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建設現狀如何?

2020-12-22 騰訊網

前言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佔世界工業總值的22%,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工業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關鍵,因此中國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搭建工業網際網路軟體平臺,以幫助用戶提升生產效率應對市場競爭,加快實現數位化轉型。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本質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網絡採集海量工業數據,並提供數據存儲、管理、呈現、分析、建模及應用開發環境,匯聚製造企業及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業務及創新性應用,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省政府高額補貼的刺激下,國內製造企業、工業軟體服務商、工業設備提供商及ICT四類企業憑藉自身在主營業務的積累,主要從工業知識及信息技術兩個方向切入,構建不同類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根據《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白皮書》,我國各類型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區域、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數量也超過了50多家。去年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示了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清單,海爾、東方國信、用友、樹根互聯、航天雲網、浪潮、華為、富士康、阿里雲、徐工10家企業平臺入選。這些平臺屬於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代表著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如今,經過了一年的發展,這些雙跨平臺究竟發展如何呢?

海爾COSMOPlat

COSMOPlat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海爾利用COSMOPlat將用戶需求和整個智能製造體系連接起來,讓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以「用戶驅動」作為企業不斷創新、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的源動力,把以往「企業和用戶之間只是生產和消費關係」的傳統思維轉化為「創造用戶終身價值」。

在技術創新方面,2019年,海爾COSMOPlat在漢諾瓦工博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創的智能+5G大規模定製驗證平臺,通過在5G技術上的破壁,解決了行業內因網速而出現的單點配置、無縫銜接等系列難題。今年7月,海爾聯合中國移動、華為打造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先於行業在5G工業應用場景測試中,輸出5G環境下的智能製造升級解決方案。

目前,海爾基於COSMOPlat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用戶全流程參與的大規模定製模式已經在海爾15個智能互聯工廠成功落地,並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被世界經濟論壇遴選為「燈塔工廠」。在跨行業應用方面,COSMOPlat已經孕育出了建陶、房車、農業等15類行業生態子平臺,覆蓋全國7大中心12個區域,在20個國家複製推廣。

東方國信Cloudiip

東方國信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為「五朵金花」,利用集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於一身的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loudiip,強化平臺基礎能力、應用能力、生態能力和平臺產業融合能力,助力國家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在技術創新方面,全面發展平臺在5G+工業網際網路+MEC、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算法資源能力、標識解析、數據中心、人才培養、安全等方面能力。同時在區塊鏈、工業機理模型、工業算力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以完全自主可控技術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當前,Cloudiip覆蓋全球50餘個國家的上千客戶,擁有近萬人的研發及服務團隊、18家全資子公司,在北京、合肥、美國和英國設立四大研發中心,覆蓋行業年產值超萬億元,每年幫助企業創效上百億元,減排千萬噸級,應用於「生產過程優化、企業管理與決策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優化、企業間協同製造、業務模式創新」多個場景。

Cloudiip在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工業智能等方面取得近200項專利成果和軟體著作權,多次承建省部級工程實驗室及技術中心,榮獲優秀大數據案例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等多個獎項。

在跨行業應用方面,Cloudiip涵蓋鋼鐵、能源、高鐵、汽車、化工、通用、專用設備等29個工業行業大類,具備近200個可復用的微服務,包括高鐵雲、工業鍋爐雲、冶金雲、水電雲、風電雲、空壓雲、能源管理雲、資產管理雲、熱網雲等10個工業網際網路子平臺,形成工業APP超過300個。

用友網絡-精智

精智平臺的核心是為工業企業提供設計雲、製造雲、服務雲、分析雲、營銷雲、採購雲、財務雲、人力雲、協同雲和第三方SaaS服務,以及開放的生態體系,幫助工業企業事先敏經營、輕管理、易金融、簡IT。

2019年,平臺升級到2.0版本,形容了融合IT、OT、AI及企業核心業務於一體的「製造中臺」。具體而言,精智平臺分為邊緣層、運營層、生態層三層應用場景。在邊緣智能層,精智的核心能力是大幅降低設備上雲成本。

利用IoT雲平臺,通過調度引擎、知識引擎、生態引擎三大引擎,實現設備自發現、驅動自匹配、實例自生成、數據自採集和知識自學習,從而減少現場實施周期,大幅降低設備上雲成本;在運營層,精智的核心成果是實現OT和IT的融合;在生態層,通過精智平臺賦能產業路徑,通過產業加服務加金融加網際網路的方式,真正在生態上賦能眾多的中小型製造企業。

目前,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匯聚了46萬家工業企業,與28家電商平臺、15家物流平臺、120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完成了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重慶五個省份的區域部署,成為面向工業企業的社會智能雲平臺。在跨行業應用方面,平臺已應用於煤炭、電力、熱力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五金工具、機械加工、汽配、裝備工業等39個工業大類、18個應用領域、46萬家工業企業服務,湧現了眾多優秀實踐成果。

樹根互聯-根雲

樹根互聯由三一重工物聯網核心團隊創業組建,是獨立開放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

依託對工業網際網路9年的實戰積累,成功打造的工業物聯網平臺「根雲」,擁有五大核心能力:融合工業數位技術、普適中國製造需求、實現廣泛行業賦能、共享全球服務能力、引領工業模式創新。

根雲以N+IIoT,用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來提能工業應用,通過端到端的價值輸出,為需要物聯應用的工業企業,提供從硬體接入、電信網絡流量購買、機器間通信、雲資源編排、大數據處理到物聯應用開發的打包解決方案。同時,根雲還是樹根互聯對」機器專家+網際網路專家「模式的跨界創新,依靠工業領域積澱的知識與人才,結合網際網路驅動出的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為機器設備創造了物聯模式下的全新價值。2020年,平臺計劃迭代到根雲4.0版本。

截至目前,根雲平臺可以覆蓋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持400+種工業協議解析,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設備超69萬臺,並成功助力產業鏈生態打造了包括鑄造產業鏈、注塑產業鏈、紡織產業鏈、定製家居產業鏈、家用塑料製品產業鏈等在內的20個產業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81個工業細分行業。

航天雲網-INDICS

繼2017年面向全球發布INDICS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2018年發布CMSS雲製造支持系統等航天雲網核心架構及多款產品,2019年正式啟動中央企業工業網際網路融通平臺、發布航天雲網系統級工業應用以來,2020年航天雲網又重磅發布「新基建」平臺戰略,著力構建基於INDICS+CMSS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的新型基礎設施。

工業網際網路INDICS平臺提供了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雲製造支持系統CMSS進一步落實到設備級、產線級、車間級、企業級、跨企業級的應用層面;「一腦一艙兩室兩站一淘金」系統級應用從使用場景出發,為不同角色的用戶設計了不同的功能。

截至目前,平臺接入近80萬臺工業設備,為19個省、地方建設了區域工業網際網路主平臺,為全國用戶提供了2000餘個智能化項目及服務,覆蓋了航天航空、輕工、汽車、電子機械製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等行業。據統計,相關企業客戶普遍縮減研發設計周期30%至45%,生產效率提高25%至60%,成本降低10%至30%,用工減少30%至60%。

浪潮雲-雲洲

從2017年開始,浪潮就在工業網際網路這個市場上進行布局,並於2018年、2019年接連入選工信部發布的「雙跨」平臺清單。

今年6月22日,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正式發布,並踐行「1357」戰略。即一個平臺——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政府、園區三大客戶,提供質量碼、工業雲、工業PaaS、工業大數據、應用服務五層架構服務,實現對設備、產品、業務系統以及開發者、供應商、客戶、員工的七類連結,提供「質量碼」與「雲ERP」兩大核心服務。

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具有7大核心節點、69個分節點,是全國最大的分布式工業雲,其打造了一個基於5層架構的全堆棧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從IaaS到PaaS到SaaS的連續體服務,是浪潮長期以來服務企業實踐,對數據及安全問題的新認識,也是雲洲2.0與此前的最大差異。

目前為止,浪潮已為18個省和73個地市提供工業網際網路服務,服務128萬企業、2000萬個人用戶,連接210萬產品和385萬設備,行業覆蓋航天、船舶、製藥、裝備製造、機械製造、化工、服裝、食品等,為企業的個性化大規模定製、供應鏈協同、智能製造等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支撐。

華為雲-FusionPlant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定位做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黑土地,聚焦"雲+AI+聯接",聯合行業夥伴和行業Know-How,提供工業全場景的解決方案。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聚焦三方面構建能力:

1、華為雲工業智能體:基於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運營,聯合合作夥伴為行業構建符合行業業務特點的主題庫;基於華為雲一站式AI開發管理平臺Modelarts,結合對工業各細分行業的業務特點,聯合合作夥伴持續構築,"簡化海量重複操作"、"沉澱專家經驗"、"實現多域協同"的AI模型,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的業務目標。

2、聯接管理平臺:構建輕量化、雲原生的邊雲協同業務架構,充分滿足工業生產時延的要求。在邊緣側,實現多來源的數據的採集、預處理和按需轉發,並將雲端業務能力在邊側應用和推理。同時該架構的開放性,也為後續業務能力的持續擴展提供了可能性。

3、工業應用平臺:圍繞工業應用的開發、部署、運行、聚合、集成等各個環節,做好全方位的賦能。使得工業應用更易於開發和維護,實現工業應用數據互通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島。 當前,平臺已服務於石油、化纖、石化、鋼鐵、煤焦化、電子設備、汽車製造、電動車製造等多個行業,幫助中國石油、三聯虹普、石橫特鋼、鑫磊集團、德普特、拓斯達、正業科技等企業加速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

富士康-Fii Cloud雲平臺

2015年,富士康將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相關業務單獨拆分,組成工業網際網路業務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業富聯。工業富聯戰略計劃分為兩大板塊,即打造數位化轉型標杆與構建產業生態。

當下,工業富聯在持續升級雙跨平臺的研發能力、產品業態,提升盈利能力,推進效率提升。在網絡通信、雲計算及科技服務業務三大板塊進行了升級優化,包含打造端到端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推出硬軟整合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推出1+N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時在創新業務方面,孵化打造業績增長新的動能和空間。

工業富聯以「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速網絡+機器人及精密工具」為核心,構建了基於傳感器、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Fii Cloud)與工業應用的四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架構,積累了多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案例,包括熄燈工廠改造、智能鋼軌銑刀、智慧城市、安全災害領域應用等。

同時,工業富聯將「三硬三軟」作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基礎(三硬是工具、材料、裝備;三軟則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慧、工業軟體)。在此基礎上憑藉工業5G和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助力,實現工廠全要素及上下遊產業互聯互通,持續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通過平臺實現對外跨行業、跨領域賦能應用。

例如,基於自主研發的「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平臺(Fii Cloud),工業富聯構建了Micro Cloud(專業雲)體系,工業網際網路賦能產品正式成型。藉助Fii Cloud的共建共享能力,工業富聯與近400家生態鏈夥伴共同打造「富智造雲生態」,致力於為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最佳路徑。

此外,基於雙跨平臺的多元部署能力,工業富聯已落地的科技服務項目涵蓋汽車工業、雲計算、軌道交通、水泥、石化、住宅工業、汽車零組件、鋼化們以及廚衛等11個行業。

阿里-supET

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依託於阿里雲的雲計算、智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能力,充分發揮平臺的網絡協同效應,打通研發、生產、供應鏈在內的全價值鏈協作與資源的精準對接,結合工業行業細分市場的特性,提出了「1+N」 模式平臺生態為發展理念,聯合行業內服務商、龍頭企業打造一個產業協同的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與能力共享平臺。

supET不僅有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系列先進技術作為底座,也融合了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商、金融、網際網路等一系列生態領域的資源,這是阿里雲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今年6月,阿里雲在2020雲峰會上正式發布「雲上春雷」計劃,升級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未來3年新增100萬家企業上雲,培養1000家行業服務商,助力10000家工廠完成數位化改造。當前,阿里雲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孵化出了七個行業級平臺,服務工業企業3.63萬家。

徐工信息-漢雲

漢雲平臺自2016年上線以來,打造了「3+6」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漢雲的行業實踐,其中「3」是指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服務,「6」是研發設計優化、智能應用鏈、雲備件、產業鏈協同、生產優化和設備管理。

漢雲平臺通過優秀的底層連接能力,兼容工業現場96%以上的控制器通訊協議。結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運維保養機理模型,應用大數據、標識解析、AI等新技術,服務包含設備智能後市場在內的70多個領域和20多個子行業平臺。

在技術融合創新方面,漢雲一直是領跑行業技術趨勢。首先在行業內率先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綜合應用平臺;其次是向機械製造行業,建設了行業首個工業機理模型庫,實現「老工人知識經驗軟體化」;再次是實現與5G技術融合,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探索和落地應用。

最後是在平臺安全方面,加快漢雲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率先嘗試將商用密碼在工程機械行業應用。 徐工信息擁有30年服務於大型離散製造業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服務經驗,500人以上的IO和OT複合型人才團隊,現已在建築施工、有色金屬、高端裝備製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個行業深耕,賦能客戶已超1200家。

目前,徐工信息漢雲平臺已經服務機械製造、新能源汽車、專用設備、物流、核心零部件等眾多行業,打造設備資產運維、生產製造執行、工藝質量優化、物流運輸調度、後市場服務等能力,建設了20個行業子平臺。

總體來說,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十大雙跨平臺已成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技術突破、應用賦能的標杆。

尤其是技術創新方面,十大雙跨平臺積極與新興前沿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培育形成「平臺+5G」、「平臺+AI」「平臺+區塊鏈」等一批創新解決方案;同時,雙跨平臺還突破一大批平臺創新技術,如設備接入、協議解析、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可視化開發等,培育形成了雲仿真設計、設備預測性維護、產品質量追溯、網絡協同製造、智能產品運維、大規模定製等新模式新業態;此外,在應用賦能方面,目前十大雙跨平臺的註冊用戶數平均達到140萬個,服務工業企業共計超過8萬家,覆蓋鋼鐵、石化、能源、電力等10餘個重點行業,並且還為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帶來了經濟效益。

不過,儘管雙跨平臺總體成績不錯,但平臺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對標國際一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平臺核心能力還有差距

雙跨平臺在設備接入、機理模型沉澱,數據建模分析等方面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這三個方面能力綜合集成後的解決方案或工業應用軟體的開發能力還不足,在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對於高價值解決方案搭建會存在著「力不從心」的情況。

平臺運營模式還需完善

目前雙跨平臺落地過程中,通用化的平臺服務與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之間還存在著鴻溝,用戶企業需求往往具有較強定製化屬性,平臺企業的項目制服務需要較高的時間人力投入,平臺企業面臨著項目制服務與平臺化運營的矛盾,運營推廣模式仍需要不斷探索。

平臺開放生態聚合能力還不足

目前雙跨平臺的開發者生態還不夠完善,對於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資源整合能力還不足,在協同研發、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共享等方面機制還不夠完善,制約著雙跨平臺對於自身生態能力的培育。

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的數位化水平較低,有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位化改造。此外,行業間整體數位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超過50%的製造企業的數位化尚處於單點試驗和局部推廣階段。一些中小微製造企業發展較為粗放,利潤率較低,無法承受數位化轉型和新技術應用的高昂成本,導致缺乏數位化轉型的動力,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平臺發展進程。針對當前工業網際網路「政府熱、企業冷」,以及很多企業上到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但並未看到實效的現狀,工業網際網路應該高度關注問題導向,工業網際網路需要針對企業生產中的問題來部署,而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高科技」。相信在這些雙跨平臺的示範帶頭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會探索出一些新思路。

文章來源:數據派THU

相關焦點

  • 十大雙跨平臺一年:工業網際網路「跨」的究竟怎麼樣?
    國家級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布即將迎來一周年。一年來,十大雙跨平臺的「一舉一動」都廣受業內關注,因為它們屬於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標杆」,代表著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但這個「標杆」能不能常立不倒還得另說。
  • 十大雙跨平臺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啟示
    3月20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能力,遴選10個跨行業跨領域平臺。這意味著,由工信部發布的我國工業網際網路跨行業跨領域平臺(以下簡稱「十大雙跨平臺」)是一年一度進行的。
  • 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路在何方?
    而跨進這一新階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功不可沒」,平臺作為整個工業網際網路體系的核心所在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雙跨平臺的發展,是平臺體系的樞紐,是平臺的平臺,不僅具有標杆示範引領作用,而且對後續工業網際網路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那麼何為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根據工信部給出的定義就是跨行業跨領域。
  • 潛力雙跨平臺的進階之路:誰將跨入下一個「十大」?
    「 在十大雙跨平臺之下,哪些具有潛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在「進階」十大雙跨平臺呢? 」 其實,除了關注十大雙跨平臺年度「成績單」外,業界更關注今年11月份新十大雙跨平臺的遴選結果。
  • 十大雙跨平臺同臺論劍,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展示四大絕招
    圖:兩化融合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會現場       10月21日,阿里雲、工業富聯、海爾卡奧斯、樹根互聯、浪潮等十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企業代表,以登臺演講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特點。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雲智聯網首席科學家丁險峰先生發表題為「工業4.0中國之路的探索」的主旨演講。
  • 計算機行業:雙跨平臺發布一周年 工業網際網路加速推進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模式新業態白皮書》發布,產業加速落地  在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平臺落地一周年之際,8月27日,在工信部信發司指導下,賽迪研究院聯合有關工信部屬單位和2019年十大雙跨平臺企業,編制並發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模式新業態白皮書》。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具備五大新模式和新業態,產業應用更加豐富。
  • 徐工信息漢雲獲評2019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 助推企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徐工信息漢雲獲評2019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助推企業數位化轉型11月6日,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二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大會上,徐工信息的漢雲平臺獲評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一,成為江蘇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平臺,獲得政府領導的讚譽
  • 2020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榜單發布,新增五家有何獨特之處?
    2019年8月,工信部公示了十大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而在近日,工信部再次發布2020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名單,僅一年的時間,雙跨平臺清單再增五家。值此工業網際網路起步期三年行動收官節點,新增的五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何以上榜?詳解新增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 藍卓supOS入選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新格局、新生代、新標杆寧波2021年1月1日 /美通社/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簡稱雙跨平臺)公示。作為工業網際網路的新生代,藍卓supOS工業作業系統從全國數百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級十五大雙跨平臺,躋身工業網際網路第一梯隊,成為全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新標杆。
  • 章丘鐵鍋火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春天也不遠了
    以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代表的國內優秀的雙跨平臺,在各行業和領域起到了試點示範作用,有效促進了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的快速發展。從1.0到2.0,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技術上的升級。
  • 數量已超過30萬,國內工業軟體現狀如何?
    近日,2020工業網際網路APP創新發展全國行·長沙站活動圓滿成功,這也是工業APP全國行的最後一站,之前先後在北京、天津、青島、武漢舉行。本輪工業APP全國行活動,對於國內工業APP的發展和推廣有著重要意義,既可以推進全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布局,又能發掘出更多「隱藏於民間」的工業APP解決方案,這對於國內各大正在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工業、製造業企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 浪潮雲榮獲最佳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落地獎
    北京2020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12月3日,由雷鋒網發起評選的「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揭曉,浪潮雲憑藉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實踐成果及在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上的突出貢獻,獲評「最佳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落地獎
  • 浪潮雲In-Cloud平臺入選中國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
    11月6日,2019年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二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大會在蘇州成功召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評審結果,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公布,浪潮雲In-Cloud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功入選,正式成為國家級十大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之一。
  • 工業應用領域網際網路+十大案例亮相 1001號領跑工業網際網路
    (原標題:工業應用領域網際網路+十大案例亮相 1001號領跑工業網際網路)
  • 略說國內十大重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下)
    毫無疑問,工業網際網路代表著製造業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從國內看,雲計算、大數據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步伐加快,網際網路龍頭企業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加快布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搭建如火如荼,目前主要有兩方勢力在建設,一是有製造基因的企業,二是IT企業,哪股勢力才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最佳建設者?
  • 十大雙跨平臺同臺,樹根互聯兩化融合大會秀碩果
    在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國家「十四五」發展新徵程開展的關鍵節點,大會共探業界焦點、共議未來智造強國發展大計。10月21日,本次盛會最受矚目的環節——以樹根互聯等為代表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臺論劍。這同時也代表著目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及的高度、可落地的深度、以及未來發展前景。
  • 工業應用領域「網際網路+」十大新銳案例亮相千人論壇
    9月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工業應用委員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網際網路+」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亮相第二屆「網際網路+」千人論壇。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主任劉九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文等出席本次會議。
  • 武進-蜂巢互聯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啟動
    武進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惲益明宣布武進-蜂巢互聯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正式啟動,他表示,創新中心的成立,是武進區搶抓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機遇,是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有力舉措。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戴志華在致辭中指出,武進地處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中心地帶,連續7年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3名,製造業基礎雄厚;蜂巢互聯作為國內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龍頭企業,高度契合武進工業製造發展需要,我們期待蜂巢互聯落戶園區後,能夠幫助打造符合產業特點和企業發展需要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系統解決企業轉型升級難題,捕捉發展短板,加快推進新舊動能的轉換。
  • 工業網際網路:重塑製造業
    2020年4月17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專家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要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網際網路,大幅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連結和產業賦能能力。在這條「火熱」的賽道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製造企業各自都有著怎樣的「前史」,又面對著怎樣的未來?
  • 工業網際網路十大平臺誰是大贏家?| 十問2021中國企業服務
    而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開發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便是傳統工業、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依託工具。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務院便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文件,明確表示全面推進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