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家企業布局,臺灣押寶Micro LED能否心如所願?

2020-12-25 LEDinside

2017-04-10 13:41:52 [編輯:nicolelee]

前段時間去參加Fpd China,在展會上遇到一位臺灣行業內的資深人士,談到了一篇關於《臺灣為什麼偏偏選擇Micro LED?》的文章,諮詢到在線君。作為一直追蹤Micro LED的在線君,今天來跟大家談談這個"一廂情願"的問題。

並非"一廂情願"

在這次展會期間在線君參加了SID在上海大學的一場關於Micro LED的學術沙龍,出席的有LED外延晶片的國內企業三安光電、乾照光電,有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和在做Micro LED的大陸臺灣企業及機構(具體企業名稱暫不透露)。

根據在線君從會議上了解到,目前LED晶片外延企業已經在研發布局,目前大陸在外延這塊Micro LED可以達到15um,而在Micro LED顯示上國內除了高校中山大學劉召軍團隊,目前大陸企業新廣聯也做出了樣品。對於Micro LED的發展,這次大陸反應的速度比以往的技術要快很多,由此可見,該技術並不是什麼臺灣的一廂情願,而的確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技術。

因為除此這次會議得到的消息外,今年2月27日,Micro LED布局資深企業Mikro Mesa與重慶惠科攜手打造了兩岸首座Micro LED面板實驗室誕生,以及康得新投資擁有多項Micro LED專利公司Ostendo,這都是大陸在加速在布局Micro LED,不是臺灣一廂情願的佐證。


數據來源:美國專利局 LEDinside整理

另外布局Micro LED的還有許多國外的大型公司和初創公司目前正在為顯示應用開發micro LED技術:從諸如Nichia或Osram的LED製造商到像夏普這樣的面板製造商,以及諸如蘋果或Facebook/Oculus等等這樣的企業。

所以說雖然Micro LED是臺灣參與動作最大,但說成「一廂情願」是不對的。

也很難心如所願

雖說不是一廂情願,但臺灣也很難心如所願。由於Micro LED參與者和戰略的多樣性,首先面臨的就是一個複雜而沉重的專利環境。

目前臺灣在Micro LED專利的布局實際上也並沒有太多的優勢,LED端還是由日亞、歐司朗佔主導,轉移還是x-celeprint、蘋果luxvue,而顯示製造上論規模跟大陸市場相比也沒有太大優勢。

對於Micro LED的發展,如果要實現大規模Micro LED顯示的製造,必須要將包含LED製造、顯示製造和技術轉移與組裝這三個主要的不同的專業知識和供應鏈結合在一起。臺灣目前LED製造和顯示製造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轉移仍然沒有什麼優勢,這或許是成立微轉移聯盟的原因吧。

要想在Micro LED上取得優勢,那需要建設一個全面的Micro LED顯示器供應鏈,並且供應鏈的參與者必須要找到合作的方式,並確定最有效的製造方法。而這個不再是某一家企業可以推動的,這需要三個環節的企業聯手,這一點當前臺灣走的Micro LED路線是值得一提的。

雖然路線正確,但因為Micro LED產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這個空檔期的面板主導性產品OLED臺灣完全沒優勢,臺灣企業如何支撐到Micro LED顯示的到來。作為未來Micro LED供應鏈的核心環節面板,面板地位逐漸式微並且沒有新的產品過渡,這對於臺灣發展Micro LED並不是一個好的兆頭。除此之外,大陸LED產業也是有目共睹,不論在面板還是LED上大陸規模性的企業相對較多,這對於後續建設供應鏈有著先天的優勢,並且以後隨著大規模使用,價格軟肋會在臺灣企業中表現的更為凸顯。

再看國外,目前Micro LED的推動者是sony和Apple,臺灣目前無論是現在技術水平還是未來的規模化優勢都不是很突出。而且被認為Micro LED最佳方案的QD,臺灣卻還達不到大陸,所以雖然目前臺灣推動熱度最高,但是困境卻是最大的。

未來企業格局走勢

與傳統顯示器相比,Micro LED顯示的供應鏈複雜而冗長,每個過程至關重要,有效管理每一個方面將是具有挑戰性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似乎不太可能實現完全垂直整合。

所以未來表現的或許是,小公司可以匯集不同的技術來服務於類AR/MR市場,但是對於大量消費者應用程式,如手機或電視,只有主導OEM的強力推動才能夠實現供應鏈。

而對於蘋果公司將會擁有其獨特的市場定位,也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因為其具有足夠的槓桿和財力,可以將所有合作夥伴聚集在一起。除了蘋果這個第一候選人外,像Facebook也有很大的機會,旗下虛擬實境公司Oculus已經收購了InfiniLED,而InfiniLED在Micro LED領域也有多項專利和很大的布局。

而對於LED製造商來說,Micro LED的低缺陷要求和高解析度特性意味著需要新型潔淨室和光刻設備的大量投資,這一點可能更適合於CMOS廠。

至於傳統的顯示屏製造商,將以綜合方式來製造成品面板,並將成品面板交付給OEM廠商。而隨著Micro LED不斷發展,他們將反推成為組件供應商,或者說可能只提供一個TFT背板。

而這些走勢對於當前的臺灣並沒有太大的優勢,首先當前的臺灣Micro LED發展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而大陸企業已經紛紛在布局,不敢說處於同一水平,但是相差也沒有面板LED當初大陸發展時的那麼大;其次,如果臺灣的Micro LED技術高於大陸很多,跟以前LED和LCD一樣,最後的發展還是會跟LCD和LED的現在情況一樣。所以對於臺灣發展Micro LED優勢並不明顯。

在線君認為Micro LED要想拉開距離,未來更多的還是專利上的競爭,這也是當前在大家基數還不夠高時,大陸布局Micro LED尤其需要考慮的一點。(文/LEDinside  Skavy)

 






如需轉載,需本網站E-Mail授權。並註明"來源於LEDinside",未經授權轉載、斷章轉載等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臺灣食品企業積極布局大陸網購市場
    不少臺灣食品企業代表表示,快速發展的大陸網購市場令人羨慕,希望更多的優質臺灣食品能在大陸電商平臺展銷。  臺中豐丹嚴選本鋪的陳蓓梅告訴記者,今年5月以來,大陸觀光團大幅減少,公司在日月潭等多處景點的銷售業績下滑近四成。在此情形下,通過大陸電商平臺展銷公司主打的糖果和漢餅等產品顯得更加迫切。
  • 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逝世:旗下擁有超30家企業
    統一企業從1967年由前董事長吳修齊、高清愿在臺灣臺南創立,最初是賣麵粉與飼料,資本額新臺幣3200萬元做起,發展到現在旗下擁有超過30家企業、跨足食品、金融、建設、物流、百貨等產業的大集團。  雖然高清愿近幾年已經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很多臺灣人都對高清愿不陌生,尤其是長輩們,對統一宣傳的「三好一公道」(即品質好、信用好、服務好及價錢公道)的經營理念都印象深刻。
  • 臺灣連鎖10企業 加速大陸布局
    正在上海舉行的「2015國際特許加盟(上海)展覽會」上,臺灣福氣塘海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恭正,忙著推薦自己的產品。    新華社報導,有著13年歷史的福氣塘,是臺灣頗具知名度的休閒餐飲集團。憑藉自有的愛文芒果山和兩座茶山,福氣塘主打天然茶品和雪花冰的直營店在臺灣有著不少粉絲。    林恭正透露,公司打算把市場拓展的主軸放在大陸市場,年內計劃在上海開設3至5間門店。
  • 臺灣IT企業在大陸開枝散葉:我們的未來在大陸
    包括戴爾電腦這樣全球優秀的PC企業也開始進軍中國,而聯想以佔領中國30%的市場成績就足以進入全球前10名PC廠商的排行榜,按照信息產業部「十五規劃」的預測,2005年祖國大陸的個人電腦銷售量將會達到1500萬臺。如此巨大的市場,令人垂涎,臺灣最大的10家個人電腦製造商中已有8家在大陸投資。
  • 臺灣日月光半導體在大陸取得更充裕的資金,擴大日月光封測布局
    在各界媒體的大力報導下,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接受臺灣經濟日報專訪時透露,因應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及直接在大陸取得更充裕的資金,擴大日月光封測布局,日月光半導體計劃將大陸多家子公司整合為一,可能以環旭為主體出面併購其他大陸子公司
  • LED企業投資不斷,Micro LED蓄勢待發
    據公告顯示,公司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資產,標的企業主要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充電和LED顯示屏電源,預計交易金額約為人民幣5億-10億元。 ★ 總投資10億!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汽車照明新廠投產 6月20日,世界500強企業馬瑞利集團旗下的汽車照明系統新工廠在長春經開區投產,預計年產值20億元以上。
  • 大陸臺資企業臺灣上市解讀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北京立本金融服務集團作為中國大陸臺資企業臺灣上市公司的財務總顧問,倡導全程一站式臺灣上市服務,省心、省錢、有效、融資有保障。立本金融將為大陸臺資企業全面解讀大陸臺資企業回臺上市的政策、上市條件、流程、優勢、融資情況。
  • 談一談最近比較火的MINI LED 和MICRO LED
    相信大家對小間距LED並不陌生,畢竟火了這麼多年,從2008年利亞德提出,到2011年量產,再到如今在指揮監控、視頻會議應用中快速代替原有的 DLP 產品、液晶拼接產品以及投影產品,小間距LED一路看漲,可以說Led小間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佔據led顯示屏行業的半壁江山。
  • 臺灣人發現,臺灣企業都「跑到」了大陸
    導讀: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和大陸企業完全一樣的同等待遇。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取有效措施為臺企在大陸發展營造更有利環境,支持臺企利用大陸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 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投資大陸之路依然緩慢
    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的「西進」之路仍然十分緩慢。在前周傳出4家企業初步獲準可赴大陸投資後,目前,僅有一家企業得以成行。   近日臺灣地區封裝測試企業華東科技發布了投資公告。它表示,將對華東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增資1.3億元人民幣,以拓展公司封裝測試產業以及影像傳感器模塊的生產。從而成為臺灣地區首家西行的封裝測試企業。
  • 呷哺呷哺:臺灣餐飲企業大陸成長的典型
    永和豆漿、上島咖啡、王品、鹿港小鎮、鼎泰豐……眾多臺灣餐飲品牌已逐漸為大陸消費者耳熟能詳。     這些臺灣餐飲企業中,有的本已擁有一定知名度,借大陸市場進一步拓展了事業版圖。如永和豆漿自1999年進入大陸市場以來,10年來已開設380多家門店,打造出龐大的連鎖加盟網絡;王品集團在大陸已推出「王品」「西堤」「豐滑火鍋」3個中高端品牌近30家直營店,集團已發展成為年營業額逾46億元新臺幣的餐飲集團。     與此同時,更多的臺灣餐飲企業則是在大陸這片沃土上創立品牌,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 臺灣銀行業在大陸布局 已突破長三角區域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銀行布局大陸圍繞臺商集中區域設點,目前已突破長三角區域,四川、福建、山東等地成為新的目標。以臺灣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3家商業銀行為例,各行陸續啟動申請設立大陸第二家分行,包括一銀的成都分行、華銀的上海分行、彰銀的東莞分行等。另外,臺灣國泰世華銀行也準備前往山東設立青島分行。
  • 臺灣企業遭遇政治難題:要大陸還是要臺灣?
    英國《金融時報》席佳琳(Kathrin Hille)臺北報導    隨著臺灣採取措施收緊對海峽兩岸經濟交流的監控,銀行家和商界領袖警告稱,臺灣企業可能被迫儘量減少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聯繫,或者完全撤離大陸。     根據上周三頒布的一項新規定,臺灣企業在大陸的大額投資或涉及「敏感技術」的投資項目,將由政府逐一審批。
  • 臺灣動漫企業在大陸尋求合作商機
    臺灣動漫企業在大陸尋求合作商機2014-06-08 14:24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雯婷  「大陸擁有龐大的市場潛能,臺灣動漫企業必須加強營銷並且設法將市場投射到大陸及全球其他地區。」
  • 臺工研院:Micro LED將是臺灣面板產業逆轉日韓的關鍵技術
    臺灣地區雖在TFT-LCD市場擁有很高的市佔率,但隨著大陸自有的面板廠逐漸壯大,其在產能與價格上已逐漸威脅臺灣地區的業者;另一方面,OLED技術目前正逐漸躍上主流市場,但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臺灣地區已與之失之交臂,在技術與產能上已不如日韓。因此,若不加緊在另一個先進技術上突圍,未來恐會淪為低利產業。
  • 大陸運動品牌特步「跑」進臺灣 將開300家店
    愈來愈多大陸運動鞋品牌把臺灣當作跨足國際市場的重要據點,首家進軍臺灣的大陸運動鞋品牌特步公司指出,臺灣是進軍東南亞市場很好的跳板,今年內將在臺灣開設八到十家專賣店,未來臺灣市場將開設300間特步專賣店。
  • 國內led封裝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led封裝企業排名
    打開APP 國內led封裝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led封裝企業排名 發表於 2018-03-15 09:36:28 ,Ltd.)於1983年創立於臺灣臺北,在全球LED產業中具有關鍵性地位。追求卓越品質,我們致力於認證、研發、製造、質量管理、營銷及全球顧客服務。今日,億光電子已成為LED產業的領導廠商及一家擁有超過6,400位員工的全球化公司。為求服務全球客戶,億光在全世界設立據點,包括:大陸、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德國、瑞典、美國及加拿大,期能提供實時服務並快速供貨給顧客。
  • 臺商認為,大陸市場是臺灣服務業國際化的跳板
    原標題:臺商認為,大陸市場是臺灣服務業國際化的跳板  新華網臺北8月14日電(記者裴闖 李寒芳)「兩岸連鎖品牌服務業發展與轉型」高峰論壇14日在臺北舉行,多位臺商表示,大陸市場是臺灣服務業國際化的機會與跳板。
  • 臺灣《今周刊》調查:臺企業成長力不及大陸企業
    《今周刊》發行人、臺灣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謝金河今天在報告發表的記者會上指出,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相對於大陸企業以十三億人口的市場為腹地,臺灣企業的成長力度不及大陸企業,這從排名前三十五名的企業中,臺灣只有臺積電和鴻海兩家企業上榜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