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

2020-12-16 騰訊網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異常迫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大決部署,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養老服務業扶持政策中,都要求:支持、鼓勵養老機構設置「護理型床位」。

民政部更在2019年出臺的《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床位是「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

對於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的認定,目前似乎只有參考上海市民政局於2018年1月1日印發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設置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

但是,很遺憾的是,在《指引》中,並沒有對護理型床位的明確的定義,只是明確了床位的設置張數、床位配置的具體要求、人員和服務配置的具體要求。

我們具體來看看《指引》中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的設置有哪些內容:

1、養老機構要求

2、護理型床位規模(數量)與護理型床位設置的區域要求

3、臥室、衛生間、沐浴間、洗衣房、汙物處理間、醫務用房、康復室、照護臺等各類用房及配置要求

4、呼叫裝置、醫用電梯、監控設備、門禁系統等配套設備的要求

5、通用符號、無障礙符號、安全標識等標識的規定

6、醫護人員、社工人員、康復人員、營養師、護理人員等人員配備要求

7、生活照料、膳食服務、醫療護理、安全照護、康復訓練、健康管理等服務要求

8、符合護理型床位設置條件的養老機構管理要求

從以上《指引》的內容可以看出,其中提到的護理型床位的就只是規定了規模(數量)及設置的區域要求,僅僅44個字。

此外整個《指引》中大量的篇幅,似乎都是對養老機構人員、設施設備及管理服務的配置要求,根本沒有明確認定「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究竟是什麼樣的床位?

這樣的《指引》,讓很多養老機構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當然,《指引》只是試行版,允許不完善。另外,在《指引》的第一條中,已經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進行了定義。

本文就《指引》的定義,幫助諸多養老機構來仔細分析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指引》中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有如下定義:「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是指在養老機構內部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體現基本生活照護功能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功能的床位設施」。

注意:《指引》中提到的是:「床位」,而不是「床」。那麼,「床位」和「床」是一個概念嗎?

翻閱中國的《辭海》,其中對「床」的定義是:「供坐臥、睡覺的家具」;「床位」的定義是:「火車、輪船、醫院、宿舍等為住宿者設置的床」。

再結合《指引》中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的定義,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就是安置在養老機構為住宿老人設置的床。這裡的主語是「床」。

好了,「床位」和「床」的概念理清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有什麼要求嗎?

《指引》中是這樣說明的:

1、要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

2、體現基本生活照護功能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功能。

簡單地說,就是這張床,必須能根據老人的需求,提供基本生活照護功能和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功能。

但是,對床需要具備的具體功能,《指引》沒有明確說明啊?不急,本文通過以下的抽絲剝繭,來仔細研究這樣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到底應該具備哪些功能?

要了解怎樣的床才是《指引》中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我們還得從《指引》中對該床的要求來分析:

分析一 :

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服務需求有哪些呢?

《指引》中提到:該床要「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那,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服務需求有哪些呢?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當然,馬斯洛說的正常人的需求。

對於失能失智老人,他們需要接受的是護理人員對他進行的長期照護,很多是貼身的照護服務,所以,筆者認為:對這些老人而言,個人的尊嚴是最重要的。老人的私密部位被外人接觸,總會感覺喪失尊嚴。

很多老人都擔心自己會失能,他們寧可去死,也不能接受自己失能後喪失尊嚴。所以,對失能失智老人而言,個人尊嚴是最重要的,這應該排在老人照護需求的第一位。

在維護了自身的尊嚴後,才是老人對生理照護的需求。失能失智老人雖然某些方面失去了能力,但是,生理機能依舊在正常運轉,也會吃喝拉撒,需要護工長期照護,維持生存。因此他們對生理照護需求,主要包括:臥床大小便後要能夠及時清洗趕緊,身體保持清潔衛生,身上不要有異味。

第三層次的需求才是:安全需求。即:免遭病痛的折磨,免遭疾病的威脅,避免墜床等其他的傷害,發生突發狀況要能及時救治等等。

第四層次是:社交的需求。對於失能程度的不同,這個需求有些變化。

輕度、中度失能的老人,可能需要從床上移位到輪椅上,去戶外曬太陽、看看外面的世界、和社會保持聯絡。

對重度失能老人而言,他們更多的時間就是在床上,離床的機會可能很少。此時他們需要的社交需求,可以理解為需要更多的關愛照顧、精神慰藉,讓自己有生存的信心。

總結:「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就是要讓老人有尊嚴的同時,獲得基本生理護理、安全照護和精神慰藉。

分析二

照護功能和護理服務有哪些?

在《指引》中第五部分:服務要求中,已經有明確的說明。引用如下:

(一)生活照料:內容包括進食(水)、修飾洗浴、穿脫衣、排洩如廁、移動、膳食、洗滌、清潔衛生、物品整理。(二)醫療護理:內容包括口腔護理、鼻飼、吸氧、靜脈血標本採集、生命體徵監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血糖監測等常用臨床護理。(三)安全照護:做好走失、墜床、跌倒、燙傷、誤吸(食)、噎食、壓瘡、感染等防護。總結:生活照料+安全照護服務,就是定義中所說的:「基本生活照護功能」醫療護理服務,就是定義中所說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功能」。

分析三

畫像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對這類「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畫出畫像了,見下圖。(由於老人尊嚴的維護,往往在基本生理護理服務中需求最強烈,故此圖示中把尊嚴需求和生理護理需求並列一起,方便說明問題。)

圖示分析:

在上圖中,筆者根據護理床位功能的不同,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把護理床設置了不同的版本。

越是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床位,版本越高。比如圖中,滿足失能失智老人基本生理照護需求的,具備:洗浴、如廁、清潔衛生需要的護理床,設定的版本為3.0版本。而僅僅是可以預防老人產生壓瘡、防止墜床功能的,只有2.0版本。如果這張護理床僅僅是可以方便老人移位,雖然產品的製作結構複雜、成本高昂,但是在對於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而言,老人對移動、精神慰藉需求的迫切性不如前面兩個需要,所以床的版本只有1.0. 通過以上對護理床的歸類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目前生產護理床的廠家,大都把產品集中在2.0版本:為防止壓瘡,市面上有大量可以手動或者電動抬腿、抬背、翻身等同質化功能的護理床;為了護理床能防止老人墜床並具體生命體徵監測功能,更是充斥各類具備監測心率、心跳、離床報警的智能床墊。

而真正能夠滿足失能失智老人最基本需求的護理床,比如:能夠幫助老人臥床處理二便、不用移位而可以在床洗浴、能及時清洗更換床墊被套的3.0版本的護理床,則少之又少。 各地民政大力提倡的增加「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的要求,也給國內眾多的康復輔具廠家指明了方面:中國的輔具製造要走向高端化!3.0版本甚至更高版本的護理床,目前還是一片藍海,應該是眾多企業研發生產的大方向,而不是集中在1.0版本、2.0版本的紅海中廝殺。 筆者以上的分析只是拋磚引玉,旨在讓養老機構在護理床選型中能明確方向,更好地匹配民政部的要求,只有「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體現基本照護功能和護理服務功能滿足護理服務的床位」,才是真正需要增設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

編後話:

1、 團體標準中提到的護理服務設備:

2019年2月1日由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正式發布的《養老機構設施設備配置規範》團體標準,在4.5項:「護理服務」中也提到:「要按失能老年人比例配置各類護理床、防壓瘡床墊、床邊洗浴設備等」。

(思考:如果能把以上的裝置都設計在一張床上,豈不是更好更方便?)

2、 國家標準中對「護理型床位」的定義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並2019年7月1日起實施《養老機構等級劃分》國家標準中,重新定義了護理型床位:「是指養老機構為需長期照護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的床位。」

終於「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上升到了國家標準,再次明確了這些床位是為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的床位。

正如《指引》中所述:「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是指在養老機構內部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需求,體現基本生活照護功能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功能的床位設施」。

相信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龐大剛需,政府兜底保障職能的趨於完善,對增設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功能的確定會越來越明確,屆時,將是廣大失能失智老人的福音!

相關焦點

  • 240個家庭養老床位被搶一空
    ●哪些老人可以申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具有西寧市戶籍,並且長期生活在轄區,自願在家中設置養老(照護)床位,並積極配合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家庭養老服務的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和有機構養老需求的60歲以上四類(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重點優撫對象及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高齡及獨居、空巢老人均可申請。
  • 200個養老照護床位「搬」進家
    全市首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項目在新吳區啟動首批20個困難家庭率先享受到這一個性化、智慧化的「醫養康護」融合的居家養老服務年內新吳區將把養老照護床位「搬」進200個家庭在魏老伯家裡,除了有一張新配置的護理床,還設有氣墊、輪椅、家庭藥箱、無障礙床邊餐桌、L型升降置物扶手、馬桶增高+扶手坐便器、無障礙報警水壺等專業的適老化設施。
  • 江蘇今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至400元/月 護理型床位佔比四成以上
    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護理型床位佔比四成以上   今年,我省老年人將享受更多的福利政策。侯學元表示,我省今年要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鼓勵支持專業社會組織、養老服務機構連鎖經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縣(市、區)培育1個連鎖經營3家以上的社區養老服務組織或者機構。  引導社會資金重點投向醫養融合領域,護理型床位佔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比例達到40%以上,力爭新增護理院20家。穩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範圍,為老年人接受醫養融合服務提供支持。
  • 養老床位「搬進」家!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自2019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就在荔灣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試點期間,60周歲及以上戶籍居家老年人,如有養老專業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經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評估為照顧等級2-5級,就可申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來源:新京報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十三五」期間,北京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昨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初步形成了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籤約合作、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等融合發展、相對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全市544家養老機構實現醫療服務全覆蓋。
  • 廣州:在家也能享受專業養老護理服務
    2020年,市政府將「依託養老服務機構設立400張家庭養老試點床位,為有照料需求但不需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列入市十件民生實事高位推動,截至12月25日,全市共建成家庭養老床位677張。她指出,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機構由試點區民政局擇優選定,服務機構須為取得養老機構許可證或經民政部門依法備案的養老機構,或具備日託、上門服務功能和24小時服務能力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服務半徑不超過15分鐘。為提升家庭養老床位信息化水平,今年7月,廣州市為養老服務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上線「家庭養老床位管理模塊」,實現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全程網上辦理及全流程線上監管,服務申請等各個環節更加便民。
  • 上海養老床位超10萬 將建收住失智老人福利機構
    養老床位:中心城區不低於老年人口2.5%馬伊裡介紹,本市在「十一五」期間,5年新建5萬張養老床位。2011年末,全市床位總量達到10.2萬張,養老機構631家,養老床位數佔戶籍老年人口的3%,率先實現國家《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2011-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張」的目標要求。
  • 【我們的「十三五」】養老床位搬進家 幸福養老不離家
    西寧市城西區居家養老床位的樣板間。(鄭思哲 攝)養老服務機構人員上門為老人測量血壓。  看到父親正在屋裡慢慢踱步,鄧琳長舒一口氣說道:「給父親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後,我出門放心多了。」  鄧琳所說的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是西寧市城西區為進一步深化居家養老而在今年11月份推出的試點項目。「這個項目包含3000元的補貼,用於在家裡裝的適老、智能設備。真的特別感謝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和關心。」
  • 上海市養老服務市場研究報告:養老機構呈集聚分布 黃浦區養老床位...
    浦東新區養老機構最多達118家,佔比20.17%。數據來源:60加研究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黃浦區養老機構密度大從養老機構分布密度來看,浦西七區養老機構分布密度明顯高出其他區域。虹口區以每平方公裡1.48個養老機構排名第一,其次是黃浦區以每平方公裡0.95個養老機構排名第二,楊浦區以每平方公裡0.82個養老機構排名第三。浦西七區的養老機構密度明顯高於其它區域。
  • 河北: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滄州青縣康泰養老護理中心護理人員協助老年人進行理療。同時,截至2019年底,全省養老機構達到1507家,床位達到19.8萬張,入住老人10.23萬,全省農村互助幸福院超過3.1萬個。進一步降低了「門檻」,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養老機構的管理從事前審批,變為事中事後監管,提升了開辦養老服務機構便利性。建立健全獎補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把養老床位"搬"進家,無錫"醫養康護"融合...
    養老不離家,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養老、康復、護理服務,這樣的好事在無錫市新吳區實現了。20日,全市首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項目在該區啟動。首批20個困難家庭率先享受到這一個性化、智慧化的「醫養康護」融合的居家養老服務。年內,新吳區將把養老照護床位「搬」進200個家庭。家住春潮二區78號的魏老伯是首批受益人之一。
  • 乾貨滿滿 | 家庭照護床位的「類機構」功能的實踐與探討
    有10萬左右入住養老機構,有一部分長期在醫院,除此之外還有約100萬選擇居家養老,但是目前居家養老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家庭養老床位"普及率不高,僅有南京、蘇州等地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遠不能滿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需求。
  • 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常見的護理風險
    今後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失能問題的出現,會進一步加劇家庭養老的難度,發揮機構養老的支撐作用是破解此問題的突破口和有效辦法之一。另一方面,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存在入住難、照護服務供需失衡的問題。比如,20 1 0年末各種機構共收養老人242.6萬人,其中自理老人190.8萬人,失能與半失能老人51.8萬人81,失能老人所佔比例僅為21.35%,也就是說機構養老的老人中有78.65%為自理老人。近年來我國失能老人機構養老照護事故糾紛頻發,導致一些養老機構拒絕接收失能老人入住和機構床位空置率高的問題,這是我國照護風險防範機制缺失的體現。
  • 「養老床位」搬進家智能監護都有啥 青島獨居養老難這樣破題
    杜健說,根據規定,家庭養老床位享受長期護理保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符合條件的老人都願意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周麗娜是臺東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經理,在她上門調研時,發現有的行動不便且身邊沒人照顧的老人,並不願意在家中安裝居家智能看護設備,「有的老人會誤解,覺得有攝像頭會監控他們,洩露隱私。
  • 港人在廣東興辦5家養老機構 設置床位逾2000張
    中新網廣州7月26日電 (程景偉 邵啟文)記者26日從廣東省民政廳對香港籍廣東省政協委員陳丹丹、澳門籍廣東省政協委員陳美儀的提案答覆中獲悉,廣東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到粵申辦養老機構,目前已有3家香港服務機構和2名香港人以獨資或合資合作形式在粵興辦5所養老機構,設置養老床位超過2000
  • 2014廣州輪候養老床位申請條件是什麼?
    全國首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辦法即將施行  下周起可在線申請輪候養老床位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法制辦獲悉,《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試行辦法》將於20日(即下周一)起實施,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網上辦事平臺(網址http://pglh.gzmz.gov.cn)將啟用。
  • 上海養老護理中引入電動護理床
    其中,需要看護及護理的8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67萬人以上。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發展,為滿足日益嚴峻的養老護理需求,上海市開始推進「9073」養老服務格局計劃,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援助。  根據《上海市構建「9073」養老新格局》文件,「9073」養老服務格局是針對60歲以上的上海老年人而摸索出來的一種養老服務構想:將90%的老年人視為健康的人由家庭照顧,7%的老年人視為需要護理的輕度患者,按其所需提供上門護理服務、老人配送餐服務、日間照料等居家照料。
  • 上海2018年增加養老床位7103張,提供居家照護服務566萬人次
    其中,共新增養老床位完成7103張,佔計劃101.5%;建設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完成1194張,佔計劃119.4%; 郊區農村薄弱養老機構改造完成44家,佔計劃110%;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完成81家,佔計劃101.3%;居家照護服務完成566萬人次,佔計劃188.7%。超額完成城市養老服務建設,這與上海「銀髮危機」的緊迫性息息相關。
  • 2.5億人養老之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 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事實上,內蒙古已經是全國人均養老床位排名第二的地區,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擁有的人均床位達到53.2張/千人(以下數據均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目前來看,提高養老設施數量和質量,配備更多醫養康養結合的人員和機構,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需求。
  • 昆明打「春城牌」發展遷徙型養老產業
    昆明打「春城牌」發展遷徙型養老產業 2016-03-29 22:02:18昆明市民政局29日發布,昆明將藉助「春城牌」,發展遷徙型養老產業,服務全國老人。  「發展養老產業,並把昆明的氣候環境優勢發揮出來,貢獻給全國的老人。」昆明市民政局局長張正平說,老人也有旅遊、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昆明將根據老人的需求,打造遷徙型養老產業,推動昆明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同時,促進昆明的產業和經濟發展。  「春天在哪裡?昆明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