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刺繡藝術作品欣賞

2020-12-19 寒楓文史

中國傳統刺繡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說到刺繡,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等 「四大名繡」,「四大名繡」是中國傳統刺繡藝術的典型代表,但是除了「四大名繡」之外,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人民,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工藝,創作出大批優秀的、色彩斑斕的刺繡作品,形成了極具濃厚地方民族特色的刺繡藝術,是中國傳統刺繡藝術重要組成部分。

在少數民族刺繡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壯、苗、瑤、彝等12個少數民族,筆者從每個少數民族中精選出10幅刺繡作品,供大家欣賞。

一、壯族刺繡

二、滿族刺繡

三、維吾爾族刺繡

四、苗族刺繡

五、彝族刺繡

六、藏族刺繡

七、侗族刺繡

八、布依族刺繡

九、瑤族刺繡

十、水族刺繡

十一、羌族刺繡

十二、土族刺繡

以上12個少數民族的刺繡藝術作品,您最喜歡那些?歡迎您留言參與討論,並提出你的觀點。如果你喜歡,記得轉發分享並關注啊!謝謝你的參與。

(學習欣賞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涵養,請關注「寒楓文史」)

相關焦點

  • 傳承非遺文化 貴州少數民族刺繡技藝培訓班開班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楨) 7月1日,貴州民族大學國家級非遺培訓項目「貴州少數民族刺繡技藝普及培訓班」在貴州省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行開班典禮。培訓方式以理論講授、藝術考察、實踐技能訓練、綜合創作、成果展示等進行。理論課程主要圍繞「增學養、強基礎、拓眼界」三個板塊進行,其中包括《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述》《貴州工藝美術概論》《刺繡技法學習》《刺繡材料的認知與創意設計》等,並結合實踐教學,使非遺傳承人群了解貴州傳統的刺繡及現代刺繡的發展,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理解。
  • 少數民族刺繡成果將亮相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張辛欣、孫現富)記者3日從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將於2019年8月1日至2日在內蒙古興安盟舉行,旨在展示和傳承我國刺繡傳統技藝。以「蒙繡」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刺繡發展成果將在此次大會上亮相。
  • 於小冬少數民族寫實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於小冬於1984 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並自願申請進藏工作,開始接觸中國邊疆的少數民族。他的作品立足當地風土人情,加上他創作的紮實功底,為我們開拓出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的藝術世界。
  • 圖:人體刺繡藝術精品亮相蘇州
    圖:人體刺繡藝術精品亮相蘇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3日 22:31 來源: 來源:中新網  6月2日,參觀者在欣賞人體刺繡藝術精品。
  • 刺繡欣賞 | 一看就會的,清新手工刺繡
    雖然熱愛拼布和手工刺繡,但是好像已經很久沒有繡過大幅的作品了,也很久沒有做過很複雜的布藝了。一則繡起來比較快,能很快完成一幅作品;二則裝飾效果也不錯,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簡單的針法也能繡出美好的作品哦。
  • 組圖:超藝術感刺繡壁飾設計(3)
    組圖:超藝術感刺繡壁飾設計(3) 2006-03-06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魯迅美術學院不斷解讀中國傳統、民間刺繡作品,分析研究刺繡的表現手法
  • 刺繡:蘇繡作品,具備這些條件的才算得上藝術品!
    今天不學針法,來談談蘇繡的技與藝,欣賞一下刺繡精品!像古代詩人對繡女技藝的描述,都略顯誇張,但是用來形容當代刺繡精品倒也恰如其分。現代人在傳統技法和藝術表現力上注入新的元素,使蘇繡工藝不斷地創造和發展。
  • 萬件刺繡工藝品長沙鬥豔
    各地名繡亮相長沙    中國當代刺繡藝術品展覽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本次展會首次在湖南集中全國20多個繡種的刺繡藝術品進行整體展示,除了人們熟知的四大名繡外,還有汴繡、杭繡、漢繡、遼繡等眾多地方繡種和少數民族刺繡等。
  • 雲南紅河州政協建言少數民族刺繡產業發展
    本報訊近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孔令清率調研組到石屏縣就少數民族刺繡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
  • 中國刺繡賞析簡述——中國藝術類刺繡和生活類刺繡有什麼區別?
    繡品上繡自己的名字——保護「署名權」,讓刺繡技藝無失傳之憂為避免讀者們混淆了藝術欣賞類刺繡和生活日用類刺繡的創作目的,從而誤解兩大類刺繡的關係,今天簡單給大家講講。亟待傳承和保護的傳統藝術欣賞刺繡目前亟待保護和傳承的,是歷史上很多盛極一時的名繡,它們影響深遠,歷史文化地位很高,但時過境遷,由於歷史環境的變換,到了如今很多欣賞類刺繡只能在博物館見到其物質遺存,在文獻中見到歷代的評述讚譽,符合其藝術特徵的活的刺繡創作卻已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了,比如宋繡、明代顧繡
  • 傳統工藝山西民間刺繡,蘇繡代表雙面繡,民間藝術莊浪馬尾荷包
    即使是在近繡、蘇繡、粵繡、蜀繡,史上也難以欣賞到雙面繡的藝術品。為挽救、繼承、發展刺繡技藝採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並相繼成功研發出雙面三異繡,雙面異色繡等。把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移植到繡品上。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
  • 畫家王漢林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王漢林,江蘇溧陽人,大學文化。江蘇省艤舟詩社、天目湖詩社社員。
  • 書法家劉承儉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劉承儉,筆名簡子,字寅初,號玉貴德祥,一九六二年生於北京,師從郭建勳老師。自幼受家庭薰陶攻習工筆侍女,後研習中國書法,以歐體《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碑》及黃字源字帖,靈飛經等為根基,把行草融於內刻苦學習數十載,自二零零六年起痴迷於秦小篆耕耘不輟,現已完成五千字道家最高精典小篆體五十米《道德經》長卷十部,千字文手卷等得到了知名書畫家的肯定和好評,在研習秦小篆的同時,在篆刻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獨創了篆書自由體行篆,其作品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和中外友人的賞識和收藏
  • 羌族刺繡:美麗的羌族文化符號
    出生日期:1936項目名稱:羌族刺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刺繡,作為我國傳統美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羌族刺繡工藝精湛,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刺繡工藝中獨樹一幟。當刺繡與羌族文化相結合,形成羌繡,則表現出羌族獨有的審美理念及文化內涵,羌族擁有民族獨特的語言及文化,羌繡便是羌族文化及羌族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羌族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四川羌族地區,多為盆地,她們生活在高山峽谷中,常年見到煙雲變化的自然現象。
  • 這樣的法式立體刺繡藝術,你見過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到的刺繡作品幾乎都是平面,對於立體刺繡,總是會有很多的好奇。例如,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幾幅法式立體刺繡,相信你看到之後,一定會傾心於它也許還會很好奇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今天,小語主要和大家分享完成的作品,以後會將一些簡單的製作方法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的。
  • 藝術大師畢卡索作品《夢》欣賞
    畢卡索是個偉大的藝術天才,他的作品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藝術感染力,每一個筆觸都充滿了靈氣,在畫面上歡快地流轉。準媽媽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一定也能夠從中感受到藝術家卓然的創作力和想像力,讓自己置身於藝術海洋的同時陶冶情操,從小培養胎寶寶的藝術感受力,促進智力和情商發展。
  • 「藝展中國」孫龍超民族人物手卷作品欣賞
    作品近四十次入展國家級、省級畫展,其中獲獎近二十次。其作品被國內多家美術館、紀念館和機構收藏。民族人物手卷創作拾憶2017年,我有幸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南方少數民族中國人物畫創作研修班」學習。
  • 刺繡|中國四大名繡
    宋代已頗具規模,在蘇州出現了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豐富多彩。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雙面繡《貓》是蘇繡的典型代表作。
  • 刺繡算奢侈品嗎?
    看了中國刺繡藝術簡要的發展歷程,大家大致了解中國刺繡藝術的精神內蘊和歷代收藏的共識。刺繡之初,以日用品的面貌出現,非欣賞品,但人們對於那些精彩的、能折射時代審美的作品往往倍加珍惜,這既是一種美德,也包含著收藏的精神,以喜愛為基點而珍惜、收集物品實際上就是收藏最初、最真實的精神內涵,我們可以懷著一顆體味美好的心將藝術融入生活,怡情養性,感受人生。
  • 遼圖舉辦「指尖技藝」微展 展示少數民族紡織與服飾文化
    在微展上,讀者不僅能欣賞到印染、刺繡、編織等手工技藝,還能領略少數民族女性的紡織文化與服飾文化,受到讀者歡迎。「指尖技藝」圖片展分三期推出,分別是「少數民族女性紡織文化」「少數民族女性印染文化」「少數民族女性刺繡文化」。 在「少數民族女性紡織文化 」中,讀者可以通過圖片和文字了解紡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