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投資理財?怎樣識別理財騙局?被騙後又該怎麼做?

2020-12-19 財料

現在很多年輕的朋友,一看到「理財」二字就本能地產生一種恐懼感。原因有二:其一是銀行推薦理財的人員太可怕,其二則是,父母實在是太容易落入「理財陷阱」了!

都說年輕人處在沒錢的焦慮中,其實父母的理財需求可比我們迫切多了。一方面是退休以後老年人收入減少,卻又不甘心從此靠兒女,希望通過理財賺點錢;另一方面是利慾薰心加上年紀大了,分辨力減弱,時常分不清真假。

那麼,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識別理財騙局

首先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給父母進行「洗腦」:有三種所謂的理財方式是絕對不能碰的!

第一種,就是民間高利貸。民間高利貸回報自然是很高的,高到很多毫無投資經驗的退休工人、公務員甚至醫生、教師等知識分子都把自己的退休金和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養老錢拿出來,投進了這個無底洞中。但是,高回報卻意味著高風險,投資民間高利貸,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一個古老的投資詐騙——龐氏騙局中。

第二種,就是投資藝術品和收藏品。這類投資門檻很高,如果是內行人當然可以去做,但對於廣大外行來說,貿然進入就只會淪為「待宰的羔羊」。

第三種,就是傳銷騙局。其實大多數傳銷騙局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先承諾一個高收益,然後再誘惑你發展下線。其實很多人也知道這是傳銷,但卻抱著僥倖心理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什麼樣的投資才是適合父母的

光告訴父母如何規避風險還不夠,如果不把他們引上一條正確的投資之路,時間長了他們還是會掉到坑裡。

到了父母這個年紀已經不適合再嘗試高風險高回報的理財產品了,保守穩健的理財產品更適合他們,比如一些貨幣基金或者銀行保本收益類的產品。當然,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有經驗的老股民,還是可以適當配置一些股票和基金的,但比例也不建議太高。

此外,雖然我們平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因為父母精力有限,再加上低風險的保本產品本身無需分散風險,所以父母其實還是無需太過分散投資的。

其實,帶父母理財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他們看到切實的好處,讓他們認可你。循序漸進慢慢來,想一想你小時候是否也不喜歡父母太多的管你呢?

被騙後還能追回麼

如果父母已經被某家理財公司騙了,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先確認一下那家公司的情況。去查一下那家公司的法人、註冊時間和註冊信息,了解一下是公司跑路還是業務員個人行為,然後才能有針對的處理。

之後,就要開始搜集和保留好父母別騙的證據,包括籤訂的各種協議、銀行卡轉帳的流水等等。此外,也要明白一點——眾人拾柴火焰高。年輕人們可以發揮網際網路的力量,尋找同樣的受害群眾,一起團結起來互相溝通,共同搜集證據,這樣勝算才會更大。

整理好證據以後,就是要果斷報警了,讓警方介入幫忙處理。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家裡的老人遇到這種事,作為子女我們自身一定要保持冷靜,安撫好老人的情緒,以免發生什麼更糟糕的事。這筆錢能夠追回來更好,如果實在追不回來也全當交了學費,一定要以老人的情緒為第一位。

總之,作為兒女,我們一定要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給他們滲透,同時也要細心耐心,這也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相關焦點

  • 身陷虛假炒股APP被騙63萬,騰訊手機管家揭秘三大線上投資理財騙局
    然而,便捷與風險並存,線上理財的火熱也催生了各種理財騙局。為了避免大家誤入圈套被騙「血汗錢」,小編盤點了當前比較典型的投資理財騙局,帶你揭秘騙局背後的套路。   「炒股專家」帶你理財,小心虛假線上投資APP   打著炒股專家、理財管家等幌子誘導用戶下載APP進行線上理財、套取用戶錢財,是虛假線上投資APP騙局的常見套路。
  • 網絡投資理財騙局套路多,虛假平臺投資虧損怎麼辦
    其在購買了幾隻股票後小賺了一筆,群管理員便讓其購買該群公司的股票,同時下載一個投資軟體APP。 受害人通過該APP第一次投入了3萬元,看到自己帳面賺了1萬餘元後更加信任這家公司。這時對方告知有一支股票會有好幾個漲停板,讓其趕緊入手。於是受害人在該APP內又投資了30萬元,隨後卻發現該投資軟體打不開了,聯繫管理員後,對方告知需要繼續投錢才能提現,這才發現被騙。
  • 投資100元,一天賺5元?民警偵破高回報率理財產品背後的騙局 下
    都市頻道原創專題報導轉載請註明來源接上文《投資100元,一天賺5元?民警偵破高回報率理財產品背後的騙局 上》。嫌疑人坦言,他們所謂的高回報產品跟理財沒任何關係,其實就是一個字,騙,把別人投進來的錢騙走,卷錢然後關平臺。面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這起網絡詐騙案已然告破。五名最高學歷僅為初中的犯罪嫌疑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竟然獲利驚人。在前期調查中,受害人大概有四五十號人,金額在三百多萬。
  • 被騙100萬剛起步,1000萬不算多:投資理財新晉詐騙之王!
    被騙100萬剛起步,1000萬不算多:投資理財新晉詐騙之王!在此警方向廣大市民發布緊急預警,如果您準備投資或者正在投資,請一定要閱讀此文,切勿上當受騙。案例1月1日,台州路橋事主李某報案稱被陌生網友誘騙至比特幣投資平臺,被騙上百萬元;1月5日台州椒江事主王某報案稱在網上認識一名網友,網友稱其可以利用投資平臺漏洞賺錢,誘騙王某至投資平臺投資,最終導致王某被騙數百萬元。
  • 理財投資的「第一步」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現在投資理財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理財投資的隊伍中,然而正確的理財投資方式可以讓投資者獲利,也能在之後更加理性地面對投資中的不同情況。理財投資的「第一步」是什麼?應該怎麼做?理財投資的「第一步」應該是注意投資風險,千萬不要以為投資理財就一定能賺錢,更不要相信別人所說的:「閉著眼睛買肯定能賺錢!」這樣的一些包賺不賠的事情,往往最終讓投資者虧得血本無歸,金融市場從來都是賺少虧多的市場,投資者要是沒有風險意識,賺再多錢依然會虧出去。
  • 80後如何幫父母理財 需告訴父母的理財八大誤區
    老年人理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每一次投資危機爆發,最受傷的往往是毫無風險防範意識的老年人。一群不良分子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特性設計各種理財騙局,等君入甕,騙取他們的「保命錢」。曾經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幫助父母理財,讓他們安心、穩當地度過晚年生活,「80後」責任重大。
  • PPmoney高管做客廣東衛視 詳解理財騙局
    在全民理財時代,金融理財騙局層出不窮,而缺乏防範意識的老人們,成為各路詐騙的主要受害者。9月28日,由PPmoney網貸獨家冠名的社會觀察類節目《你會怎麼做》在廣東衛視播出,展現了路人目睹老人遭遇詐騙後的反應,PPmoney網貸高管也現身節目,為廣大觀眾支招如何防範騙局。
  • 盤點那些你最可能遇到的投資理財騙局
    315晚會自1991年開播以來,已經揭穿了無數的騙局、陷阱和黑幕以及假冒偽劣商品,其中不乏投資理財的騙局。但此類騙局還在不斷上演,在今年315來臨之際,小編盤點些大家最可能的遇到的投資理財騙局。1、銀行理財變保單銀行理財變保單、銀行存款變保單這些事早已被媒體給報導「爛」了,但這樣的事還是在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很多工作人員在介紹產品時不會直接說是保險,只會強調該產品的利息更高,收益更有保障等,如果客戶分不清保險與理財產品的區別,就會遭遇「理財產品變保單」的情況。
  • 揭秘光伏理財騙局?你應如何識別
    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新興主體,但是隨之一些的光伏貸騙局、光伏理財騙局也逐漸凸顯出來。什麼是光伏貸?設備兩天裝完之後,這家公司要求姜女士以個人的名義去銀行貸款8萬元建造光伏發電系統,貸款年限10年,每月按揭由公司償還,發電的收益也歸公司,還承諾貸款還清後,這些光伏設備就歸姜女士。姜女士說裝好了以後就說讓我們去銀行貸款。他們發電的錢打到那個帳戶上還款,萬一他們公司沒有按時還款怎麼辦。公司是一個小公司,而且是衢州本地的,而且註冊時間不久。
  • 「淨網2020」理財被騙|騙子如何「步步為贏」
    3月1日,次營鎮逯甲村居民王某在網上投資虛擬貨幣,被騙17000餘元。2月11日,鳳城鎮南關村劉某,在某APP上投資時,被騙13000餘元。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一些投資理財APP,以「高收益」「利潤豐厚」吸引投資者,其中不乏違法犯罪分子搭建虛假投資平臺。
  • 基金定投到底是真的騙局還是理財投資的盈利神器?
    有朋友問,在自己家人收到一款關於基金定投的傳單,定投額起點1萬元,年化收益率9.6%,是騙局嗎?是騙局的可能性有多少?近幾年由於股市的起起伏伏、漲漲跌跌,很多人發現在股市上賺錢越來越難了,於是各種推薦基金定投的文章就成為流行詞語,而一些理財賣家也大量推薦基金定投。
  • 理財總踩坑?這份防坑指南請收好
    理財也同樣如此,客觀理性認識投資陷阱,有效做好風控,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是進入理財市場的第一步。  陸金所推出「每天十分鐘,宅著學理財」系列課程,讓不管是投資小白的你,還是投資經驗豐富的你,都可以足不出戶,在理財大咖們深入淺出的課程裡,輕鬆提高「財商」!
  • 抖音好友會投資理財?一女子被騙35.9萬元
    9月26日,家住漢中市佛坪縣的周女士在抖音上認識一名男子,兩人通過聊天熟悉後兩人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該男子在聊天中向周女士推薦網上投資理財並稱有內部渠道可以幫周女士賺錢,誘導周女士通過手機二維碼登錄詐騙平臺進行投資理財。
  • 恆昌利通公司:銀行理財產品如何識別
    如今面對銀行裡種類繁多的理財產品,很多投資者因為缺乏一定的投資常識而上當受騙。投資者為什麼會上當?最關鍵還是不會區分銀行正規理財產品和虛假理財產品。那麼如何識別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假?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下投資理財產品所需了解的常識,供投資者參考。
  • 識別防範:打著高科技理財的騙局,是怎麼割韭菜的?
    這個年頭,打著網際網路、區塊鏈等高科技口號的騙局也是越來越多。這不,除了被賣茶女、酒吧託撩過,近期,東方林語君一不小心又被高科技白富美理財女給撩了一下。具體過程咱們先來一個情景復現:第一步,聯繫上你,讓你看著他們各種凡爾賽般的花式操作。
  • 網友指點投資理財,可信嗎?!
    案情回顧7月7日,南安市公安局接到豐州鎮的郭女士報警稱,自己輕信網友所教的投資理財方法,被騙了1.8萬餘元。原來,今年6月份,郭女士通過「某音平臺」認識一名網友叫「續寫柔情」,後雙方加了微信。在「續寫柔情」的多次鼓動下,郭女士也打算投資500元試一下。聯繫「平臺客服」並轉帳了500元後,郭女士第二日發現自己在該平臺上的帳戶內「賺了」50元,這個可觀的利潤令郭女士覺得自己嘗到了甜頭。
  • 買銀行理財被騙8個億 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坑?
    來源:小司聊理財最近,有家銀行買理財被騙了。 就是前不久,重慶渝北區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刑事判決書顯示,浙商銀行購買到了價值共8億元的假理財產品。神奇的是,浙商銀行一直沒有發現這份理財產品有問題,直到銀監會來總行檢查,才發現購買的理財是「三無」產品,無備案、無編號、無真實投向。 這個新聞一出,很多投資者開始害怕,銀行都能被騙,理財是不是就不能買了? 當然不是了,有理財需求的投資者還是可以買的,但是有些問題一定要注意一下。
  • 莆田有人輕信網絡理財投資被騙53萬多!
    典型案例11月26日,居住在拱辰街道的林某某報案稱:經網友介紹,下載「東睿騰暉」APP進行投資理財,被騙53.9萬元。11月27日,居住在霞林街道的陳某芬報案稱:其下載「嘉禾」APP軟體炒股,被騙18萬元。
  • 只需9塊9就能理財致富?揭秘背後騙局
    「1塊錢到9塊9的課程,可以助力『小白』成為『理財高手』,收益達20%以上。」這樣的廣告你看到過嗎?近日,不少人在網絡上投訴理財課。有數據顯示,推出類似網絡課程的公司有數千家,但其課程質量、教師資質、宣傳銷售等問題如何監管卻難以釐清。
  • 永泰寶投資:上班族怎樣理財好,
    瀏覽量:61  編輯:賴強   永泰寶投資主張理財新手從以下幾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