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求職者,如果面試了一家心儀的公司,但是遲遲沒有得到通知,對求職者來說,這個等待的時間就會是一種煎熬。
轉眼又到了求職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問題,如果面試後沒回音,應聘者能不能主動聯繫HR呢?來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我已拿到了一個沿海城市的一個大企業的offer,但是心儀的是另外一個沿海城市的一家外企,大概等了一個多月,期間打了無數電話給當地的辦事處還有總部。最終結果就是沒有被錄用。
我的經歷是想告訴你,如果你確實很想進這家公司,而又長時間沒有得到面試結果通知,可以主動給面試官打電話!
即使你得到的是讓你傷心的答案,沒有關係。如果面試官有時間,還可以問一下你被拒的原因。對自己以後的面試或者以後的工作起一個參考作用。這個是無可厚非的。
總之,自己的機會自己把握。即使是被拒,也看開一點,把這個當做起點,繼續尋找下家而已。
我是一名資深hr,最近3年我都會刻意保持一個習慣,那就是對所有約來公司面試的應聘人員,不管是錄用與否,我都會通知面試結果。我覺得這是一種職業化和對應聘者起碼的尊重。
記得2010年任職過的一家公司在西城區,具體哪家我就不說了。我約過好幾個人面試,電話通知他們面試的時候我都會先電話裡儘量把一些硬性要求先強調好、確認清楚,同時將職位的核心職責說明清楚。
我會儘量給他們約在上午十點半、十一點(公司有食堂,到飯點了就帶他們去吃中飯),或者約下午三點的時間,且儘量提前跟複試的面試官約好儘量當天完成面試,免得跑兩趟。面試接待的時候讓前臺遞水、倒茶或衝咖啡。
面試結束之後不管合適與否,我都會根據他們的不足以及面試技巧給到真誠的建議意見。很多面試人員都跟我保持了聯繫,不管有沒有緣分做同事,至少不枉來公司一趟,有所收穫。如果有HR同行看到,我倡議大家善待每一位來公司面試的人。
在招聘領域多年,其實現在很少有公司面試之後沒有任何回音。再不專業,也至少在面試結束告知應聘者假如合適會在一周內電話聯繫,一周內沒有聯繫說明暫時不合適。
對於面試之後沒有公司的回覆,要不要主動打電話聯繫確認一下或者再次爭取機會。我的看法是,由你對面試的結果的預估來決定。畢竟你是親歷者,你會對自己的成功機會有直接的看法。
我的意見是:
1、如果你自己也覺得明顯不符合公司的招聘條件,那就不必問了,浪費電話費。
2、如果你覺得挺符合的,但就是沒收到公司的回覆,可以電話或郵件聯繫問一下情況。符合但沒通知,一般都是薪資差距太大,加入平臺合適,你也願意適當降低期望,可以爭取一下。
3、如果應聘的是對積極主動性有特別要求的職位,比如銷售、培訓、招聘等,也可以主動聯繫爭取一下。
實際上,公司的招聘人員是有招聘完成率和及時率的考核指標的,只要是合適的人選,一般都不會輕易放過。所以,把重點放在面試前的準備和面試中的表現就可以了,只要合適,面試後招聘人員會及時聯繫你的。
我分享一下個人經驗。
有一次在應聘外企網際網路公司,但是過程中基本回答沒有太大的毛病,邏輯表達也清晰,當時整體感覺還不錯,看著面試官頻頻點頭,我心想有戲。
面試出來之後,當晚我對整個面試過程進行復盤,發現中間至少有2到3處的紕漏,按照面試官的專業水平,不可能沒看出來。我趕緊翻查資料,重新整理了思路,第二天我就給hr去了電話。
我的做法是:首先我感謝hr在整個面試過程中的安排, 並對這份工作的爭取表示了自己的強烈的意願,找了合適的機會,將面試過程中回答問題的疏漏做了一個補救,最後感謝hr的幫助,希望能有機會和她一起共事。
切記,不要嘗試問hr面試結果,決定權也許不完全在她那裡,還要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各種條件綜合起來,才可能做決定,面試結束後的電話,表達了感謝,又補上漏洞就夠了。如果接下來還是沒有消息,那就不用問了。
總結:在找工作時,不管什麼崗位、什麼層級,都建議大家認真對待,從簡歷撰寫到面試準備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同樣的學歷背景、同樣的專業水平,有人年薪七八萬,有人年薪三四十萬!這些差距除了硬性條件,言行舉止、接人待物、溝通談吐、情緒管理、肢體語言等等綜合軟實力也非常重要。
本文首發在 親親小保職事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