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無論是買商品房,還是買別墅或者買商辦房源,購房者都要承擔相應的公攤面積,區別只在於公攤面積多與少的問題。說到這裡了,相信有不少購房者就想問「公攤面積怎麼計算?」、「高層建築的公攤面積大,還是低層建築的公攤面積大?」
什麼是房屋公攤面積?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業主們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包括了大堂、公共門廳、公共走廊、公用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等,以及為公共服務用房、物業管理用房、專用設備用房等;還有牆壁投影面積的一半也是公攤面積。
一般情況下,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房屋建築面積。目前,我國尚未有較完善的公攤面積處理的法律法規,所以在房產交易時,時常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房屋公攤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面積=總公攤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臺面積)×總套數】×(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臺面積)。
一般來說房屋的公攤面積範圍為:多層住宅公攤率為7%-12%;7層-11層高的住宅公攤率為10%-16%;12層-33層高的住宅公攤率為14%-24%;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
30層高層樓房與8層低層樓房 到底誰的公攤面積大?
首先,我們要知道同一棟樓的每個樓層的公攤面積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棟樓的業主所承擔的公攤面積是一樣的,因為不僅小區的公共公攤一樣,樓棟內的配置公攤也一樣。
其次,同小區不同層高的樓棟的公共部分公攤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不同樓棟內的配置公攤(如電梯配置、走廊過道等配置)。例如同一小區,32層高的樓房與8層高的小高層相比較,小區內的綠化、配套設施都是公用的,所以公共公攤一樣,但是32層的高層一般配置2臺電梯,8層的樓層一般只有一臺電梯。多了一部電梯不僅僅是多了一個井道公攤,還有電梯門口的過道面積、消防通道面積、牆壁投影面積(高層的承重牆體更厚)等公攤面積也會增加。
最後,不同小區、不同層高的樓棟公攤面積,一般情況下也是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大於底層樓房的公攤面積。當然,具體情況也應該具體分析,因為每個小區的公共部分公攤和樓棟配置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