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匯通網
原標題:地緣局勢食之無味?隱憂猶存,夾縫中的伊拉克或成行情引爆點,警惕逾300萬桶/日的缺口
周四(1月16日)國際能源署(IEA)公布了本周三大能源機構的最後一份月報。和其他兩大機構不同,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提及了伊拉克原油產量問題。
IEA表示,儘管對全球供應和庫存有信心,但是伊拉克的原油產量仍可能對供應造成威脅。因為本月美國在伊拉克狙殺一名伊朗高級將領後,此舉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IEA將伊拉克稱為「一個潛在的脆弱供應國」,並表示安全擔憂加劇可能會加大伊拉克提高產能的難度。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近期地緣擔憂情緒緩解使得供應中斷的可能性大幅下滑。但是美國拒絕了從伊拉克撤軍的請求,且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力度,後期美伊仍有爆發衝突的可能,那麼夾在美伊之間的伊拉克將首當其中。考慮到伊拉克作為OPEC第二大產油國,這可能導致原油供應產生300萬桶/日至400萬桶/日的缺口。
地緣局勢緩解,令市場短時間將焦點轉向供需面,油價衝高回落
近期油價大幅回落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地緣擔憂情緒大幅緩解。
在本月初因為伊朗高級將領遭美國暗殺,伊朗對伊拉克境內的美軍基地發動了飛彈襲擊這使得地緣擔憂情緒大幅升溫,受此影響,美原油一度刷新8個月高點。
不過在襲擊發生後,川普發表講話稱,伊朗的襲擊中沒有美國人受到傷害,伊朗似乎已收手,克制了對美國目標發動更多的襲擊。同時伊朗方面也表示伊朗不想讓衝突升級或挑起戰爭,此前的空襲「結束了」對狙殺蘇萊馬尼的報復。
這令市場的擔憂情緒大幅降溫,短時間市場的焦點再次轉向全球供需平衡上來,而此前美原油庫存數據、汽油庫存和精煉油庫存均錄得大幅上漲,且美原油產量逼近1300萬桶/日,這加劇了市場對於供應過剩的擔憂情緒。
因此截至1月10日當周,美原油創出了2019年5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伊朗繼續推進鈾濃縮進程,美歐或加大制裁,地緣局勢仍遠未解決
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東地緣局勢可能沒有市場想像的那般容易消退。
儘管川普本月早些時候的講話被廣泛解讀為「緊張局勢緩和」,但他在講話前還表示,伊朗永遠不會擁有核武器。
而伊朗在高級將領蘇萊曼尼早刺殺後也表示將不再遵守「伊核協議」。
據伊朗官方通訊社16日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日前表示,伊朗目前的濃縮鈾儲量已經超過2015年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核協議)之前的水平。
魯哈尼14日在伊朗央行官員會議上說,伊朗核能產業目前已「沒有限制」,核技術條件優於伊核協議籤訂時的水平,濃縮鈾儲量也已超過當年。
魯哈尼還表示,伊朗放棄伊核協議相關承諾,旨在回應美國退出協議以及歐洲國家未能履行各自義務。他強調,美國制裁不僅未能擊垮伊朗,反倒讓伊朗變得「更加強大」。伊朗已經向世界證明美國制裁伊朗是個「錯誤」。
而就在周二(1月14日)伊核協議中3個締約國,法國,英國及德國決定正式啟動爭端解決機制,處理伊朗違反核協議的問題。這意味著一旦協商無果,歐美國家將對伊朗實施全面的制裁,這將加劇地緣緊張情緒。
短時間而言市場仍需關注伊朗局勢的進展。隨著歐洲啟動了爭端解決機制,如果在經過了為期65天的緊張談判之後仍無法解決伊朗問題,聯合國將重新實施制裁。這可能意味著美伊衝突有再次爆發的可能。
美伊「各退一步」後,地緣衝突時有發生,增加了局勢的複雜性
事實上,自從1月8日伊朗襲擊美軍位於伊拉克的薩德空軍基地後,一系列小型的襲擊不斷。無論這是否出自伊朗,亦或是出自伊朗扶持的武裝之手,這意味著美伊之間的衝突仍將繼續。
在1月8日伊朗襲擊之後,1月9日報導稱巴格達綠區遭襲擊,其中在距離美國使館不遠處發生了爆炸。
1月10日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力量(PMF)」分支伊瑪目阿里旅稱在敘利亞-伊拉克邊境遭到兩架飛行器襲擊。
1月12日,伊拉克人民動員委員證實「卡爾巴拉旅」指揮官薩阿迪在巴格達遭暗殺
而在1月12日晚間伊拉克安全部門發布聲明稱,位於薩拉赫丁省的拜萊德空軍基地再遭火箭彈襲擊,造成伊拉克空軍的一名軍官與三名士兵受傷。
持續不斷的襲擊和爆炸事件意味著中東地緣局勢仍在持續發酵。如果歐洲無法在美伊問題上做出有效的斡旋,隨著制裁加劇,可能會加劇地緣衝突風險。
伊拉克夾在美伊之間,石油產量存在中斷的可能
國際原子能機構周四表示,最近的事件表明,伊拉克的戰略重要性日益提高,它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脆弱供應商。」
在這場美伊衝突中,伊拉克無疑是夾在中間的角色,此前伊朗將領亦是在伊拉克境內喪生。在1月3日襲擊發生後,伊拉克議會表決通過了終止美國駐軍的決議。伊拉克國民議會還要求伊拉克政府向聯合國投訴美國嚴重侵犯伊拉克主權和安全的行為。
但是顯然美國把伊拉克當成了和伊朗對峙的前進基地,對於伊拉克的訴求,美國強硬回絕,並表示無論如何都不會討論撤軍,目前仍然有大約5000名美軍駐紮在伊拉克。這意味著如果未來美伊再生衝突,伊拉克將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這可能也會對該國的石油工業造成間接的損害。
在過去的十年中,伊拉克的原油出口翻了一番。早在2010年,伊拉克出口量就達到了200萬桶/日內,而現在它的出口量已經達到了400萬桶/日。
除了可能遭受美伊衝突的直接波及外,由於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主要依靠荷姆茲海峽,但是由於該海峽緊靠伊朗水域,伊朗曾多次威脅要關閉,這可能也會導致伊拉克的出口中斷。
目前OPEC的閒置產能介於200萬桶/日至300萬桶/日之間,這意味著一旦伊拉克供應中斷,市場短時間將會出現一個400萬桶/日的供應缺口,即使OPEC全力增產,仍無法彌補這一缺口。
伊拉克過分依賴國外油企開採石油,若爆發衝突或導致國外資金撤離
伊拉克也屬於OPEC+減產框架下的國家,但是在過去的幾個月和幾年中都沒有遵守該協議。這並非是伊拉克不願減產,而是因為伊拉克缺乏相應的技術和資金,因此該國產量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國外的油企。
從數據看,目前伊拉克的原油產量超過了480萬桶/日,其中靠伊拉克自身生產可能僅有180萬桶/日,其他的都主要仰仗國外公司。其中英國的E&P產量超過63萬桶/日,俄羅斯企業在伊拉克的平均產量合計約為33萬桶/日。
但是這意味著一旦衝突爆發,國外的油企可能會離開伊拉克以防範風險,這意味著伊拉克將失去300萬桶/日的產量。
埃克森美孚公司2019年在伊拉克上遊業務上的支出超過2.5億美元,而且預計,由於該公司計劃在2024年之前增加產量,因此在未來五年內可能增加1.5億美元。但是,Rystad Energy油田研究副總裁Matthew Fitzsimmons認為:「鑑於目前的情況,伊拉克的支出計劃可能正在審查中。」他認為,埃克森美孚公司最終可以決定將其伊拉克支出預算的一部分轉移到其他地區。
同時國際能源署稱,如果中東緊張局勢持續較長時間,伊拉克可能無法按照計劃的增加其中期生產能力,這意味著伊拉克無法擁有足夠的備用產能來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可能加劇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狀況。分析人士認為,一旦國外資金從伊拉克抽離,對於油市的影響將不是短期性的,因為這確實會影響到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原油供應量。
北京時間13:24,美原油現報58.52美元,跌幅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