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的朋友,一看到「理財」二字就本能地產生一種恐懼感。原因有二:其一是銀行推薦理財的人員太可怕,其二則是,父母實在是太容易落入「理財陷阱」了!
都說年輕人處在沒錢的焦慮中,其實父母的理財需求可比我們迫切多了。一方面是退休以後老年人收入減少,卻又不甘心從此靠兒女,希望通過理財賺點錢;另一方面是利慾薰心加上年紀大了,分辨力減弱,時常分不清真假。
那麼,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識別理財騙局
首先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給父母進行「洗腦」:有三種所謂的理財方式是絕對不能碰的!
第一種,就是民間高利貸。民間高利貸回報自然是很高的,高到很多毫無投資經驗的退休工人、公務員甚至醫生、教師等知識分子都把自己的退休金和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養老錢拿出來,投進了這個無底洞中。但是,高回報卻意味著高風險,投資民間高利貸,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一個古老的投資詐騙——龐氏騙局中。
第二種,就是投資藝術品和收藏品。這類投資門檻很高,如果是內行人當然可以去做,但對於廣大外行來說,貿然進入就只會淪為「待宰的羔羊」。
第三種,就是傳銷騙局。其實大多數傳銷騙局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先承諾一個高收益,然後再誘惑你發展下線。其實很多人也知道這是傳銷,但卻抱著僥倖心理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什麼樣的投資才是適合父母的
光告訴父母如何規避風險還不夠,如果不把他們引上一條正確的投資之路,時間長了他們還是會掉到坑裡。
到了父母這個年紀已經不適合再嘗試高風險高回報的理財產品了,保守穩健的理財產品更適合他們,比如一些貨幣基金或者銀行保本收益類的產品。當然,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有經驗的老股民,還是可以適當配置一些股票和基金的,但比例也不建議太高。
此外,雖然我們平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因為父母精力有限,再加上低風險的保本產品本身無需分散風險,所以父母其實還是無需太過分散投資的。
其實,帶父母理財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他們看到切實的好處,讓他們認可你。循序漸進慢慢來,想一想你小時候是否也不喜歡父母太多的管你呢?
被騙後還能追回麼
如果父母已經被某家理財公司騙了,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先確認一下那家公司的情況。去查一下那家公司的法人、註冊時間和註冊信息,了解一下是公司跑路還是業務員個人行為,然後才能有針對的處理。
之後,就要開始搜集和保留好父母別騙的證據,包括籤訂的各種協議、銀行卡轉帳的流水等等。此外,也要明白一點——眾人拾柴火焰高。年輕人們可以發揮網際網路的力量,尋找同樣的受害群眾,一起團結起來互相溝通,共同搜集證據,這樣勝算才會更大。
整理好證據以後,就是要果斷報警了,讓警方介入幫忙處理。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家裡的老人遇到這種事,作為子女我們自身一定要保持冷靜,安撫好老人的情緒,以免發生什麼更糟糕的事。這筆錢能夠追回來更好,如果實在追不回來也全當交了學費,一定要以老人的情緒為第一位。
總之,作為兒女,我們一定要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給他們滲透,同時也要細心耐心,這也是身為子女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