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窯:最美雞毛撣子出產地

2020-12-18 海外網

摘要:經濟學中有個名詞是「聚眾效應」,是指在經濟行為中,同類商家或產品匯集在一起,這樣更能吸引消費者。文史研究者李長平告訴記者,根據天津早年間的一些故事和資料記載,清朝同治年間,天津南頭窯蘆葦連片、溝壑縱橫、荒無人煙。

(原標題:南頭窯:最美雞毛撣子出產地)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是「聚眾效應」,是指在經濟行為中,同類商家或產品匯集在一起,這樣更能吸引消費者。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某個行業聚集在一處的現象,比如賣珠寶的在珠寶街,賣魚的在魚市,賣花的在花市……在天津這個中國近代商品經濟十分發達的城市,行業聚集更是普遍的現象。當年的商景繁華,店鋪林立,留下了很多城市佳話。隨著時代的更迭,當年某些行業的聚集地發生了變化,或只留下一個名字,或只留下一段故事……

過去,天津人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刷子馬勺韋陀廟,雞毛撣子南頭窯。」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譚汝為解釋說:「這句俗語是告訴大家:買刷子馬勺去韋陀廟,買雞毛撣子去南頭窯。當年,西門外韋陀廟一帶,賣刷子馬勺等炊具雜品的店鋪多集中於此;而南頭窯一帶,有多家賣滷雞醬鴨的作坊,同時還有經營雞鴨羽毛製品的商號。」一句俗語,道出兩個舊時天津的行業聚集地。如今,這兩個地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裡昔日的商景傳奇只能在如今的尋訪中重拾一些蹤跡。

偶爾,來此購買雞毛撣子的客人會問一句:「是南頭窯的嗎?」不用說,能這樣問的一定是老天津衛人,因為只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才知道,雞毛撣子與南頭窯的故事

韋陀廟與南頭窯都位於紅橋區,如今這兩個名字仍作為地名存在,是紅橋區兩條街道的名字。位於市區繁華地帶的這兩條馬路,每日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兩側高樓林立,昔日存在於此的買賣故事,特別是南頭窯的熱鬧商景早已成為往事,卻也一直被這座城市念念不忘。

古文化街是天津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商品聚集的地方,雞毛撣子是這裡的一種常見商品。王長玉在這裡經營雞毛撣子已經有七八年了。他的客人以外地遊客居多,那些客人購買雞毛撣子時,總是會選漂亮的、看上去很有特點的。偶爾,來此購買雞毛撣子的客人會問一句:「是南頭窯的嗎?」王長玉每逢聽到這樣的問話就會抬起頭,看看對面的客人。不用說,能這樣問的一定是老天津衛人,因為只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才知道,雞毛撣子與南頭窯的故事。

王長玉第一次接觸雞毛撣子是在五六歲的時候,那時他在奶奶的床上看到一個很長的銀灰色的雞毛撣子,看上去已經用了很多年,羽毛都失去了光澤,但依舊豐滿挺立。他問奶奶這是什麼?奶奶說是雞毛撣子,還補了一句——南頭窯的。後來,有一年春節前,他跟爺爺去宮南宮北大街採購年貨,要買雞毛撣子的時候,爺爺特地對賣家說要南頭窯的雞毛撣子,從那以後,他才知道,南頭窯是舊時天津做雞毛撣子最多的地方。

除了雞毛撣子,南頭窯留給王長玉的另一個深刻記憶就是醬鴨。兒時,王長玉家生活清苦,偶爾父母會在節日或生日的時候買來一隻醬鴨,這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是最高級別的犒賞。一隻醬鴨裝在盤中,香氣濃鬱撲鼻,王長玉總是先挑一塊小的,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裡,用心地咂摸一下滋味,當所有的「饞蟲」都被勾出來以後,便大快朵頤。每次吃醬鴨時,家裡的大人都會對美食品評一番,王長玉也從他們口中得知所吃的醬鴨來自南頭窯的「鴨子王」, 南頭窯有很多賣滷製品的店鋪,燒雞、烤鴨、醬貨都在那裡賣。於是,南頭窯三個字在王長玉的心裡總是帶著濃鬱的香味,以及兒時對美食最樸素的期待。

王長玉很遺憾的是那時沒有去南頭窯逛一逛,後來,因為公私合營、行業整合等原因,南頭窯的滷製品和雞毛撣子開始分散到全市很多地方生產和銷售。隨著生活的發展,南頭窯對他而言不再是一個充滿美食誘惑的地方,但它長留在王長玉的童年回憶中,即使如今已年近七十,依然無法忘記。

南頭窯人綁的雞毛撣子,外形美觀,遠望為倒立的寶塔,保證不甩頭、不脫毛、不開膠,使用到最後羽毛磨光,藤杆上還是密扎扎的牢固的翎根

王長玉心中的南頭窯,在天津地方史志的記載中最初只是一片沼澤地。根據譚汝為先生對天津地名的研究,天津地名中帶「窯」字的,多為當年用作燒

窯的曠野,其功能就是為老天津衛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磚窯雖然廢棄了,但是這些窯名卻成為了永久的地名。

文史研究者李長平告訴記者,根據天津早年間的一些故事和資料記載,清朝同治年間,天津南頭窯蘆葦連片、溝壑縱橫、荒無人煙。由於河北、山東農村兵連禍結、水害蝗災,民不堪苦,貧苦農民攜老扶幼逃往天津,先求避難,後求餬口,有幾戶農民就在南頭窯搭起窩棚安起家來。他們以小本經營販貨謀生,有的人家經營滷煮野鴨、大雁為生,把買來的野鴨、大雁在家裡用開水燙過後,再到坑塘邊褪毛洗淨,把褪下的羽毛丟棄在池邊坑沿,任意流失,無人過問,野雞、大雁、野鴨的羽毛飄散得到處都是。一家獲利,百家效尤,後來這裡的住戶幾乎都以滷煮業為生了。這裡的滷煮製品香醇可口、肉爛骨酥,除遍銷城裡、南北運河兩岸以外,還遠銷北京、保定、濟南、唐山等地,深受各地顧客歡迎,一時盛名遠揚。最負盛名的有「鴨子王」「鴨子李」等,如今南頭窯已成鬧市大街,還有鴨子王胡同存在,足證當時的盛況了。由於經營滷煮業商戶的集中和增多,南頭窯水坑大窪周圍堆積了大量的鴨毛、雁毛、雞毛。大自然賜給人間的物品,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知是誰家的主婦為了給自家的貨物撣土,在廢棄的雞毛裡挑揀了一些長而挺的,用一根細長的藤條、豬皮膘膠和破布條,綁出了第一個甩頭的雞毛撣子,使用起來非常順手。起初是為了自用,後來被越來越多的人效仿,人人都綁起雞毛撣子來了。什麼活計都是越做越精、越做越好,從此,南頭窯人製作的雞毛撣子便出了名。南頭窯人綁的雞毛撣子,外形美觀,遠望為倒立的寶塔,保證不甩頭、不脫毛、不開膠,使用到最後羽毛磨光,藤杆上還是密扎扎的牢固的翎根。

如今,無論是「鴨子王」還是「雞毛劉」,都已經被湮沒在過往的行業傳奇之中,知道它們與南頭窯往事的人,越來越少

在南頭窯,與那時行業聚集相關的,有兩個傳奇人物的名字曾一度被天津百姓津津樂道,一位是「鴨子王」,一位是「雞毛劉」。據天津檔案館專家周利成介紹,1910年後,有一個綽號「鴨子王」的養鴨人,在今河北區同昌裡一帶修建鴨欄,大量養殖雞鴨,專供市內各大酒樓、飯莊。隨著生意的日漸紅火,「鴨子王」的招牌越叫越響,雞鴨養殖場逐漸形成,燒雞、烤鴨、醬貨加工等工廠也相繼建立。隨著養殖場的不斷擴大,僱用的夥計不斷增多,於是,他在南頭窯一帶買下了一片平房,專供夥計們居住及醬貨存儲。「鴨子王」在養殖場周圍蓋了兩排平房,取名同昌裡。後來周圍居民逐漸增多,形成聚落,取名「小王莊」。

「雞毛劉」的故事則是天津近代商界的一段佳話。據天津地方史志對他的記載,「雞毛劉」本名劉亮亭,16歲時由其舅父周玉山招收為徒。周玉山早年從商失敗後,看到城西掩骨會一帶野味煮鍋每日扔掉的雞鴨羽毛甚多,便以廉價收購,然後拿到西營門外的牆子河裡用水洗淨,再攤在岸上晾乾。經過彈絨、分類,按羽毛性質不同做成各種日用品,冬季製作軟硬毛撣子,夏季做羽毛扇子,剩下的羽毛進行染色製成踺子和其他羽毛玩具,質量較好的翼羽長翎轉售給做戲裝的。劉亮亭跟隨舅父學藝,練就了一套製作羽毛製品的本領。

積累了一些資金後,劉亮亭成立了天津第一家寶德生羽毛廠,自任經理。隨著「雞毛劉」在津、京一帶聲望日益擴大,經營的品種、業務關係也逐年增加。他的羽毛廠出產各種雞毛鵰翎、羽毛扇、彩色羽毛和鵝、鴨毛等,各省區的羽毛生意幾乎為其壟斷,他還通過外商三井洋行、愛華洋行等商家,將產品大量出口到日本和歐、美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據傳說,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喬治國王做壽時戴的王冠上的珍奇翎翮就出自寶德生。1956年寶德生經過全行業合營後改為天津畜產聯合出口公司羽毛加工廠。

如今,無論是「鴨子王」還是「雞毛劉」,都已經被湮沒在過往的行業傳奇之中。今日的南頭窯,也早已是另一種風貌。那裡曾興盛的滷製品和雞毛撣子,依然是百姓生活的必備品,然而知道它們與南頭窯往事的人,卻越來越少。

本報記者 蘇莉鵬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玩轉京津冀(32)|字:蔡氏貢撣 號:墨龍 我是一支有靈魂的雞毛撣子!
    因為蔡家扎出的雞毛撣子好看,與眾不同,後被皇姑寺引見到宮中製作貢撣。從此,蔡家撣子成為御用之物,禁止在民間售賣。在慈禧50歲生日時,蔡家專門扎制99把上等貢撣以賀大壽,得到慈禧的嘉獎。到了民國後期,由於局勢動亂,貢撣已少有人問津,蔡家無奈遷往天津。彼時天津南頭窯有多家經營雞鴨羽毛的商號,最有名的就是人稱「雞毛劉」開的寶德生羽毛廠。
  • 奶奶的雞毛撣子
    原標題:奶奶的雞毛撣子  奶奶是奶奶,更是禪者。  奶奶生活在穆莊。是穆莊人,大都屋裡擺放著花瓶,花瓶有大有小,無論大小,裡面普遍插著奶奶扎的雞毛撣子。  雞毛撣子可以裝飾,可以除塵,有雄性公雞毛的撣子,可以闢邪。
  • 鄉情散文:雞毛撣子
    前幾天,逛早市,看見多年不見的雞毛撣子,情不自禁地拿在手上端祥了好久,好像見到了久別的故人,感覺非常親切。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在農村,大多人家都有一個雞毛撣子。在城市的家庭裡,雞毛撣子也是很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用品。
  •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有什麼用 雞毛撣子作用詳解
    18183首頁 江南百景圖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有什麼用 雞毛撣子作用詳解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有什麼用 雞毛撣子作用詳解 來源:網絡
  • 淳樸的民風 雞毛撣子
    我快步走進去,輕輕地撫摸著油亮飄逸的雞毛撣子,兒時的記憶又湧上心頭,第一次見到漂亮的雞毛撣子是修水渠的肖伯伯送給母親的。七十年代,興修水利,我家門前有一條正在修建的小河。很多青壯勞動力在工地上勞動,打夯的聲音:「吭唷,吭唷」,此起彼伏,最令人興奮。我們小孩子在工地上跑進跑出,蹦蹦跳跳,一下子可看到這麼多人,在清靜的農村,又是「人來瘋」的年紀,自然是很開心的。
  •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有什麼用-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介紹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有什麼用?很多玩家在更新後領到了雞毛撣子,那麼這個道具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來看看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介紹吧。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
  • 淺談如何做精美的雞毛撣子
    今年過年回老家,在老家箱柜上擺著一個有八仙過海圖案的藍色的大膽瓶,膽瓶裡插著一個火紅色的雞毛撣子。為什麼要把雞毛撣子插到大膽瓶中呢?老輩人認為雞毛撣子插在膽瓶裡寓意平(瓶)安吉(雞)祥,所以到現在還留著一把雞毛撣子。
  •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介紹
    18183首頁 江南百景圖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介紹 《江南百景圖》雞毛撣子作用介紹 來源:網絡
  • 《行走的雞毛撣子》故事梗概
    香木鎮以香溪西側耿家為首戶,耿家憑撣子聞名。  撣子用雞毛扎就,普普通通的手藝,經耿家之手扎出了名堂。光緒年間,耿家的一把紅光寶撣,竟讓宮裡花了二十萬兩白銀。  傳到耿佩奇耿老爺手裡,世道變了,可撣子的名聲和價值沒變。  耿家每年只出一把撣子,五萬塊大洋一把,山外的達官貴人還得排著隊來請。
  • 聊城老手藝 | 「雞毛隋村」雞毛撣子扎制技藝面臨失傳
    但隨著各種除塵工具推陳出新,雞毛撣子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雞毛隋也已名不符實,家家戶戶做雞毛撣子的盛世不復存在,只有幾位老人堅守老手藝,隋德峰就是其中之一,守著老手藝,他擔心以後會失傳。歷史悠久興盛一時提起雞毛隋村,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它的由來,據稱,從明朝中期開始,雞毛隋家家戶戶都以扎雞毛撣子、雞毛扇子為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隋德峰說:「我們村裡有碑文記載,明朝我們的先輩隋承業中了進士,他用雞毛撣子給朝廷進貢,當時的朝廷都用我們村做的雞毛撣子,興盛一時。」
  • 雞毛撣子手工扎制技藝面臨失傳
    文/片 本報記者 鄒俊美    雞毛撣子是用來除塵的,曾經興極一時,家裡嫁閨女都要買兩把,聊城開發區東城街道隋莊村曾家家戶戶都以扎雞毛撣子維生,隋莊也因此被人稱「雞毛隋」。但隨著各種除塵工具推陳出新,雞毛撣子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 特寫|第一書記的雞毛撣子
    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城關鎮西樹窩子村村民桑多寶將一根雞毛撣子當作禮物,送給了阜康市紀委監委駐西樹窩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龔文軍。「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義的一份禮物。」龔文軍笑道。這根雞毛撣子是桑多寶用自家雞圈裡的雞毛親手編制的,扎得雖然很粗糙,龔文軍卻十分珍視。龔文軍和桑多寶的交情還要從養雞說起。今年3月初,龔文軍接到桑多寶的求助電話:「龔書記,愁死人了,我該怎麼辦啊?」原來,桑多寶家的雞圈裡有6000多隻雞沒賣出去,受疫情影響和運輸限制,儲備的飼料也已見底,每天養殖的成本不斷增加。
  • 中國最後一批仍在堅持手作雞毛撣子的匠人……
    >而不是這樣的「雞毛撣子」:據說雞毛撣子始於夏代,有一個名為少康的人,偶然看見一隻受傷的野雞在地上緩慢爬行,它經過的地方灰塵肉眼可見的少了許多,少康便由此想到在竹條上加雞毛來清理灰塵,這便是雞毛撣子最早的由來。
  • 還記得童年那個光禿禿的雞毛撣子嗎?
    但我們可以將這一地的雞毛紮成一個漂亮的雞毛撣子一起來看看今天的美文~《母親那把雞毛撣子》雞毛撣子,過去家家戶戶都有,用來撣去桌子有時也用作執行家法的道具,倘若哪個小孩不聽話、任性調皮,少不了用雞毛撣子狠抽一頓,母親那把雞毛撣子給我留下的記憶頗豐。我出生在東勝東邊的一個叫清楊樹溝的村子,那裡屬於典型的梁外地區。
  • 挨揍的時候總在想是誰發明了雞毛撣子這種利器的
    看到這個場景之後,少康受到了啟發,他找了幾隻野雞來,拔下雞毛製成了第一把雞毛撣子,用它來清理屋內的浮塵。由於雞毛撣子輕便好用,又方便實惠,因此很快就在民間流傳開來,並且出現了以專門製作雞毛撣子為生的匠人,即撣子匠。在古代,人們常選用雄雞的毛來製作雞毛撣子,這是因為古人相信雄雞是天上星君下凡而成,用雄雞的雞毛做的撣子就帶有了美好的寓意,具有鎮宅闢邪的功能。
  • 大力發揚「雞毛撣子」精神
    「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同志曾把自己比作一把「雞毛撣子」,在《拂拭與蒸煮》一文中,謝老對雞毛撣子作了這樣的描述:「壁鏡掛久了,不大明亮,以為原來如此,偶把雞毛撣子一觸,發現一道光明,你就知道不去拂拭是誤事的。」他由衷地稱讚這小小「什物」作用不小,若能經常用它拂拭桌椅上的灰塵,則窗明几淨。謝老生動的比喻,樸實的話語,道出了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大意義,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 非人哉:星君用自己雞毛製成的雞毛撣子,卻沒有人想買!
    非人哉:星君用自己雞毛製成的雞毛撣子,卻沒有人想買!白澤製作的白澤枕。最近在網上登陸了以後,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這個枕頭由於加入了許多的白澤毛,所以枕起來覺得非常的柔軟舒適,銷量也一天天的往上漲。既然星君是一個鳥類,所以他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雞毛撣子了。他想到了這個點子之後就立馬去做了,他做的雞毛撣子倒是很漂亮。但是就是看起來有些大,雞毛撣子比星君自己都要高出去不少。但是這個質量還是很有保證的,因為星君可是一根毛一根毛拔下來噠。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一些雞毛的毽子。都是保證百分百純雞毛的哦。
  • 手持雞毛撣子車前掃灰,網友卻說:拿著雞毛撣子當令箭?
    近日,廣東東莞的街頭出現了令人疑惑的一幕,一名老大爺手持一個雞毛撣子衝到一輛緩緩行駛的汽車前方,阻攔汽車行駛,過程中還一手按住車頭,另一個手中的雞毛撣子在車前蓋處隨意的掃了幾下,直到司機給了他錢,大爺才離開。看到這兒事情就很清晰了,大爺是在碰瓷。
  • 雞毛撣子「飛」上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吳晶平)3月23日,「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意大賽」第一站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千餘名孩子通過雞毛撣子、雨衣、捲紙等原材料,充分發揮創意,設計可以飛上天的作品。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舉辦。地面選拔賽第一站的主題為「飛」。
  • 童年的雞毛撣子你還有印象嗎?
    還記得童年那個光禿禿的雞毛撣子嗎?小時候總是因為一點點小錯誤就被媽媽揍一頓,每次犯了錯誤或者惹媽媽生氣了,爸爸就會用一種我非常看不起的姿態:面帶微微笑容,有種老婆大人消消氣的感覺,雙手向我媽呈上雞毛撣子。然後我就被我媽一頓狂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