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等問題備受重視,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旅康養產業的發展,文旅康養是指以文化為引領、旅遊為主體、康養為支撐,作為旅遊的新業態,文旅康養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各地文旅康養項目籤約與投建金額超過2000億元,恆大、碧桂園、萬科等多家知名房企紛紛布局文旅康養產業,將其作為產業轉型的突破口。
除了地產企業外,很多地方政府也將文旅康養產業看做地方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啟動建設南寧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等30個投資超50億元的康養旅遊項目,力爭到2021年,大健康旅遊產業成為廣西支柱產業之一。雲南正在積極爭取將「雲南建設成為國際康養旅遊示範區」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將更加有力推動旅遊和康養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雲南省組建的首期規模不低於300億元的雲南國企改革發展基金,將部分投向康養、文旅項目,支持雲南康旅集團的改革發展。
從企業到政府,之所以紛紛布局文旅產業,是因為文旅康養產業涉及吃、穿、住、行、購等多個方面,目標人群龐大,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拉動消費,前景非常的廣闊,而今年的疫情則進一步推動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文旅康養也成為旅遊新的熱點和風口。
曾經有人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但是為什麼站在風口上的很多文旅康養項目卻做不起來呢?
首先是資金問題,康養文旅在前期規劃中都看起來很完美,但很多都敗給「前期投入巨大、運營成本高、實現盈利困難」的現實。在成本測算時,很多投資商重心全都放在拿地以及建設的資金成本,而忽略了稅費成本、招商成本、人員成本、辦公成本、營銷成本等,導致後期資金短缺,並且文旅康養項目開發周期長、資金沉澱期長,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最終就會出現很多項目「虎頭蛇尾」甚至出現爛尾問題。所以在投資開發之前,就要對大項目進行細分,對每個小項目進行投資回報率測算,同時也要考慮運營成本和營銷成本,倒推測算需要多少遊客才能達到營收平衡。
其次是產業鏈問題,康養文旅項目不能單純依靠養生度假來發展,因為一般康養項目佔地面積大、基礎設施全、業態多,所以前期投入資金非常大,僅僅依靠旅遊中的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收入是無法持續經營的,很多文旅項目最終只能依賴地產業務上的盈利為它輸血才能維持,沒有地產基本沒有生路,所以在產業鏈設置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能否與「研、學、農、林、漁」等其它產業相融合,起到產業帶動的作用。
最後是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差異性規劃,一方面,沒有全盤的市場調研就根據主觀判斷進行開發建設,並且在規劃的過程中也沒有獨特創意之處,最終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另一方面,沒有依據地方產業特色,單純模仿其他文旅康養項目或者其他根據多個文旅康養項目,選擇其中部分業態進行生硬拼接。對於文旅康養項目而言,開發之前就要對資源要進行專業性的綜合分析,挖掘其中的資源特點,進行差異化的項目定位。
文旅康養行業雖然前景廣闊,今年也迎來了井噴式發展,但面臨的困局也不容忽視,其資金成本、產業鏈的構建、盈利模式的建立等問題都亟待解決,房地產之前的高周轉、高槓桿的傳統模式和長周期的文旅康養產業並不匹配,旅遊企業雖然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轉型,但轉做文旅康養項目之前仍需要多方調研,以投資回報率為導向,切不可跟風而行。
【免責聲明】:部分資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