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協會:失能老人護理缺口較大 商業保險作用亟待提高

2020-12-20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作為2020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發布成果之一,7月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社科院人口所」)聯合發布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在護理保障方面面臨較大的缺口,應加強基本保險或商業保險的作用,通過合理的風險分散機制來減輕個人負擔,滿足老年人對專業護理服務的潛在需求。

《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群像」、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

具體來看,《報告》顯示,調查地區有4.8%老年人處於日常活動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處於中度失能狀態,總失能率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隨著獨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依賴程度最嚴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賴的老年人佔比達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與此同時,不同失能狀態的老年人呈現出較為複雜的護理服務需求。對於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子女、親屬等非專業人員是主要的服務供給者,但服務中心隨失能程度的加重逐漸朝專業機構轉移。對重度失能老人來說,養老院或老年公寓的重要性顯著加強。

《報告》還指出,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臨較大的服務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務供給不足集中在協助服藥、壓瘡護理、心理諮詢等醫療護理服務方面,日常生活服務相對過剩。在費用支出方面,個人籌資水平較高,老人的支付意願也遠低於實際支付水平,保險保障、尤其是商業保險的作用亟待提高。

此外,《報告》發現66%受訪成年人對自身失能風險持過於樂觀的態度,低估了未來的護理需要。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認為必須在年輕時就進行護理規劃,但更多人認為規劃的執行十分困難。護理規劃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間的這一矛盾反映在商業人身保險配置組合上:與失能風險直接相關的長期護理保險在各類商業人身險中的購買率最低。

《報告》還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願意接受「以房換護理」模式,表明以住房資產為基礎的各類金融產品、包括保險產品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作為一種養老保障工具,「以房換護理」模式適應的人群特徵非常鮮明。它更適合風險態度保守、自我養老儲備不足、偏好社區護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戶口人員,當地住房資產價格高也會激發盤活房產資源的動力。

為此,《報告》建議:一是加強以「重預防、多層次、強保障」為特點的養老體系建設頂層設計;二是抓痛點、補缺口,有針對性地加強護理服務產業建設;三是宣傳改變認知、政策鼓勵行動,提升成年人養老及護理規劃能力;四是找準「以房養老」在養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擴大發展空間。

保險業協會會長邢煒指出,老年人的健康、養老、護理等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全社會最關心的領域之一。保險業要響應《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有關「打造高質量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的號召,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機制,做好經驗數據、服務能力、產品供給、標準體系等方面的基礎建設,找準保險等金融產品的定位,更好地服務於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社科院人口所所長張車偉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全國已有幾十個城市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戰,高質量的長期照護體系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如何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和商業保險在長期照護體系中的作用,需要集思廣益、共同探討。

相關焦點

  • 報告:應對失能風險亟待商業保險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新華網作者:譚謨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社科院近日聯合發布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當前失能人群護理服務和風險保障缺口較大,亟待商業保險發揮更大作用。這份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以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歲至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報告顯示,65歲是老年人面臨失能風險的轉折點,子女、親屬等非專業人員是主要的護理服務提供者。報告認為,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臨較大服務缺口和保障缺口。
  • 桐廬試點長期護理保險一年多 為失能臥床老人家庭解憂
    長期護理險為長期失能老人提供保障老人生病,尤其是身患重疾,需長期護理的話,有時間陪護是一方面,還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1994年,德國頒布了《護理保險法》,開「長期照護險」這一保險制度的先河。2000年,日本開始實施的護理保險制度,由政府強制實施,40歲以上的人必須全部加入護理保險。據了解,長期護理險目前在國內也開始進入試點推行。為分擔長期臥病在床老人家庭的經濟壓力,2016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探索為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已在上海、廣州、青島等多地試點。
  • 廣州實施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已滿一年 4355名老人受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護理服務是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尤其是80周歲及以上重度失能老年人。記者了解到,2019年,廣州市率先實施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填補了長護險試點未覆蓋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的空白,解決了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
  • ...護商業保險 已惠及近兩萬高齡失能老人「長」者有護 「高」枕無憂
    原標題:廣州先行先試長期護理保險和高齡照護商業保險 已惠及近兩萬高齡失能老人「長」者有護 「高」枕無憂   2019年中國長期護理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老人|照護|失能|保姆|林康|護理|壓瘡|...
    家住北京的倪先生家裡就請了一位男護工,但仍然無法滿足老人的居家護理需求。剛過60歲的倪先生,因為一次意外摔傷腰部骨折,成為了一位失能老人。「我收拾了一天,我來的時候味道比這更大。」健康時報記者來到倪先生家中,一進門便聞到一股燻鼻的味道。不足十平米的客廳中,擺放著一張1.5米寬的雙人床,倪先生午睡剛醒,護工張師傅把他從床上安置到輪椅上,轉身走向廁所去扔換下來的成人尿不溼。
  • 開封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服務失能老人 減輕家庭負擔
    2020年9月10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印發了《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開封等14個城市為全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作為我省唯一的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2021年1月1日,《開封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行辦法》正式實行,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 「長期護理保險」助推解決失能人員照護難題
    為幫助長期失能人員及其家庭解決經濟、精神雙重負擔並提供保障,2019年,我市結合實際制定了《烏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今年正式實施這項惠民措施——為長期失能人員免費辦理長期護理保險。  據了解,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為生活無法自理而需長期照護的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費用補償的健康保險。
  •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 他為義烏失能人員家庭撐起一片天
    當記者趕到義烏市怡樂新村養老院時,中等身材,穿著樸素的吳高餘正在病房裡躬著身子詢問失能人員的護理情況:「沒事我就會過來轉轉,看看他們被照料得怎麼樣。」  為了給長期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2018年9月,義烏試行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並將該險種以社會保險第六險種方式列入了2018年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
  • 張瑾: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成效、問題和建議
    經過4年多的實踐探索,試點地區基本形成適應當地市情、省情的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政策框架和運行模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研究團隊對全國的試點城市和重點聯繫省份進行了評估,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減輕失能老年人家庭經濟負擔、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改善老人生存質量、促進康養產業發展、擴展就業渠道、解放社會勞動生產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功能初步顯現。
  • 保險業如何確立自身發展的新方位?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總裁傅帆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在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過程中,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國家戰略實施及重大工程建設,保險資金可以在產業鏈優化調整和雙循環格局構建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擴大直接融資,優化社會融資結構的同時,也有利於擴大保險業參與國民經濟運行的深度和廣度,實現產業融合,發揮協同效應,提高配置質效。」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專業護理急缺  壓瘡合併徵可致命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男護工資源非常搶手,這與照顧失能老人需要體力有關。家住北京的倪先生家裡就請了位男護工,但仍無法滿足老人的居家護理需求。  剛過60歲的倪先生,因為一次意外摔傷腰部骨折,成為一位失能老人。「我收拾了一天,我來的時候味道比這更大。」健康時報記者來到倪先生家中,一進門便聞到一股燻鼻的味道。
  • 指導老人有效鍛鍊和康復訓練!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項目啟動
    延緩失能失智,留住美好生活。日前,以「真愛長護 美好常駐」為主題的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延緩失能失智項目正式啟動,廣大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高危人群及其照料者,將獲得知識宣傳、照護培訓、賦能訓練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長護險」就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的原則性要求,明確15個省級及地市級市為試點單位,標誌著國家層面推進全民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與發展的啟動。廣東省廣州市在第一批試點之中。
  • 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常見的護理風險
    每天照護老人的時間達12小時以上者佔71.75%,每周照護老人的時間多於5天的照護者高達82%。受訪照顧者中,40.35%的人會經常性出現「身體疲倦、睡眠不足、體力無法負荷」等身體不適症狀;37.58%的人會偶爾出現身體不適。今後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失能問題的出現,會進一步加劇家庭養老的難度,發揮機構養老的支撐作用是破解此問題的突破口和有效辦法之一。
  • 銀保監會圈定人身險發展重點 將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黃洪表示,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是保險業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積極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也是認真落實養老金融改革相關工作部署、深化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落腳點。黃洪介紹,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從多方面加快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
  • 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重慶保險業2019年度財產險、人身險十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4日10時訊(陳善娜)近日,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重慶保險業2019年度財產險、人身險十大典型理賠案例。據了解,此次評選過程中,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面向全行業徵集了近200件具有代表性的理賠案例,涵蓋扶貧保險、巨災保險、責任保險、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多個險種,最終評選出「重慶保險業2019年度產壽險十大典型理賠案例」。這些案例彰顯了重慶保險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保障實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輔助社會治理、護航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 失能老人護理費有望進醫保
    (護理院)醫療服務功能更加完善,與醫療機構合作更加緊密,醫養融合模式更加成熟,醫療護理水平逐步提高,護理型機構床位數佔養老床位總數達到50%以上。  最大亮點  失能老人護理費有望納入醫保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意見》對近年來老年人頗為關注的護理費用問題提出了探索性意見。首次提出「將針對特定老年人的護理費用採取包幹等方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省民政廳福善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特定老年人的範圍目前只針對失能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且本身有醫保的,將按照每天的床位費給予報銷。
  • 王茜:美國長期護理保險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一、我國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1、 人口老齡化引發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6.1%,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的比例佔到10.5%,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政府可以採取各項優惠政策,減免專業護理服務機構的稅費等,必須加強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從宏觀環境上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正在我國多地進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有15個國家級試點城市相繼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實施細則以及相關文件,試點正式啟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 護理重度失能親人也能領「工資」
    石家莊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考慮到縣(市、區)護理力量薄弱、失能人員分散以及傳統的習慣,因此,試點期間按照「居家為主,注重親情,引導專業」模式開展長護險工作,採取向居家護理適當傾斜政策,報銷比例提高5%。  據統計,去年12月,石家莊市正式啟動長期護理保險以來,石家莊長護險受理失能評定申請5400人,通過失能評定4150人,累計發放長護險待遇1767.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