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越賣越便宜,為何海爾智慧家庭場景越賣越貴?

2021-01-11 參考消息

最近,家電行業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邊是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32寸的彩電不到500元,10公斤洗衣機跌破1000元,2匹的空調不到2000元……在大家感嘆,如今的產品越來越不值錢時。另一邊,海爾卻賣出了客單價25萬的產品。據悉,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在上海開業一個月,營業額就接近2000萬。

整個行業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市場沒有需求,還是產品沒有解決用戶的痛點?對於家電這種耐用品而言,如果產品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低價能奏效嗎?

也有人提出疑問,大家都在降價,海爾憑什麼賣那麼貴?

用戶需求究竟在哪?

對於一件壽命達5-10年的家電產品而言,除了裝修、損壞或結婚會考慮購買家電產品外,很難會刺激消費者二次購買的欲望。這也出現了,價格便宜卻賣不動,整個行業陷入價格戰深淵。

家電未來的需求在哪裡?答案一定是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例如,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除了看電視、洗衣服、存儲食材、製冷制熱這些基本功能外,還能解決用戶什麼需求?用戶長時間用過的空調、洗衣機,是否能自動清洗,為用戶的健康提供保證?針對不同材質的衣服,洗衣機是否可以有針對性的洗滌,不再出現染色或起毛的現象?無論再昂貴的衣服,用戶是否可以獲得「洗衣店」般的保養?冰箱是否能將快過期的食物提醒你趕緊使用完……

這些還不夠,家用電器甚至可以成為用戶的「保姆」和「助手」,自動記憶你的使用習慣、健康指數、生活規律,在吃、穿、用上為你提供所有服務,成為你生活上離不開的幫手。

這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不是市場沒有需求,是你的產品還不夠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家用電器只要解決用戶的痛點,用戶就會買帳。

海爾憑什麼賣那麼貴?

在同行都在降價時,海爾智家的客單價卻達25萬,是故弄玄虛還是在打概念?在獲得答案之前,我們先看一下能賣出25萬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樣的產品?

原來,海爾賣的不是單個產品,而是按「套」賣,它賣「智慧廚房」、「智慧客廳」、「智慧臥室」、「智慧陽臺」等涉及到用戶家中的5大空間。有人又會問,這不就是產品打包一起賣嘛,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也有套餐產品,最高也賣不到5萬呀。

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嗎?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信息越來越透明,海爾智家評什麼俘獲了消費者的心呢?

我們就直接拿產品來比較吧。有些網際網路企業的家電產品先不說他的質量好不好,是不是貼個牌就賣,就拿市面上推出的套餐來看也是以便宜為主,用戶買的就是一時的好玩、一時的新鮮,但是新鮮過後呢?生活還是要繼續。而海爾作為全球知名的家電品牌,無論從技術、功能、研發上甩出一些雜牌企業幾條街,它賣的產品套系,用戶不只買下了產品,買下的是整個廚房、客廳、臥室的服務,可以直接把整個場景「搬」回家。

什麼是場景?舉例來說,當你回家時,海爾智慧家庭的智能空調主動定製出你習慣的溫度,電視主動打開了昨晚關注的新聞頻道;你如果在浴室,海爾熱水器已記住家庭成員的洗澡時間,根據季節、氣溫為主動備好熱水,不用熱水時主動關閉加熱,主動為你省電;你在臥室,智能空調能夠主動調節溫度,解決風速、溼度、PM2.5、含氧量等問題;離家時,家中的燈光、空調、電視等自動關閉,掃地機器人工作,安防系統開啟;當你離家時:家中的燈光、空調、電視等自動關閉,掃地機器人工作,安防系統開啟。甚至出差時,安防系統可將家中的一起實時傳送到手機的海爾智家APP上,讓你無憂出行……用一位花了70萬購買海爾智家套系產品的消費者朱先生的話來說,「這樣買就是為了配套高級的體驗,一步到位。」

在服務上,對於市面上一般的產品,用戶買完就結束了,但對於「海爾智家」,用戶買完才是服務的開始。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廠商的所謂「套系」只是幾種產品的搭配銷售,產品之間很難形成聯動,更不要說其他智慧體驗。而海爾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成套、定製、迭代」的廠商之一,真正做到全屋產品成套、方案成套、家電家居成套,讓家電套系與家庭裝修風格融合,用戶可根據戶型結構、家庭成員習慣、自身喜好進行不同生活場景的個性化定製。

好的智慧家庭產品是讓用戶變「懶」

在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海爾可以把「家」相關的事情全部完成。用戶購買包含家裝服務在內的智慧場景方案後,「海爾智家」服務平臺提供從送裝、保養到清潔、維修、移機、換新等全場景服務,同時會根據用戶的裝修進度,全流程與用戶實時溝通,主動獲取用戶訴求,為用戶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

有了海爾這項服務,用戶再也不需要忍受裝修時的來回溝通、購買家居建材的東奔西跑,不用擔心心儀的智能家電產品與裝修風格不匹配,入住後才發現到處暴露的電線影響美觀,更不用擔心必須通過手機操作、過於「高科技」的產品給家中老人小孩的使用帶來不便,只要提出自己的需求,「海爾智家」均可一站式實現。

如果在裝修或居住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也不用再去區分是水電煤氣問題、還是線路管道問題、或是家電故障,再分門別類找不同的修理工人上門,只需一個電話,「海爾智家」售後服務團隊便會上門解決。

這種從前期設計、中期安裝到後期維護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把用戶徹底中冗雜繁瑣的家務中解放出來,讓家變得更聰明,也讓用戶變「懶」。這是好的智慧家庭方案應該做到的,也是「海爾智家」售價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卻仍然客似雲來的原因。

越來越多用戶願意為品質付費

有一句網絡流行語說:「便宜的東西,只有在買的那一刻是開心的,用的時候沒有一天是開心的;品質好的東西,只有付錢那一刻心疼,之後每一次用的時候都是快樂的。這才是值得。」

這句話用來形容家電這種低頻購買、高頻使用的產品,尤為精準。過去幾年,「高性價比」產品一度受到市場熱捧,但經過幾年的市場驗證,追求高品質產品與生活的用戶更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原因很簡單,過於強調「性價比」的企業,為了實現成本控制,只能在產品上採取大眾化、統一化的設計思路,將功能進行簡單堆砌,這種產品很難實現任何創新突破,勢必無法滿足用戶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售後服務、維修與迭代更是無從談起。

買一臺智慧型手機或智能手錶,不喜歡還可以半年一換,但如果買來一臺冰箱、空調或電視,半年後發現就是雞肋,扔了浪費、用著糟心,用戶憑什麼為這種低價值的產品去買單?

如今,用戶願意為品質付費,蘋果每出一臺手機售價都在1萬元以上,也引來一大批用戶購買;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從一開始就走高端,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都認可華為,心甘情願為華為手機買單。好的產品一定是靠強大的研發和技術去支撐。同樣,海爾之所以可以成為全球家電第一品牌,靠的也是立足全球的製造、研發、服務體系。

早在2006年,海爾就開始布局物聯網,在擁抱前沿技術、以用戶為中心這件事情上,海爾始終是謙虛、開放的「學生」心態,在這30多年的積澱中,海爾「攢下」的不只是無數技術專利,還有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搭建的智慧家庭生態,不斷為用戶提供服務。

所以,真正有經濟頭腦的用戶會選擇為品質付費。「海爾智家」數十萬元的套系售價看似昂貴,但用戶買來的是終身的美好生活體驗。

最近,家電行業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邊是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32寸的彩電不到500元,10公斤洗衣機跌破1000元,2匹的空調不到2000元……在大家感嘆,如今的產品越來越不值錢時。另一邊,海爾卻賣出了客單價25萬的產品。據悉,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在上海開業一個月,營業額就接近2000萬。

整個行業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市場沒有需求,還是產品沒有解決用戶的痛點?對於家電這種耐用品而言,如果產品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低價能奏效嗎?

也有人提出疑問,大家都在降價,海爾憑什麼賣那麼貴?

用戶需求究竟在哪?

對於一件壽命達5-10年的家電產品而言,除了裝修、損壞或結婚會考慮購買家電產品外,很難會刺激消費者二次購買的欲望。這也出現了,價格便宜卻賣不動,整個行業陷入價格戰深淵。

家電未來的需求在哪裡?答案一定是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例如,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除了看電視、洗衣服、存儲食材、製冷制熱這些基本功能外,還能解決用戶什麼需求?用戶長時間用過的空調、洗衣機,是否能自動清洗,為用戶的健康提供保證?針對不同材質的衣服,洗衣機是否可以有針對性的洗滌,不再出現染色或起毛的現象?無論再昂貴的衣服,用戶是否可以獲得「洗衣店」般的保養?冰箱是否能將快過期的食物提醒你趕緊使用完……

這些還不夠,家用電器甚至可以成為用戶的「保姆」和「助手」,自動記憶你的使用習慣、健康指數、生活規律,在吃、穿、用上為你提供所有服務,成為你生活上離不開的幫手。

這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不是市場沒有需求,是你的產品還不夠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家用電器只要解決用戶的痛點,用戶就會買帳。

海爾憑什麼賣那麼貴?

在同行都在降價時,海爾智家的客單價卻達25萬,是故弄玄虛還是在打概念?在獲得答案之前,我們先看一下能賣出25萬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樣的產品?

原來,海爾賣的不是單個產品,而是按「套」賣,它賣「智慧廚房」、「智慧客廳」、「智慧臥室」、「智慧陽臺」等涉及到用戶家中的5大空間。有人又會問,這不就是產品打包一起賣嘛,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也有套餐產品,最高也賣不到5萬呀。

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嗎?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信息越來越透明,海爾智家評什麼俘獲了消費者的心呢?

我們就直接拿產品來比較吧。有些網際網路企業的家電產品先不說他的質量好不好,是不是貼個牌就賣,就拿市面上推出的套餐來看也是以便宜為主,用戶買的就是一時的好玩、一時的新鮮,但是新鮮過後呢?生活還是要繼續。而海爾作為全球知名的家電品牌,無論從技術、功能、研發上甩出一些雜牌企業幾條街,它賣的產品套系,用戶不只買下了產品,買下的是整個廚房、客廳、臥室的服務,可以直接把整個場景「搬」回家。

什麼是場景?舉例來說,當你回家時,海爾智慧家庭的智能空調主動定製出你習慣的溫度,電視主動打開了昨晚關注的新聞頻道;你如果在浴室,海爾熱水器已記住家庭成員的洗澡時間,根據季節、氣溫為主動備好熱水,不用熱水時主動關閉加熱,主動為你省電;你在臥室,智能空調能夠主動調節溫度,解決風速、溼度、PM2.5、含氧量等問題;離家時,家中的燈光、空調、電視等自動關閉,掃地機器人工作,安防系統開啟;當你離家時:家中的燈光、空調、電視等自動關閉,掃地機器人工作,安防系統開啟。甚至出差時,安防系統可將家中的一起實時傳送到手機的海爾智家APP上,讓你無憂出行……用一位花了70萬購買海爾智家套系產品的消費者朱先生的話來說,「這樣買就是為了配套高級的體驗,一步到位。」

在服務上,對於市面上一般的產品,用戶買完就結束了,但對於「海爾智家」,用戶買完才是服務的開始。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廠商的所謂「套系」只是幾種產品的搭配銷售,產品之間很難形成聯動,更不要說其他智慧體驗。而海爾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成套、定製、迭代」的廠商之一,真正做到全屋產品成套、方案成套、家電家居成套,讓家電套系與家庭裝修風格融合,用戶可根據戶型結構、家庭成員習慣、自身喜好進行不同生活場景的個性化定製。

好的智慧家庭產品是讓用戶變「懶」

在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海爾可以把「家」相關的事情全部完成。用戶購買包含家裝服務在內的智慧場景方案後,「海爾智家」服務平臺提供從送裝、保養到清潔、維修、移機、換新等全場景服務,同時會根據用戶的裝修進度,全流程與用戶實時溝通,主動獲取用戶訴求,為用戶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

有了海爾這項服務,用戶再也不需要忍受裝修時的來回溝通、購買家居建材的東奔西跑,不用擔心心儀的智能家電產品與裝修風格不匹配,入住後才發現到處暴露的電線影響美觀,更不用擔心必須通過手機操作、過於「高科技」的產品給家中老人小孩的使用帶來不便,只要提出自己的需求,「海爾智家」均可一站式實現。

如果在裝修或居住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也不用再去區分是水電煤氣問題、還是線路管道問題、或是家電故障,再分門別類找不同的修理工人上門,只需一個電話,「海爾智家」售後服務團隊便會上門解決。

這種從前期設計、中期安裝到後期維護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把用戶徹底中冗雜繁瑣的家務中解放出來,讓家變得更聰明,也讓用戶變「懶」。這是好的智慧家庭方案應該做到的,也是「海爾智家」售價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卻仍然客似雲來的原因。

越來越多用戶願意為品質付費

有一句網絡流行語說:「便宜的東西,只有在買的那一刻是開心的,用的時候沒有一天是開心的;品質好的東西,只有付錢那一刻心疼,之後每一次用的時候都是快樂的。這才是值得。」

這句話用來形容家電這種低頻購買、高頻使用的產品,尤為精準。過去幾年,「高性價比」產品一度受到市場熱捧,但經過幾年的市場驗證,追求高品質產品與生活的用戶更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原因很簡單,過於強調「性價比」的企業,為了實現成本控制,只能在產品上採取大眾化、統一化的設計思路,將功能進行簡單堆砌,這種產品很難實現任何創新突破,勢必無法滿足用戶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售後服務、維修與迭代更是無從談起。

買一臺智慧型手機或智能手錶,不喜歡還可以半年一換,但如果買來一臺冰箱、空調或電視,半年後發現就是雞肋,扔了浪費、用著糟心,用戶憑什麼為這種低價值的產品去買單?

如今,用戶願意為品質付費,蘋果每出一臺手機售價都在1萬元以上,也引來一大批用戶購買;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從一開始就走高端,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都認可華為,心甘情願為華為手機買單。好的產品一定是靠強大的研發和技術去支撐。同樣,海爾之所以可以成為全球家電第一品牌,靠的也是立足全球的製造、研發、服務體系。

早在2006年,海爾就開始布局物聯網,在擁抱前沿技術、以用戶為中心這件事情上,海爾始終是謙虛、開放的「學生」心態,在這30多年的積澱中,海爾「攢下」的不只是無數技術專利,還有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搭建的智慧家庭生態,不斷為用戶提供服務。

所以,真正有經濟頭腦的用戶會選擇為品質付費。「海爾智家」數十萬元的套系售價看似昂貴,但用戶買來的是終身的美好生活體驗。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特斯拉「越賣越便宜」,國產電動車卻「越賣越貴」,差距在哪呢?
    至此,有人似乎擦覺到,特斯拉正在給人一種「越賣越便宜」的感覺。實際上這種感覺並沒毛病,回顧特斯拉的入華史,一開始擺上檯面的可是七八十萬的Model S和Model X。但是自從Model 3到來後,價格門檻就在逐步降低,從一開始的五十多萬起步 ,再到現在的30萬以內,也僅僅過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 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賺越窮?牢記猶太人的「賣燒餅」思維
    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卻越賺越窮?在猶太人賣燒餅的故事中一探究竟:以前,猶太的的小攤販沒有物價局的監管,價格基本上都是攤主自己定的。最低可以定價1元,最高就只能看攤主如何定價了。後來就把燒餅的價格越抬越高,然後有人發現燒餅的價格在不斷增加,就會自動購買燒餅,後來買的人就越來越多,最後兩個攤主的燒餅都賣出去了,兩個人都賺了很多。這個就是猶太人流傳了很久的「賣燒餅」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思維是:就是猶太人流傳很久的「賣燒餅」思維:兩個小攤販誰手中的燒餅少誰就賺錢;買燒餅的人,誰買得少誰就賺了。
  • 為什麼蘋果越賣越便宜,安卓越來越貴?
    這就讓人不禁產生疑問了,為什麼安卓手機越來越貴,iPhone卻越賣越便宜?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1.安卓與iPhone體驗差距日漸縮小說到安卓與iPhone最大的區別,那就非系統莫屬了。蘋果iOS系統以流暢性和穩定性受到全球用戶的追捧。
  • 為何豪牌越賣越便宜 20萬奔馳寶馬滿街跑
    為何豪牌越賣越便宜,這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豪牌剛開始賣得有多貴筆者找到了1996年北京地區的汽車價格表,用表格的形式帶大家看看當年的豪牌在國內的銷售狀況。作為直觀對比,筆者在網絡上收集到1996年北京職工月平均工資僅為798.25,年平均工資9579元。
  • 泰國大米憑什麼越賣越貴?
    泰國大米憑什麼越賣越貴? iwangshang / 倪軼容 / 2018-10-11 摘要:五常大米等本土高端品牌的崛起,給了泰米不小的壓力。想要不從神壇上跌落,泰米必須另闢蹊徑。
  • 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幹越窮?猶太人「賣燒餅」思維值得借鑑
    在很久以前,市場上有賣燒餅的小販,當時還很隨意,沒有專門監管物價的管理局,大家做生意靠著信用。剛開始,這兩個小販的燒餅只賣1元錢,就這樣,生意還不好,每天的燒餅都賣不出去。有一個外地人來到這裡,他了解到原來只需1元就可以買到燒餅賣到了100元,很驚訝,怕之後燒餅的價格還會上漲,就花了100元買了一個燒餅。和他有同樣心理的人亦是如此。從這就能明白了商機吧!
  • 曾經價格高昂的筆記本電腦越賣越便宜,手機卻在漲價,這是為何?
    其實說白了還是因為市場數碼產品競爭太激烈,電腦最實際的用處就是拿來辦公或者娛樂,而如今的手機屏幕越做越大,性能越做越強,像工作需求和娛樂項目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了,就連音質和拍照方面都有筆記本電腦所不具備的優勢。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機的需求和使用頻率已經遠遠大於電腦了,自然就會出現一邊漲價一邊跌價的情況。
  • 深度解析 雷射印表機為什麼越賣越便宜?
    【PConline 資訊】「雷射印表機越賣越便宜。元芳,你怎麼看?」「大人,其中必有蹊蹺。」相信有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最近幾年雷射印表機的價格越賣越便宜?去年跌到800元,今年更離譜,不到600元就能拿下,公開和噴墨印表機搶食。
  • 為什麼現在的窗簾越賣越貴?很多人不懂裡面的門道,被坑了也不知
    裝修過的業主都知道,現在的窗簾是越賣越貴了,但卻不懂這裡面的門道有哪些,家裡各個房間的窗簾加起來都小萬塊了,而且一個房間裡用的窗簾一道又一道的。老生常談的窗簾功課又來了!本期也是乾貨滿滿哦~01賣窗簾的說50元/m,一聽價格還行,沒坑我!我家所有的窗戶做下來,最多也就花個3000塊。結果最後一算,居然花了6000多了,怎麼還是被套路了?
  • 經濟明明不發達,為何實體店的衣服賣的還越貴?賣家:不缺生意
    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經濟落後的地區是不是東西都賣得很便宜,之前筆者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經過一番了解之後才發現,事實正相反,越是貧窮落後的地區,他們的東西價格越貴,平均 物價都比普通城市高出一倍左右,尤其是那些實體店賣衣服的,價格更是高得嚇人,到底是什麼原因?
  • 為什麼如今華為手機越賣越貴,原來是這3點原因,不少人搞錯了!
    為什麼如今華為手機越賣越貴,原來是這3點原因,不少人搞錯了!雖然說華為的實力一直在處於上升的狀態,不過這個價格也是隨之而來的越漲越高,跟國內的手機品牌比起來,華為的價格都是可以直接更以前我們遙不可及的三星手機價格相比較了,而且看樣子還會繼續處於一個上升的狀態,大有在價格上繼續像蘋果手機靠攏的趨勢,那麼為什麼如今華為手機越賣越貴,原來是這3點原因,不少人搞錯了!第一點原因:華為有自己過硬的核心技術。
  • 南寧樓市降聲一片,華潤康養版「幸福裡」為啥越賣越貴?
    然而,華潤在五象湖東打造的這個「幸福裡」,自去年底上市至今,價格卻上漲了近20%,越賣越貴。更意外的是,它還是個康養項目。康養地產艱難,它卻越賣越貴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有別於其他康養產品,即便剛上市就有39萬元門檻,它還能越賣越貴。疫情期間更是閉市長達3個月,如今最低門檻為47萬元,漲了近20%。第一次聽說康養項目,還能一漲再漲的,而且是在五象湖很多樓盤降價降門檻的時候。如此反常,必須扒它。
  • 瓷磚越貴越好嗎?
    【瓷磚越貴越好嗎?】按需求的常理上來說,瓷磚是越貴越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越貴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實,有些瓷磚賣的價格非常貴,可有能是因為他們這個店鋪房租比較高,或者是服務人員的成本比較高,瓷磚才會賣更高的價格。但是,消費者一般都看不清這個局勢,可能覺得他是因為品質比較好,所以售價比較高。
  • iPhone12不送耳機、充電器,價格反而越賣越貴,失望來得太突然
    原本以為蘋果推出的iPhone12的價格將會很便宜,但令一眾果粉沒想到的是,iPhone12的價格反而越賣越貴。分析師JeffPu預測,5.4英寸的iPhone12的定價將是749美元,相較於去年的iPhone11,還要貴上50美元。
  • 為什麼越貴的超跑越容易壞,越便宜的麵包越皮實?
    今天車行哥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越貴的超跑越容易壞,越便宜的麵包越皮實。超跑的設計定位與普通車大有不同我們所說的超跑,一般而言指的是諸如布加迪、法拉利、蘭博基尼等跑車車型,和GTR、Supra等性能車有著較大的不同。超跑在設計之初幾乎全部針對賽道研發。
  • 男子3千領養布偶貓越長越美,直到有人出30萬都不願意賣
    寵物逗翻天丨男子3千領養布偶貓越長越美,直到有人出30萬都不願意賣--------------男子花了三千領養了一隻布偶貓,養了一年後,沒想到這隻布偶貓從小的時候幾乎全白的普通小貓的模樣,直接逆襲成了真正的「女神貓」,盛世美顏讓人為之心醉~顧盼流轉間,都是數不盡的風情~有一次他的朋友在知道他很喜歡這隻貓的前提下,問他這隻貓三十萬賣不賣,結果被他當場拒絕:那是不可能的,給多少也不賣!
  • 戴森在華業績迅猛增長 成為「越貴越好賣」佼佼者
    引言: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了這樣一種理論:有些商品越是昂貴,就越能吸引顧客。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以及對提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促成了今天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越貴越好賣、越貴越想買」!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消費者可以從更多渠道了解更廣泛的信息,主體消費意識改變十分明顯。
  • 誰在買越賣越貴的天價羽絨服?解析波司登和加拿大鵝的營銷陷阱!
    而另一個領先品牌Moncler,比加拿大鵝還有過之無不及,天生就是奢侈品定位,賣的就是歐陸血統。越賣越貴的還有本土品牌波司登,連萬元級的羽絨服都敢賣,實在是絲毫不講武德。所以今天,我想做一期節目,研究一下羽絨服為什麼能越賣越貴?為什麼價格越高,賣得還越好?01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羽絨服能越賣越貴?
  • 猶太人賺錢有多可怕:不想越忙越窮,就試試猶太人「賣燒餅」思維
    一、猶太人「賣燒餅」的故事市場上有兩個人在做燒餅買賣,我們暫且稱之為甲和乙。因為當地燒餅的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每個燒餅賣一塊錢就可以回本,而且他們的數量一樣多。於是在兩位燒餅買賣的賺錢效應下,賣燒餅的人越來越多了,燒餅的價格也不斷地上漲。二、「賣燒餅」思維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買燒餅的人永遠不會虧錢嗎?當然不是,那麼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 二手房為何賣不掉?時間越久,這3種二手房越不好賣,且價格低
    有房東有二手房賣不掉的情況嗎?如果說賣不掉的房子,我們第一感覺就會想到炒房客,大家都說炒房客有多難多難,但是真放在現實中來看,也沒見多少炒房客拋售房子呀?不過,在三四線城市,如今的樓市確實降溫了不少,很少有房價大漲的新聞出現了,多的是二手房賣家賣房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