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已形成四種服務模式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昨日,筆者從連雲港市衛健委獲悉,隨著人口老齡化,連雲港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服務於一體的全程健康養老服務。

  「劉奶奶,這兩天身體怎麼樣,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的?血糖還高嗎?」在市社會福利院福年老年公寓,市一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孟雲霞正在巡診。

  「我們科室一共有20多個人,每周一到周五下午輪流來這裡巡診。主要是調整長期用藥,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對這裡的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同時,下沉三級醫院優勢醫療資源,實現醫院醫療與養老照護的無縫對接。」孟雲霞說。

  據了解,目前連雲港共有養老機構146家,醫養結合床位8790張。其中醫養結合機構12家,內設醫療機構或醫務室38家,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全市114家基層醫療機構與居家老人籤訂醫療服務協議,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

  在市二院西院區的安寧療護中心,綠樹成蔭,幾位老人正在院落裡散步、打太極。筆者看到,這裡全部為單人或雙人間,每個房間都設有獨立洗浴室,還設有多功能活動室、家庭式廚房,配備專職營養師,提供系統化中醫養生和特殊音樂療法。

  「我在這挺方便的,有什麼事醫生會及時過來,環境也好,這樣兒女也放心多了。」66歲的周大爺說。

  連雲港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特別是安寧療護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設立市級中心1家,3家醫療機構設置安寧療護病區,6家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安寧療護病床137張。先後被確定為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地區,3個社區實施國家衛健委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連雲區被確定為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市二院被確定為省級醫養結合標準化試點單位。

  「目前我市醫養結合已基本形成四種服務模式。」連雲港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周偉介紹,「一是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籤約合作,比如市福利中心與市第一人民醫院籤訂醫療服務協議。二是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如東海縣康華老年公寓、連雲區社會福利中心等採取設立醫療機構的方式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服務。三是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如市一院舉辦的一麟護理院。四是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老年人家庭建立籤約服務關係,實現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籤約全覆蓋。」(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齊玉君)

一是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籤約合作,二是養老機構設...

相關焦點

  • 煙臺四種醫養結合模式全方位多層次為養老服務
    截至2017年底,煙臺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已達186處,醫養結合床位1萬多張。創建省級醫養結合示範縣(市、區)8處,居全省前列。30多個城市先後來煙臺考察學習醫養結合經驗。    《慈善公益報》記者獲悉,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日前召開全市醫養結合示範市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
  • 專家研討養老服務新模式 謹防醫養「假結合」
    隨著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養老剛需日益凸顯,「醫養結合」已成為當前熱詞。鐘山學院日前在寧召開的研討會上,記者注意到,國內外專家研討「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新模式時,直陳目前醫養結合中的一些誤區,呼籲社會各方在探索實踐中注意繞行。
  • 三種類型,四種模式,我國醫養結合行業現狀報告
    中國已是平均家庭規模較小的國家。目前,中國有65歲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過8800萬戶,佔全國家庭戶的比重超過20%。根據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顯示,2013年全國失能老年人數達3750萬,預計2015年失能老年人數將超過4000萬。與家庭養老需求迅速增長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由於家庭規模縮小,時間資源緊張,家庭的養老能力被削弱。
  • 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平谷:「醫養聯動」破解農村養老...
    為此,平谷區委區政府抓住「醫養結合」這個核心點,提出以「肉龍藥品加床板,醫養聯動康樂玩」為內容,以「讓養老機構成為衛生健康系統的第二住院部,居家養老成為衛生健康系統的家庭病房」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醫養聯動,讓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破解農村養老難題。一、加強頂層設計,探索構建四級聯動體系(一)高位推動。
  • 醫養結合 全方位助力老人健康養老
    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報告中還特別指出:醫養結合是養老服務的最核心內容,也是基礎的服務模式,醫療是養老的基礎,在健康中國戰略下,醫養結合將是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最大機遇。
  • 山東出臺「21條」: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委《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號)精神,深入推進我省醫養結合發展,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全省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一、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 以醫養結合之手 推開農村養老新大門
    大興場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們提供24小時全方位醫療服務。記者 崔景印 攝記者手記老有所「依」,這得益於在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方面的積極探索。近年來,南岸區積極響應國家對醫養結合工作部署,深度調研全區養老人群,探索醫養結合模式,以基層醫療機構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供給、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力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努力構建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邊醫邊養、綜合治療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全力打造集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為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摸索出一套南岸特有、切實可行的農村養老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
  • 「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成兩會熱詞
    老年人口逐漸增加,老人對於養老的需求也擴展到要有醫療照顧。今年兩會上,「醫養結合」成為了熱詞。醫療與養老兩者結合,打造「醫養護康」四位一體的養老新模式。記者走訪閒置醫療資源嘗試「變身」醫療究竟該怎樣與養老結合呢?目前,哈市市區內各級衛生機構大約200餘家,一些醫療機構針對自身特點,在醫養結合上進行了探索。
  • 青島成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 推廣青島模式
    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50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之一和智慧健康養老基地示範項目單位,醫養結合 「青島模式」向全國推廣。近日,青島早報記者跟隨市人大代表,平度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成愛和市政協委員、平度一中校長劉晟,前往平度市社會福利中心走訪 「醫養結合」實施推進情況。
  • 朔城區「三種模式」促進醫養結合健康發展
    為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近年來,朔城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充分發揮醫療服務資源優勢,積極滿足不同群體養老服務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在推進醫養結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三種醫養結合模式。「聯合運行」模式。即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醫療機構到養老機構開展駐點服務。吳佑莊老年公寓就屬於此類模式。該養老院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二層磚混結構,現入住老年人18人。
  •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不僅構建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還彌補了養老服務城鄉區域性差距短板,實現了多方共贏。 (今年7月張建軍區長在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公建民營試運營情況)亮點二是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模式。隨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群眾對醫療、養老的雙重需求日益增加,醫養結合也逐步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
  • 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誰,咋收費?您關注的醫養結合那些事看這裡!
    9月16日,記者了解到,目前,瀋陽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建立了便民、利民、惠民的高品質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組建了以市老年病醫院等三級醫院為龍頭、37家醫養結合試點機構參與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197個醫療機構開通為老年人就醫服務的綠色通道,72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了老年病科或老年病門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誰?據悉,醫養結合機構以患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為重點服務對象。
  • 河北: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了《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省已開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但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建議吸引、扶持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養老服務,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進社區、進家庭,推進智慧健康養老。
  • 湖北泰康:打造「醫養康寧」保險+服務樣本
    保險業積極拓展養老、健康、醫療保險與服務領域,既是承擔自身使命與責任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際舉措。在23年的發展過程中,泰康保險集團堅持深耕壽險產業鏈,將虛擬保險和實體醫養相結合,依託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業務板塊,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全面服務國家大民生,成為大民生工程的核心骨幹企業。泰康集團董事長陳東升認為,險企布局養老產業有天然優勢。
  • 鹿城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智慧醫養服務
    鹿城區老齡化全市最高,鹿城衛健局狠抓老齡健康工作,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  中廣有線溫州分公司未雨綢繆打造E養通平臺,讓廣大用戶無需出門,在家就可以享受平臺提供的高質量、多樣化的上門服務,E養通智慧醫養服務平臺滿足了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提高了居家養老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基層醫療工作的效率,助推我市數字醫療產業健康、快速、安全地發展。
  • 清檬養老服務| 不必觀望,「網際網路+養老」時代已來臨
    目前,我國已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億人,佔人口比重17.3%,而在199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僅為總人口數的10%,我國的老齡化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也已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大新挑戰。
  • 煙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達248處,醫養健康產業收入達千億元
    煙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一級調研員包信勇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健康城市和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走在前列,「一老一小」健康服務突破提升。據介紹,自1992年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已連續28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2016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市,現已創建24個國家衛生鄉鎮(街道)、517個健康細胞。
  • 深圳禾正醫院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牽手」 開創醫養結合新模式!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2020年12月2日,深圳禾正醫院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共同舉辦「醫養結合」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醫療」和「養老」領域的優勢,攜手打造「醫養結合」的新模式。政府利好政策,推進「醫養結合」緩解養老壓力深圳作為一座年輕化的一線城市,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
  • 增城區全力推進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
    養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今年以來,增城區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子,全力推進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頤康中心」),打造一個在「家門口」的多元化養老服務平臺,讓社區長者有更多獲得感與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增城區13個街鎮頤康中心均已開工建設,其中新塘鎮、荔城街、石灘鎮、正果鎮等4個鎮街頤康中心已建成,其餘鎮街正在建設中。
  • 三甲醫院打造社區全齡健康服務模式河南首家社區醫養結合健康管理...
    4月18日,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羅旺世醫養結合健康管理中心正式開診。該中心是我省首家社區醫養結合健康管理中心,是對「社區醫養結合模式」進行的一個嶄新的探索與實踐,將以中醫治未病為核心,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健康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