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0-12-1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老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委、局)、科技廳(局)、工信廳(局)、民政廳(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工商局(市場監管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老齡辦、發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委、民政局、財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運用中醫藥(民族醫藥)理念、方法和技術,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保養身心、預防疾病、改善體質、診療疾病、增進健康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包括非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提供的相關服務,是醫養結合的重要內容。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對於滿足老年人養生保健和看病就醫等健康需求,提高生命生活質量,釋放養老消費潛力,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15號)、《國務院關於加快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91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等文件要求,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原則。堅持養生保健與疾病治療及康復相結合,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開放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活力和可及性;堅持分類指導與突出特色相結合,推動普遍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協同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堅持創新供給與釋放需求相結合,推動中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資源集約使用效率,提升服務質量,探索形成形式多樣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標準規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醫療機構、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以下簡稱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與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密切合作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鄉社區,6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65%以上。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與1所以上養老機構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為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提供技術支持。中醫藥健康養老消費潛力不斷得到釋放,老年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二、重點任務
    
    (三)加快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提供機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養生保健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諮詢指導、健康管理等服務,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燻洗等中醫技術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其他養生保健方法及產品進行健康幹預。促進經營規範、服務優質、特色鮮明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發展,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養生保健集團或連鎖機構。加強中醫醫院基本條件和能力建設,積極探索融醫療、養生、保健、康復於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普遍設置治未病科室,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開展老年人亞健康與慢性病風險評估以及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幹預技術與方法研究;積極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設老年人就診綠色通道,提升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診療能力。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健康幹預服務,提供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加強康復、護理、療養等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建設,推廣使用中醫藥綜合治療。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申請開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和以老年病和保健、康復、照護為主的中醫醫院、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其開辦的醫療機構按照《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辦發〔2015〕45號)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推進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藥服務的通知》(國中醫藥醫政發〔2015〕32號)等相關規定,享受社會辦中醫政策扶持。
    
    (四)建立健全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應與養老機構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協作機制,本著互惠互利原則,明確雙方責任。鼓勵和支持公立中醫醫院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以品牌、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與民政部門以及社會資本等開展合作,新建、託管、協作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內設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作為中醫醫院收治老年人後期康復護理場所。通過建設中醫醫療養老聯合體等多種形式,整合中醫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鼓勵中醫師在完成所在醫療機構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諮詢和調理等服務。
    
    (五)增強社區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應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面向老年人的中醫藥健康管理、養生保健、康復、居家照護、健康教育等服務,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向社區、家庭延伸輻射。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50%的村衛生室均能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中醫藥健康幹預和管理服務,在老年人健康檔案中增加中醫體質辨識內容並不斷擴大覆蓋率。充分發揮家庭醫生籤約團隊在中醫藥健康養老中的作用,鼓勵中醫醫師積極參加家庭醫生籤約團隊,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個性化的中醫藥「治未病」服務。鼓勵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與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基層老年協會等合作,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開展中醫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幹預以及藥膳食療科普等活動,推廣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加強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培養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六)培養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人才。加強中醫老年病學和中醫護理學等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相關學科建設,培養一批中醫老年病學學科帶頭人和骨幹人才。加大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學校設置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相關專業。深化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點建設,在相關專業課程中增加中醫藥健康養老內容,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大力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依託相關院校、醫療機構,建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基地,面向健康服務從業人員,特別是基層醫護人員、養老護理人員,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相關知識與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鼓勵引導中醫藥專業畢業生從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行業,填補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缺口。
    
    (七)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鼓勵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與現代高新技術產品相結合,促進中醫藥與網際網路、旅遊、體育、餐飲、住宿等其他產業融合併協同發展,推進中醫藥體驗式服務融入健康旅遊、傳統文化等主題項目建設,不斷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豐富中醫藥服務形式,創新中醫藥服務產品,培育壯大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和中醫藥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研發、改進、推廣面向老年人的食品藥品、康復輔具、日常照護、文化娛樂等產品和服務。積極運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開發智能化服務產品,探索集成和提升中醫藥健康狀態辨識評估及幹預技術,為老年人提供融中醫健康監測、諮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和生活照護於一體、高水平、個性化、便捷化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推進二級以上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通過遠程醫療服務手段,為機構和社區養老人群提供方便就醫和健康管理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為境外消費者提供高端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中醫藥健康養老類保險產品,提供與其相結合的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服務,創新中醫藥健康養老保障模式。
    
    (八)規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支持建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組織,提升中醫藥健康養老行業地位,暢通相關政策信息渠道,將適宜行業組織行使的職責委託或轉移給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強化行業組織在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質量、費用、內容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支持行業組織研究、制訂相關技術目錄、服務規範、操作流程等行業標準,逐步建立完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發揮行業組織在從業人員執業行為規範、行業信譽維護方面的作用,建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提供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良執業記錄製度、失信懲戒以及退出機制,將其誠信經營和執業情況納入統一信用信息平臺,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相關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支持優秀機構參與「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引導相關機構及從業人員切實增強誠信意識,自覺開展誠信服務。轉變行政管理方式,推動負面清單制度和第三方認證作為市場管理的主要方式。完善監管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快形成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機制。
   
    三、政策措施
    
    (九)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根據區域經濟、健康水平以及社會保障發展需要,將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納入區域服務業發展和醫養結合總體規劃,明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功能定位。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凡是符合社會辦醫、民間資本舉辦養老機構等規定的,均可依法舉辦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提供機構。民政、衛生計生、中醫藥等部門要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不得新設前置審批事項或提高審批條件,減少運行審批限制,按照《民政部 衛生計生委關於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民發〔2016〕52號),優化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進度,並向社會公布。
    
    (十)落實和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在落實已有支持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會辦醫、中醫藥發展等支持政策基礎上,綜合施用政策槓桿,引導社會資本、境外資本參與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民政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納入養老服務範圍,對中醫醫院舉辦和託管的養老機構與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養老機構一視同仁,按規定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支持具有資質的養老機構、基層老年協會承接適宜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並做好與養老規劃的銜接。稅務部門要落實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加大用地支持政策落實力度,依法盤活城鄉建設用地存量,符合條件的中醫藥健康養老項目予以優先安排。鼓勵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企業的融資籌資支持力度。
    
    (十一)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試點示範。鼓勵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遴選部分有條件、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探索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有效形式。中醫藥管理部門和老齡工作機構要會同相關部門跟蹤各地進展,幫助解決試點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重要意義,將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作為深化醫改、改善民生、拉動投資、擴大消費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溝通協調,完善指導監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會同衛生計生、民政、工商等部門加強對行業組織的服務指導,及時掌握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業態的新情況新趨勢,著力完善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注重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努力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推動中醫藥在增進健康、發展經濟、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吉安市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吉安市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11月8日  (此件主動公開)  吉安市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中醫藥涵蓋農業、工業、商貿流通、養生保健、健康旅遊、中醫藥服務等多個領域,是一個關聯度較大、延伸性較長、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
  • ...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中醫藥局等部門關於實施四川省基層中醫藥服務...
    、衛生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成都軍區聯勤部衛生部《關於實施四川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已經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後衛生部關於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2〕31號),進一步提升我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和部隊官兵中醫藥服務需求,省中醫藥局、衛生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成都軍區聯勤部衛生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組織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一、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一)加強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各級中醫醫院要加強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指導。(三)以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建立以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重點的基礎資料庫,鼓勵依託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中醫醫院,開發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動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依託現有資源建設國家和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加快建立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
  • 《四川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年—2030年)》,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起草了《四川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
  • 四部門聯合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下是《意見》全文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林改發〔2019〕2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局、衛生計生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
  • 利好中醫藥,大政策來了
    ▍來源:國家中國醫藥管理局▍整理:賽柏藍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要求,抓緊制定具體措施,逐項推進落實,並且各部門和單位要做到有布置、有督查、有結果。以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部分重點。
  • 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 走上傳承創新發展路
    以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為目標,注重創新性與可操作性的有機結合,組織編制《南寧市創建國際養生休閒旅遊目的地規劃》《南寧市創建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規劃》等多項規劃文件。目前,南寧市正在積極籌劃出臺《關於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把中醫藥健康旅遊列入實施意見,明確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目標,助推中醫藥健康旅遊高質量發展。
  •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
    至2013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達348萬,佔常住人口的13.5%,到2020年將突破424萬,佔人口總數的比例將達到15.7%,養老服務供需矛盾日趨突出。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印發:打造千億級營收中醫藥產業
    基於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與存在的主要問題,《規劃》提出七方面重點任務:推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推動中藥加工能力建設、加快中藥營銷能力建設、推動中藥企業做優做強、促進中醫藥大健康服務加快發展、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
  • 《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20〕24號)精神
  • 健康中國行動2020年怎麼幹?國家發話了!
    國健推委辦發〔2020〕1號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我們研究制定了《推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
  • 中醫藥局印發《中醫藥服務貿易基礎知識問答》
    《中醫藥服務貿易基礎知識問答》共29頁。從基礎篇、特色篇、政策篇、發展篇等四部分全面介紹了我國中醫藥服務貿易的現狀與展望。    「具有『療效比較確切、用藥相對安全、費用相對較低、服務方式靈活』等獨特優勢的中醫藥服務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和世人的歡迎。」
  • 關於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健康南通建設的建議 - 建議提案...
    民盟:貴單位提出的關於「關於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健康南通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當前,中醫藥發展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加快中醫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管理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建立市名中醫評選表彰制度,加大中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促進中醫藥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七)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升醫療機構「治未病」能力,拓展「治未病」服務領域。
  • 商務部發布關於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商務部關於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商貿發〔2010〕2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    為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政府引導,創新工作方式,寓引導於服務,以服務促發展,在發展中規範,進一步發揮網絡購物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緊緊圍繞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預防為主,加強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緊緊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堅定不移推動醫改落地見效、惠及人民群眾。
  • ...衛生部 中醫藥局關於印發《關於完善城鎮醫療機構補償機 制...
    財政部  國家計委  衛生部  中醫藥局 關於印發《關於完善城鎮醫療機構補償機制、 落實補償政策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衛生部、中醫藥局聯合制定了《關於完善城鎮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落實補償政策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0〕 16號),落實《關於印發<關於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的通知》(財社〔2000〕17號)、《國家計委、衛生部印發關於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的意見的通知》(計價格〔2000〕 962號)、《關於印發醫院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衛規財發〔2000〕229號)等文件精神,推動醫療機構改革,現就完善城鎮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落實補償政策提出如下意見:
  • 新華健康|國家中醫藥局:抗疫貢獻加速中醫藥國際化
    通過積極作為,中醫藥在海外抗疫中發揮的作用對中醫藥國際化產生了積極影響,為營造有利於中醫藥海外發展的國際環境,擴大中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所佔份額,推動中醫藥產品和服務貿易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介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為其提供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中英文版材料,推介中醫藥療效和有效藥物篩選情況。
  • 八部門聯合發文,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中醫藥產業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五部門印發《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工信部聯消費〔2019〕29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廳、委)、老齡辦,有關行業協會:現將《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關於發展廣東省城鎮社區中醫藥特色衛生服務模式的建議
    案類案號:提案第20140202號案由:關於發展廣東省城鎮社區中醫藥特色衛生服務模式的建議提出人: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共1名)辦理類型:未分派承辦單位:內容:  健康和生命是 21 世紀的主題。  2009年9月17日,國家衛生部出臺了 《衛生部關於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中醫在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名老中醫到社區醫院坐診對慢性疾病患者向社區醫院的分流有著積極的意義,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暫緩就醫壓力的作用;但真正要增強社區中醫藥療法的競爭力,核心在於人才的培養:在名老中醫多點執業與師帶徒結合的基礎上,社區醫院對年輕醫師進行大力宣傳,淡化甚至改變患者「崇老輕少」的就醫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