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與之相伴的失能老人人數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全國已高達4000萬人,其照護問題使得上億家庭難以承受。據天津市民政局發布的《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4年有86.1%的失能老人由配偶、子女或親屬提供照護服務。每天照護老人的時間達12小時以上者佔71.75%,每周照護老人的時間多於5天的照護者高達82%。受訪照顧者中,40.35%的人會經常性出現「身體疲倦、睡眠不足、體力無法負荷」等身體不適症狀;37.58%的人會偶爾出現身體不適。今後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失能問題的出現,會進一步加劇家庭養老的難度,發揮機構養老的支撐作用是破解此問題的突破口和有效辦法之一。
另一方面,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存在入住難、照護服務供需失衡的問題。比如,20 1 0年末各種機構共收養老人242.6萬人,其中自理老人190.8萬人,失能與半失能老人51.8萬人81,失能老人所佔比例僅為21.35%,也就是說機構養老的老人中有78.65%為自理老人。近年來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照護事故糾紛頻發,導致一些養老機構拒絕接收失能老人入住和機構床位空置率高的問題,這是我國照護風險防範機制缺失的體現。因此,從風險防範視角入手破題,是解決我國H益增長的失能老人機構照護服務需求、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突破口和有效手段。
失能老人常見的照護風險
失能老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在吃飯、穿衣、上下床、如廁、室內走動和洗澡六個生活指標中至少一項不能完全自理,必須依賴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本文的失能老人包括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老人。
(一)失能老人的生理特性
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因疾病所致。《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失能老人中患高血壓的比例高達61.66%,心臟病/冠心病佔比51.45%,腦血管病(含中風)佔49.18%,糖尿病、頸/腰椎病、關節炎、青光眼/白內障、骨質疏鬆及耳聾的老人比例分別佔20%.30%左右,並且《湖北省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問題調查報告》表明,80%以上的失能老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身體功能弱化以及認知功能低下,使得失能老人的危險規避能力差,在機構養老照護中易發生照護事故進而誘發責任糾紛和訴訟案件。
(二)機構養老的照護風險分類
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的照護風險,是指失能老人在養老機構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娛樂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骨折、摔傷、燙傷、噎食、走失、食藥不當等照護事故。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養老機構照護事故匯總統計制度及分類方法,因此對於照護事故的分類因專家學者而異。比如2006年《上海市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把照護事故分為骨折或摔傷、走失、死亡三大類,其中死亡類別下又細分為自殺、腦溢血、車禍、猝死四種。鄒華、馬鳳領把機構照護事故分為突發疾病死亡、鍛鍊不慎扭傷、老人行走跌倒骨折、自殺身亡、吃東西被異物卡傷、被開水燙傷、墜床受傷、吃錯藥物、突發火災受傷和老人之間糾紛導致犯病十類。這裡借用日本養老機構的統計資料來了解一下各種照護風險發生率的高低,詳見表。
表1 2014年度日本養老設施事故分類表(單位:件、%)
資料來源:日本保健福祉部福祉局設施運營指導科
(三)事故原因分析
從理論上講,導致養老機構照護事故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原因,另一類是間接原因,其中直接原因又有兩種,一種是因老人自身生理機能衰退、認知能力及自我保護意識低下所致;另一種是養老機構的設施設備缺陷、服務過失及管理不到位所致;間接原因與行政監管及社會監管不力有關。然而,特定照護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以下參照日本機構養老照護事故事例集,來梳理歸納不同類型事故發生的原因。
1.骨折
如表1所示,骨折在機構養老照護事故中佔比最高,日本40%以上的照護事故是骨折。導致骨折的原因很多,一般情況下是由於平衡感覺差、腿部肌肉萎縮、視力低下,導致老人走路時易滑倒、跌跤或從床上或輪椅裡墜落,引發骨折。骨質疏鬆嚴重的老人,關節攣縮,在穿衣、翻身、換紙尿褲時,由於臂或腿彎曲,而骨關節卻未隨之轉動,也易出現骨折。有的老人在設施裡進行康復訓練時用力過當而發生骨折。
2.跌傷
老人在同一平面移動、被他物羈絆或從高處摔下都會造成跌傷,重者會導致失能老人死亡。這裡所說的跌傷事故不包括引起骨折的跌傷事故,但包括裂傷、擦傷、切傷、刺傷等痊癒需1個月以下的輕傷。導致跌傷的事故原因,與其說是設施的過失,倒不如說是患者擅自行動造成的。因為日本的養老設施床頭均裝有呼叫鈴,要求有跌倒、墜落風險的患者有需要時按鈴叫人幫助。但患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不需要他人幫助自己而擅自行動。另外,高血壓、關節炎、白內障或腿部肌肉萎縮也是造成老人平衡感覺差、看不清障礙物而跌倒或墜落的主要原因。
3.食藥不當
主要發生在半失能老人及失智老人身上。食藥不當的責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失能老人的過失,比如半失能老人從護士或護理人員手中拿到藥物後忘記服用,導致自身疾病發作或者失智老人擅自進入他人房間,錯把別人的藥吃下或者把同室其他老人的藥吃下。另一種情形是護士或護理人員分發藥物時出錯,導致食藥不當事故發生。
4.噎食嗆咳
失能老人吞咽功能較差,吃飯時未先飲茶或喝湯潤溼喉嚨,食物被卡住發生噎食,或者飲料、唾液誤入氣管而發生嗆咳事故。有些失智老人會把房間裡的異物吞下或者把洗手液等喝下,也會導致此類事故發生。
5.淤青、內出血、皮膚剝離
老年人皮膚較脆弱,護理時與老人接觸,皮膚的受力處集中於一點,易出現淤青、內出血、皮膚剝離等事故。比如,失智老人拒絕護理人員的照護服務時用力掙脫,引起拉拽造成皮膚受傷。
小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日益下降,相對年輕人更加脆弱。在照護失能老年人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骨折、褥瘡、淤青等現狀。如何減輕失能老年人出現風險的機率,是護理員應當思考研究的問題。
來源:焦培欣,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的風險防範機制構建研究;胡夢夢 ,失能老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預防進展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