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多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2020-12-13 kuer20161216

很多孩子還沒有出生家裡的玩具就已經堆滿,一出生睜開眼睛就是會唱會轉的床鈴;再一轉頭,玩偶、積木、聲光玩具目不暇接,家裡最多的就是玩具,有沒有中招的寶媽們。

孩子剛出生,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過多的玩具或者說是過快的更新玩具的頻率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就比如成年人,一個月你買一雙鞋子,怎麼都覺得挺好,但是一天給自己買一雙鞋,甚至一天買好幾雙,之前買的鞋你還會在意嗎?同樣的孩子的玩具也是一樣的每一個更新鮮的玩具買回來,孩子肯定會被這個更新鮮的誘惑吸引,這樣就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說玩具不在於多而是在於精。我比較推薦大家買桌遊類玩具,因為「桌遊是比聰明玩具更聰明」桌遊可以綜合鍛鍊很多認知能力,是一種讓孩子在玩中學的玩具。

先介紹《兔子大豐收》,看盒子就知道這是一款很萌的遊戲。

打開盒子,裡面有一本說明書(中文說明書為電子版),2個遊戲盤,6隻小兔子,一疊22張任務卡片,6「根」胡蘿蔔和6「顆」豌豆。

對著說明書先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從前兔子家族有兩種兔子,分別是立耳兔和垂耳兔,他們分別圈了一塊菜地。雖然他們都是兔子家族的,卻總在暗暗競爭。每次都要比誰家的小兔子先能進到菜地吃菜,誰家的菜地先種滿了菜。

你看簡單的一個小故事,其實就把遊戲目標說清楚了,誰的菜地種滿菜並且三隻小兔子全部進去了,誰就獲勝。

如果你家孩子剛過2歲就能擺好上面的樣子,那恭喜你,你家寶寶理解能力,記憶力超群。

這款桌遊是故事類的,可以有效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自控力、抗挫能力、記憶力等。具體玩法我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桌遊的關鍵就是玩起來,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可以「共同創造」很多新意的電子,拓展孩子思維,讓孩子懂得規則,了解規則!

本文由初夢雲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孩子慢慢地長大,開始對外界各種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各種「為什麼」也接踵而來。孩子總是有「大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定,這就讓父母很為難,不知所措。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很多家長都不太注重給孩子買玩具,認為浪費錢。但其實,玩具不僅是一種輔助開發孩子大腦的工具,更是一種代替自己陪伴孩子的精神慰藉。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一定要高嗎?將來有什麼區別呢?對此專家表示: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 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不是價格而是愛和期待
    還記得80年代,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開心的六一節,母親會煮上一鍋茶葉蛋,給我和哥哥姐姐們帶在書包裡,滿滿地都是媽媽的愛。左邊背著一書包雞蛋,右邊挎著小水壺就開始了美好的公園之旅。所謂禮物的價值,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禮物的意義是其一。還需要禮物本身具有使用的價值。禮物不是虛化的,而是具體的,代表著愛,更代表著實用。
  • 給孩子的新年禮物應該是什麼?不是物質,而是保持孩子心中的童真
    >,而是會說話的像朋友一樣的夥伴。 孩子的童真不是單純、傻,而是孩子心中最純粹的善良,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自己必須經歷的事情,如果是必須承受的,那為什麼要提前揭開真相
  • 別再給孩子「買買買」了,美國心理學家:玩具多並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經常會因為對一件玩具的喜愛,而跟父母撒嬌耍賴,最終纏著父母不得不買;但是玩具多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在孩子小的時候,對於玩具的喜愛是很高的,為了給孩子更快樂的童年,只要在承受範圍之內的玩具,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孩子;但是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孩子缺的不是玩具而是合適的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往今來,我們一直在強調讀書對人的塑造作用。這麼多書架每一層每一格都盛放地滿滿當當。然而,仔細一看卻讓人覺得失望起來。這麼多書裡,絕大部分都是中高考類相關的書籍、資料、試卷。就連幼兒教育書架上都是一些技能訓練類的書籍,珠心算、乘法口訣、漢語拼音、少兒英語……僅有幾個書架上盛放著課外書籍,然其種類少之又少,早已落滿厚厚一層灰。
  •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家長學會這3招,引導孩子主動整理房間
    總而言之,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孩子沒有收拾東西的習慣了。對此,聰明的家長都會用這些方式應對,輕鬆讓孩子學會整理、愛上整理。朋友小羅有個4歲的寶寶,從學會爬開始,寶寶就不安分,家裡四處亂摸,一會兒碰到了紙杯子,一會兒撞到了自己疊好的玩具,沒有一刻消停。
  • 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支持孩子已經不是最優做法
    當一位綠衣小男孩用懇求的目光請求時,這時有家長開腔了:「這麼多小朋友要求,你就分享一下嘛,保證不會弄壞你的,玩一下就還給你……」紅衣小男孩抬頭看著自己的媽媽。如果你是紅衣小男孩的媽媽,你會怎樣做?因為在這些強迫孩子分享的父母眼裡,「不分享」等同於「自私」,養出自私孩子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等。結果:孩子被強迫很難受,覺得不被父母尊重,自信受挫,親子關係也受到負面影響——「爸媽似乎更愛別人」。
  • 直播解惑:三歲孩子看到玩具就要買、十歲的孩子不愛寫作業等
    直播間問題一:三歲孩子看到玩具就要買,怎麼辦?朱老師分享說,自己家女兒敬寶以前也是看到玩具就要買,不給買就鬧,哭著一直要,自己也沒辦法。後來請教了方院長之後,這種情況開始轉變。原來孩子哭鬧著要玩具,是在表達想要家人一起陪著玩,背後隱藏的需求是家人的陪伴。如果父母全情投入地陪伴孩子玩玩具,孩子對玩具的依賴反而會小。
  •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很多長輩也是經常用這句話來嚇唬孩子,當孩子大哭大鬧老一輩的勸不動時,就會拿這句話說,你再哭就不讓你爸媽接你了,很多孩子都會被嚇到。老人們不太清楚這句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被遺棄了,同時也給孩子增添了壓力,慢慢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膽小。
  • 孩子玩具越多越好?兒童心理學家:玩具多真的會影響孩子性格
    漸漸地小劉姐發現玩具越買越多,孩子卻開始出現「喜新厭舊」的行為了。 經常一個玩具玩兒三分鐘就丟在了一旁。這下小劉姐疑惑了,給孩子買玩具這事是不是做錯了,孩子的玩具太多好像也不是很好。
  •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不是身不由己,而是互不嫌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不是你的所有。你可以給予你的愛,但不是輸入你的思想。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但不可以遮蔽他們的心靈。你可以努力向他們學習,但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 6歲孩子長出「雙排牙」,父母愛孩子的行為,卻變成了「害」孩子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的細節容易被人為地忽略,到頭來很多以為是愛孩子的行為,結果卻變成了「害」孩子的典型表現。
  • 孩子為啥不喜歡我選的玩具?玩具不是「第二保姆」,按月齡選才行
    可是不少家長會有疑惑,明明給娃買了那麼多玩具,可他好像並不喜歡的樣子,這很可能是你陷入了某種誤區,曲解了玩具的用途,疏忽了對孩子的關心。「我都給他買了那麼多玩具,對寶寶還不夠好嗎?」任何時候,玩具都不能取代人的位置,別把它當成「第二保姆」。
  • 什麼樣的玩具適合孩子?精簡孩子的玩具從何處下手?
    孩子玩具的品質和多寡是家長生活理念的延伸,通過了解什麼樣的玩具適合留給孩子,可以檢視我們自身的生活品質。首先,建議丟掉那些太精細、太成品,不需要孩子花心思琢磨、移動變換的概念固定的玩具。這些玩具無法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參與或動手能力的提高,僵化的概念還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來自於電視節目中的角色玩偶等。丟掉那些歡樂的、高刺激性的玩具,例如擁有聲光電高速立體效果刺激的玩具。這些玩具刺激孩子的腎上腺素,使孩子產生壓力和緊張感,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當然還有那些品質低劣、聲音嘈雜,看上去有攻擊性、外形無美感、材質粗糙的玩具。
  • 「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父母的回答裡藏著孩子的理財能力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雙方直接有效的溝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要玩具的原因,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媽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父母絕對不能擅自揣摩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和孩子深入的溝通,以便確定孩子為什麼想要買玩具。孩子是不是因為看中的玩具太貴,擔心媽媽買不起?有的孩子會點頭,回答"是"。這時媽媽就要考慮玩具對孩子的重要意義,是不是非買不可,如果不是,那麼媽媽可以耐心和孩子商量,讓他們打消買玩具的念頭。
  • 為什麼你給孩子買了那麼多昂貴的玩具,而他只喜歡玩遙控板
    這件事情我們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我去一個朋友家玩,她的孩子三歲了,正是觸摸學習的年紀。但是我進門發現她家裡沒並有幾個色彩鮮豔的玩具,而是到處散放了很多日常用品。仔細一看,有糖果盒、充電器、鬧鐘、護手霜、用完的乳液瓶子,甚至還有壞了的電吹風。她的孩子正專心地擺弄著這些物品。
  • 把玩具當孩子「養」 三年花三萬多
    給七個玩具蒙奇奇買千餘件衣服,為它們騰出專門的房間,還帶它們去旅遊苗苗和她多年來收藏的蒙奇奇娃娃 ■實習記者 靳龍 攝晨報訊(記者 肖易寒)有自己的房間、有專用的充氣馬桶、衣服按季節更換、還有很多自己的玩具
  • 孩子玩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五種「棄玩」類型表明,不是玩具的錯
    第三,只給孩子買玩具,不花時間陪孩子玩。就像前面露露媽提到的,玩具不就是讓孩子玩的嗎?大人有必要參與嗎?因此很多家長就只注重玩具的堆砌,卻不能花些時間和心思陪小孩玩,用冷冰冰的玩具代替父母之愛,寶貝缺乏互動的樂趣,也沒有得到及時的肯定和讚揚,自然就不愛玩了。
  • 孩子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父母自身沒做好
    孩子很認真地回答:「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以前你都會給我買的,但你已經很久沒有買給我了,我真的很想要!」張天萍才一驚,原來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父母自己可能沒有做好!如果某一天,你發現一直很勇敢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特別的愛哭,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父母這三方面沒有做好。
  •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不收拾怎麼辦?這兩招讓孩子愛上整理玩具
    孩子玩起來就沒有了規矩,喜歡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可以說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亂丟玩具之後,整個家裡的場面是非常混亂的。笑笑也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兩個寶貝在一起玩的時候,家裡的客廳經常到處都是玩具。有時候下笑笑會非常憤怒,斥責寶寶,讓孩子把玩具全部都收好但是兩個孩子絲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