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傳統工藝傳承與傳播 懋隆「館校合作」加速新模式推進

2020-12-20 鳳凰網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發出號召: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做好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傳播與創新,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12月20日,「傳承與傳播——傳統文化資源(燕京八絕)課程包轉化研討會」在傳承實踐落地的範例校北京朝陽實驗小學隆重召開,會議聚焦「三位一體學科創新平臺」之館校合作學校美育實踐項目。

以中華老字號懋隆為代表的「燕京八絕」大師專家團隊、課程專家團隊、特邀教師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共同探討燕京八絕合作課程開發,推動傳統工藝傳承傳播的新路徑,出席會議的專家包括北京教育學院學校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呂鵬,北京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特級教師楊廣馨,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教授鞏平,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副主編、北京市特級教師何墨榮,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學參考書主編、美術、書法教材副主編、北京市特級教師白彬華,懋隆彩色圓點藝術教育研發中心教育總監、高級教師趙雪春,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育部課標組成員)美術系主任、副教授段鵬,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項目組教師代表金姬,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工藝藝嘉有限公司(懋隆)董事長、北京懋隆藝術館館長石衛東,懋隆副總經理王穎,燕京八絕傳承大師、花絲鑲嵌技藝傳承人馬福良,燕京八絕傳承大師、景泰藍非遺大師李榮魁等。

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燕京八絕課件開發研討會聚焦實踐拓展

燕京八絕課程包轉化研討會現場

傳播是傳承的前提。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只有在廣泛的傳播中,才能得到傳承和發展。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教育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傳播路徑。因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也提出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相互滲透,形成科學的校內外美育課程體系的協同機制」。

由中華老字號懋隆主導的「燕京八絕」課程研發,正是基於北京教育學院的「三位一體美育學科創新平臺」的「館校合作學校美育創新實踐」項目,為打造學校美育實踐新模式樹立標杆,也為推動「非遺」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做出重要貢獻。

懋隆開啟「館校合作」新模式成就傳統文化之光

在研討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工藝藝嘉有限公司(懋隆)董事長、北京懋隆藝術館館長石衛東表示,懋隆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傳統工藝傳承與傳播,通過打造教育課件傳播「非遺」文化的理念,從萌發至今已經一年有餘,自相關教育課件以來,更是進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討與拓展。

在已有的實踐成果基礎上,通過「館校合作」新模式,懋隆將中國傳統工藝傳播推向新的高度。石衛東表示,「燕京八絕」課程研發以北京為中心輻射京津冀等地,在開發過程中得到教育界專家和工藝美術大師的大力支持,懋隆希望通過課程包在北京重點中小學的落地轉化,推動工藝美術教學體系形成,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好傳統文化基地,做好文化的傳播、繼承和發揚。

北京懋隆藝術館館長石衛東主題發言

教育專家盛讚「燕京八絕」課件開發

作為「三位一體學科創新平臺」之館校合作學校美育實踐研究項目團隊負責人,北京教育學院學校美育研究中心呂鵬教授介紹說,「燕京八絕」課件開發組成員非常強大,包括北京市教育課標組的成員,課程的大數據和科技含量很高,遠遠超出基礎課程的開發難度。他表示,「燕京八絕」課件開發是新穎的嘗試,它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階段,是一次文化與實際的全新結合,該項目為期3年,持續到2020年,希望在未來2年內更多的專家能夠參與到項目中去,提高美學教育的專業能力,也讓學生收穫更多。

北京教育學院學校美育研究中心呂鵬教授介紹「館校合作」項目

懋隆初心不改「燕京八絕」創新課件打開未來之門

「燕京八絕」是對八項中國傳統工藝的統稱,包括花絲鑲嵌、景泰藍、雕漆、玉雕、象牙雕刻、京繡、宮毯、金漆鑲嵌等,它代表了北京地區傳統宮廷手工技藝的精粹,也是中華文明積澱的文化符號。

在介紹「燕京八絕」合作課程背景說明時,懋隆副總經理王穎表示,在傳播與傳承中國工藝精髓的過程中,懋隆推出了「燕京八絕嘉年華」,舉辦大型公益鑑定會,遠赴美國舉辦中國傳統工藝精品展會。為了讓下一代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懋隆與北京教育學院強強聯手實現了一次傳統工藝產業與教育產業的跨界,打造「三位一體美育學科創新平臺」的館校合作項目。在包含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內的十餘位工藝大師、眾多課程專家、深入傳統工藝加工企業的研發團隊、數百名各年齡段學生與教師的參與下進行了課件研討、測試,懋隆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專業的手段面向未來市場、未來客戶群體、未來企業發展做出的一次大膽嘗試,為世人和孩子們留下一整套以燕京八絕傳統工藝為母本,人文美術教育為基礎,以藝術實踐為實現手段的教育創新課件,幫助孩子們打開一扇了解中國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的全新大門。

懋隆彩色圓點藝術教育研發中心教育總監、高級教師趙雪春對課件進行了講解,此次課件開發是針對中小學群體,依據受眾年齡和認知能力來設計教學框架,在美術學科素養基礎上,注入文化傳承的知識點,課程的特色是吸取課程設置與實施的科學性、嚴謹性、規範性,又體現了課程包內容的個性、藝術與創新性。

懋隆彩色圓點藝術教育研發中心教育總監、高級教師趙雪春講解課件

與會的課程專家和工藝大師,對此次「燕京八絕」課件開發均給予高度肯定,他們認為「燕京八絕」館校合作課程結合點好、創新性高,對推動燕京八絕課題開發研究意義重大,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傳播,搭建了學習、展示、交流和傳播平臺的橋梁。

燕京八絕課件開發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

在研討會最後,懋隆為「燕京八絕」課件開發的專家和教師頒發了聘請證書,並進行合影留念。

石衛東為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鞏平教授頒發聘書

石衛東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學參考書主編、美術與書法教材副主編、北京市特級教師白彬華頒發聘書

石衛東為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及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副主編、北京市特級教師何墨榮頒發聘書

石衛東為燕京八絕傳承大師、花絲鑲嵌技藝傳承人馬福良頒發聘書

王穎、呂鵬為燕京八絕傳承大師、景泰藍非遺大師李榮魁頒發聘書

無論是雍容華貴的花絲鑲嵌,古樸典雅的景泰藍,還是華麗細膩的京繡,「燕京八絕」技藝作品都散發著古樸璀璨的中華美韻,業內共識,這些傳統工藝對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品嘗著手遊、直播、短視頻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來說,每次接觸都是一次蕩滌心靈的朝聖之旅。展望未來,石衛東強調,懋隆希望通過「館校合作」項目,通過展覽、通過教育課件研發,幫助孩子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燦爛的中華文明發揚光大,創造出更加輝煌,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清流長校:讓傳統文化枝繁葉茂
    11月21日至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探索·發現》欄目組紀錄片《匠人匠心》在清流長校開拍,此次紀錄片以長校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校打錫技藝為主題,通過媒介紀錄傳播非遺文化技藝,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眾日常生活,從而培育非遺產業新業態。
  • 天津市大力推進「館校合作」網絡精品教研活動
    人民網天津12月6日電 (記者 王浩)日前,天津市教科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天津市梅江中學、天津博物館三方協作,在天津博物館報告廳以現場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了「基於『館校合作'的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研究」的網絡精品教研活動。
  • 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攜手盤子女人坊探索非遺保護傳承新模式
    付敬懿 攝中新網長沙12月11日電 (付敬懿)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與專注於中國風文化藝術攝影的盤子女人坊11日在長沙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以非遺為新國潮賦能的形式,探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湘繡的傳承新模式,促進和帶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 匠心傳承:網際網路正在成為傳統工藝的傳承者?
    傳統工藝的崛起已隱隱有所徵兆和暗示網際網路之風橫掃世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短視頻「一更」「二條」等開始了對傳統工藝的傳播與介紹,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重新追求匠心傳承,無論是錘子手機、還是網易精神等,他們對匠心的重視與成就,讓我們對傳統工藝的興起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 劉奇葆:大力推進合作傳播能力建設
    劉奇葆在雲南調研時強調 大力推進合作傳播能力建設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9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雲南調研時強調,媒體是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要加強合作傳播能力建設
  • 《燕京八絕教育課件》首發 填補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空白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懋隆彩色圓點藝術教育研發中心高級顧問呂鵬介紹《燕京八絕教育課件》研發成果。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攝中國網5月30日訊 (記者 蘇向東)剛剛被評為北京首批市級文創園區的懋隆文創園,今天在第十四屆北京文博會上推出全新教育類文創產品——《燕京八絕教育課件》,填補了我國在傳統文化面向青少年傳承教育領域課件的一項空白。
  •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速推進
    這也是我國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中西醫相互補充和中西藥物聯合應用的一個生動案例。「如何更好地梳理、總結、研究中醫藥抗疫成果,獲取更多臨床數據和證據來證實其療效和安全性,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健康,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 開展啦,來懋隆觀賞臉譜中的「絲綢之路」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成功舉辦    為「一帶一路」「文明之路」鋪開新的畫卷    5月18日正值國際博物館日    懋隆也開啟了自己的博物館日    為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傳播    給廣大歷史愛好者帶來了    臉譜中的「絲綢之路」——李軍臉譜、徐德亮書法展    邀你一起探訪
  • 泉州:培養「三創型」現代新工匠 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
    據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傳統帶徒授藝需多年沉澱,其間經濟收入少,社會認同度低,多數年輕人望而卻步,青年手工藝從業者不多,優秀年輕技藝人才緊缺,部分技藝青黃不接,傳承境況堪憂;從業人員中受過正規中專以上教育的偏少,具有創新精神、創意能力和創業素養的複合型藝術人才嚴重不足,人才難以適應產業發展問題日益突出。
  • 擴大高校「朋友圈」 市校合作進入新階段
    在成都科學城內,校地合作碩果纍纍 當下,以創新為動力,推動科技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煥發城市發展新動能,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大課題。據統計,成都已與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18所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引聚一批創新項目落地。 積極「出擊」的背後,得益於新發展格局下,成都正不斷擴大市校合作「朋友圈」,引聚創新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激活校友資源、聚集高能級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校共享機遇、共創未來。
  • 東方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增添新名片 黎族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
    6月13日下午,東方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暨東方黎族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東河鎮政府舉行。東方黎族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成立,為東方市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增添一張新名片,更為非遺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山東大學與威海籤署深入推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
    山東大學與威海籤署深入推進校地合作共建協議會上,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及部分企業籤署了合作協議。    張海波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三大變革」,關鍵是靠創新。他希望與會企業、高校院所和金融機構進一步增進了解,深化友誼,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全方位合作,讓更多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威海集聚,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 探索紡織類非遺保護之路 絲棉麻傳統織造振興與傳承座談會舉行
    摘要:由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杭州市淳安縣人民政府、杭州千島湖新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絲棉麻傳統織造工藝振興與文化傳承座談會」日前在杭州市淳安縣姜家鎮文淵獅城舉行。 央廣網杭州4月10日消息(記者張庶卓)由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杭州市淳安縣人民政府、杭州千島湖新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絲棉麻傳統織造工藝振興與文化傳承座談會」日前在杭州市淳安縣姜家鎮文淵獅城舉行。
  • 閩龍:懋隆陶瓷,新自然主義的倡導者
    懋隆陶瓷閩龍店作為新自然主義的倡導者,懋隆陶瓷提倡享受自然而不破壞自然,富裕的都市生活與舒適的自然生活相融的理念,將天然感與舒適感融入產品的研發、設計與生產之中。
  •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當日,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攝影志願者的魔都行者要當班拍攝——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的活動現場。自然博物館與全市百餘所中小學籤訂館校合作共建協議,共同 「開發一批博物館課程、培訓一批科技創新教師、培養一群創新型學生」,積極探索出一條博物館教育的新路。「館校合作」 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學生!「實習研究員」 項目主要依託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科研和藏品資源,面向市區兩級科學研究院招募小研究員,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人員、展覽教育方面的業務骨幹等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微課題研究。
  • 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 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 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
    12月18日上午,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推共建事項落實,共尋融合發展路徑,努力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局面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的職教特色,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產教融合平臺為依託,以非遺傳承大師為引領,以「雙師型」師資團隊為智庫,以網絡「雲課堂」「雲展廳」為渠道,創新「四大課堂」非遺文化育人機制,推動實現中國非遺紫砂陶的活態傳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2020世界茉莉花大會開幕 加速產業國際合作步伐
    橫縣宣傳部供圖(聚焦東博會)2020世界茉莉花大會開幕 加速產業國際合作步伐中新網南寧11月30日電 (記者 林浩)11月29日,2020世界茉莉花大會在廣西南寧市開幕。大會以「綠色引領·健康美麗」為主題,旨在搭建世界茉莉花文化傳承發展橋梁,推動茉莉花產業、文化升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開放合作、創新工藝、打造品牌,促進內銷,拓展出口,是茉莉花產業創新發展的新使命和方向。本次大會是展示產業成就、推動產業發展、分享產業成果的舞臺,希望能更好地推動茉莉花產業經貿、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國際合作。
  • 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 2019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廈舉辦
    研討會現場(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主辦方供圖)央廣網廈門6月15日消息(記者郭婕妤 張佳琪 林駿)15日上午,2019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廈門舉辦。據介紹,本屆研討會以「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內容豐富,強調高層次研討與民眾廣泛參與相結合。同期舉辦「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交流研討會」、「醫護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高級研修班」、「民間中醫特色技術高級研修班」、「中醫藥特色適宜技術體驗活動」及「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等相關配套活動。
  • 打造中國越劇研究高地 推動越劇藝術傳承發展
    越劇研究院以服務教育教學為基礎,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教、研、創學術科研機制,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學術平臺與創作孵化平臺等方式,促進「產教聯動」「校團合作」,引入高端研究力量全方位、多角度解碼越劇文化「基因」,深度挖掘、整理、研究越劇教育資源,為浙江省打造「中國越劇之鄉」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