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先生
今年,在前海、寶中的領漲下,西鄉和碧海成功衝擊10萬+,沙井、光明也奔上6萬+。
對大部分普通購房者來說,西部確實漲得太猛了,二手買不起,新房又搶不到。
所以不少瞧不上偏遠東部的購房者,開始重新關注起中部區域。
但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深圳中部長期的價格窪地,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片區,價格也已經漲上了天。
這個片區就是福田保稅區。
2016年深圳全線大漲之後,福田的房價普遍超過7萬/㎡,福保卻只有5萬/㎡出頭,甚至還有不少4字頭的房子,妥妥的福田「燈下黑」。
窪地是窪地,可依然無人看好,無人買入。當時很多人認為,福保會永遠窪下去。
但短短幾年過去,這個片區卻強勢逆襲,房價直追福田中心區。
目前,福保二手房掛牌均價達8.4萬/㎡,逼近福田中心區的8.7萬/㎡;多個小區二手房掛牌均價達到10萬/㎡,最高放盤單價高達18萬/㎡。
近期,還有兩大樓市利好也和福保有關。
一是上個月底,地鐵3號線三期正式開通運營,福保徹底告別無地鐵時代,極大地改善了周邊居民的交通條件。
二是在40周年大會上,福保所在的河套片區被領導人點名,與前海、光明、橫琴一起,成為未來國家在大灣區重點發展的四大區域之一。
最近也有很多人問大先生,現在是投資福保的好時機嗎?
01
先簡單介紹一下福田保稅區。
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佔地1.35平方公裡,東接皇崗口岸,西接紅樹林保護區,北鄰京港澳高速公路,南沿深圳河,與香港隔河相望。
曾是深圳市內三個實行「境內關外」政策的特殊經濟區域之一,是深圳市最大的保稅區,有專用通道直通香港,當年致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和國際貿易。
內部分為保稅產業園區和保稅住宅區兩大塊,產業園區面積很大,住宅區則要小得多,大大小小有20多個樓盤。
整體環境不錯,安靜宜居,緊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帶美食街,沒有城中村,居住氛圍濃厚。
那麼問題來了,緊臨福田中心區,自帶商務區,居住環境優美安靜,福保的房價為何反而成了窪地?
深圳的每個窪地,都有各自窪的理由。
首先,保稅區內的企業以外貿、物流和工廠為主,集聚了大量的中低端產業,片區主幹道還經常有貨車出入。
住宅小區雖然不少,但很多生活配套卻跟不上,連一家大型商場都沒有。
產業和環境都不夠高大上,自然很難吸引到購買力強的高收入人群。
其次,由於先天缺陷的地理區位,福保就像懸於福田之外的一個孤島。雖有數萬人居住和工作,交通卻有巨大的硬傷。
向南,是深圳河和香港,無路可走;向西,被紅樹林生態公園隔阻;向東,只有一個狹長的出口通往福田口岸;向北,又被京港澳高速阻隔,只有幾座高架橋可以通行。
而且,福保多年來一直未通地鐵,距離最近的兩個地鐵口,一個是京港澳高速北的3號線益田站,一個是東部的4號線福田口岸站。
要想前往益田站,必須穿越京港澳高速;要想到達福田口岸站,必須向東直行,通過保稅區住宅圈惟一的主幹道桂花路才能到達。
說是主幹道,其實只是一條又窄又長的小路。
桂花路有部分路段是雙向單車道,人行道更加狹窄,連兩人都無法並行,早年嚴重不合理的設計,根本無法承載目前的人流和車流。
可以想像,桂花路每天早晚高峰期的擁堵盛況。
在最重要的教育方面,福保此前劃分的公辦小學是水圍小學,但這所學校距離保稅區2公裡,不但上下學不便利,成績也是福田中下水平。
許多居民寧願多花錢,送孩子到私立學校保稅區外國語小學上學。
交通、產業、教育全部都有硬傷的福保,之所以成為福田的價格窪地,就不難理解了。
02
但與偏僻的關外片區不同,福保再怎麼說,畢竟是屬於深圳最核心的區域福田。
因此,每當其補齊一個短板,購房者都會蜂擁而至,推動房價上一個臺階。
2018年之前,福保二手房均價還維持在5萬/㎡左右,短短2年,如今已經到了8.4萬/㎡,與福田中心區基本持平,完全不遜色於同年崛起的光明。
像麗港灣、南光紫荊園、紅樹綠洲等代表性樓盤,現在二手房掛牌均價都在10萬/㎡以上。
我還發現,天健時尚名苑的最高掛牌單價,甚至去到了18萬/㎡,一套54平的小戶型總價就要1000萬,足以和深圳灣的豪宅掰掰手腕了。
福保的房價快速上漲,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究其原因,除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長期利好以外,還有兩個短期利好提供了強勢上漲動力:福田外國語南校區的學位、剛剛開通的地鐵3號線三期。
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最近的利好是,10月28日3號線三期的開通,讓福保結束了沒有地鐵的歷史。
事實上,早在2016年7月這條地鐵開始施工時,福保的房價就開始了暗漲。開通時間確定後,又迎來了第二波補漲。
以紅樹綠洲為例,去年成交均價還在7萬/㎡左右,今年同期成交價格已經突破10萬/㎡,一年時間就漲了3萬/㎡,漲幅高達40%,秒殺深圳眾多網紅片區。
地鐵的通達如同一針強心針,讓福保原本疲軟的房價開始堅挺起來。
但地鐵帶來的漲幅還是有限,福保房價逆襲,真正的關鍵因素還是名校。
2018年9月,福保兩所公立學校福田外國語學校南校區和福苑小學開始招生,由於保稅區人口本就不多,學位相對寬鬆,所以並沒有鎖定,基本每個樓盤都能入讀。
有名校傍身,福保的住宅搖身一變成了學區房,直接拉動了周邊房價上漲。
比如城市3米6公寓,一套約17平米的小單房,2018年3月的成交價為4.5萬/㎡。
得益於學區房的利好,價格開始啟動,4月底已經漲到4.8萬/㎡,5月底的成交價更是直接去到6.9萬/㎡,兩個月不到就漲了50%。到今年,這個小區已經有不少10萬+的成交案例了。
2018年3月,深圳「三價合一」政策落地,買房成本大幅增加,二手房市場陷入冷清。福保卻因福外南名校暴擊,房價逆勢而上,成交也依舊火熱。
一個區域的價值能否持續提升,除了名校+地鐵兩大配套,官方的重視以及對這個區域的持續投資也不可或缺。
福保價值持續提升的核心動力,就是前不久舉行的40周年慶祝大會上,領導人特別指出「要規劃建設好」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福保則是這個合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領導人的口中,河套位於前海之後,橫琴、光明之前,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這四個片區,是領導人整個講話中唯一提到的幾個板塊,也是未來國家在大灣區重點發展的區域。
與前海聚焦於金融不同的是,河套的發展重點是創新及科技,而科創作為深圳發展的主基調,其肩負的使命可能要比前海更加遠大。
名校+地鐵本就是支撐房價的助力,如今國家級城市規劃正式啟動,更多的城市資源將向這裡傾斜,進一步抬高了福保的房價天花板。
03
那麼,當名校、地鐵、規劃這些實打實的利好一一兌現後,後市還有買入福保的機會嗎?
目前,福保的短期利好其實已經兌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利好不會太多,但仍值得長期看好。
由於高層和深圳市都格外重視,河套的建設接下來會全面加速,未來將有眾多高淨值科創人員入駐,強大的購買力需求也會對房價形成強勁支撐。
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區規劃完全落地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從目前進度來看,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河套地區的開發速度明顯慢於由深圳獨立開發的區域,投資周期會更長。
另一方面,經歷了兩輪補漲之後,福保的房價已和福田中心區接近,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支,二手房掛牌虛高現象嚴重。
因此綜合來說,現在並不是追高買入福保的好時機。
至於接下來能不能買,要看中短期還有什麼上漲動力。
最接近的下一波行情,要等到明年福外南中考成績出爐。
成績好壞將直接影響福保的未來房價升值空間,如果成績很突出,那麼很可能會再有一波漲幅,反之則可能成為房價下跌的隱患。
但綜合考慮學區+自住,如果遇到價格合適的筍盤,還是可以考慮入手。
比較有投資機會的當屬小戶型產品。
如自由港灣公寓和城市3米6公寓,面積小總價低,實用面積大,帶有學位,同時租金也較高,20㎡左右的單間就能租到4000-5000元/月左右,且空置率低,投資回報非常不錯。
想要兼顧自住和學位的購房者,則可留意2房及以上戶型房源。
新房市場方面,福保的新盤供應長期短缺,最近一次開盤還要追溯到2011年。
現在,福保暫無一手房源在售,有且僅有一個在建住宅項目,預計高239米、建設67層的加福華爾登府邸。
但這個盤是獨棟項目,容積率過高,又不是豪宅配套,產品本身已經偏離了市場主流需求。
目前來看,學位是這個項目最大的競爭力。但如果最終定價偏高,投資價值也一般。
04
雖然短期內我們已經錯過了投資福保的最佳時機,但這個片區的房價逆襲,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在判斷其他區域的投資價值時,這些經驗同樣適用。
第一,一個片區如果各方面已經完善,那麼升值空間一般已經不大了。
反而是像福保這樣硬傷很多的窪地,一旦有一到兩個重大利好,就會讓房價產生質的飛躍。
按照這個邏輯,寶安翻身、龍崗布吉等窪地片區,如果有類似重大利好,房價也會被逐漸填平。
第二,在深圳,名校對房價的影響高於一切。
最終引爆福保房價的點,是學位而非地鐵。一個名校分校就讓福保房價上了天,充分佐證了這一點。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深圳最值得投資、最抗跌的,依舊是帶名校學位的學區房,大家盡可繼續堅定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