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基層「河長制」作用 寧波健全「五水共治」長效機制

2020-12-13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8月9日訊 發揮基層「河長制」作用、積極傾聽沿河群眾意見、全面排查「清三河」反彈隱患,正成為寧波市下階段「五水共治」治汙水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

  記者昨日從市五水共治辦獲悉,寧波市按照省治水辦統一部署,強勢推進「清三河」治理,創建汙水「零直排」區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過去三年,寧波市統籌推進城鎮汙水管網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裡;全力推進480條「三河」的治理,「河長制」管理模式已覆蓋1941條鄉鎮級以上河道。這種全面「撒網」、重點排查、精細化「治水」的「河長制」工作機制,已取得明顯成效。

  「有汙染,找河長」,以北侖區小浹江為例,強化區、鎮、村三級「河長」長效管理,已基本實現河面無漂浮物、河岸無垃圾、河中無障礙物、河邊無畜禽養殖。鄞州風棚碶河集士港段,曾因有餐飲企業直排廢水入河,導致「黑臭」現象,在「河長」督促下,周邊20多家餐飲企業全部截汙納管。如今,該河已從「黑臭」河變身樣板河。

  下一步,寧波市將充分發揮基層「河長制」巡查制度作用,組織開展集中巡河等活動,切實強化河長擔當,真正做到河長公示牌要亮、監督電話要通、人要常在河邊走,及時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和促進問題解決。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河長制APP平臺等,加強公眾互動,廣泛吸收社會力量,讓更多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治水。

  水清景美的月湖。

  8月3日一早,近30位治水專家來到鄞州區集士港鎮的祝家橋、董家橋和楊家三個村,考察風棚碶河的治汙情況。

  風棚碶河流經集士港鎮奧特萊斯商業廣場旁的餐飲一條街,受餐飲汙水直排影響,發黑髮臭。針對這一頑疾,集士港鎮實施截汙工程,沿河鋪設汙水管網1118米,周邊21家餐飲企業汙水排放全部納入管網,並對河道兩岸進行生態護岸改造,使河流重現「生機」。

  「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寧波市以治汙攻堅、治水強基、供水優化、全民節水四大行動為抓手,標本兼治治汙水,協同推進防洪排澇和供水節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清淤清汙,改善河道水環境

  按照三年計劃兩年完成的要求,寧波市綜合運用截汙納管、清淤疏浚、換水活水、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等方式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裡,北侖、慈谿、奉化、江東成功創建省「清三河」達標縣(市)區,鄞州西塘河、慈谿新庵江、江東童王河等一大批黑臭河實現美麗蛻變。

  三年來,寧波市累計清淤河道2000多公裡,三江河道分階段實施清淤500多萬立方米,綜合提升排洪能力。今年計劃清淤1000萬立方米,力爭三年基本完成河道存量淤泥清理,北侖、鄞州、象山等地正在積極探索推廣淤泥資源化利用。

  源頭控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重點整治的重汙染行業,寧波市關停並轉企業289家。其中,鄞州投入16億元關停省內規模最大的電鍍園區並進行改造提升;杭州灣整體關閉漂印染園區的39家企業,「騰籠換鳥」成為眾創園;寧海並轉提升長洋溪兩岸46家鋁灰企業,治理流域汙染。

  寧波市還以資源化利用、減量化投入、清潔化生產路徑破解農業面源汙染難題,強化畜牧環境整治,關停、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場4625家,各地通過政策引導全面清退河道養殖。

  據介紹,自4月25日百日環保執法行動啟動以來,全市環保部門共立案調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1038起,對376起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並連續公布三批典型案例。

  夯實城鄉截汙納管基礎

  寧波市新擴建汙水處理廠5座,提標改造汙水處理廠4座,新增處理能力25.5萬噸/日。奉化方橋片區和餘姚大隱片區汙水通過聯網納入鄞西汙水處理廠,突破縣域界線共享汙水處理資源。

  全市1280個村採取接戶納管進廠、分散式終端生態治理等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各地落實管護機制,逐步構建縣、鎮、村、戶和運維公司五級聯動的運維管理責任體系。

  防洪排澇取得關鍵進展

  加快流域防洪。甬江流域防洪工程已完成主體施工100多公裡,年底基本形成三江幹流堤防封閉;市區鄞東南沿山幹河、姚江東排、小浹江等上百公裡骨幹排澇河道貫通,有效發揮排澇作用;全面完成中小型水庫三類壩消除和10000立方米以上屋頂山塘治理兩大目標。

  推進區域排澇。甬新泵等建成並發揮強排作用,印洪碶等泵站開工併力爭主汛期運行,城區17座下穿立交改造完成,及時完成新建提標雨水管網、雨汙分流和積水點改造任務,城市排澇能力得到提升。

  供水節水保民生走在前列

  實現跨區域「八庫一江」水源聯調,市區城鄉供水大網覆蓋,城鄉居民全部喝上水庫水。構建「水源聯調、水廠聯供、管網聯通」的現代化供水保障體系,協同推進供水設施建設,欽寸水庫已完成壩頂填築,水庫群聯網聯調西線工程全線在建,桃源水廠完成前期並進場。

  引導全社會節水。運用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企業差別水價等政策有力引導行業節水。寧波市還順利通過了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查。

  全民參與,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全市深入實施「河長制」。市四套班子領導領銜擔當全市最難治河道河長,實行市、縣、鎮、村四級河道的「河長制」管理。市人大專題審議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防洪排澇和「清三河」專項報告,組織各級代表深入實地檢查調研和監督。市政協主席議政會多次聽取「五水共治」工作,開展「千裡江河四季訪」等明察暗訪活 動,組織長效機制實施專項集體民主監督並舉辦論壇。市各級媒體持續關注和宣傳「五水共治」工作。全市湧現出了一大批企業自發治水、社團志願治水、青年青春 治水、小手拉大手協力治水等感人事跡。


相關焦點

  • 漣源市水利局完善基層河長制
    近年來,漣源市高度重視河長制工作,緊盯河長制工作目標任務,提高站位、精準定位、紮實工作、創新措施,紮實推進基層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河長制工作作為時代的新生載體,要如何讓群眾入心、入腦、見行動?圍繞這一主題,該局全面夯實工作基礎,主動作為,及時理清河庫管理體系,聘請專家,組織編寫《漣源市河湖手冊》。
  • 寧波: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一城一策」長效機制
    強化城市文化形象策劃和品牌營銷,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發揮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作用,擴大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等活動國際知名度。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38.健全城鄉一體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文化惠民,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和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和偏遠地區下沉,建設高效便捷的十五分鐘文化圈。
  • 駱賓王筆下綠水清波再現 義烏五水共治治出碧水商城
    在這綠水清波的背後,是義烏五水共治的決心、用心和創新,是義烏全民參與的持續推進。  「這條河裡有垃圾。」「這條溝裡被排了汙水。」在義烏,治水就沒有旁觀者。  一走進建設美麗義烏促進會的辦公室,一沓厚厚的「五水共治」巡查日統計列表就放在建設美麗義烏促進會秘書長王明升的辦公桌上。「五水共治」巡查日統計列表上面清楚地羅列著暗訪日期、暗訪問題、反饋時間等信息。
  • 五個常態化健全執行長效機制
    五個常態化健全執行長效機制 遼寧大連為切實解決執行難再部署
  • 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3+N」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市城區社區黨建專員專題會議精神及市委組織部《關於充分發揮基層社會治理「3+N」書記和骨幹隊伍作用的通知》文件精神,並對近期社區共駐共建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議聽取了東嶽古臺社區書記關於社區基本情況、社區大黨委組建、小區黨支部建設和下沉社區單位及黨員幹部「雙報到」、轄區紅色物業建設等基本情況介紹,各包聯單位、轄區各小區黨支部書記、物業代表對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展開了熱烈討論,對當前小區黨支部發揮作用、現階段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業主與物業的關係等進行交流發言,初步形成《調研摸底問題清單》。
  • 如何打造「升級版」河長制?
    2014年水利部印發《關於加強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推行河長制,並於同年開展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5個省級行政區開展了河長制探索。河長制的重點任務也由以水汙染防治為主,逐步拓展至防洪、水生態修復、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  中國環境報:現階段河長制有哪些突出進展?
  • 蕢開波:寧波全力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示範區
    市委全會作出《關於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決定》,全面實施「1+X」政策體系,建立了全域防護嚴治、全力協防共治、全面預防細治和全民群防群治的長效機制,實現了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省平安市創建「十三連冠」,成功捧回省「平安金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桐木片區「五治」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
    而這一切這歸功於蓮花鎮桐木片區「小微水體五治」的治理經驗。&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蓮花鎮堅持系統治理、均衡發力,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深入開展「五治」行動,積極探索小微水體管護的根本途徑。何為「五治」?即源頭治汙、定期治淤、生態治岸、精準治髒、鐵腕治違,五項治理措施。
  • 南充:河長制激活「水文章」築牢嘉陵江中遊生態屏障
    建立河長制,找到了打開水環境治理困局的一把「金鑰匙」。河長領治、條塊聯治、社會共治,良好的河湖治理格局已在順慶區形成,各級河長巡河常態化、規範化,日常河湖管理保潔形成長效機制。「我們堅持『陸水空』結合聯動治理,讓河長制『有實』更『有能』,助推嘉陵江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
  • 通川區:全面落實「河長制」,著力推動「河長治」
    2020年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護好「盆中的水」兩大目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守護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責任感,堅決打好打贏河湖管理保護持久戰,奮力推進全區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全區河湖面貌大幅改觀,加快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轉變,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保持在百分之95以上。
  • 一條河流 兩省共治:福建武平巖前鎮、廣東蕉嶺廣福鎮打破行政壁壘...
    兩地牽手,共同探索聯合治水新機制   一條河流,兩省共治,是一次嘗試,更是一種探索。   近年來,巖前鎮積極促進邊界鄉鎮合作交流,努力推動邊界河道水環境治理源頭控制問題的有效解決,加快推進巖前鎮水環境治理進程。
  • 蘇州與上海浙江共同推進省際聯合河長制 成效明顯
    為喚回一泓碧波,蘇州行政管理部門主動與邊界行政管理部門溝通協調,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構建跨界治水的「一盤棋」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跨界治水,蘇州無數臭水溝得以「重生」。跨界共治,臭水溝終於變清變美蘇州地處太湖下遊、長三角腹地,與上海、浙江交界河湖眾多。僅吳江區就有41條河道與周邊省市和縣區交界,河道交界長度達80餘公裡。
  • 推進掃黑除惡治亂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建立行業線索機制。建立線索收集、線索梳理和線索報送「兩機制一辦法」,強化日常監管,堅持標本兼治,著力健全打、防、管、控、建一體的工作體系。  三、聚力宣傳,強化指導,輿論氛圍日漸濃厚。將掃黑、除惡、治亂作為鄉村治理試點縣和示範村鎮評定的重要條件,全省共認定16個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區)、13個示範鎮、53個示範村,其中有5個縣(區)被列為全國試點示範縣(區),3個鄉(鎮)、31個村被評為全國示範鎮村。  五、聚焦問題,精準調研,深刻分析研判根源。
  • 大鵬街道探索水治理長效機制
    2020年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是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的關鍵一年,大鵬辦事處聚焦水汙染攻堅,鞏固水汙染治理成效,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根本治理、綜合施策的方針,岸上與岸下齊抓、治標與治本同步,努力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 上半年瀏陽河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治河大家談」集思廣益共護一河碧水
    上半年瀏陽河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治河大家談」集思廣益共護一河碧水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5日訊(通訊員 張可夫 張迪 記者 王文) 今日,「涵養一河碧水到湘江」系列宣傳活動之「治河大家談」活動舉行,瀏陽市副市長、市副總河長王坤球與市水利局(河長辦)、各鄉鎮(街道)主管河長制工作負責人、村級河長、記者河長、民間河長以及市民網友、志願者們齊聚一堂,大家集思廣益,開展了一場氣氛熱烈的「頭腦風暴」。
  • 清水從此奔大江——株洲創新河長制工作切實推動河湖之變
    株洲在深入推進河湖治理中,聚焦基層,下移重心。淥水由贛入湘,頭一站是醴陵市王仙鎮。11月5日,王仙鎮黨委書記文慶帶領鄉鎮河長辦的工作人員,按例對淥水支流店香河進行了巡查。25.7公裡的店香河碧波蕩漾,並無異常。作為河長,文慶輕舒一口氣:「不管是淥水,還是支流,水質都持續向好,我們守好了淥水入湘第一道關。」
  • 寶蓋鎮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創新運行機制 推行「五聯五共」黨建模式
    據悉,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寶蓋鎮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在「ISE71」機制的基礎上,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斷充實與創新運行機制,推出了「五聯五共」黨建模式,進一步挖掘出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的作用。寶蓋鎮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位於寶蓋科技園區內,除了服務鎮村兩級外,這一綜合體的重心任務則為助推園區提檔升級,服務企業發展。「五聯五共」黨建模式應運而生。
  • 橫縣全面落實河長制 青山碧水入畫來
    從河長制啟動之初至今,橫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統籌謀劃,高位推動,紮實有效推進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河長體系全域化。自從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橫縣迅速構建起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齊抓共管」的河長制工作責任體系,明確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共486名、保潔員323名,三級聯動、「三長」治河、責任明確,讓每條河流都有「河長」。
  • 江永縣河長制創新工作紀實:繪就「幸福河流」新畫卷
    自河長制實施以來,通過源頭防控、溯源治理、水岸共治、綜合整治,實施河道截汙治汙20餘公裡,整治「四亂」問題100餘個,恢復和新增溼地超過30公頃。縣城段河水基本還清,永明河、恭城河、大遠河、漢江源河等縣級河道水更清、岸更綠。民間河長在源口水庫打撈漂浮垃圾。
  • 河長制是什麼意思?解讀如何推動「河長治」?(圖)
    管護機制創新,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河長制核心是黨政首長負責制,破除體制頑疾,改變『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尷尬。」江西靖安縣水務局局長王仕欽認為。  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鬥不行,必須統籌上下遊、左右岸系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