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常見的護理風險

2020-12-11 最幸福的養老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與之相伴的失能老人人數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全國已高達4000萬人,其照護問題使得上億家庭難以承受。據天津市民政局發布的《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4年有86.1%的失能老人由配偶、子女或親屬提供照護服務。每天照護老人的時間達12小時以上者佔71.75%,每周照護老人的時間多於5天的照護者高達82%。受訪照顧者中,40.35%的人會經常性出現「身體疲倦、睡眠不足、體力無法負荷」等身體不適症狀;37.58%的人會偶爾出現身體不適。今後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失能問題的出現,會進一步加劇家庭養老的難度,發揮機構養老的支撐作用是破解此問題的突破口和有效辦法之一。

另一方面,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存在入住難、照護服務供需失衡的問題。比如,20 1 0年末各種機構共收養老人242.6萬人,其中自理老人190.8萬人,失能與半失能老人51.8萬人81,失能老人所佔比例僅為21.35%,也就是說機構養老的老人中有78.65%為自理老人。近年來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照護事故糾紛頻發,導致一些養老機構拒絕接收失能老人入住和機構床位空置率高的問題,這是我國照護風險防範機制缺失的體現。因此,從風險防範視角入手破題,是解決我國H益增長的失能老人機構照護服務需求、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突破口和有效手段。

失能老人常見的照護風險

失能老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在吃飯、穿衣、上下床、如廁、室內走動和洗澡六個生活指標中至少一項不能完全自理,必須依賴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本文的失能老人包括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老人。

(一)失能老人的生理特性

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因疾病所致。《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失能老人中患高血壓的比例高達61.66%,心臟病/冠心病佔比51.45%,腦血管病(含中風)佔49.18%,糖尿病、頸/腰椎病、關節炎、青光眼/白內障、骨質疏鬆及耳聾的老人比例分別佔20%.30%左右,並且《湖北省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問題調查報告》表明,80%以上的失能老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身體功能弱化以及認知功能低下,使得失能老人的危險規避能力差,在機構養老照護中易發生照護事故進而誘發責任糾紛和訴訟案件。

(二)機構養老的照護風險分類

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的照護風險,是指失能老人在養老機構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娛樂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骨折、摔傷、燙傷、噎食、走失、食藥不當等照護事故。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養老機構照護事故匯總統計制度及分類方法,因此對於照護事故的分類因專家學者而異。比如2006年《上海市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把照護事故分為骨折或摔傷、走失、死亡三大類,其中死亡類別下又細分為自殺、腦溢血、車禍、猝死四種。鄒華、馬鳳領把機構照護事故分為突發疾病死亡、鍛鍊不慎扭傷、老人行走跌倒骨折、自殺身亡、吃東西被異物卡傷、被開水燙傷、墜床受傷、吃錯藥物、突發火災受傷和老人之間糾紛導致犯病十類。這裡借用日本養老機構的統計資料來了解一下各種照護風險發生率的高低,詳見表。

表1 2014年度日本養老設施事故分類表(單位:件、%)

資料來源:日本保健福祉部福祉局設施運營指導科

(三)事故原因分析

從理論上講,導致養老機構照護事故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原因,另一類是間接原因,其中直接原因又有兩種,一種是因老人自身生理機能衰退、認知能力及自我保護意識低下所致;另一種是養老機構的設施設備缺陷、服務過失及管理不到位所致;間接原因與行政監管及社會監管不力有關。然而,特定照護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以下參照日本機構養老照護事故事例集,來梳理歸納不同類型事故發生的原因。

1.骨折

如表1所示,骨折在機構養老照護事故中佔比最高,日本40%以上的照護事故是骨折。導致骨折的原因很多,一般情況下是由於平衡感覺差、腿部肌肉萎縮、視力低下,導致老人走路時易滑倒、跌跤或從床上或輪椅裡墜落,引發骨折。骨質疏鬆嚴重的老人,關節攣縮,在穿衣、翻身、換紙尿褲時,由於臂或腿彎曲,而骨關節卻未隨之轉動,也易出現骨折。有的老人在設施裡進行康復訓練時用力過當而發生骨折。

2.跌傷

老人在同一平面移動、被他物羈絆或從高處摔下都會造成跌傷,重者會導致失能老人死亡。這裡所說的跌傷事故不包括引起骨折的跌傷事故,但包括裂傷、擦傷、切傷、刺傷等痊癒需1個月以下的輕傷。導致跌傷的事故原因,與其說是設施的過失,倒不如說是患者擅自行動造成的。因為日本的養老設施床頭均裝有呼叫鈴,要求有跌倒、墜落風險的患者有需要時按鈴叫人幫助。但患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不需要他人幫助自己而擅自行動。另外,高血壓、關節炎、白內障或腿部肌肉萎縮也是造成老人平衡感覺差、看不清障礙物而跌倒或墜落的主要原因。

3.食藥不當

主要發生在半失能老人及失智老人身上。食藥不當的責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失能老人的過失,比如半失能老人從護士或護理人員手中拿到藥物後忘記服用,導致自身疾病發作或者失智老人擅自進入他人房間,錯把別人的藥吃下或者把同室其他老人的藥吃下。另一種情形是護士或護理人員分發藥物時出錯,導致食藥不當事故發生。

4.噎食嗆咳

失能老人吞咽功能較差,吃飯時未先飲茶或喝湯潤溼喉嚨,食物被卡住發生噎食,或者飲料、唾液誤入氣管而發生嗆咳事故。有些失智老人會把房間裡的異物吞下或者把洗手液等喝下,也會導致此類事故發生。

5.淤青、內出血、皮膚剝離

老年人皮膚較脆弱,護理時與老人接觸,皮膚的受力處集中於一點,易出現淤青、內出血、皮膚剝離等事故。比如,失智老人拒絕護理人員的照護服務時用力掙脫,引起拉拽造成皮膚受傷。

小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日益下降,相對年輕人更加脆弱。在照護失能老年人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骨折、褥瘡、淤青等現狀。如何減輕失能老年人出現風險的機率,是護理員應當思考研究的問題。

來源:焦培欣,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的風險防範機制構建研究;胡夢夢 ,失能老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預防進展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讓失能老人享受居家溫暖 養老護理有「秘笈」
    因為種種原因,許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只能居家養老,對這類老人的護理可是一項技術活,其中有不少「秘笈」。12月16日上午,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貓個人護理行業、成人護理品牌愛舒樂共同發起的天貓「個護志願者」老人關愛計劃公益活動在渝北區龍塔街道辦事處舉行。
  • 深入解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異常迫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大決部署,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養老服務業扶持政策中,都要求:支持、鼓勵養老機構設置「護理型床位」。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老人|照護|失能|保姆|林康|護理|壓瘡|...
    對於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長期臥床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不斷增高會帶來一系列併發症,壓瘡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數據顯示,臥床病人壓瘡發生率高達20%~50%,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併徵。壓瘡已經嚴重威脅到失能老人居家養老的生存質量。
  • 北京失能老人護理補貼將恢復原使用範圍
    本報記者 萬笑天 北京報導12月初,北京市民政局的《關於恢復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使用範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海澱區某一失能老人服務群掀起了討論,群友們普遍不滿恢復原先的使用範圍,因為在養老服務驛站購買的失能老人的必需品,價格遠高於市場價。
  •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失能老人養老服務項目(護理床等...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失能老人養老服務項目(護理床等)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失能老人養老服務項目(護理床等) 品目 貨物/家具用具/床類/其他床類 採購單位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
  • 保險業協會:失能老人護理缺口較大 商業保險作用亟待提高
    ,應加強基本保險或商業保險的作用,通過合理的風險分散機制來減輕個人負擔,滿足老年人對專業護理服務的潛在需求。《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群像」、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
  • 養老床位「搬進」家!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自2019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就在荔灣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試點期間,60周歲及以上戶籍居家老年人,如有養老專業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經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評估為照顧等級2-5級,就可申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失智失能老人照護:「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老人上了年紀,會漸漸出現行動不便、記憶喪失等狀況,在大多數人口中,將此籠統地稱為失能失智,但是從更嚴苛的角度來講述,失能失智的範圍則更廣泛。面對家裡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多時候家庭的成員都在努力去照顧,但久而久之也讓家人感到無奈和為難,有的家庭選擇將家裡老人送往養老機構進行照料,有的家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是選擇將老人放在家裡照料。不過,老年人護理工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
  • 北京:子女護理失能老人有望獲補貼 部分醫院可網約居家護理
    原標題:子女護理失能老人有望獲得補貼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昨天召開,副市長盧彥作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提高居家養老 服務水平」議案辦理情況暨相關專項工作報告。盧彥介紹,本市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子女護理補貼政策。
  • 桐廬試點長期護理保險一年多 為失能臥床老人家庭解憂
    獨生子女衍生出的「421」家庭,在贍養與撫養結構上呈現「倒三角」,形成「養老倒掛」現象,與多子女家庭養老相比,獨生子女家庭在照護方面的物質考驗,會更高一點。康復養老機構價格高企甚至一床難求眾所周知的是,如今,康復養老機構價格不菲,甚至一床難求。
  • 本市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這三個區的老人享受居家照護、養老機構...
    試點期間,對居住在三個試點區或者在其養老機構住養,60周歲及以上的職保退休人員或居保人員,本人自願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經評估護理需求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可以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並按規定報銷護理費用。 長期護理保險的護理服務模式分為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和住院醫療護理三類。
  • 「失能老人護理補貼要到期」系謠言!官方回應,這些傳言都是假的
    根據《北京市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實施辦法》規定,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是發放給重度失能或持有相應殘疾證的老年人,用於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產生的長期照護補貼。發放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的主要目的,是讓失能老年人享受專業的護理服務,減輕重度失能老年人因護理服務帶來的經濟負擔。
  • 失能老人護理費有望進醫保
    (護理院)醫療服務功能更加完善,與醫療機構合作更加緊密,醫養融合模式更加成熟,醫療護理水平逐步提高,護理型機構床位數佔養老床位總數達到50%以上。我省明年還將出臺《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  最大亮點  失能老人護理費有望納入醫保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意見》對近年來老年人頗為關注的護理費用問題提出了探索性意見。
  • 失智失能老人難離養老院 養老護理員春節不離滬
    春節前的最後幾天,郭鳳騎電瓶車上班,路上經過長途車站,看到那些扛著大包小包的返鄉打工者,她偶爾會心口一酸———她也想回家,但是自從做了養老護理員,她已連續13年沒有回江蘇老家了。  郭鳳在浦東新區老年特護院工作,這家接收失智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開業三年多,現有280多名老人入住。春節期間,除了個別老人回家吃年夜飯,幾乎沒有老人離院。
  • 【孝德智能】養老機構不可錯過的智慧解決方案
    場景: 養老機構失智老人走失,全院出動尋找,老人因走失出現各種人身安全的風險。多名訪客同時遠程體溫監測 動線管理 場景: 夜間巡房時間是養老機構風險的高發期,老人的護理計劃是否定時定量做好,是保障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關鍵,傳統的方式是用人工檢查或抽查的方式,監督工作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難免有所疏漏。
  • 安寧市【失能老人養老機構】入住收費標準_昆明恆愛養老院
    安寧市【失能老人養老機構】入住收費標準,昆明恆愛養老院,院內土地寬廣肥沃,日常老人食用的蔬菜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生態環保,養生延年,是昆明地區最具特色的生態田式活力養老機構。安寧市【失能老人養老機構】入住收費標準, 發現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服務形式。到底是先插手機還是電源?
  • 封閉管理下的養老機構如何進行防疫、護理、舒壓?
    封閉管理下的養老機構如何進行防疫、護理、舒壓?海南日報記者實地探訪——隔屏探望定期測溫 分餐飲食加強科普■本報記者 劉操作為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倍受社會各界關切。一個多月時間,全省民政部門先後實施了養老服務機構封閉式管理、居家養老暫停上門服務等一系列最嚴管控措施,以最硬核方式為老年人築起一道安全屏障。養老機構內老人生活怎樣保障、護理如何?現在的封閉管理是否嚴格執行?海南日報記者3月2日進行了實地探訪。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澎湃新聞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獲悉上述消息。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養老機構「缺醫少藥」解決了嗎?
    對於體弱的老人來說,從養老院到醫院看病,既存在風險、不便,也給家人帶來很大的負擔。 逐漸地,一些養老機構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的方式,以及內設醫療機構的方式,向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到了2015年,上海市政府明確提出鼓勵有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設置內設醫療機構,並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提出了硬要求。
  • 兒女「帶薪」護理,居家養老暖政欲出
    李紅兵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在北京約有60萬人。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既能彌補養老護理員的數量不足,又能滿足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李紅兵表示,希望嘗試通過補助、薪酬等方式,引導子女返回家中護理失能失智老人。年過半百的黃玉慶辭職前曾在北京某三甲醫院煎藥室工作。4年前,由於母親生病家裡缺乏人手,黃先生辭去工作,專職回家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