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上幼兒園了,老師教小朋友唱歌,並且讓每人都表演一段,妞妞卻不敢當眾唱歌。毛毛和媽媽出去逛街,遇到媽媽的同事,媽媽讓毛毛叫人,毛毛卻是躲在了媽媽身後默不作聲。哲哲雖然是個男孩子,上學後,被同學欺負了,忍氣吞聲不敢告訴老師。青青見到飛蟲是尖叫不已,甚至去動物園也是緊緊拉住媽媽的手,對那些毛茸茸的動物是既喜愛,又害怕。
許多家長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也流露出一絲絲的擔憂,孩子從小就膽小怕事,長大了能有所改善?若依舊沒有改變,該怎麼辦?是不是需要趁孩子還小,早早地糾正孩子膽小的習慣呢?家長心裡非常明白,若孩子一貫膽小,是會影響了其今後的生活、社交和工作的。
每位位家長不希望自孩子遇到事情是勇往直前而不是後退萎縮呢?但與以上情況類似的場景相信多數家長都遇到過,是什麼樣的原因致使自己的孩子遇事膽小懦弱、停滯不前呢?其實,家長們在遇到孩子再次退縮時,不妨關注一下自己的行為,以下列舉了幾種家長的普遍行為,對照一下您是否中招了呢?
一、當孩子膽小退縮時,家長普遍的行為是什麼?
1、讓孩子呆在家裡,阻隔其社交。
孩子從小見過的世面少,對一些新事物或者陌生人難免心生膽怯之心,此時,家長不是鼓勵孩子出去和小朋友們交往,或者是帶著孩子開拓眼界,而是在業餘時間將孩子關在家裡,阻斷了孩子進一步社交的渠道。
2、家長盲目推孩子前行。
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對某事產生了懼怕心理,本來就心有顧慮,而家長卻從成人角度出發,認為不就是一隻毛毛蟲嗎?不就是陌生人嗎?又不吃人,沒有啥可怕的?於是,家長有意無意地從言語或者行動上向前推孩子,不想孩子反而更往後躲了。
3、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
孩子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肯定不如見多識廣的家長,若孩子遇到自己害怕的事,心中自然而然會缺乏安全感,此時,孩子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愛和肯定,但家長可能會因為某些事情將孩子推到一邊,不聞不問,讓孩子感到無奈和無助。
4、家長數落孩子膽小。
某些家長會從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覺得孩子遇到一些擔心害怕之事有虛張聲勢的表現,目的是獲得家長的關注,故而家長不但不去安慰孩子,還嘮叨、數落孩子太過膽小,並且可能例舉自己曾經如何如何膽大來刺激孩子,結果是孩子心靈傷害愈來愈大了。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膽小的,一定是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某些事情刺激了他,才影響了其性格的形成,而當孩子有膽小懦弱的表現時,家長要留個心眼,切不可盲目推他前行,那樣只會使孩子更加膽小怕事。
二、孩子膽小懦弱,家長不可盲目推他前行。
1、孩子遇到害怕之事,家長不可繼續強迫。
當孩子遇到害怕之事時,家長免不了有想趁機鍛鍊孩子的心情,也許就會急於求成地而推動孩子直接面對本來是孩子懼怕的事情。若是復盤一下當時所處的環境,可能孩子的心理防線已經面臨崩潰,而家長卻繼續推波助瀾,只能使孩子更加不願意前行,大哭大鬧是小事,還可能在孩子內心留下陰影。
2、孩子過度反感之事,家長不可助推。
孩子對某些事情產生懼怕心理,或許是因為其對這些事情反感。比如,有些孩子就有「密集恐懼症」的表現,見到密密麻麻的東西,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避而遠之的行動,是孩子明顯的反感動作。家長見了,要合理地理解孩子的行為,不但簡單地說「沒事」而推孩子前往繼續觀看,孩子若是看過後留下深刻印象,沒準兒晚上還會做噩夢。
3、孩子不喜歡的陌生人,家長不可逼迫交往。
相對於孩子不喜歡的事情,有些陌生人或者在陌生環境中見到的人,孩子也是會有懼怕心理的,此時,孩子可能就不願意結識他,也不願意和其交朋友。而多數家長可能會說,不就是認識個人嗎?有啥可害怕的呢?從而在言語上「鼓勵」孩子前行,孩子往往會產生牴觸心理,下次見到陌生人更膽小了。
每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家長們切不可以自己的經驗或者經歷來代替孩子判斷,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對某些事物有害怕之情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並且要積極地尋求解決的方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克服膽小心理,鍛鍊孩子的膽量。
三、當孩子膽小時,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1、行事前安全措施做到位。
孩子膽小怕事,有些時候是對環境比較陌生,有時候是對將要做的事或遊戲的安全性擔心。此時,家長就要事先對安全措施檢查下,確保不會出現意外情況。家長還可以在旁邊實施保護,讓孩子意識到,玩遊戲時孩子不孤單,還有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家長不妨試著讓孩子大膽一些,逐漸增加這樣的鍛鍊機會。
2、創造開放的社交條件。
孩子若是對陌生人心生膽小之情,家長可以有意識地提供一些環境讓孩子逐漸適應。比如,組織幾個家庭,孩子年紀大小差不多,大家一起外出郊遊,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從而營造出開放的社交環境,讓孩子逐漸學會如何與陌生人接觸、交流,進而對社會上的不同人群形成自己的判斷,對外界社會了解得多了,也是會提升孩子膽量的。
3、切記以暴制暴,侮辱孩子。
有些家長的脾氣不好,當孩子在外面受欺負或者是出現膽小退縮之事時,家長自己先沉不住氣,不是讓孩子以暴制暴,就是當眾侮辱孩子,這樣反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膽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小。家長此刻要懂得安慰孩子,鼓勵孩子,並且逐漸培養孩子某些興趣,鍛鍊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有句話叫「物極必反」。在對待孩子膽小退縮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有時候,家長不必去強迫孩子做某事,孩子到一定年齡段,他自己就可以做到了,若是家長強迫孩子進行,倒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孩子會愈加膽小。家長只有意識到事情的兩面性,採取合理措施,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利。
今日話題互動:不知您的孩子會表現出膽小的行為嗎?您是怎麼對待的呢?歡迎留下您的想法和建議,一起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