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給你100萬,你會怎麼花?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是嗎?
那麼,你會做如何回答呢?是買房還是買股票?創業不是做點別的什麼?
當然,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我們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絕非是為了單純的調侃,也並非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的百無聊賴,而是通過分析不同人對這筆錢的處理方式,就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理財觀念。
在此,我們可以從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答案中看出一些門道來:
⒈生活型:先買房,再買車。
理財專家認為張女士的百萬計劃具有一定的理財意識,而且考慮到張女士非常年輕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參與高風險的投資。股票與基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而張女士是否有較全面的金融知識和足夠的時間,直接決定了投資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如果金融知識和時間不足,專家建議張女士購買基金而不是直接購買股票。
⒉享受型:有100萬,當「包租婆」。
理財專家認為王女士的百萬計劃反映出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共有性格,嚮往自由、安逸和休閒。對於年輕人來說,養成基金定投的習慣是非常好的。而投資房產的理財方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是不錯的理財方式,但需要提醒王女士的是一定要選擇足夠好的位置,同時應該防範租賃活動中的各種風險,如法律風險、房市變化風險等。
⒊創業型:拿80萬做生意。
理財專家認為李先生選擇自己熟悉的項目投資,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不過,從穩健的家庭財務狀況來說,李先生選擇將100萬元中的絕大部分用於項目投資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為自己和家人購買足夠的保險,以規避突發風險。
⒋教育投資型:給孩子存錢留學。
理財專家認為張先生的理財思路還是非常清晰的。不過由於張先生的女兒的教育基金是剛性需求,所以建議其在購買基金時應適當降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降低風險。另外,考慮購買小戶型出租時也一定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因素,選擇好的位置非常重要。
⒌不儲蓄、不買保險。
理財專家認為鄭先生的理財方式屬於風險偏好型,他傾向於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但實際上,這樣的投資觀念不是很可取的,畢竟投資過於集中於股票,風險太大。另外,在鄭先生的理財計劃中卻沒有絲毫保險的份額,其實保險對於鄭先生目前的生活現狀無疑是很有助益的,建議鄭先生有時間不妨對有關保險的嘗試了解一下。
請你再思考一下:假如給你100萬,你會怎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