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最有美感最高逼格的自然科學啟蒙讀本(3-99歲)

2020-12-25 悅圖者

推薦過好多次BBC藍色星球啦, 這片實在隨便抓一個截圖都能當壁紙啊!而且太太太有意思了,打開畫面,立刻就能從繁瑣的柴米油鹽中抽離出去,仿佛置身於在壯麗廣闊的自然世界中!

《藍色星球2》豆瓣評分9.9,番茄評分100,真是史上最高分!2018年一開年,英國首相梅阿姨訪華,她送給咱們主席的禮物,就是這套BBC製作的海洋紀錄片《藍色星球Ⅱ》,儼然已成腐國之鎮國重器。

——珊瑚們在晚上打架,鯨魚的屍體如何在海底分解,海洋科普界的網紅——寬吻海豚用身體摩擦海柳珊瑚來做大保健……

陸生動物的愛情世界跟水生動物的愛情世界有什麼不同?雌雄同體的小丑魚怎麼談戀愛?海馬爸爸為啥要負責帶娃?……娃的這些問題,片中都得到了解答。

深海裡的故事讓孩子們驚奇讚嘆,但1小時的視頻看完,這一集裡真正能記下的有多少?當孩子指著圖片問你,剛剛看到過的這個好看的魚叫什麼名字時,你能答得上來嗎?

所有這些關於海洋的疑惑,答案都在BBC《藍色星球II》這本書中,不用再去反覆翻看紀錄片尋找答案,翻開這本書,瑰麗的海洋世界裡一切的故事都在圖文裡。

這套書在亞馬遜上架時,第一時間就剁了供奉起來了哇啦!

認知能力的大小決定了認知程度的高低,娃在小時候形成的眼界大小,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當出版社告訴我這套書在國內上市時, 哪怕可能會比較小眾,我也立刻樂顛顛地決定要推薦!

無論你是BP粉,還是給娃提審美,開眼界

此書都非常適合入手

長按下圖掃碼剁剁剁

注意:書文後可以直接掃描獲取視頻網址,紀錄片和書一起觀賞,效果最佳!

推薦理由

2017年10月,BBC聯合騰訊視頻、CCTV9

經過近5年拍攝製作,遍及全球各地,

125次探險,

水下拍攝時數長達6000多個小時,

拍攝了這部震撼全球的海洋紀錄片

《藍色星球Ⅱ》

紀錄片一開播,立刻震撼了全世界,番茄指數100%,騰訊視頻收看人次已達2.3億,豆瓣上更是9.9頂格高評

這本原汁原味的同期書有以下亮點:

1、BBC科普神作《藍色星球Ⅱ》紀錄片同期書

2、創造多項紀錄、刷新海洋認知的科普大書

3、顛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區的全新展示

4、4K全高清畫質、精裝雙封面,推薦收藏

5、滲透青少年創新力、意志力等多種品質培養

創造多項紀錄,刷新海洋認知

新鮮、有料、全新的第一手知識

《藍色星球Ⅱ》的許多發現都是科學界前所未聞的,使人們對海底下生命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

它首次到達南極地區未經探測的深海,創紀錄地深潛1千米。

在那裡,你會看到泥火山從裂縫中噴湧而出。

深海深處,卻有著令你瞠目結舌的存在,這些海洋生物有著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這些發現讓你重新刷新對海洋生物的認識。

不要總是說「魚」沒頭腦:豬齒魚是個聰明的捕食者,它可以利用碗狀珊瑚砧板,砸開貝殼。做一個吃貨,它確實有些蓋世的本領啊!

100多年來,首次拍到萌萌噠

水獺成群的生活場景

海豚用柳珊瑚

來為自己的身體消炎治病

鳥吃魚的歷史也可以被改寫:不要總說鳥吃魚,有一種魚就是專門吃鳥的。這種魚叫珍鰺,它會計算飛鳥的軌跡,躍出海面,獵捕鳥兒。

可以自己變性別:這個就有趣了,最令人吃驚的是隆頭魚,體型最大的雌性能變成雄性,這樣可以更好地遺傳自己優秀的基因。

顛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區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高科技普及課

60年前,當第一次水下拍攝的工作人員潛入海底時,他裝著100尺的膠捲,每次只能拍攝2分40秒就不得不重新換拍攝膠捲,還要回到水邊減壓,拍攝中麻煩不斷。60年過後,水下拍攝機變得越來越小,不僅使用了數碼技術拍攝視頻,甚至可以在太陽光遠遠不能觸及的深海中拍攝,科技讓人類的探索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最新的潛水設備循環呼吸器不會產生聲音和氣泡,不會干擾到動物,能讓攝製人員可以在海下更長久、更近距離進行觀察。

探頭攝像機,可以抓住海洋生物的動態,把微觀的部分拍攝得更清楚。

微光攝像機能夠在近乎徹底漆黑的海底環境下,捕捉到人眼幾乎無法看到鰏鱝夜晚捕食的神奇畫面。

獨家研製的巨型球形攝像機,首次能夠同時拍攝海上和海裡的畫面。

高速攝像機能夠捕捉到超慢鏡頭畫面,讓我們能看到每個細節。最先進的延時攝影設備,用以加快畫面的時間。

《藍色星球Ⅱ》採用了最前沿的顛覆性技術,不僅能探索新領域,而且也讓人類到達了海洋的禁區。

它會讓孩子看到人類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可能性,也讓孩子看到在人類探索的進程中,學會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世界。可以說,關於科技的創新是未來孩子要面臨的大課題,要讓孩子從小有這個意識。

精選近300幅4K現場實圖

史無前例的全新海洋真實圖景

有人評價《藍色星球Ⅱ》,是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幀都可以做成壁紙,在《BBC全新4K海洋百科:藍色星球Ⅱ》中,你就會感受到這種大片級的震撼效果。

採用4K超高清技術呈現的圖片,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

因此你可以看到書中的海豹兄弟,細緻到毛髮的感覺,忍不住要去摸一摸。

據說,為了表現如此震撼的迷人畫質,出版社更是找遍了北京的、南京的、徐州的、廣州……十幾家印廠,尤其是後期印刷時,反覆追色,才有了這本書中的效果。這也如同這個歷經5年製作出來的紀錄片一樣,充滿了艱辛,只為了最好的呈現。

這不僅僅是一本嘆為觀止的海洋科普書

孩子在書中,還可以get到的這些技能

>>> 創新思維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大自然教會了人類使用工具,同樣也教會了人類如何思考。

比如這本書拍攝到了海獅吃金槍魚的畫面。要知道金槍魚是個遊泳健將,每小時高達65千米,想追上它比登天還難。可是聰明的海獅,把它們趕到一個狹窄的海灣裡。

善於利用工具,善於想辦法,也讓人類最終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未來的社會裡,創新思維是每個孩子一輩子都要面臨的課題。

在書中,創新思維不僅在動物的故事裡,還有拍攝的鏡頭裡,每一處對於最新科技的使用,無不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

在海洋中,獵物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抓到的。在東太平洋家加拉帕戈斯群島,海獅無法從體力上趕上可以快速遊動的黃鰭金槍魚,要想獵捕它們,就必須要用些智慧了。這種金槍魚在水下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時能夠達到65千米,能甩掉大部分的獵手。海獅卻會設置陷阱,把黃鰭金槍魚趕進一個狹窄的海灣裡,堵住出口,金槍魚就再也無法逃脫了。這樣,大腦發達的海獅靠智慧贏得了速度比自己更快的黃鰭金槍魚。

>>> 合作意識

這一幕會令你看呆。

在海底世界中,兩個物種間的合作你可能還是第一次看到,就像書中的這一幕,跨越有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分歧,一隻章魚和一隻鰓棘鱸達成一致,鰓棘鱸使用了「頭手倒立號」的手語,簡直配合得天衣無縫。

合作的不僅僅是它們。

在紅海中,遊動的珊瑚石斑魚和巨人海鰻一起,但並非所有的鰻魚都合作,所以打手勢的石斑魚也必須了解哪些鰻魚值得尋求幫助,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回去找它們。

多麼有趣的自然界,多麼有趣的「團隊意識」,生物都可以懂得合作共贏,孩子看到後,當然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探索精神

這些讓人震撼的畫面,並不如一日之功。很多個瞬間即逝的動作,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拍攝和剪輯才最終呈現在你面前的。

這些難得一見的畫面,歷時5年製作,125次探險,全球39個國家,6000小時水下拍攝,與其說這是動物的首次發現,倒不如說是人類打破自己的局限,不斷嘗試探索的開始。

▲可能隨時遇到鯊魚。

▲巨浪滔天裡,生命會變得不堪一擊

但是,這就是不屈的人類,因為探索又讓人們不斷往前。書中的每個畫面,每個故事,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堂關於勇氣、信念、力量的必修課。

>>> 系統分析

海洋是一個大系統,它是一個龐大的生物圈。

每一個結果可能並不是現象,而是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的蜥蜴島下,有一處「幽靈珊瑚」,它已經大面積白化。

珊瑚的食物是藻類,它的顏色就是藻類的顏色,但是當海洋氣溫變暖後,海藻就會釋放毒素,珊瑚就開始驅逐藻類。當藻類褪去,珊瑚就開始白化,久而久之,珊瑚就會死去。白化現象日趨嚴重,究其原因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對於大千世界的很多東西,都有一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這種系統分析的思維,就是讓孩子看到現象後,去發現背後的本質。

>>> 相機抉擇

海洋動物們同樣也要面臨著是在海底大都市珊瑚礁中生活,還是在貧瘠的遠洋中生活。珊瑚礁中,食物多,同樣也會引來眾多獵手,風險也高。廣袤的遠洋,生存機率更大,食物往往匱乏。

真實的世界中,並不像習題一樣,具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利和弊總是如影相隨。海洋跟人類世界一樣,生存在其中的個體,都面臨著選擇和博弈。

>>> 危機意識

當你看到這張圖片,你一定詫異,這隻海鳥的肚子裡,為什麼那麼多塑料垃圾?沒錯,這隻鳥吃了一肚子垃圾後,因為堵塞了腸道而死。這些汙染都來自人類。

同樣,這隻海龜錯把垃圾袋當成了海母,在海洋中因為人類的汙染,在海洋的各個區域,各種各樣的人類垃圾正在危害著海洋生物,也在影響著人類自己。

幽靈城堡、酸海、逐漸上升的海面……都在提醒著人類要審視自己的行為,也要克制自己的行為。畢竟如果地球都不在了,人類又何去何從呢?

具體看看這本書

更多了解看這裡

>>> 內容的兩個維度

首先,從時間維度描述了海洋的現在,從以此展望未來。

其次,從空間的縱向角度上,主要講述了同一片海洋的不同風景:海岸線、珊瑚礁、海洋中的叢林、遠洋、深海等具體的海洋生物。

從日光區、暮光區,到午夜區,從海岸到遠洋,從北極到南極,《藍色星球Ⅱ》通過講述令人動容的海洋生命故事,系統地介紹了海洋知識,也直視了令人擔憂的諸多問題:塑料汙染,已足以讓海豚母乳的毒性能直接殺死小海豚;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不僅加速珊瑚的白化,破壞海洋生態,也將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人類城市。由於人類的活動,整個生態系統處在崩潰的邊緣。

>>> 值得珍藏的品質

這本書是有兩個封面的精裝書。

精緻大氣的的外包裝設計

布紋紋理內封

奢華燙金工藝

高清大圖畫質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遠遠沒有停止,因為它的博大我們謙卑,對它的多樣性而激動,為海洋生物的智慧讚嘆不已,但是也為海洋的未來深感憂慮,就像這位91歲的大衛·愛登堡所說的那樣:「在人類的歷史上,我們正處於一個獨特的階段。之前,我們從未察覺到自己正在對著個星球的所作所為,也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動力。毫無疑問,我們有責任去呵護我們的藍色星球。人類的未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現在都取決於我們人類自己。

介紹完畢,這就是一本

高大上必剁得鎮家之寶

相關焦點

  • BBC神作那麼多,為何偏偏《藍色星球2》得最高分?
    《藍色星球2》海報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成為豆瓣歷史上評分最高的作品——9.9分,它被提及最多的形容詞是「美到窒息」。BBC神作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藍色星球2》能得這麼高的分數呢?珊瑚礁白化「海洋本來在世人看來是絕對『黑暗』與『寧靜』的,但《藍色星球2》卻展示了一個如『熱帶雨林』般充沛的世界,如『科幻詩歌』詠嘆的世界。它提醒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碧藍無際的海洋:那裡隔絕了塵世的一切喧擾,複雜,顛倒,糾纏,只有無邊無際的藍色,寧靜,包容。新技術「美到窒息」在《地球脈動2》製片人岡頓看來,海洋題材是拍攝陸地難度的五倍。
  • 《藍色星球2》:深入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
    16年後的今天,《藍色星球》第二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和第一季一樣,該季每一集的每一幀,都能看出攝製團隊背後的艱辛。《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四年,而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前期籌劃工作上。為了拍攝這部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
  • 藍色星球2中最令人震驚的畫面
    這些讓人震驚的圖片發布於藍色星球2開播之前,BBC藍色星球2將在這個月晚些時候播出,該紀錄片在全球進行水下拍攝至少1000小時。 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自然紀錄片督促全世界在未來減少塑料的使用,以此來控制塑料製品對於海洋越來越嚴重的危害。戴維爵士還給我們講了他拍攝藍色星球2的經歷是如何告訴他塑料導致水下環境受到威脅的。
  • 3歲前和3歲後的數學啟蒙方法有差別,孩子數學啟蒙,起點在這裡
    數字符號是抽象的,而孩子認識的世界是具象的,比如,放在桌子上5個蘋果,我拿走了2個,問問孩子還有幾個蘋果。或者給孩子2顆草莓,再給孩子4顆草莓,問問孩子一共有幾顆草莓,這看似簡單的舉例,他明白這個意思了以後,就讓孩子明白5-2=3,2+4=6。
  • 英語啟蒙必知:親子閱讀&分級閱讀
    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是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最佳手段之一。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3~6歲,在這一時間段,如果家長能合理利用親子閱讀的機會,可以為孩子的英語啟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家長苦於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發音不標準,認為自己難以為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其實,很多經典案例表明,英語基礎差的家長堅持陪孩子閱讀英文繪本,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分級閱讀 :是指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給孩子分配不同閱讀難度的讀本。
  • 6歲自主閱讀章節書,娃的英語啟蒙,我走對了這3步!
    她說主要做對了這3步:啟蒙– 集中火力解決一個問題:讓孩子對英語有興趣!1 啟蒙Ethan現在能順利地自主閱讀章節書,我想最關鍵是啟蒙階段。我們開始得早,而且「歪打正著」地搞定了一個重要問題——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從完全零基礎到開始接觸英語,屬於啟蒙階段。實際上啟蒙又可以分為兩段,無意識階段和有意識階段。
  • 《藍色星球2》幕後:水下拍攝6000小時
    時隔16年強勢回歸 記錄海洋的同時探索新的科學知識《藍色星球2》的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2001年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可以算是全世界探索海洋的自然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豆瓣評分9.5。時隔16年之後,《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並在騰訊視頻播出,豆瓣評分高達9.9!
  • 騰訊與BBC Worldwide籤署合作《藍色星球2》協議
    據外媒10月17日報導,近日,BBC Worldwide與騰訊公司就自然紀錄片《藍色星球2》籤訂了一項合作協議,這項協議達成於坎城電視節。《藍色星球2》是《藍色星球》的系列影片,根據此項協議,《藍色星球2》屆時將在中英兩國同時上映,中國觀眾可以通過騰訊的視頻平臺和app進行觀看。
  • 從0 歲用到 99 歲的 AR 地球儀,可點讀會說話,神了!
    圖片來源:品牌方提供如今我家不用關注天氣,因為家裡 3 歲的小小天氣預報員每天問完地球儀,都會積極傳達給全家人聽!② 地理知識作為一個專業的地球儀,山川湖海,異國風情,沒什麼難得倒它的。問——春眠不覺曉圖片來源:品牌方提供立刻聲情並茂的接上古詩的下一句,抑揚頓挫,頗有學霸架勢。④ 英語啟蒙英文不好的爸媽不敢開口,怎麼陪娃英語啟蒙?別怕,有它!
  • 數學啟蒙從0歲就開始了?蒙氏數學了解一下!(文末有福利)
    》,大家反響特別大,很多媽媽都要求米粒媽多寫寫數學啟蒙的內容,最好能有具體做法,能直接用就再好不過了。但是數學啟蒙可不能亂做,搞不好會扼殺了一個未來的數學家呢!數學啟蒙當然得用最科學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數學啟蒙做得最好的就是蒙臺梭利了,像比爾蓋茨、愛因斯坦、柯林頓等等太多牛人大咖得益於蒙氏教育了。
  • 3歲娃要學會從1數到100?蒙特梭利:數學啟蒙得先培養數感
    上周我帶墨仔去上感統課,在外面等孩子下課的時候和兩個媽媽聊了一會,她兩的孩子差不多都是3歲左右,其中一個媽媽在給我分享要重視孩子的數學啟蒙,數學非常重要,具體咋訓練呢?現在開始就應該帶著孩子唱數字,從1唱到100,然後再認數字,早早給娃練習,以後上學就輕鬆多了。
  • 3歲正式啟蒙,5歲自主閱讀,說說兒子的英語啟蒙路線圖(乾貨)
    我的建議是英語啟蒙越早越好。幾個月甚至月子裡就可以開始了,當然,如果有人像我這麼懶,前期實在懶得啟蒙,兩三歲也該開始了。四五歲我覺得就有點晚了。至於原因,網上有各種「0-7歲是語言學習關鍵期」的理論研究,我就不贅述了。
  • 3歲娃數學啟蒙,必讀繪本推薦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會數數就行,剛學會說話就能從1數到10,接著很快就數到100了;還有的家長在家裡豎個小黑板,每天教低齡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能說上1+2=3,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啟蒙棒棒的……其實對於低齡段的孩子數數,有個詞叫唱數,對孩子來說,數數如同背書,數字沒有實際意義,那麼這種數數是沒有意義的。
  • 巧虎早教與你分享啟蒙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是面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很多新手家長都無所適從。我也曾經是一個對於啟蒙教育一無所知的家長,完全不知道啟蒙教育都有哪些內容,更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經過一番研究和實踐之後,我現在已經總結出了不少經驗,接下來就分享給大家。
  • 培生幼兒啟蒙英語 Level B|Looking at Materials 看看不同的材料
    1. lolly 2. castle 3. keys 4. book 5. cup 6. bowl 這些東西是用什麼做的?1.冰棍 2.城堡 3.鑰匙 4.書 5.杯子 6.碗(做做小測試吧!)1. ice 2. sand 3. metal 4. paper 5. glass 6. wood這些東西是用……做成的。1.冰 2.沙子 3.金屬 4.紙 5.玻璃 6.木頭(你都說對了嗎?)
  • 七巧板,3歲+寶寶幾何圖形啟蒙教育的鼻祖
    用七巧板來對三歲寶寶幾何圖形啟蒙教育最合適不過啦!很多家庭都有七巧板,並且七巧板已經作為幼兒園、學校裡會用到的教具。但在現實情況下,家長不知道怎麼用七巧板給孩子進行幾何啟蒙。寶寶在3歲前,已經可以在生活中讓孩子認識圖形,所以很多3歲+的娃看到圖形,已經能夠指認出這些圖形的名字反正圖形都認識了,給娃個圖案也能七七八八拼出來,七巧板就真的沒有必要玩了嗎?不是的!
  • 培生幼兒啟蒙英語 Level B|Clean-Up Day 掃除日
    不用說,能夠讀到最後的小讀者心中一定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如何用英語把它們表述出來呢?學習整理自己的語言,嘗試英語口語表達的輸出,是小朋友們在閱讀了一定量的分級讀本後,應該開始嘗試的挑戰,從而實現從輸入向輸出的轉換。
  • 我承認《藍色星球2》拍的很漂亮,但是真的很無聊
    丹·卡根-肯斯▼一個對《藍色星球2》恨鐵不成鋼的吐槽:如果要給旁白配音界的大師排個位要怎麼排?每個人都崇拜詹姆斯·厄爾·瓊斯,而他本人又崇拜摩根·弗裡曼,那麼弗裡曼和他的上帝之聲是否也有偶像呢?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偉大的自然之聲:大衛·阿滕伯勒爵士!
  • 兒子的英語啟蒙路線圖,2-3歲積累聽說詞彙階段的經驗分享
    因為學習內容和時間不固定,完全看心情,而且一般就想起來學那麼5分鐘,10分鐘,所以並沒有把它當作正兒八經的啟蒙,只當作興趣培養。三歲生日以後,正式開始英語啟蒙,之所以說正式開始,主要有以下幾個變化:1. 開始系統使用分級和繪本,正兒八經地拿著書學習2.
  • 廖彩杏、吳敏蘭、汪培珽,小朋友的英語啟蒙實用計劃2分鐘搞定!
    第2階段是角色重複或風格幽默的圖畫書。透過字音、字義的連結來認識字形。第3階段是知識性的主題繪本。透過圖文並茂的自然科學、知識性主題繪本,讓孩子自然而然熟悉專業領域的詞彙。吳敏蘭老師的理念:獨創五感理論,讓孩子們從「觸覺型、視覺型、聽覺型、嗅覺型、味覺型」五個維度感受體驗,愛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