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支持孩子已經不是最優做法

2020-12-25 阿瓜阿果

你還在支持娃不分享玩具嗎?

在一個小公園裡,幾個孩子在玩耍。

一個玩具機器人「滴滴答答」的聲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玩具機器人看起來很好玩,不僅能走路,還能跳舞。小朋友們羨慕極了,紛紛要求紅衣小男孩分享一下,均被拒絕。當一位綠衣小男孩用懇求的目光請求時,這時有家長開腔了:「這麼多小朋友要求,你就分享一下嘛,保證不會弄壞你的,玩一下就還給你……」紅衣小男孩抬頭看著自己的媽媽。

如果你是紅衣小男孩的媽媽,你會怎樣做?

▲過去的兩種做法

1、強迫孩子分享

原因有兩種:第一,認為孩子「不分享」等同與「自私」。老一輩常常習慣強迫孩子分享,比如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代。他們認為孩子不能太自私,獨佔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習慣。第二,認為孩子不分享,是家長教育出問題。部分家長有時是礙於面子,擔心別人會質疑他們的教育,因為自己教出的孩子那麼自私,那是臉上掛不住的事情。

所以基於以上情況,有些父母勸說不成,還喜歡用「羞辱」、「嘲諷」的語氣,迫使孩子分享。

如果上面的紅衣小男孩生活在這種「強迫」的家庭氛圍下,他的媽媽或許會這樣回應他:「跟小朋友分享一下」;當孩子不答應時,媽媽可能會批評孩子:「別那麼自私,你剛才也玩了娜娜的布娃娃……」通過給孩子產生「羞恥感」,迫使孩子分享;倘若發生玩具爭搶,他的媽媽或許還會幫著別的小孩,強迫孩子放手分享玩具。因為在這些強迫孩子分享的父母眼裡,「不分享」等同於「自私」,養出自私孩子是家長的教育有問題等。

結果:孩子被強迫很難受,覺得不被父母尊重,自信受挫,親子關係也受到負面影響——「爸媽似乎更愛別人」。

2、尊重孩子的「物權」

近十多年,年輕的父母會更多地尊重孩子,他們覺得孩子擁有自己玩具的所有權——「孩子的玩具孩子做主,是否分享,由孩子自己說了算」。

所以,如果上面的紅衣小男孩生活在這種「尊重」的家庭氛圍下,他的媽媽或許會這樣回應:「我尊重孩子,你們問他就行。他同意,大家就能玩;他不同意,大家就別搶,因為我始終站在孩子那邊……」

結果:在這樣的觀念下,孩子們的自信和自尊普遍比較好,但是,可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也不利於孩子培養合作意識。

▲現在:既尊重孩子的權利,也重視培養孩子合作的意識

世界正在慢慢步入AI人工智慧大環境,國內外無數學者專家皆呼籲——未來「合作型」的孩子會更出色,而不是過於「自我」的孩子。創新大師湯姆·凱利(Tom Kelley)說,合作者,是決定未來的十種人之一。

1、與玩伴分享和玩耍,是孩子心智成長所需

父母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會長大。一般來說,3,4歲前的孩子處於「獨自遊戲」階段,這時孩子一個人抱著自己的心愛玩具從早玩到晚或跟家人玩,完全沒問題;但當孩子們5,6歲後,會轉向「合作遊戲」階段,這年齡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交友的需求,需要更多地與人玩耍和互動。這時,一個總是時刻護著自己玩具的孩子,一定會遇到小朋友的排擠和嫌棄,因為沒孩子願意跟你玩。相比之下,如果這個孩子樂意分享,跟孩子們一起玩,那麼他便能獲得更多的小玩伴和友誼,未來也會收穫更多的人際正反饋。

上面的紅衣小男孩,如果他的媽媽這樣引導:「這是你的玩具,媽媽尊重你,因為你有是否分享的權利;但是,如果你想跟別人玩,並且希望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開心,那麼媽媽建議你跟小朋友一起玩;至於如何玩,你可以跟小朋友制定遊戲規則,比如當機器人玩具走了一米,就到輪到下一位小朋友玩……」

2、有「合作意識」的孩子,長大更容易適應社會

記得美國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做過一項研究。在研究中,他發現了那些在一個組織中最成功的人的特質和最失敗的人的特質,他們皆是「分享者」,但前一種跟後一種又有很大的區別,前者是既會利人又會利己,後者是只會利人不會利己。簡言之,就是既重視自己,又樂於合作的人,會更有優勢。回歸到我們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是否要分享玩具這個問題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既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權利,又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分享、合作的意識。

父母尊重孩子,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孩子也因為父母的尊重而愉悅,還有助於親子關係的親密;父母鼓勵孩子有合作意識,這是一種小朋友相互交往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培養,他們將懂得如何跟人玩耍獲得更多的友誼和良好關係,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有積極而正面的影響。

某天在廣場上看到一位爸爸的做法,覺得很不錯。他家的小男孩帶著玩具泡泡槍在玩耍,旁邊有其他小朋友圍了過去,嚷嚷說「能不能讓我按一按」,「能不能讓我玩一下」。小男孩很不情願:「旁邊商場有賣,你們可以讓爸爸媽媽帶去買一個!」這時小男孩的爸爸說:「跟小朋友一起玩,玩耍點子能放大很多倍哦!」這時小男孩想了想,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玩具,說:「我們來玩一個玩具大集合的遊戲吧,大家把所有玩具都拿出來,全部小朋友排好隊輪著玩,玩完的排到隊伍的後面……這樣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所有玩具玩一遍了!」全部小朋友都說「好」,最終大家都玩得很高興。

「魚不能離水,雁不能離群」,「合作型」的孩子,未來或許更幸運!

關鍵字:玩具分享、人際能力、親子關係、家庭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孩子鬧著買玩具怎麼辦?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現代社會,玩具在孩子的生活和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面對各種各樣玩具的誘惑,孩子在商場中哭鬧、滾地,讓無數家長頭疼,買吧,家中玩具已經堆成了小山,不買,孩子的哭鬧讓家長心疼和尷尬。待孩子情緒冷靜下來之後,輕輕地抱著孩子,這時候可以先不提玩具,先轉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哇,你看,地上的小螞蟻在搬家了,試著用周圍的事物來讓孩子放下防備,待孩子冷靜下來,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但是家裡已經有十幾個類似的玩具了,問問孩子,還有必要買這個玩具嗎?
  • 4歲兒子哭鬧要玩具,奶奶拒絕後孩子打滾,寶媽的做法讓孩子安靜
    沒錯,雖然那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會說話,而且可以與父母溝通,可是他們不太願意講道理,喜歡無理取鬧,尤其是當父母不滿足他要求的時候,脾氣非常大。前幾天媽媽和奶奶領著四歲的超超逛超市,路過一個玩具店,4歲大的兒子當時就走不動道了,非要買玩具小汽車,"奶奶,我要那個。"
  • 別的孩子想要玩玩具,你會怎麼做?會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嗎?
    建議家長,這時要詢問孩子的意見,根據孩子的成長,再決定是否分享。讓孩子分享玩具要注意以下幾點:不強迫過小的孩子分享玩具幼兒很多時候,對新的事物很好奇。玩玩具的過程,也是孩子探索,尋求快樂的過程。孩子自己還沒玩夠,就分享給別人,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東西被侵犯。不但會哭泣,可能還會影響孩子對新事物的求知慾。這時我們不但不能勸孩子分享,還要維護孩子,幫他保護自己的玩具。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得開心,自然會分享自己的玩具。也會從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中得到快樂。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
  • 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孩子慢慢地長大,開始對外界各種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各種「為什麼」也接踵而來。孩子總是有「大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定,這就讓父母很為難,不知所措。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很多家長都不太注重給孩子買玩具,認為浪費錢。但其實,玩具不僅是一種輔助開發孩子大腦的工具,更是一種代替自己陪伴孩子的精神慰藉。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一定要高嗎?將來有什麼區別呢?對此專家表示: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 孩子看到玩具瞬間變「木頭人」,滿足還是拒絕,3點教寶媽怎樣做
    玩具,相信沒有孩子能夠抵擋得住它的誘惑,現在的市面上玩具的種類也很多,孩子們更是想擁有更多。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現象,孩子一看到玩具瞬間就變"木頭人"了,看到心儀的玩具,有些孩子說什麼都不走,不管家長如何勸說也聽不進去,直到家長給買了為止。但是這樣做真的好嗎?
  • 玩具多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很多孩子還沒有出生家裡的玩具就已經堆滿,一出生睜開眼睛就是會唱會轉的床鈴;再一轉頭,玩偶、積木、聲光玩具目不暇接,家裡最多的就是玩具,有沒有中招的寶媽們。孩子剛出生,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過多的玩具或者說是過快的更新玩具的頻率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就比如成年人,一個月你買一雙鞋子,怎麼都覺得挺好,但是一天給自己買一雙鞋,甚至一天買好幾雙,之前買的鞋你還會在意嗎?同樣的孩子的玩具也是一樣的每一個更新鮮的玩具買回來,孩子肯定會被這個更新鮮的誘惑吸引,這樣就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當孩子要零花錢,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培養正確金錢觀很重要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雖然有不少家庭的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好,甚至有一些條件緊張,但是在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仍然出手非常大方。1.不要直接拒絕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不可避免的,都需要和金錢打交道,所以當孩子向你要錢的時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忙著拒絕,而是應該問清楚孩子到底需要做什麼。如果孩子需要花錢的地方是比較浪費的,那麼父母要注意引導,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念,而不是直接拒絕他們。
  • 孩子玩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五種「棄玩」類型表明,不是玩具的錯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聰聰只有一歲半,家裡的玩具卻「堆積如山」了。長輩、親戚、朋友換著樣地給娃買玩具,可聰聰最近卻對這些原本的心愛之物不感興趣了。他挑挑這個,撿撿那個,明明一屋子的玩具,可他卻經常兩手空空,哪個也不玩。
  • 教會孩子學會分享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其次,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比如說你拿了特別好玩的玩具,可孩子想要玩,這個時候你可以假裝不給孩子玩,讓他體會到這種感覺,然後在問他,你現在是不是不開心呢,孩子肯定會說是的,這時候趁機引導他,如果你的好朋友想要玩你的玩具,你不願意和他分享的他,你的好朋友也會不開心的,像你現在不開心一樣。我想通過這種引導,孩子也能慢慢理解不被分享的失落感,從而慢慢學會與人分享。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家長到底應不應該拒絕?
    不過,也要防止自家孩子長歪,所以:買,要有策略的買,而拒絕,當然也要有策略的拒絕!既滿足孩子的天性需求,又盡最大可能防止孩子被過度嬌慣。當然,身邊也不乏那種為了省事兒,任孩子予取予求的偷懶家長。所以當孩子一開始提出買玩具的時候,家長不要馬上拒絕或者立刻買下,最好的選擇是在玩具數量上進行控制,提前樹立原則,告訴孩子一段時間內,他手中的玩具不能超過一定數量。當選擇範圍變小時,孩子就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最喜歡的玩具上,在有限的玩具上,發散出更多新的玩法。
  • 小孩因搶玩具而打架?面對孩子的「工具性攻擊」,得這樣來引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是我的,別搶!""不是,這是我的!"孩子們激烈的爭吵聲從兒童房傳出。正在喝茶的我和閨蜜預感大事不妙,急急忙忙地跑到兒童房。可還是晚來了一步,孩子們已經扭打成一團了。"你是哥哥,怎麼這麼不懂事,要學會把玩具讓給弟弟妹妹,怎麼可以打架呢?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這就對啊,鏟子是樂樂心愛的玩具,如果你要玩,他會很樂意分享,可是你直接搶走的話,樂樂也會難過、不開心的。」「阿姨,對不起,我知道錯了。」小男孩將鏟子歸還給樂樂後並道歉,樂樂瞬間笑容滿面地說道:「沒關係,媽媽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我們一起玩吧。」
  • 孩子被拒絕一起玩耍|4個步驟化解情緒,6個方法讓孩子「做自己」
    然後告訴孩子,她有很多優點,別人不和她玩並不是因為她不好,只是每個人都有拒絕別人的權利,不要讓孩子產生別人不和自己玩是自己不好的想法,要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第四步,告訴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告訴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比如,出去玩的時候拿著自己的玩具或者是零食與人分享;告訴孩子要遵守遊戲的規則;鼓勵孩子多與人大膽的交流,因為內心過於膽怯的孩子在遊戲中往往就會表現得比小夥伴落後許多,因此被小夥伴們厭棄;告訴孩子要多微笑;平時多鼓勵孩子
  • 10歲孩子大鬧商場要玩具,媽媽不買,第二天孩子就「拿」回玩具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生活裡有各種各樣的規矩,而在培養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最好也要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是非對錯。小趙的孩子最近讓小趙非常頭疼。現在小趙的孩子已經10歲了,但是總是很不懂事,經常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如果碰到什麼想要的東西,不給他買就會在原地賴著不走。孩子這麼不懂事,小趙非常的頭疼。前幾天更是出了一件讓小趙生氣的事情。孩子想要一個新款的玩具,但是小趙覺得孩子已經有了很多玩具了,沒有必要再去買新的了。
  • 「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是分享還是爭取?你的態度決定孩子一生
    當發生孩子為了同一個玩具爭奪時,尤其是在熟人面前,大部分家長會礙於面子和人情,勸自己的寶寶讓出玩具給對方。在你的眼裡,或許這只是個普普通通的玩具,但是對於還孩子來說卻往往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寶寶眼裡,他們的玩具就是他們的夥伴,通過對自己玩具的維護,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和力量感。
  • 孩子玩耍十分鐘,父母收納一小時,如何把收納玩具的事還給孩子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前段時間有個熱帖,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家裡有娃,整理好的沙髮長這樣,看上去是不是挺理想的,然而現實就不是如此了,娃分分鐘拆家,待幾分鐘,就能把耗時大工程收拾好的環境變得像「戰場」一樣凌亂。
  • 《超人來了》:倆孩子經常搶玩具打架?看爸爸「一招制敵」
    兩個孩子相差1歲,但是Sam爸爸從來沒有要求過威廉要讓著弟弟。節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孩子爭搶玩具,爸爸的做法驚呆了很多人。兩個孩子因為玩具發生了爭執,Sam在旁邊看了全程。最後走到兩個孩子面前,拿起剪刀把玩偶一分為二。
  • 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小孩子的小時候都至少會擁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們的小夥伴一樣,可以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有的孩子卻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有些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情結了。
  • 機靈的孩子不用教,老實的孩子教不會,分享這件事家長教不得
    年輕的家長教孩子要懂得分享,農村的爺爺奶奶教孩子有小朋友來了,要把好吃的、好玩的藏起來,關於分享這件事,更像是大人的面子問題,因為最初能讓孩子去分享的,都是親朋好友家的孩子,親戚家的孩子來玩,走的時候非得拿走家裡的玩具,還是你家孩子最喜歡的,他當然不願意,這時候家長怎麼辦,大多是硬性要求自己孩子,把玩具「分享」給親戚家的孩子,以免傷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