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儘量不要穿鞋。首先是寶寶的汗腺不發達,是利用手腳來排汗的,用鞋捂著的話不利於排汗。其次是寶寶喜歡吃腳,這是刺激大腦發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他通過用手腳接觸外界各種環境來感知世界,學習東西。
嬰兒出戶行走之前,一般不需要穿鞋襪。他們的腳同手一樣,通常都是涼的,小兒對此並不介意。換句話說,只要室內和地板不是奇冷,嬰兒一歲前並不是非穿毛線襪或軟底鞋不可的。
小兒學會站立和行走後,如果條件適宜,經常打打赤腳,也有其實際的價值。小兒的足弓最初比較平展,光腳站立和行走,可使雙足得到鍛鍊,足弓逐漸成形,踝力也會不斷增強。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可以加強腿足肌肉的鍛鍊。如果總讓小兒在平坦的地板上行走,每天都用鞋子(別忘了鞋底也是平的)把腳套起來,萬一再加上鞋底很硬,那你等於是在促使孩子長成平足。
當然,會走路的小兒冷天出門應該穿鞋,在人行道或其他危險的地面行走時也需要穿鞋,不過,嬰兒1歲前在室內多打打赤腳很有好處。天氣和暖的時候,在海灘、沙地或其他安全的室外場所,也應勤打赤腳。
醫生一般主張小兒先穿一段半軟底鞋,這樣雙足移動起來比較自如。鞋的尺碼千萬不可太小,否則會夾著腳趾頭。但也不能太大,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似的。襪子寬緊也必須適中。
小孩子長得飛快,腳塞進去嚴絲合縫是不行的,走起路來腳趾一受擠壓就會往鞋尖上衝。若以小兒穿鞋站起為準,前部應留有足夠的空間,鞋尖與腳趾間的距離以半指寬為宜,坐著量不算數,人站起來腳就變大了。鞋稍微寬大一點穿著才舒服。
文章來源:寶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