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目前市場對個人養老產品和...

2020-12-20 和訊保險

  2020年1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屆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

  來自國家財政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社保基金理事會等部門的嘉賓,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養老金業界代表及媒體共聚一堂,就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發展這一重大主題進行研討,為中國養老金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在上午第二單元的嘉賓演講中,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發表了精彩演講。


  以下為陳有棠發言實錄:

  大家上午好!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非常榮幸有機會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位參會代表來分享介紹保險資管業參與養老金市場建設情況,同時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介紹一下保險資管業協會在這方面做的工作。

  一、保險資金參與養老金三支柱建設成效顯著

  二、構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

  三、協會助力推動養老金市場發展方面的工作

  因為時間關係,第一部分,我簡單一帶而過,目前第一支柱方面基本養老保險資金方面,應該是運營快速增長,我們有一個調研的數據,2019年末10家保險資管機構通過帳戶及產品形式管理的基本養老金超過1500億元,增速比較快。第二支柱方面,企業年金佔比過半,職業年金方面截止到去年年底9家機構管理的年金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在職業年金髮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三支柱方面,到今年9月底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提供了66款產品,累計實現保費收入是2.7億元,參保人數4.85萬人,應該說是剛剛起步,這個數值都比較小。

  第二方面是構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養老金是由機構投資者管理的長期資金,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剛才很多領導都講了。海外的研究也表明歐美國家資產管理規模中34%來自養老金,14%來自保險。在美國市場中,養老金配置佔資本市場規模50%左右,充分發揮了市場穩定器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或者反過來講,資本市場是養老金投資的重要領域,對養老金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近期,郭主席在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講話上提出來,我們的金融總資產達到160萬億元,其中90多萬億元是銀行存款,而且絕大多數低於1年期,可轉為養老資產的規模非常龐大,如何將這一部分資產轉為養老金,我想在推動三支柱建設中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完善制度過程中,目前財政稅收是討論的重點,希望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作為激勵引導作用,來推動自願性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從國外的實踐來看,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的作用是經常達不到預期。我最近看了齊傳鈞副秘書長的文章,齊傳鈞副秘書長一會兒是主持人。我看了他的文章,自願性個人養老金能填補公共養老金缺口嗎?裡面提到一個是美國,為了鼓勵人們參與私人養老金計劃,美國在制度設計時提出了特別慷慨的稅收優惠,但是從個人退休帳戶中佔比最大的IRAS來看,繳費收入佔資金流入的比例很少超過5%。通過職業年金計劃資產轉過來的資金基本佔95%以上,有關數據表明,美國個人退出帳戶雖然發展很多年,但是對擴大覆蓋面卻收效甚微,邊際貢獻率只有6%。

  德國李斯特養老金運行中,低收入家庭只做象徵性的繳費,其餘都來自補貼,即使高收入國家也有50%來自補貼。但是早期的運行結果來看,也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覆蓋率。因此在建設養老三支柱過程中,除了重視稅收激勵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從財富保值增值的角度出發,加強資本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的建設,提供適合長期資金投資的產品和服務,是養老金投資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才能不斷地吸引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養老保險資金。

  郭樹清主席在這個論壇上關於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和發展中的講話也提出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抓業務規範,另一方面開展業務創新試點,根據郭主席的講話精神,我結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實際談三點粗淺的思考。

  一是以業務規範促進養老金保值增值。剛剛大家都說了養老金是長期資金,適合長期股權投資,通過這個投資有利於平滑經濟和市場波動對收益的影響,但是在「資管新規」之前,由於理財業務不規範,擠佔了不少應該屬於保險基金和養老金權益投資空間,以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為例,銀行的理財資金大量互相持有對方的基本工具,一方面導致風險聚集在銀行體系內部,另外因為互相支持,所以資本供給的價格也很低,偏離市場價格,大大影響了保險資金參與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會導致資本貴、資本稀缺的屬性難以體現,弱化了資本對信貸擴張的約束作用。

  目前來看,銀行的資本補充還是面臨非常大的缺口,從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來看,因為7年之前我一直在銀保監會大型銀行部工作,這四家銀行都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024年抵押滿足總損失係數能力達到要求,在目前銀行理財新規逐步落地的情況下,它對它的約束越來越大,四家大行資本補充應該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隨著理財新規的規範,也給養老金、保險資金提供了很好的銀行資本供給配置的機會。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個資本補充去年是發了1萬多億,今年也是1萬多億,後面持續幾年應該都有3萬億的規模。

  二是以業務創新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養老金的多元化配置是實現其保值增值的基礎,當前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形勢變化和金融市場波動上升的情況下,黃金大宗商品的避險工具的投資日益凸顯,在環境研究方面,我們協會聯合上海黃金交易所、世界黃金協會以及業內機構連續三年對這方面進行了持續研究,環境在負利率的環境下表現良好,並且具有商品屬性,能夠對抗長期通脹。因此,可以適度放開黃金大宗商品投資政策,以多樣化的工具對衝系統性風險,也有利於養老金的投資政策。

  三是以制度創新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目前市場對個人養老產品和一般理財產品的認識差異不大,個人養老金的積累意識不強,還未完全建立起長期投資的理念。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接近64%的調查對象在養老理財和投資中將確保本金安全作為第一位的目標,因此考慮到目前的市場狀況和個人投資理念,在制度或者產品設計上,個人建議也可以試點發行保本型的個人養老產品。這是個人的三點粗淺思考。

  最後介紹一下協會的相關工作。

  一是我們協會成立養老金專委會,蘇罡董事長是我們的專委會委員。我們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編寫了《中國保險業養老金管理藍皮書》,組織召開了新發展格局下養老金投資管理機遇與挑戰的研討會,並進行了閉門討論,從制度、產品、投資、服務等各方面對三支柱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我想這些建議近期我們也在整理,會報給監管部門。

  創辦養老金雙周評期刊,跟蹤國家政策、監管法規、市場熱點,並進行專題分析,給行業提供及時的信息。

  二是推動行業投資能力建設,剛剛肖首席也提到投資能力這個行業比較欠缺,我們在協會做了一些工作。一個是培訓交流,我們辦一系列的培訓班,養老金投資管理,債權投資,股權投資,風險管理、大類資產配置,我們也舉辦了一些交流的專題、講座,另外我們對股權投資方面也創辦了專門的計劃來推動大家對股權投資的行業認識。另外我們還助力稅延養老的投資,受監管委託,協會負責對個人稅延養老保險投資經理、組合經理的註冊和後續培訓,並對其所管理的投資帳戶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總結。

  國際合作方面我們參與了國際養老金監督官組織北京年會的組織工作,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調研,參與編寫了《公平與效率的綜合平衡-中國現代養老金體系的制度選擇和實踐路徑》,另外做了兩個報告,《新冠疫情對全球養老金體系的估值的影響》,《全球發達經濟體養老金第三支柱監管政策及市場》。

  最後是開展項目的對接,對於保險資金養老金投資高質量的投資標的。 今年我們累計收集融資項目800餘個,融資規模達到3.5萬億元,在我們資管會平臺上發布實體項目155個,線上對接資金規模接近2800億元,涵蓋了各行各業,發布金融產品50個,對接資金超過1700億元。另外我們還聯合浙江銀行、湖南、湖北、廣西、山東等11個戰略合作省市政府部門召開了19場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線上發布會。

  以上就是我們協會的相關工作,下一步協會將按照服務監管、服務會員、服務市場的定位,認真落實銀保監會的監管政策要求,認真做好服務工作,促進行業加快養老金布局,加快養老產品創新,加強養老金的投資者教育,助力行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和投資能力。 為養老三支柱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再次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希望今後有更多的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合作。謝謝!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

相關焦點

  • 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曹德雲:積極探索保險資金投資醫養健...
    本次論壇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構建醫療健康產業生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做了主題為《保險資金投資醫養健康產業實踐與機遇》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曹德雲副會長本次演講的文字整理:(有刪減)疫情影響之下,國際國內的保險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段國聖:險資股權投資瞄準三大領域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資產執行長段國聖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落地為保險資管發展保駕護航,為險資提升長期投資回報提供了更多路徑和選擇。未來險資股權投資將重點挖掘大消費、大健康、大科技領域。
  • 中國保險資管協會曹德雲:保險資管產品具有四大發展方向
    □本報記者戴安琪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保險資管產品具有四大發展方向,即加快產品化進程、穩步推進產品創新、提升產品開發能力和完善相關運行機制。曹德雲認為,保險資管產品在當前已形成基本的產品種類體系,具體包括: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組合類資管產品、資產支持計劃和私募基金等。在保險資管產品「1+3」制度規則發布和產品登記制實施的推動下,2020年1-10月份,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登記註冊的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私募基金的合計規模達648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7.15%。
  •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秘書長冉麗:大宗商品在我國居民財富管理中還存在...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 韓雨芙)12月19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 平安養老險:尋求個人商業養老年金保險新突破
    平安養老險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養老方面的新焦點,平安養老險近期推出 「平安心心相連」產品系列,首期「平安安之心養老年金保險(萬能型)」,已於5月1日正式上線,今後還將進一步提供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和健康服務,全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5億人。如何過上有品質的老年生活正在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 宜人金科:宜信公司正式成為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員機構
    2019年初,宜信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展開深入互動合作,目前已經連續兩年參與論壇《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編撰,《個人生命周期下的養老金融服務與產品》、《投資顧問參與養老金融的現狀經驗建議》、《發揮私募股權在我國養老資產配置中的作用》等研究成果也被論壇收錄。
  • 中基協黃麗萍:我國資本市場散戶特徵明顯 個人投資者追求短期效益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中基協黃麗萍:持續優化自律管理與服務,推動行業開啟新徵程「伴隨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推進,資產管理業基礎環境不斷改善,行業發展取得難能可貴的進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黃麗萍在2020第一財經新金融峰會上表示。
  • 中國石材協會副秘書長鄧惠青:無機人造石是行業未來主流
    在中國石材協會人造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中國石材協會副秘書長鄧惠青被推選為人造石專委會主任。  為何要成立人造石專委會?目前行業存在哪些問題?今後將做哪些功課?當天,本報記者專訪了新官上任的鄧惠青。人物名片鄧惠青中國石材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材協會人造石專委會主任。
  •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財富管理機制...
    「需要在廣泛學習借鑑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充分適應中國養老金融自身的獨特性,充分認知我們的文化和國情,大力發展專業化的養老資產管理機構和養老資產管理產品,從而構建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機制安排。」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9月6日在由《財經》、《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 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我們的養老產品很少 養老服務...
    2020年1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屆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
  • 平安養老保險哪種好八款養老保險產品比較
    養老保險可以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需求,而商業養老保卻能提高或保持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如今,越來越多夫婦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他們既要撫養孩子,還要供養雙方父母。如果老年人沒有養老保險,壓力真的很大。因此,從長遠的角度看,有必要提前購買合理的養老保險。
  • 馬來西亞:區位佔優 保險市場開放程度較高
    馬來西亞市場有9家壽險公司和5家綜合保險公司,即共有14家公司經營壽險業務,其中本地公司7家,合資公司7家。市場集中度較高,前5家公司的保費市場佔比近80%。  壽險市場以個人期繳型產品為主,2014年,80%的壽險保費收入來自於個人期繳型業務。
  • 又是泰康養老第一 2019年企業年金計劃收益達9.36%
    「企業年金市場規模增長明顯,得益於2019年市場整體收益較好,更受益於近三年宏觀環境的新發展機遇。」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省職業年金陸續啟動,以及老齡化社會引發公眾對養老話題的關注是重要原因,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率下降,無疑也給企業年金的發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資金和空間,這將促進我國養老保障體系走向成熟化和多層次化,實現養老保障二三支柱的共同發展。」
  • 到底什麼是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擴容將給你我帶來哪些影響?
    更多金融產品被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可以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也能提升全社會的養老財富管理意識——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信息顯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擬考慮採取帳戶制,並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這被市場解讀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籃子」有望擴容。
  • 深耕養老年金保險 平安養老險推出「平安心心相連」產品系列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多層次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提高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水平。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但是三支柱的發展尚不均衡。
  • 保險業協會:失能老人護理缺口較大 商業保險作用亟待提高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作為2020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發布成果之一,7月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社科院人口所」)聯合發布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在護理保障方面面臨較大的缺口
  • 曹德雲:險資是資本市場長期投資者 而非機會投機者和風險套利者
    上證報訊(記者 陳婷婷)2月28日,在「梅花與牡丹家庭財富論壇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和資本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A股市場正在從波動較大的投機型市場向配置型市場轉變,成為長期資金投資的優質選項。曹德雲表示,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投資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身鮮明的投資風格。
  •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 X 金數據 全面升級用戶滿意度調查與反饋
    近日,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與金數據達成合作落地,通過本地私有化部署與系統集成,全方位多渠道打通年金與個人養老金用戶的滿意度調查與反饋,協助中國人壽(601628,股吧)養老金保險獲取用戶真實反饋,優化產品形象,提升服務品質。
  • 35家險資資管機構2019全掃描:全員7782人,管理著18.11萬億元資產...
    本報記者蘇向杲  3月30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了《2019-2020年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保險資產管理業參與主體增至35家,管理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管理資產規模增長16.45%,為近四年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