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很多人並不明白為什麼會那麼糾結,等到自己需要投資半生的積蓄幹某件事時,就會明白這種糾結的心理了。
所以黑嫂非常理解農民蓋房時,為什麼會一再的選擇,顯得優柔寡斷,要知道那是半生的心血,那是後半生要住的地方,所以怎麼糾結也不為過。
黑嫂家裡是16年蓋的房子,然後朋友也有不少在建築隊上工作,對於這個房子主體蓋好後,究竟該先抹灰還是先按門窗,黑嫂也算是了解一些。
一般情況下,農村自建房,都是在主體蓋好後,先按門窗,再進行抹灰,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門窗需要填充
我們安這個門窗時,它並不是一次安到位的,比如我留了個2乘3的窗戶口子,但安窗戶時並沒有這麼大,剛好大就安不進去了,需要適當小一些。
然後,我們留這個口子有時候並不是真正四方形,砌牆時,有時候手藝問題會出現一邊大一邊小,這些在安窗戶時都需要適當調整。
我們安裝門窗時,人家師傅都是先來量,每一個窗戶都用尺子量一下,然後仔細記在本子上,每一個都記,原因就是這個窗戶有時候留的尺寸一樣大,但實際尺寸卻有出入。
他們做好這些窗戶口子後,安裝時,其實是用一些東西臨時固定一下就行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抹灰工人來完成。
他們裝的這個窗戶,跟牆結合的地方是有縫隙的,有時候是一個巨大的縫隙。抹灰工人則會在抹灰時把這些縫隙給填平,填平的同時,這些灰在窗戶和牆中間凝固,把窗戶牢牢固定住。
當然了,這個抹好後再裝的現象也有,可是這樣就需要打泡沫膠,樣子並不美觀,跟牆好像不是一個整體似的。
二、有時候需要打牆
啥叫有時候需要打牆呢?我們知道,他們做好的窗戶和門框都是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總之要成方。
但有時候我們的牆並不方,當小點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時,就需要動磚了,把磚適當敲一些,好把這些框子給裝進去。
這個打磚會出現很多粉末以及髒東西,如果是抹好灰了,這些就會飛到牆上,還要再費二次事,再一次把這些用抹灰的方式給蓋住,費了一遍工,還費了兩次料。
但是,這裡有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地板怎麼弄,因為我們的內門是需要精確度的,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會把地板做出來再安裝這個門子,要不然下面就要提前留縫,這個留縫隙的目的是安裝門子後,貼地板正好,不影響開關門,下面的縫隙還不大。
所以,我們一般正確的流程都是這樣:起主體、做地面、安門窗、裝水電、抹水泥灰、吊頂、掛白、打磨、噴漆、晾乾、入住。
最後:當然了,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我們說的是一般流程,也有不這麼做的,就是我安裝好門窗再抹灰,這也是可以的,不是非要怎麼幹,主要看自己怎麼想,也要看自己的習慣,蓋房子是件大事,也是一件私事,自己怎麼高興怎麼來,前提是要符合建築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