6,實現預測和追蹤新冠病毒感染,更傾向於對用戶的健康管理。

11月,榮耀新推出含有心臟健康管理、血氧飽和度檢測、睡眠呼吸暫停篩查等多種保健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環。

從今年各大品牌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正在打開可穿戴設備的增量市場。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

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

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可以預測疾病,人們通過可穿戴設備改善運動之外的健康狀況將成為新的趨勢。

放眼全球市場,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全球智能手錶總出貨量依舊同比增長20%。這說明了經歷了疫情,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心臟、血氧監測、運動健身的關注及其相關設備的需求陡然提升。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曾指出,智能手錶市場未來的發展重點仍是健身和健康應用。

因此,從今年不少品牌智能手環的產品功能中都可以看見血氧飽和度監測的身影。在醫學上,血氧飽和度是檢測心肺和整體健康的重要指標,通過血氧飽和度的檢測數據可實現對患者肺功能健康度的監控。

智能健康類的穿戴設備在新冠疫情期間已發揮實質作用,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開發了一款「新冠數據捐獻」應用軟體,用戶可將運動手環或智能手錶監測到的健康數據上傳。對於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通過運動手環等設備監測到的心率、睡眠、運動量、體溫等體徵信息會明顯改變,數據可反映潛在感染者情況,並通過這些數據評估疫情在德國發展情況。

從以上可以看出智能手環等設備收集的健康數據價值初顯。但成千上萬臺智能設備監測的健康數據龐大且碎片,依然有更多可待挖掘的價值空間。

深挖健康數據價值,打開互動式健康保險大門

看準風口的數位化精準健康管理平臺妙健康已經先行一步,從六年前就開始探索可穿戴設備,持續挖掘健康數據與健康管理之間的價值。

妙健康通過搭建物聯網健康大數據平臺「妙+」來打破智能硬體的數據孤島,以健康數據及服務的開放式平臺連結起市場上90%的智能設備,目前已接入智能手環、手錶、血氧儀等300款智能硬體的數據。

具體到智能手錶上,妙健康打通SDK接口,基於採集到的心率、睡眠、運動等數據,可為各大手機品牌運營商提供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並且,妙健康通過採集到的健康數據以人工智慧算法形成用戶健康畫像,提供從健康評測、行為幹預到保險保障、醫療服務的一站式健康保障。這種創新模式,實現了硬體端、服務端和支付端的三方共贏。

智能手錶結合健康管理平臺改變用戶健康行為的同時,同樣為保險行業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今年6月初,妙健康、OPPO Watch和泰康在線三方深度合作的健康險項目正式亮相,推出了國內首款基於智能手錶端的互動式健康保險——「律動保」,為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健康保障體驗。

這意味著,除了運用於疫情預測和日常健康監測,中國的智能手錶廠商正試圖融合健康管理、健康險,實現「彎道超車」,可穿戴智能設備在健康領域的需求正在被市場發掘。

未來,智能手錶等穿戴設備若只提供單一的健康監測服務,競爭力顯然不夠,只有與健康管理、保險及醫療生態相融合,才能在可穿戴市場湧入健康服務的紅海競爭中打開增量市場。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相關焦點

  • 智能可穿戴APP開發,開啟智能健康管理新時代!
    新冠疫情爆發使人們對健康產生了隱憂,不少消費者希望通過更科學更便捷的方式來獲取健康產品和服務,「健康管理」之風的驟然起勢,為「大健康」行業帶來了發展的良機,也讓依靠人工智慧、大數據對健康做出分析與評估管理的智能穿戴行業前景一片明朗。
  • 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監護你的健康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李燕京) 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幾年前便出現了,但是由於監測精度不盡如人意,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如今,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此類產品的監測精度不斷提高,逐漸受到養老、醫療甚至是汽車等不同領域的關注,各種新應用也被層出不窮地開發出來,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除了計步和心率,可穿戴設備用於健康管理還有哪些潛力?
    隨著新技術、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醫患之間多元交流形式的發展,可穿戴健康設備市場正在不斷增長。在埃森哲數字健康消費者調查中,可穿戴設備的使用在調查樣本的7個國家中都有所增加,2018年美國消費者可穿戴設備使用率高達33%,75%的人表示數字健康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技術。 美國FDA也在促進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通常來說,作為「醫療」設備用於診斷或治療,必須經過監管機構的批准。
  • 移動健康的未來,健康監測App還是可穿戴設備?
    近日舉辦的MWC盛會上,隨著三星、索尼、華為等紛紛亮出手環、手錶的「殺手鐧」,智能可穿戴設備再一次賺足外界眼球。風頭旺時必有勁敵!針對可穿戴們主打的健康監測領域,國內外手機巨頭攜裹同類功能的APP強勢殺來,比如最新爆料蘋果正在開發iOS 8應用 Healthbook,可穿戴們此番可能要真的要——準備接蘋果的大招了!用有輻射的手機監測健康?
  • 高通的Snapdragon Wear 3100平臺開啟了可穿戴設備的新時代
    儘管一些人繼續質疑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生存能力,但每一代設備的能力都在不斷提高。隨著Fitbit、Mobvoi和Garmin GRMN +0.31%等公司的增長,watch無疑起到了幫助作用。我認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完美的智能手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過去幾年,高通成功地壟斷了智能手錶市場。高通(Qualcomm)昨日宣布了其下一代Snapdragon Wear處理器——Snapdragon Wear 3100。這是我對新產品的看法。
  • 智能可穿戴設備,雞肋or神器?
    這一具有科幻性質眼鏡的發布喚醒了科技巨頭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探索,這一片未耕之地有著無限的活力與商機,這一年,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智能可穿戴設備」意如其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設備。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類就是手環和手錶了。
  • 健康與科技共振,華米科技可穿戴設備助力健康發展
    年以來,健康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問題,健康及其周邊產業都受到大量關注,尤其是可穿戴設備。作為可穿戴設備助力健康的典 範,華米科技從研究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出發,目前已經在「科技連接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20年11月23日,華米科技公司營收22.351億元人民幣(合3.292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17年4月,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發布,創造性地把ECG心電圖監測功能引入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
  • 萊特妮絲全球首創AI智能形體管理,引爆健康美體新變革
    整個AI小萊系統涉及到服裝設計,內衣模塊,紡織新材料,AI智慧計算,電子,軟體,人體工學,醫學,纖維力學,營養學,健身等多項專業領域,它不僅是一套全球先進的智能健康形體管理系統,更是一款跨時代的黑科技智能形體管理解決方案,它的延生是全球未有的創舉,將為全球25億肥胖人士帶來新福音,開啟智能、科學、高效、健康形體管理新紀元,勢必將引發整個美體塑形行業的一場新變革!
  • 創業者們正在從哪些角度切入可穿戴設備市場?
    儘管可穿戴設備正在逐漸流行,但目前存在機會的無外乎在有限的幾類領域內——體育運動、移動健康、增強實景、身份認證交易等。昨天由君聯資本和IT桔子在3W咖啡舉辦的」可穿戴設備的機會和挑戰「活動,向我們展示了幾支團隊和產品,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可穿戴領域中找到切入點的。
  • 傳百度將在穿戴式智能設備領域放大招?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網際網路巨頭的目光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智慧型手機,更多的投向了可穿戴設備領域,如今智能眼鏡、手錶、手環、戒指紛紛進入人們的視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獨家獲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正積極布局,將在穿戴式智能設備領域有大動作——這也是迎合全球穿戴設備的熱潮。
  • 2020年的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有怎樣的變化?
    2020年,可穿戴領域又迎來了新的巨頭玩家。2020年8月27日,科技巨頭亞馬遜發布了名為「Halo」的智能手環,主要用於健康和健身追蹤。同時,亞馬遜還推出了與之配合的手機App及訂閱服務。這是亞馬遜旗下第一款可穿戴設備,標誌著亞馬遜向醫療健康領域又邁進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可穿戴領域的其他大玩家也沒有閒著。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國內首款一體化智能安全帽,開啟行業安控管理新時代。
    國內首款一體化智能安全帽,開啟行業安控管理新時代。 國內首款一體化智能安全帽,開啟行業安控管理新時代。提起安全帽,大家腦海中一定會出現一個黃顏色的帽子。
  • CES 2019|從頭到腳,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覆蓋你的全身
    如果說我還能想起2019年消費電子展的一些東西,那就是各式各樣展出的可穿戴設備,公司們厚臉皮地把它們放在你身上的任何一個地方:放在你的內衣裡,放在你的錢包上,或者放在你的額頭上。有時候,這種相似也是一件好事。
  • 可穿戴設備:引領新一輪消費電子爆發
    隨著以藍牙5.0等為代表的無線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可穿戴生態在逐漸成熟,可穿戴設備正在進入崛起的起點。耳戴式產品在經歷2017-2018年的爆發期後,依然保持著強勢的增長勢頭,2019年同比增長高達114.7%。
  • 智能手環沒落,醫用可穿戴設備崛起
    提到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各種智能手環。早在2014年,主打「健身」系列的可穿戴設備驟然興起,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泛濫街頭。戴上這樣智能化的設備,仿佛自己就是新時代的弄潮兒,健康、時尚、前衛全在手腕上展現,整個人活力倍增。然而,這股熱潮沒多久就消停了,絕大多數智能穿戴設備都被束之高閣。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不好用。原先的可穿戴設備不好用,大抵有這麼幾種情況:不夠智能、功能雞肋、價格高昂、穿戴不適、監測失準、續航不足等等。可筆者認為,導致用戶黏性差的最根本原因,是當年可穿戴設備定位「跑偏了」,不是人們的剛需。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與此同時,依託新技術(AI、IoT、雲計算)的植入,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刷新一場技術革命!產品變得愈加智能化,相關晶片、電池、傳感、通信、快充、測試等配套先進技術企業正迎來一場商業發展契機。那麼,目前可穿戴設備相關技術進展究竟如何?下一個前沿市場在哪?讓我們看如下7位嘉賓的詳解。
  • 阿拉町,進階智能可穿戴設備
    來源:《經理人》在通訊行業行進8年,後轉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邱學文更像一個產品經理。他說阿拉町的品牌營銷還沒有技術研發專業,市場高端化是大勢所趨。技術向前推進,落地就要愈發沉穩。堅持品質,營銷才有著力點,阿拉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長久。
  • 「I Need a Doctor」 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何能救人一命?
    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全天候隨身佩戴的智能終端,是非常適合作為24小時監測健康的接口,而心率監測功能,能為用戶提供舒適的長期心律監測,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來進行健康監測和管理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可穿戴設備電源還需要考慮充電精度、顯示驅動以及平臺兼容性等一系列的問題。另外,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可穿戴設備還是沿用已有的便攜設備電源管理方案做開發。我們需要在使用可穿戴設備的同時,開發新的電源。新型電源的瓶頸在於其轉換為可用功率時,功率密度和轉換效率極低。   ● 在可穿戴設備中,因為溼度、腐蝕等關係,許多產品的失效點為充電/信號連接器。   針對這些設計挑戰,TI 的應對措施如下。   ● TI的充電器IC和電量計IC為工作中的電池提供了最廣泛的保護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