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面積約118萬平方公裡,由9個地級市與3個盟(內蒙古特有的地級行政區)組成。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內蒙古12個地級行政區的名字都有什麼來歷,按車牌的英文字母順序依次講。
蒙A是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約1.7萬平方公裡,位於內蒙古的中部偏西南。明朝萬曆年間,俺答汗和三娘子在大青山南麓用青磚建城,所以也稱為青城。在蒙古語中,青色稱為「呼和」,城稱為「浩特」,連在一起就是呼和浩特。清朝稱綏遠城,後設歸綏市,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
蒙B是包頭,位於呼和浩特西北,北與蒙古接壤,南臨黃河。很多人都吐槽包頭的名字「土裡土氣」,不如恢復秦朝設的九原郡地名。九原郡是秦始皇設的邊郡之一,治所就在今包頭市的西郊,黃河北岸。包頭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呢?清乾隆三年(1738年),附近有幾個牧民在這裡成立了一個村子,蒙古語稱為「包克圖」,後來就念成了包頭。包頭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別稱,就是鹿城。
蒙C是烏海市,位於內蒙古的西南部的黃河東岸。烏海市的面積只有1700多平方公裡,是內蒙古所有地級行政區中最小的。烏海市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呢?上世紀中葉以後,國家在黃河西岸建立了一個城市,取名烏達市。後由煤炭開發的原因,又在黃河東岸設海勃灣市。1976年,烏達市與海勃灣市合併,統稱為烏海。
蒙D是赤峰市,位於內蒙古的東南部,南與河北省、遼寧省為鄰。赤峰市的大部分地區在清朝時屬昭烏達盟管轄,後成為熱河省的地盤。1969年,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管轄,10年又回到內蒙古。1983年,昭烏達盟更名為赤峰市。赤峰市東北有一個花崗巖石山,蒙古語稱為烏蘭哈達,翻譯過來就是赤峰。
蒙E是著名的呼倫貝爾市,位於內蒙古東北部,西北以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為河,西南接蒙古,東接黑龍江省。呼倫貝爾市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陸地面積較大的地級市之一。呼倫貝爾這個地名出現的其實比較晚,2001年才有今名。該市西部有一個呼倫湖,西南有一個貝爾湖。呼倫加貝爾,就成了呼倫貝爾。貝爾湖在歷史上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捕魚兒海。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大將藍玉出兵進攻捕魚兒海,一舉打掉了北元殘餘勢力。
蒙F是興安盟,位於內蒙古東北部,西接蒙古,東接黑龍江省與吉林省,北接內蒙古呼倫貝爾,西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通遼市。興安盟的「興安」有兩種含義,一是因位於大興安嶺中段,故名興安;二是滿語將丘陵稱為興安。興安盟的行政中心是烏蘭浩特,本名王爺廟。烏蘭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紅色,浩特是「城」的意思,烏蘭浩特其實就是烏蘭城。
蒙G是通遼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與吉林省、遼寧省接壤。通遼市的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有西遼河穿境而過,南部有科爾沁沙地。通遼市的前身是清朝的哲裡木盟,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劃到吉林省管轄,1979年回歸內蒙古。1999年撤銷哲裡木盟並設通遼市。為何叫通遼呢?很簡單,在修建鐵路之後,哲裡木盟是通達遼東地區的重要驛站,故名通遼。
蒙H是錫林郭勒盟,位於內蒙古中北部,北部與蒙古接壤,盟的行政中心是錫林浩特市。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有個牧民叫錫林,為了給母親治病到處找神水。水神為他的孝心感動,給他一眼神泉。沒想到有個貪婪王爺殺死錫林霸佔神泉,水神大怒,淹了王爺府。當地牧民為紀念錫林,就把這裡稱為錫林郭勒,郭勒是「河」的意思。
蒙K是大名鼎鼎的鄂爾多斯,以前的伊克昭盟,以「羊煤土氣」出名。鄂爾多斯位於內蒙古西南部的黃河南岸。鄂爾多斯的地形以沙漠為主,比如有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漠。「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意思是宮帳的守衛。這裡本來設有東勝市,後因東勝位於鄂爾多斯高原,改今名。
蒙J是烏蘭察布市,位於內蒙古中部,北與蒙古接壤,南與山西省、河北省接壤。在蒙古語中,烏蘭的意思是「紅色」,察布的意思是「崖口」。紅色崖口確實存在,附近大青山有個紅山口。烏蘭察布的前身是集寧,金朝設集寧縣,取「集市安寧」之意,2003年改為烏蘭察布。
蒙L是巴彥淖爾市,「淖」讀為「鬧」,位於內蒙古西北部,北與蒙古接壤,南臨黃河。1984年,這裡曾設臨河市,附近有一個吉蘭泰鹽湖。吉蘭泰在蒙古語中為巴彥淖爾,意思是富饒的湖。因之改名為巴彥淖爾盟,2004年改為地級市。
蒙M是位於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北接蒙古,南與甘肅、寧夏接壤。阿拉善盟的面積很大,約27萬平方公裡,但大部分為沙漠覆蓋,比如有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沙漠、騰格里沙漠。阿拉善盟只有三個縣級的旗,都非常有名,就是額濟納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是蒙古語,意思為五彩斑斕之地。
內蒙古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有森林、有沙漠、有大河,有草原,還有厚重的歷史,旅遊資源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