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疆哥從相關渠道獲悉,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將於8月份上市。而目前在售車型使用的是韓國LG供貨的鎳鈷錳三元鋰電池。
現階段國產Model 3共有三款車型在售,根據工信部的申報信息,現在可以確認的是,在售的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也就是補貼後售價27.155萬的入門車型,將要換裝由寧德時代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
官方數據顯示,與三元鋰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密度較低,成本也有所下降。此外,根據特斯拉的規劃,國產Model 3的零部件本土化率有望在年底達到100%(目前50%左右)。
電池成本下降+零件本土化率提高,基於這兩點,很多人認為國產Model 3的價格還將繼續下探。至此,有人似乎擦覺到,特斯拉正在給人一種「越賣越便宜」的感覺。
實際上這種感覺並沒毛病,回顧特斯拉的入華史,一開始擺上檯面的可是七八十萬的Model S和Model X。但是自從Model 3到來後,價格門檻就在逐步降低,從一開始的五十多萬起步 ,再到現在的30萬以內,也僅僅過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即將國產的純電SUV——Model Y,也是要比Model X更親民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還曾在財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有必要推出一款更便宜的車。似乎在價格底線上,特斯拉還給人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而與特斯拉這種「越賣越便宜」的趨勢不同的是,國產電動車似乎正在往「越賣越貴」的道路走去。以前總說20萬是自主品牌的天花版,可如果你稍有留意,就會發現,這兩年國產電動車很多都在往30萬甚至是更高級別靠了。
先說造車新勢力,蔚來自然不用多說,一直就是往貴的去,目前旗下三款車型售價均是30萬以上,ES8甚至已經突破60萬。理想汽車也是如此,理想ONE定價也達到30萬以上。
小鵬汽車一開始還挺安分的,首款車型G3還只是20萬級別的,如今也按耐不住,推出的P7已經突破30萬。實際上,像拜騰、奇點以及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這些新勢力,即使至今未量產,但也都想往30萬這個區間靠。
傳統車企方面,上汽榮威MARVEL X和廣汽新能源Aion LX,補貼後售價均突破30萬。比亞迪繼唐這款旗艦SUV後,又推出旗艦轎車比亞迪漢,其EV車型補貼後售價為21.98-27.95萬,也是接近30萬。
紅旗最近更是發布了一款旗艦純電SUV——E-HS9,從定位來看,估計價格不低。值得一提的是,東風集團也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嵐圖」,準備大幹一場。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會犯愁,為啥特斯拉這樣的「大魔王」都在努力降價售價門檻,而到國產電動車這,卻在努力提高價格上限呢?在疆哥看來,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看待。
先來說特斯拉越賣越便宜這事,這其實跟它的產品策略有關,即先以豪華車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再以相對大眾車型往下滲透。這種策略風險在於需要在前期承擔巨大的經營壓力,相信大家以前也沒少聽過特斯拉瀕臨破產的消息。
不過人家已經熬過來,而且品牌形象也塑造成功了,這時候就要推出親民的產品來實現盈利,價格下探自然也就不奇怪。說俗點,特斯拉越賣越便宜,其實就是想大量收割「韭菜」。
至於國產電動車的高端化,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家想借鑑特斯拉的模式,提高自身品牌的溢價能力。從目前來看,受限於電池成本,低價位的電動車利潤普遍不高,這時候想要爭取更多的盈利,那提高品牌溢價不失為一種好策略。
舉個例子,一臺電動車售價15萬元,其電池成本要佔到售價的40%以上,也就是6萬,總的算下來其實賺得不多,但當你品牌以及產品溢價足夠強,能把它賣到20萬,這時候就能大幅度稀釋原先電池成本的佔比。
此外,國產電動車賣得貴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考量,那就是在30萬這個價位的電動車市場,諸如豐田、大眾、甚至是BBA這樣的合資大廠都還沒有正式布局,國產為此少了很多競爭壓力,算是搶佔先機。
更關鍵的是,30萬元的國產電動車市場潛力也是有的,雖然不及特斯拉那麼強勢,但像蔚來ES6、理想ONE在它們的所處的細分領域上,也是屬於佼佼者。
說到這裡,疆哥不自覺聯想到前幾天理想汽車CEO李想說的一段話: 「咱們大部分人還沒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麼贏的,比續航、比智能、比性價比三個都已經贏了,也沒改變任何結果。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知道特斯拉贏在哪裡,因為贏的原因太初級了,沒那麼光鮮,所以反而被忽視」。
正如李想所說的,很多國產電動車,其實在續航、智能、比性價上已經不輸特斯拉。可現實是,儘管國產品牌卯足了勁去拼高端,但從銷量、口碑、品牌影響力上,特斯拉卻還是碾壓國產的存在。
這裡就引發了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國產電動車,究竟和特斯拉差在哪裡?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下方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