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這些方法,在英語啟蒙的路上少走彎路

2021-01-10 碧眼貓貓在讀書

在某個視頻製作的群裡,一位媽媽想以「如何給孩子進行西班牙語啟蒙」為主題,製作一期視頻,但又擔心這個主題太過小眾,沒有多少人喜歡看。

當這位媽媽在群裡提出自己的擔憂時,群裡的好多人站出來表示:雖然選題內容是小眾的,但也是新穎的,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好奇而點開視頻,如果內容足夠好,或者對大家有啟發,也會形成傳播。

不禁在想,如果英語像西班牙語一樣,只是一個小語種,還會有現在國內的英語啟蒙和英語培訓的熱潮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作為全球使用最普遍的語言,作為孩子學科的一門主要課程,作為孩子海外求學的敲門磚,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英語的學習。

而且為了提高孩子英語學習效果,家長們跟隨最新的研究和理論,不斷前置孩子英語啟蒙的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在幼兒階段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提出,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從嬰兒期就開始,越早越好。而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就是讀英文故事書,重要的不是英文,而是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上聽英文故事就好。

其實,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前,家長最應該想明白,究竟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力氣去學英語。

如果只是為了應試,只是為了提高孩子英語考試的成績,那大可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去搞。等孩子上了學,按照應試的方法,刷刷題,就足夠了。

而如果你是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像掌握母語一樣,可以真正擁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那麼,你需要多花些時間,學習英語啟蒙的方法,尋找適合孩子和你的家庭情況的路徑。

其實,學習英語,不只通過學習語言掌握一門技能,而是為孩子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孩子可以更直接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門學科。通過語言文化的交流,通過書籍、音頻、影像資料,去真實直接的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去縱覽一個學科的發展,了解最前沿的知識,而再也不必藉由二手或三手的資料消息,去看待國外的朦朧的「風景」。

而汪培珽老師提出的儘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的觀點,也得到最近腦科學研究的支持。

腦成像科學研究顯示,6歲前學習英語的孩子,他們使用英語時激活的腦區與母語是相同的,都是使用負責語言的腦區,而6歲以後學習英語,則使用其他部分腦區處理第二語言的信息。

那麼,該如何儘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怎樣通過英文故事書,給孩子打造優質的英文環境?如何讀英文故事書?如何沿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路徑,持續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這些,我們都可以在汪培珽老師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找到答案。

01.如何用英文故事書打造家庭英文環境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的開始,就提出自己關於語言學習的兩個觀點:

「(1)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2)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那種環境的語言。」

其實,在孩子英語啟蒙上,開始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孩子,而是來自家長。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太小,聽不懂英語」「孩子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混淆,會搞不清楚了」「英文好難,我沒有能力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等等。

然而,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他們並沒有給自己設限,環境中的一切,他都會吸納,都會模仿。無論漢語、英語、西班牙語還是拉丁語,他都會自然而然的去學習,不加區分的吸收。

所以,汪培珽老師在給他家老二進行英語啟蒙時,抽掉中文,直接念英文故事,孩子也可以聽得津津有味。

而我家大寶在三歲多之後開始學英文,反而會抗拒聽兒歌和英文故事,因為他聽不懂。在學了一段時間,認識一些單詞之後,孩子反而問我:」byebye 的英語怎麼說?「

事實證明,孩子對語言的模仿學習,是不加區分的,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給孩子設限。

那如何在家庭中打造好的英文環境,讓孩子自然的接受地道的英文呢?

汪培珽老師的方法依然是講故事,像給孩子念中文繪本一樣,念有趣的英文故事。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現在有那麼多優質的英語啟蒙資源,為什麼選擇故事這一傳統費力的方式。

當然,發達的網絡讓很多資源唾手可得,比如SSS( Super Simple Songs)兒歌,專門為兒童製作的英文動畫《Kid's ABC》《Big muzzy》等等。

但是,視頻這種資源對於嬰幼兒的視力來說是不夠友好的,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是不要看任何形式的視頻資源。而聽兒歌,雖然可以起到磨耳朵的作用,但只聽兒歌是不夠的。

孩子習得語言,需要有現實的參照才行。比如,孩子一次又一次聽到apple這個單詞,但如果不能跟現實的蘋果聯繫在一起,孩子就不能了解這個單詞指代的意義。

而現實生活中,每次見到汽車,你都會說「上車」「小心汽車」,即使不用刻意指認,多次以後孩子也會知道,這就是「汽車」。

而英文繪本就起到現實參照的作用,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一邊磨耳朵,一邊領悟英文的實際含義。

然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習語言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對於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遺忘是必然要發生的,孩子遺忘的程度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汪培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就提到自己朋友家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直在美國長大,到了小學中低年級才回到臺灣讀書,在不接觸英語的兩年後,孩子不僅英文讀寫能力退化,連聽說能力都意外的丟失了。

所以,孩子英語的學習應該是持續的過程,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不要抱著太強的目的性和功利心。

就像進行中文親子閱讀一樣,教育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愛與陪伴也是親子閱讀的核心要義。

無論爸爸還是媽媽,給孩子念英文故事,就像講中文故事一樣,只是念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只不過是用一本英文繪本,為這段愉快而難忘的時光做了標註。

當家長們放下刻意的目的,只是陪孩子一天一天讀英文故事,孩子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自然和輕鬆。在沒有考試、沒有懷疑、沒有各種「聽懂了沒」的拷問的環境中,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伴隨的難度逐漸遞進的故事而蓬勃生長起來。

那該怎樣念英文故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汪培珽老師培養英文耳朵的方法吧!

02.念英文故事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中,講英文繪本的核心方法就是「家長念+孩子聽」。

家長念英文,講故事。

孩子聽,聽家長念英文故事,當孩子對英文故事有足夠的興趣,培養起讀英文書的習慣後,可以引入英文有聲書,讓孩子聽地道原汁原味的英文故事。

為了念好一本英文故事書,家長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給孩子講故事前,自己先把一本書讀一遍,查生詞,標註好發音。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句英文,然後接一句中文。因為汪培珽老師推薦的都是英文原版書,而不是市面上的雙語書籍,需要家長自己完成翻譯工作。

翻譯只要準確,不必逐字翻譯,但要儘量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不要把這項工作想像得很難,因為孩子最初閱讀的英文繪本真得很簡單,簡單到每一頁可能只有1-2個單詞而已,作為接受過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家長來說,都不是問題。

如果你是在孩子嬰兒期就開始講英文故事,也可以抽掉中文,只念英文就好,孩子真的不會抗拒。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一本書中英結合念過三遍以後,可以試著抽掉中文。只要孩子沒有抗議,就可以只念英文啦。如果孩子還是脫離不了中文,那也大可順其自然,多念幾次也沒什麼,直到孩子不再抗拒為止。

繪本中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又長又難的英文名了,有些字典能查得到,有些甚至字典裡都沒有。這個時候,汪老師的辦法是:自己拼讀,力求每次都念得一樣就好。

不用太糾結於英文名字的問題,因為很多故事雖然是以主人公名字來命名的,但故事的內容卻可能非常輕鬆有趣,只要家長克服畏難的情緒,講英文繪本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想太多,想太多就會憑空製造出很多困難。按照行動力法則,先把故事講起來就好了。

而對於每天究竟要念幾本書,讀多長時間的故事,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

汪培珽老師屬於比較硬核的母親,每天中英文繪本都會給孩子講,在孩子上小學前,單純講英文繪本的時間就可以達到40分鐘,而且天天如此。

但對於很多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家長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那就不妨按照自己的節奏,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只要每天都去念,一本也好,兩本也好,貴在堅持就行了。

當然,每天只念10分鐘和每天念40分鐘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從學習和人生的長遠角度來說,只要堅持,你想達成的結果都會有的

如果家長能放平心態,把講故事當成日常的一部分,不求結果,而是當作一種陪伴的方式,總會有意外的收穫。

反而總以學習為目的,過分的逼迫,可能導致半途而廢,最終一無所成。

或許,有的家長會問,既然有英文有聲故事,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去聽,還是費老大勁,讓家長來念故事呢?

因為,有聲故事畢竟只是一段錄音,比不得家長的隨機應變。

而且,由家長陪伴讀繪本,孩子不只是在聽,還能看,還能交流,是多種感官同時在接收信息,這比只是通過聽覺聽故事容易的多,也有趣的多。

如果直接拋給孩子一個故事聽,孩子因為聽不懂或著不感興趣而拒絕,那英語啟蒙可能就要戛然而止。

而當孩子對故事感興趣,慢慢積累起足夠的能力,再讓孩子去聽有聲故事,大概率上孩子是不會拒絕或放棄的。

03.孩英語能力進階的正確路徑和幼兒的心理需求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人們用來溝通的媒介和工具。

這裡的溝通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還包括人與書籍、書面材料的溝通。所以,學習英語,最終要具備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才算是達成學習一種語言的目標。

過去學英語,是在孩子中小學階段,先來認讀單詞,然後讀文章。

然而,任何一種語言的自然學習過程都不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學習漢語,先是聽,聽懂了,儲備了足夠的詞彙,然後模仿著周圍的人,開口說話。等到了4-5歲,孩子進入識字敏感期,他們會主動的識認漢字,模仿著書寫,等到6歲以後正式入學,就開始學習拼讀、書寫,慢慢就能自主、流暢的書寫和閱讀了。

所以,英語能力的正確進階路徑也應該是:先聽說,再讀寫。

聽得多了,有了合適的環境,孩子自然就能開口講英語。讀的多了,拼寫、表達都不是問題。能聽能說,能讀能寫,才能擺脫應試英語、啞巴英語的魔咒,才算是真正學會了一門語言。

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聽力輸入的重要性,所以,英語啟蒙最初的選擇就是給孩子「磨耳朵」。

我們上面提到,給孩子講英文故事,可以由家長將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聽有聲故事書,而由家長講故事到孩子自己聽故事,本身就是孩子聽力能力進步的佐證。

所以,講英文繪本,這個故事就是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聽力輸入的過程。孩子聽得夠多,有了足夠的儲備,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自然地開口講英文。

如何給孩子提供可以開口講英文的環境,每個家庭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像汪培珽老師,她自己是留美高材生,在家就可以跟孩子進行英語對話,後來又因為工作原因,從臺灣搬去香港,給孩子選擇了香港的全美語幼兒園。

像汪老師一樣硬核、高知家庭或高收入的家庭,可以付出昂貴的學費,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讓孩子能順利自然的開口講英文。

有些家庭,可以選擇一些大型優質的輔導機構,讓孩子每周都能在固定的時間置身於純英文的環境。

然而,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其實,還可以選擇參加社區或著學校的英語角,跟同社區熱愛英文學習的大學生、或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一起開口交流。

在資源如此發達的今天,雖然可以做出的選擇很多,但不要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慎重選擇。

雖然汪培珽老師給自己孩子選擇了全美語幼兒園,但汪老師也建議,對於那些只教英文而不注重孩子心靈的幼兒園,慎重選擇,對於那些著急展示成果,更換老師頻繁的幼兒園,慎重選擇。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穩定。穩定的環境,穩定的關係,才能保證孩子心靈健康成長,這是一切的基礎。

所以,由家長每天講純正的英文故事來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就是在穩定的親子關係之上,保證孩子的英語學習穩定、持續的進行下去。而故事書詞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能會比幼兒園日常生活還要多很多。

家長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完全不必刻意去追求突破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幼兒園或輔導機構,只要持續不斷給孩子講故事,按照正確的路徑不斷升級孩子的語言能力,這就夠了。

最後想說的是,學習英語很重要,但英文本身並不比其他語言高貴。

就像《龍應臺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中說得那樣:「英語,當然非常重要,因為對於非英語人而言,他是一個簡便的萬用插頭,放在旅行箱裡,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拿出來,插上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是為了突破限制和壁壘,去與更多的人和文化接觸,而不應該讓英語本身成為壁壘,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而且,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應該是與英文學習並重的。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我們通過中文才能深入學習和領會,豐富的詞彙和詩文,也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

所以,當家長把英語啟蒙提上日程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了中文的學習。

如果家長心目中,中文的學習和地位是優越的,孩子不就會將兩種語言混淆。而在買書、講故事的過程中,中文繪本和英文繪本數量也應該是1:1,同比增長。

英語啟蒙的路並不只有一條,最重要的,是在別人的經驗中獲得啟發,在實踐中摸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家庭的模式,適合孩子的方法,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穫。能在給孩子磨耳朵的路上,少走一點彎路。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最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是故事書
    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裡,作者汪培珽告訴我們,最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是故事書。作者汪培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的女兒,十二歲開始用英語寫小說,15歲完成了八本英語小說的創作,超過五十萬字。她的兒子十四歲時,完成的英語課指定閱讀作品得了滿分。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英語啟蒙之汪培珽書單
    前面介紹了廖彩杏,吳敏蘭書單,這次肯定輪到汪培珽老師了,畢竟這三位老師是臺灣英語啟蒙界的三位大咖,哪個英語啟蒙的家長沒有聽過她們的名字呢?她們的啟蒙理念影響了許多家長,引領了家庭式英語啟蒙的潮流。汪培珽老師的英語啟蒙理念有一點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書單更像是一個分級閱讀體系,主要是以英文系列為主,大部分都是字數較多,故事情節較完整的讀物。書單裡面大部分是帶插畫的書,不是繪本。她的繪本更適合大齡的、已經有簡單的理解能力的孩子,不過筆者也提到了翻譯的方式,儘量用中文講明白大致意思,而非絕對翻譯,能聽懂的可以不翻譯,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魔力耳朵小課堂|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其實孩子的英語學習和家長的認知有著直接的關係,家長對英語學習存在著這樣的誤區,自然會「誤導」孩子重走當年學習英語的老路。那麼孩子應該如何正確地學習英語呢?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很重要。建立語言和圖像之間的直接聯繫有很多娃爸娃媽在給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常常會這麼做:用常見的學習閃卡(Flash cards)讓孩子跟著學習英文單詞,比如說「蘋果,apple;香蕉,banana...」學完後一般會這樣提問孩子:「蘋果怎麼用英語說?
  • 孩子英語啟蒙如何開始?來看看這些用來磨耳朵的英文兒歌繪本
    然後就逐漸了解到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對孩子英語的啟蒙越早越好,英語啟蒙的初期以英文兒歌童謠為主……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書中提到:三歲前的孩子,真正的語言基本功訓練應該是聽,通過停在大腦中建立強有力的語音信號。
  • 英語啟蒙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我覺得就是TPR。現在好多人一提到英語啟蒙就知道TPR了,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全身反應教學法」,即「名詞看圖片,動詞TPR(做動作)」。具體在學習過程中該如何運用呢?
  • 自己英語不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咋辦?看看適合普通媽媽的啟蒙方法
    這個方法可能是大部分媽媽掌握的第一個方法。原版英文兒歌播放出來,希望通過大量的輸入,促進孩子輸出。在《輕鬆跨越語言關》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聽」懂了,一切都有了。但同樣的,只「磨耳朵」的家長應該也發現了問題:孩子聽了幾個月,怎麼還是不會說?這個時候很多父母可能會焦慮,認為自己的英語啟蒙沒有起作用,甚至還會因此喪失了最開始的積極性。但想想我們自己,在第一次接觸一門外語的時候,是用了多久才會輸出呢?
  • 給孩子聽的英語啟蒙兒歌,也需要一些小技巧的喲
    說到孩子的英語啟蒙,離不開英語兒歌。寶媽們都知道,英語啟蒙最先需要做的,就是興趣培養,所以聽有律動的英文兒歌,是磨耳朵培養興趣最好的方法。但是也有不少寶媽,在給寶寶磨耳朵一段時間後,發現英文兒歌聽了不下幾百首,但是對寶寶的英語啟蒙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為啥呢?
  • 英語啟蒙一年多,你掉進「磨耳朵」的坑了嗎?
    #最近,我幾個朋友都跟我說「我家孩子三歲多了,從出生就天天給孩子放各種英語啟蒙的兒歌,天天磨耳朵,也斷斷續續讀了幾本英語繪本,但孩子還是不開口,日常生活不能用英語對話,更別提讀簡單的英語繪本了。」我選了super simple songs 和鵝媽媽100多首英文兒歌,每天在家就開著牛聽聽放,出門就用火火兔放。就這樣播放了一年,發現多多聽到音樂會扭呀扭,但對英語一點反應也沒有。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還有吳敏蘭《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安妮鮮花《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我比較認同蓋兆泉老師英語啟蒙理論,她說作為家長,要心中有目標,胸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 0-8歲孩子英語啟蒙 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和習慣是關鍵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開始愈發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一些家長甚至會從胎教開始,播放英文兒歌「磨耳朵」。孩子出生後,更是注重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面對線上眾多的英語啟蒙教育APP,很多家長無所適從,不知道選哪一個比較好。  其實,不管選哪個品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 在家,如何為孩子做英語啟蒙?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少走彎路。《英語!我要怎麼教:在家創造浸入式英語環境》一書提出了讓孩子輕鬆有效習得語言的方法:為孩子在家創造浸入式英語環境。作者指出的家庭英語浸入式環境=15分鐘親子英語互動遊戲+30分鐘英文動畫片+30分鐘英語兒歌音樂+15分鐘英文繪本親子閱讀這是英語啟蒙的一個基本模式,其中的兒歌和動畫片是為了保證孩子的語言輸入量
  • 英語啟蒙之如何讓孩子學會「聽」
    家庭英語啟蒙中「聽」的實施策略(聽前準備工作,聽什麼,如何聽)在分享乾貨之前Rachel老師跟大家分享兩個啟蒙的實例:第一個就是我自己的例子。在兒子Calvin4歲左右開始進行啟蒙。目前八個月時間孩子已經掌握基本常識用詞彙300左右,能夠讀分級閱讀二十多本,能唱很多兒歌童謠。可以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交流。
  • 家長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以下方法,清華北大名師都一致贊同!
    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各種課程,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因為孩子學語言的黃金時期就這麼幾年,所以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必須重視。如何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教育?想要日常流暢地用英語和孩子交流,我也是無法做到的,我自己也是覺得自己英語水平太菜,只是教孩子講一些簡單的詞彙,我發現孩子反而也記住了。後來我就把我會的都慢慢教孩子學,其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各位家長們即使英語不好,也沒事的,就教一些簡單的詞彙就可以,孩子複雜的其實也記不住呢。
  • 用聽力方法學英語,哥哥四歲英文演講,妹妹四歲朗讀英文版西遊記
    家有倆娃,英語啟蒙做得不錯。哥哥在四歲時候,能用英語作日常交流,還參加英文演講比賽。妹妹用同樣的方法,快四歲了,朗讀英文版的西遊記,像模像樣。而我家使用的啟蒙方法,卻被很多家庭忽略了。本文特來介紹一下。很多父母,都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抓得最多的是口語和自然拼讀。
  • 適合孩子英語啟蒙的學習方法
    在考慮到兒童的這些自身特點之後,那麼英語啟蒙的方法就不言而喻了:理解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偏弱——啟蒙階段不應進行語法和大量單詞用法方面的知識學習想像力和記憶力相對突出——可以嘗試記憶常見詞彙對色彩、圖案和聲音更加敏感——需要進行大量的聽力練耳項目以提升語感
  • 英語啟蒙:孩子不願意讀英文繪本怎麼辦?
    所選的英文動畫片必須符合以下(1)有趣。這一點比較好理解,英語啟蒙,興趣第一。現在的網絡發達,各種英文動畫片應有盡有,總能找到一部孩子喜歡的英文動畫片。作為一部入門級動畫片,儘量不要使用帶有中文字幕的動畫片,如果可能的話,甚至不要選擇有字幕(包括英文字幕)的動畫片。
  • 坤燕親子日記第830天之寫《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讀書筆記第一天
    昨晚睡前,小豬自己用點讀筆聽了一個多小時的英文,這是陽小時候用過的洪恩幼兒英語,真好。沒想到我一個英文盲也能讓孩子聽英文像中文一樣無阻,花了多少錢?送了多少興趣班?沒有!都沒有。之前就經常有姐妹問我,怎麼對孩子進行英文啟蒙?我都有說過一些,昨天又有姐妹問起,嗯,那我們一起來學習好了。
  • 父母「英語渣」,要怎麼啟蒙孩子英語?這5個方法對你應該有幫助
    最後,英語啟蒙的5個方法對你應該有幫助1、不依賴單一途徑父母的思維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於孩子的英語啟蒙除了繪本就是英文動畫,這種途徑特別單一。其實我們還可以搜索一些英文歌曲,英文兒歌給孩子聽,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編一些簡單的情景對話來玩。把這些方式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英語佔據更多的時間。
  • 3部浸潤式英文動畫,很適合給孩子培養英語語感!
    對於孩子來講,培養語感、進行英語啟蒙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原版繪本閱讀、親子英語遊戲、英文童謠、英語動畫片等。這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定非動畫片莫屬!英文句子簡短,語速也很慢,加上故事情節幽默,孩子也很好地理解。
  •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幫助孩子英語啟蒙
    (2020年1月20 上海)隨著英語教育資源越來越好,家長身邊的接觸到的「牛娃」也越來越多。比如學齡前就已進入英語自主閱讀,或能自如表演英文短劇等等,這樣水平的孩子屢見不鮮。不少家長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英語能力來幫助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擔心孩子的英語水平被同齡人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