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區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治理

2020-12-20 瀟湘晨報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全面深化「大黨建」,延伸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探索「3+1」聯席會議機制,把治理小單元納入聯席會議主體,推動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緊扣村(社區)結構、需求和治理實際,指導城市小區、樓院、農村院落等治理小單元建立各類「小微」黨組織2413個,基本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持續深入推進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小區「雙報到」,激勵黨員幹部勇當基層社會治理「破題者」「示範者」「先行者」。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等大戰大考期間,全區黨員幹部累計開展志願服務10餘萬人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明顯。

劃小單元,破治理盲點。城鎮社區中無人管理、無專業物管服務的住宅小區和單體樓院,根據實際採取單建、聯建方式成立小區或樓院治理委員會,有專業物管服務的小區規範成立業主委員會,組織全體居民開展自治;農村地區按照「共同生活、便於治理」的原則,根據地域、人口實際劃分自治院落,組建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組織村民開展院落自治。目前,全區97個社區和322個村因地制宜建立小區、樓院和農村院落治理委員會3926個,劃小單元「微治理」,有效破除治理盲區。

民主協商,解治理難題。建立協商主體清單,明確治理委員會成員、戶代表、黨員、個體工商戶等利益相關方為協商主體,結合實際邀請駐村(社區)幹部、社會組織、社會賢達參加,解決了「誰來議」的問題;制定簡易協商目錄,明確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產業發展、精神文明、法制建設等方面,以及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協商內容,解決了「議什麼」的問題;創新議事協商程序,固化多方提事、科學分事、協商議事、聯動辦事、專責監事、共同評事的「六步議事」工作流程,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協商活動,解決了「怎麼議」的問題。「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推廣至今,各「微治理」小單元通過民主協商解決群眾身邊大大小小事項3114件,真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享。

做好加法,提治理質效。以民主協商為抓手,創新開展「規範物業、共謀發展、環境美化、德治教化、法制宣傳、典型培育、志願服務」等七大主題實踐行動,有效破解了城鄉發展、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治理難題。以南津街街道世紀花園、弘運小區,釣魚城街道金龍苑小區、絲廠「萬元村」小區,淶灘鎮水寺村等為代表的一批小區、樓院、農村院落,快速實現由「亂」到「治」,得到群眾好評。

【來源:重太市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協商民主嵌入鄉村治理:效用及其限度
    新世紀以來,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城鎮化的逐步深入,鄉村治理所依賴的政治、經濟結構被打破,村民自治體制下鄉村基層組織的治理能力被削弱,從而引發了新的治理困境。為了突破村民自治的發展瓶頸,探索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路徑,一些地方開展了將協商民主引入鄉村治理的實踐。
  • 浙江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經驗|餘杭打造「1+3」協商體系下同心共同體
    這是餘杭區探索創建的「餘杭『1+3』基層協商治理模式」在高地社區的生動案例。自2016年被省民政廳確定為第一批「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以來,杭州市餘杭區緊緊圍繞「黨建+治理」,以「完善基層協商、增強社區自治功能」為實驗主題,逐步形成農村社區公益、協商議事三社聯動、鄰裡協商幸福家園微治理三個品牌項目;各鎮街、社區開展包括民主懇談會、圓桌會、書面協商、聽證協商、專家諮詢、網格協商等10餘種形式在內的民主協商,探索創建了「餘杭『1+3』基層協商治理模式」。
  • 清江浦區「居民微自治」走出社區治理新路徑
    融媒體記者 朱昭卓通訊員 任春雨 王祖傑徐亞洲近年來,清江浦區不斷強化社區治理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構建「居民微自治」創新型體系,走出一條契合城市社區實際、可複製的現代社區治理新路徑。據了解,「居民微自治」體系的核心在於網格化自治與協商民主議事,即以網格為單元,搭建協商民主議事平臺,發揮廣泛性、制度化優勢,促進居民與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基層公共治理。建強「三個組織」,提升主體能力突出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為引領,打造「六有」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將支部建在網格上,切實增強基層社區黨組織的影響力。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大武口區通過暢通政務公開平臺渠道,創新基層協商參與機制,擴展基層政務公開範圍三大保障,探索群眾需求主動發現機制,主動發現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推進政務公開向一線延伸,完善街道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同發展機制,以街道政務公開為槓桿,撬動了基層自治、政社互動等多領域的改革。構建政府開放日、街道議事旁聽、社區民主協商平臺,形成「事務共商、難題共解、民主法治、陽光透明」的權力運行新格局。
  • 人民日報:增強基層治理效能
    加強社會治理,關鍵在創新。在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一套以黨建引領、全域發動、推進共治為特點的群眾工作機制,及時將基層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按門類納入管理清單,明確不同環節的責任主體和處理時限,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這一創新治理的成功實踐,具有啟發意義。
  • 有事「好」商量——鄂旗烏蘭鎮推進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工作採記
    高國強是工礦棚戶區小區的常住居民,前幾年一直在為解決小區工程遺留問題四處奔走,今年,他主動競選成為小區業委會主任,下定決心好好利用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會這個平臺,為居民辦好事、實事。「通過基層協商民主議事,鎮領導、社區居民、各相關方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怎麼解決問題,最終將其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目前樓頂維修已經全部完工,小區居民反映的其他問題也正在解決。
  • 凝聚力、協同力、影響力,「三力」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城市社區工作是城市基層社會的濃縮,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運用統戰資源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呢?依託線上線下平臺重點開展基層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基層民主協商等工作交流,互學互鑑增進了解和溝通提升社區治理工作影響力
  • 70年協商民主理論發展和制度創新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史上政黨制度的重大創新成果。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協商民主制度與新型政黨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全國街道服務管理...
    大武口區通過暢通政務公開平臺渠道,創新基層協商參與機制,擴展基層政務公開範圍三大保障,探索群眾需求主動發現機制,主動發現人民群眾的現實關切。推進政務公開向一線延伸,完善街道政務公開與村(居)務公開協同發展機制,以街道政務公開為槓桿,撬動了基層自治、政社互動等多領域的改革。
  • 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思考
    近年來,綿陽市委創新提出基層黨建「3+2」書記項目,即基層黨建規範化強基、示範性帶動、智慧型揚帆三大工程,探索在聯繫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組織化程度兩項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解決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任務不清、路徑不明、標準不一、辦法不多,幹部作風不紮實、聯繫服務群眾不深入、教育引導群眾不經常、缺辦法,部分群眾公民意識、集體意識、法治意識淡薄,群眾個體意識強、組織化程度低等系列問題
  • 李微微在寧鄉調研並出席基層民主協商對話會
    有效打通民主協商「最後一公裡」 李微微在寧鄉調研並出席基層民主協商對話會 湖南日報12月9日訊(記者 陳昂昂)12月8日下午,省政協文教衛體和文史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在寧鄉開展「弘揚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專題調研,並參加基層民主協商對話會。
  • 三方協同推動規範化管理 全省安置房社區基層治理有了新標準
    杭州日報訊 昨天,拱墅區安置房社區三方協同治理省級標準化試點順利通過驗收,這也意味著,全省首個以安置房社區三方治理為主體的標準正式出臺。 拱墅區共有350多個住宅小區,其中回遷安置小區佔了近三分之一。如何做好回遷安置小區規範化管理,避免安置房小區成為新的「城中村」,成為拱墅區創新突破的重點。
  • 之江會客廳丨如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本期我們邀請3位社會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桐城市文昌街道:創新「基層+」治理 謀實「十四五」規劃
    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實現基層治理初步目標的基礎之上乘勢追擊,開啟街道現代化治理新徵程。將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創新治理,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相統一。把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規劃編制中來,為全面謀實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基層在召喚。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領導一切,協調各方。基層需發展,黨建必先行。
  • 破解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三個困境
    但在如何面對不斷成長的社會力量和不斷增多的參與訴求上,一些基層政府明顯能力準備不足,治理方式上重管制輕協調、重堵輕疏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而囿於長期參與實踐的缺失和公民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後,在基層治理中公民的民主素質和參與能力也成為制約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重要因素。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這些年,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得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 基層「微改革」釋放「大能量」 鹽田街道創新構築社會治理新格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 鄭創彬 通訊員 朱永桂)為創新基層治理機制,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鹽田街道堅持用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今年以來,積極探索社會矛盾糾紛「三前移」(信息摸排前移、宣傳引導前移、多元調解前移)創新項目,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逐步探索出一條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 辦好社區民生小事 積基層治理尺寸之功
    新都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社區這個離群眾最近的基本單元,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推動黨在基層根基更加牢固、社區治理更有活力、居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為特大城市基層治理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 浙江餘姚市陽明街道:「三式三全」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尤其是近年來,在社區黨委帶領下,社區工作始終堅持「圍繞社區治理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社區發展」理念,在黨建引領帶動下,逐步探索形成了社區治理的「三式三全」工作法,有效推進了社區工作的開展,切實提升了社區治理創新水平。社區先後榮獲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示範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省文明社區、省城市黨建示範點、寧波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寧波市「雙強百佳」示範黨組織等70餘項榮譽稱號。
  • 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常樂鎮官公河村協商鄉村道路硬質化建設 村幹部深入群眾家解民憂 在村民組長家討論鄉村治理工作 海門街道景觀小區 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 「支部規範」強基行動,堅定鄉村治理的主方向 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和推進鄉村治理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