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租售結合模式的四大實操策略

2020-11-06 特色地產智囊

但凡涉及商業地產的開發,租售模式是永遠繞不過去的選擇。在經歷了完全散售、全部自持之後,開發企業已然接受——全散售會導致項目失去控制,影響開發商的口碑;全部自持雖然能保持項目形象,但會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不適合內地開發商輕資產的開發模式。因此,眾多開發企業已經重新理性看待並重視租售結合。

租售結合更符合內地開發商的名利雙收的開發需求。通過部分自持,從而保證項目品質至少在看起來非常美好,不會出現「左邊小吃店、右邊花圈店」的詭異景象;將高價值的部分進行散售,能夠獲得足夠的開發回款,也基本適應了輕資產滾動開發的需求,彌補中國資本市場金融工具欠缺的弊端。

具體而言,「持有主力店,銷售小鋪」,「持有主要節點位置,散售其他位置」,「散售後全包租」……諸如此類的字眼大家一定不陌生。然而,理論人人會講,待到實操時,卻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如何「持有主力店,銷售小鋪」?須了解什麼樣的店叫做主力店,什麼樣的店叫做小鋪?是以面積來區分,還是以店鋪在項目做所起到的作用來區分?如果是以面積來區分,3,000平米的快時尚旗艦店與3,000平方米的餐飲主力店是否能劃等號?如果是以店鋪作用來分,那麼是應該按對外的形象來確定主力店,還是按吸客力來確定?因此,以是否「主力店」來安排租售差異,其實是個很模糊的概念。

第二,如何「持有主要節點位置,散售其他位置」?所謂「節點」,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節點,入口、中庭、甚至次動線,都有可能是關鍵節點,對節點判斷不準,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第三,如何「散售後全包租(返租)」?這個原則一直備受很多開發商的質疑。返租理論其實是針對目前商業市場租金與售價不能掛鈎所想到的人為措施。筆者認為,返租行為將最終被理性的投資客所拋棄,投資客也將回歸理性,將投資回報的看點更多地放在物業增值上面。返租模式有一個天然弊端,通常開發商需要貼錢進行返租,承擔經營風險。而非連鎖開發的開發商很難願意用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已經銷售的物業中去。所有的經營風險仍然轉嫁給了投資客。

那麼,面對租售操作難題,有無解決辦法呢?筆者認為,常規性的總結只能作為輔助的參考依據,更多的需要在前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清晰的策略,用以指導後期的租售執行。在制定租售策略時,必需綜合思考如下四大問題:

第一,不能脫離市場談策略。市場是最能反映真實情況的事情。對於租售項目來講,市場大勢、投資客偏好、消費者偏好、租戶需求等,都是需要綜合考量的因素。雖然需求端通常具有盲目性和可引導性,但整體大方向是不能逆轉的。舉個例子,某地投資客的喜好集中在一、二層,對於高樓層投資興趣降低,高樓層的客戶集中在租賃和自用型投資客,面積偏大。因此在策略制定中,低樓層面向大眾投資客,高樓層以自用投資客和租賃客為主,制定了不同的租售策略。

第二,不能脫離產品談策略。銷售型物業和租賃型物業在面積區間、開間進深比、公攤等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只有前期制定出具體的策略,才能在產品設計階段規劃出市場能接受的產品。筆者曾經見過一個市場項目,在前期規劃階段,公司制定了持有的策略,所有的產品規劃都按照最能滿足商戶進駐的方式來規劃,採用了最常見的商業內街做法,店鋪面積100平方米左右。隨著項目開發,資金出現問題,需要銷售商鋪回款,在推售商鋪的時候發現產品面積偏大,要再做切分時發現店鋪進深比不合適,最後導致銷售時去化速度特別慢。

第三,不能死板固化談策略。租售策略不是一個死板的策略,在策略的制定時就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變動因素。如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和風險,一定要站在現在看未來。一個現實的例子:某個項目前期制定了高樓層租賃為主時,在銷售中遇到了願意購買的自用型買家,且業態與前期規劃也非常吻合,這個時候是賣呢,還是不賣呢?

第四,不能脫離財務談策略。一個項目的開發,歸根到底是要實現財務目標。在制定好租售策略以後,一定要用財務方式進行驗證。在驗證中最好能判斷最低預期與最高預期,並綜合比較敏感性。特別是開發商在前期一定要算清楚帳,想清楚開發目標,並儘可能的進行預判,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因為財務目標發生變化而導致後期執行困難的情況。

文章來源:地產雜誌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商業地產運營模式分析
    傳統上來說,商業地產主要有以下三種運營模式:分割銷售:實現資金快速回籠而失去對項目的控制採用這種模式可以快速回籠資金,化解大賣場面積消化的難題。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將其開發的商場分割成不同面積單位出售獲取開發利潤。
  • 商業地產常見物業租售模式
    模式二:整租採用整體物業打包出租的方式,不對物業進行銷售,通常為開發商實力較強,希望通過物業出租賺取長期穩定的利潤,此模式需有具備成功經驗的運營公司願意承租,優點為便於統一經營管理,物業經營容易成功,物業租金可根據實際情況逐年調整,形成穩定的收益來源,同時物業產權自持,可進行抵押融資等,缺點為承租方壓價狠,初期資金壓力大
  • 文化地產的發展商業模式
    在住宅地產領域的「家族地產」模式,商業地產領域的 MALL」模式,工業地產領域的「經濟生長」理論,園區地產領域的「文化軸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產理念的延伸和實踐。它們是集文化主題園區、文化街區、文化經濟產業園區等為主體的文化功能型地產,是把文化、產業、 地產三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商業模式。二、文化地產分類。
  • 「產業+地產」的三種商業模式及實操方案,附帶10個案例供參考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見到所謂的「產業小鎮」或者「產業新城」這種源自香港的新型地產開發案例,事實證明這種產業運營和商業住房變現有機結合,其中商業價值值得我們探討。「產業+地產」最近廣州出現了一批自帶產業模式的
  • 商業地產項目定位策略
    三分析指針對商圈特徵、客戶類型、競爭商圈三方面進行分析;三定位指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消費者定位、商業業態定位和檔次定位。三分析和三定位是緊密結合在一起,考慮市場的供給,消費者和商業經營的需求,也考慮競爭型商圈的影響,綜合上述方面科學的指導商業開發。
  • 詳解商業地產三種運營模式的特點
    >這種模式是商業地產最原始的模式,隨著商業地產逐漸的火爆,單純的出售開始不再適應商業地產的發展。>租售結合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是目前市場上較多見的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發商持有主體商業,銷售部分商鋪,直接參與主體商業經營。
  • 二三線商業地產進退維谷:租售比懸殊 出售潮回流
    在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的一片蜂擁之後,一兩年來,開始不斷有項目深陷泥潭。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商業地產商。寶龍地產近日就傳出在青島的三個項目經營不善的消息。  但業內人士認為,二三線城市仍然存在機遇,就看開發商的眼光及把控能力。另外,在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運營模式也一直是困擾眾多房企的一大難點。在進與不進之間,售與不售之間,尋求一種新的平衡點。
  • 中國商業地產界「四大金剛」成功模式
    【轉帖】中國商業地產界「四大金剛」成功模式: 萬達贏在模式,包括快速開業、自建主力店、訂單地產等 凱德贏在渠道,主要是資本渠道通暢; 恒隆贏在品質,無論是物業硬體還是管理軟體均勝人一籌; 中糧贏在策略,有效實行差異化定位。
  • 商業地產:模式或趨向成熟 運營創新層出不窮
    雖然熱情持續高漲,但銷售勢頭卻有所放緩,開發商在逐步調整經營策略,向持有轉型。 隨著萬達、萬科、綠地、保利、龍湖等一線地產的多元化戰略轉型,商業地產發展受到持續關注,增長速度已超過住宅。
  • 商業地產業態組合實操全攻略
    從定價策略和解決「租售」矛盾、利於開業後運營管理等多角度考量,這種首層為步行街,並爭取儘可能多的樓層為步行街的組合是單體商業房地產項目首選和主要的組合模式。對於總建規模太小的項目,如若不能藉助現有商業地產形成猗角,為避免項目開業後的經營風險,建議開發商慎重開發。
  • 商業地產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關鍵
    可是,不假思索的「跟風」無論是對於一個剛涉足商業地產,還是對於一個「身經百戰」的商業地產老將來說,後果往往是慘重的。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給準備好了的人。商業地產開發是並非簡單的事情,在複雜的市場下,商業地產開發中仍存在四大問題,我們要實質性地認清問題,改變觀念,並找到解決方案,揚長避短,才是明智之舉。
  • 成都商業地產租售比偏離正常值 恐現「剪刀差」
    租售比偏離正常值  商業地產市場的奇怪現象:缺乏明顯合理性的市場態勢也能讓人們忍不住當下高額回報誘惑而掏錢「入夥」。一邊是商業地產空前放量與價格飆升,另一方面是租金高企迅速攤薄經營戶的收入並導致經營不濟。
  • 商業地產5大招商策略
    從客觀要求看,商業資本高速圈地以求更大市場份額,刺激了商業地產的蓬勃興起。新興商圈在各大城市風起雲湧,一個個商業神話被刻畫得如此深刻。由物質需求拉動的商品供應也正依循行業細分、市場細分的商業法則改變著全國商品市場,龐大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在各類商業地產中進行集散,城市化的宏觀政策也促使原有自發性商圈按自身發展規律加速向機制調控性商圈進行過渡。機會與風險並存,商業合理化將是擺在新興商圈面前的一道課題,招商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活,能否使用有效的招商策略則成為成功招商的基石。
  • 從開發到經營,社區商業模式轉變的3大策略
    從開發到經營模式轉變的3大策略對於投資者、開發商以及小區居民,社區商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讓社區商業破繭重生、再度贏得市場的青睞和關注,必須實現從開發模式到經營模式的完美轉變。✦維度三:規劃形式判定經過長期的設計實踐和產品研發,結合市場調研與反饋,筆者認為:街區與集中式的社區商業相結合為理想的社區商業模型。以金地自在城項目為例,有效利用了集中式與街區式商業的結合,創造了天空集市的社區客廳模型。
  • 旭美商業-搜鋪網商業地產公開課首戰合肥 圓滿落幕!
    張彬先生認為:「一個系統的定位需進行五項研究,即項目研究、市場研究、競品研究、對標研究、消費研究,這些系統的研究將會給開發商對其商業項目的目標客群、產品建議、業態落位、收益測算、租售策略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隨後,張彬先生更是深入淺出的利用大量案例,包括旭美商業自持運營的上海浦東洋涇項目,對商業定位進行形象直觀的解釋。
  • 文商旅地產的四種商業模式
    基於文、商、旅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筆者總結主要有四種商業模式:依託自然資源為核心的模式三大主要類型:濱水類(江/海/湖泊)、溫泉類、山地類商業邏輯:以稀缺的自然資源作為主要賣點點評:依託自然資源為核心的模式是早期的旅遊地產開發的主流,但緣於對自然資源的非獨佔性和全國範圍內同質化項目的增多,此類模式的項目對客戶的黏性不足逐漸凸顯,項目的相對優勢喪失。早期成都青城山很多項目,單純憑藉青城山優越的生態資源,以酒店帶動銷售住宅類物業,當投資客越來越理性之後,整個市場幾乎所有項目遇到發展瓶頸,有價無市。
  • 商業地產初現創意商業模式 商鋪投資仍是熱點
    天津中原地產投資分析經理陳晰指出,商鋪投資重要的是要考慮商鋪的客觀條件、定位、環境等綜合因素。  商業地產項目供應量激增 武清、津南過剩  天津中原地產投資顧問部的數據統計表明,2014年前2個月天津商業地產成交量和成交均價與2013年同期相比持平。
  • 上海頻陽商業地產公司及項目簡介
    頻陽商業地產是一家專注於高端商業地產營銷與租賃的地產服務經紀公司及物我們堅持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創新,與合作夥伴開放合作,在高端商業地產領域精耕細作,不斷創造租售奇蹟。歷經6年的行業深耕,頻陽商業地產作為SOHO中國公司長期租售合作夥伴,與凱德,綠地,萬科,香港恒基、龍湖、旭輝、協信等知名地產開發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成功操作過多個滬上高端商業辦公項目,還是區政府招商辦的 重要戰略合作夥伴。
  • 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運營的九大思路要點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一二線城市地產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知名房企將業務重點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布局商業地產,頭部企業的進入也使得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發展充滿了想像力。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何啟動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飆馬商業地產在長期的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實戰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操經驗,認為以下九點可作為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操盤的基本準則。
  • 地產投資拓展體系、研判策略、投資模式與收併購、合作開發風控
    投資拓展體系、研判策略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政府發展目標從原有的GDP經濟增長,轉向為「因城施策」的複合增長目標,同時因為經濟增長降速,金融政策強調去槓桿等要素,造成地方政府開始精打細算,對房地產商的要求從原有的土地金融和二級開發質量要求,開始更多向企業招商引資、商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