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對於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療,尤其是嚴重ARDS患者,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12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早在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護理規範》,其中詳細規定了俯臥位通氣治療的護理操作規範。
自2020年1月以來,面對嚴峻的抗疫攻堅戰,Arjo中國積極響應前線醫院的臨床需求以及國家工信部醫療裝備應急動員,全力支持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截止3月初,Arjo向全國十餘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提供近60臺俯臥位通氣治療護理氣墊,其中包括了北京小湯山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山東省胸科醫院、瀋陽市傳染病醫院等一批重點收治醫院;同時全力支援了湖北及浙江省重點醫院急需用於深靜脈血栓預防的間歇式充氣壓力系統的生產與交付。在Arjo中國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團隊的傾力協作下,順利完成全部醫院的產品安裝及臨床培訓。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ICU裝機培訓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產品培訓
1
俯臥位機械通氣治療
美國胸科協會(ATS) / 歐洲重症醫學會(ESICM)/ 重症醫學會(SCCM) 制定的《2017成人ARDS患者的機械通氣指南》中,強推薦對於重度ARDS患者,俯臥位>12小時/天。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危重症醫學學組在參考大量研究進展後發布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機械通氣指南(試行)》(2016), 指南建議重度ARDS患者(PaO2/FiO2
俯臥位通氣是利用翻身設備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臥位進行機械通氣,改善ARDS患者氧合能力。
不同級別的ARDS患者的幹預方式
2
新冠肺炎俯臥位通氣治療的護理規範(轉)
1 準備用物及評估患者: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釋;評估胃瀦留情況,提前暫停腸胃泵入;清理口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斷開不必要的靜脈通路;固定好引流管;做好受壓部位皮膚的保護。
2 脫下患者病員服,將電極片移至雙肩及腹側,妥善固定指脈氧傳感器,保證在翻轉過程中持續監測心率和血氧飽和度,保證患者安全。
3 翻轉體位:至少5名醫護人員相互配合,1人負責患者頭部,保護氣管插管並協調其他人的翻轉動作;患者兩側各2人,先使患者轉為側臥位,再轉至俯臥位,使患者胸部、髖部、膝關節落在聚合脂墊或軟枕上,避免受壓。頭偏向一側,在受壓側頭部墊上U型墊,預防氣管導管受壓,並保證患者舒適。
翻轉體位
4 預防臂叢神經損傷:在進行俯臥位通氣時,將患者雙上肢與身體平行或略外展放置,前臂向上放於頭側或向下放於身體兩旁,保持功能位,避免牽拉、擠壓導致缺血而引起的臂叢神經損傷。
5 重新連接靜脈通路,妥善固定引流管。
6 不能耐受俯臥位通氣治療的患者,遵醫囑給予應用鎮靜、鎮痛藥物,必要時使用肌松藥和保護性約束;做好鎮靜評分。
7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徵,持續有創動脈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監測,遵醫囑留取動脈血樣本,進行血氣分析。
8 保持呼吸道通暢,叩背排痰,觀察患者痰液性質、量及顏色。
9 每2小時調整體位,觀察受壓部位皮膚及血運情況,以免發生壓力性損傷。
3
新冠肺炎俯臥位通氣護理重點與難點
1 護理人力資源緊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護理資源緊缺,俯臥位翻身及改變體位護理時需要至少5名護理人員共同協作。
俯臥位體位
2 風險管控。俯臥位通氣護理中主動從意識因素、自主活動因素、壓力、摩擦及潮溼因素、營養不良因素、基礎疾病因素等方面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
3 病情監測。要密切監測心率、呼吸、血壓、中心靜脈壓、SpO2 等指標。
4 體位管理。俯臥位的不良反應一般發生在患者翻身時或者剛剛翻身後,持續俯臥位,通氣期間不更換體位,每日持續時間> 12 h,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減少翻身所導致的危險,但壓瘡發生危險隨之增加。
5 管道管理。患者身上多帶有人工氣道等多種高危管道,翻身和護理難度大,在俯臥位過程中自身各種管道容易受到牽拉作用,較仰臥位更容易易位或脫出。
6 氣道護理。翻轉體位後,頭部處於較低的位置,痰液及分泌物易於流出,需增加清理氣道分泌物次數,避免導管堵塞,保持局部清潔。
7 皮膚護理。多中心的RCT研究發現,俯臥位發生壓瘡的比值比是仰臥位的1.53 倍。
8 眼部護理。俯臥位時可因眼部受壓導致靜脈充血、淤血,視神經纖維部分牽拉,或因眼球外凸,眼瞼閉合不全,引起眼球損傷。
9 其他護理。通氣時間較長的患者,以預防神經損傷。
10 併發症管理。俯臥位通氣增加了患者壓瘡、氣管插管梗阻、胸腔引流管脫出的發生率,而其他可能的併發症還包括氣管插管脫出、中心靜脈置管或動脈置管脫出、低血壓、心律失常等情況。
4
Arjo 新冠肺炎俯臥位通氣護理解決方案
經多年研發,2019年Arjo集團在中國上市了國內首款俯臥位護理氣墊 Nimbus Professional。該氣墊適用於中重度ARDS 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時的護理。
俯臥位護理氣墊 Nimbus Professional
俯臥位護理通常是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患者提供的緊急治療方案, Arjo 俯臥位氣墊Nimbus Professional 新冠肺炎臨床俯臥位通氣護理解決方案包含以下特點:
1 更少的護理人員完成更重的俯臥位護理任務。俯臥位時,患者的管道較多,翻身和護理難度大,為解決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時期護理人員短缺以及工作強度大的問題,採用Nimbus Professional 氣墊只需1-2位護理人員定期檢查患者情況。
2 提高護理效率,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基於「動氣墊不動人」的設計理念,只需調節氣墊氣管閥門,更短的操作時間,12小時以上無需翻身,降低了護理人員頻繁調整患者體位,可能引發的患者風險,以及接觸導致的感染風險。
3 穩定機械通氣的效果。氣墊可以提供持續穩定的壓力,雙肩部、胸部可自動調控壓力, 確保重力依賴區肺復張, 穩定俯臥位機械通氣效果。
4 防止患者壓瘡風險。氣墊具備出色的防壓瘡功能,根據患者的體重體位自動調節壓力,發生壓瘡的風險非常低,頭部單管可完全洩氣, 可實現頭部完全零壓狀態,降低眼部受壓損傷風險。
5 患者的耐受性更高。不使用枕頭,枕墊等附加用具,減少操作步驟,且氣墊平整舒適,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和耐受性。
6 降低感染風險。床罩防水透氣,防止漏液以及具有抑菌效果,避免床單枕墊的汙染。氣墊的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所有已清潔表面,然後用一塊蘸水的溼布擦拭並徹底乾燥。根據診療方案,含氯消毒劑可有效滅活冠狀病毒。
表1: 傳統俯臥位輔助工具與俯臥位專用氣墊比較
(點擊查看大圖)
5
俯臥位護理氣墊清洗消毒指導建議
在新冠肺炎治療期間,患者接觸護理用品的清洗消毒是院內感染防控的重要部分。對於Nimbus Professional 氣墊的清洗消毒,具體指導建議如下:
1基本原則
建議使用以下流程,但應予以調整以遵守當地或國家 (關於醫療設備潔淨) 指導原則,這些指導原則可能在醫療機構或使用國家內適用。如果您不確定,應向當地感控專家尋求建議。Nimbus系統在使用期間,應在用於不同患者之前消毒並定期進行例行消毒,這是使用所有可重複使用醫療設備的良好慣例。
2警告及注意事項
警告:清洗之前,應首先從電源上拔下電源線以切斷氣泵的電源。執行消毒規程之前,請一定穿好防護服。
注意事項:在消毒過程中切勿使用苯酚溶液或腐蝕性化合物,否則會損壞表面塗層。切勿對床罩進行煮沸或高壓滅菌。清洗過程中避免將電氣部件浸入水中。切勿向氣泵上直接噴灑清洗溶液 。
3清洗和熱消毒
氣泵和床罩的表面清潔,使用蘸有單一成分 (中性)清潔劑和水的布擦拭清潔所有裸露表面,並清除所有有機碎屑。徹底晾乾。注意不要讓氣泵的表面積留水或清潔劑。
床罩清潔也可以採用65°C 熱水清洗至少 10 分鐘,71°C 熱水清洗至少 3 分鐘 或者以最高95°C的水溫清洗,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建議對被汙染的床罩進行65°C 熱水清洗30分鐘以上,並用80-85°C 的滾筒烘乾,以達到熱消毒的效果。
4化學消毒
為了保護護罩的完整性,如不拆除床罩進行清洗消毒,也可採用化學消毒的方式,建議使用濃度為1,000ppm的氯釋放劑,如次氯酸鈉(根據當地政策和汙染情況,濃度可以為250ppm到10,000ppm)。使用該溶劑擦拭所有已清潔表面,然後用一塊蘸水的溼布擦拭並徹底乾燥。也可以使用酒精基消毒劑(最大濃度70%)作為替代清潔劑。在存放之前確保產品乾燥。切勿擰/碾壓、高壓滅菌或者使用酚醛基清洗劑。
疫情當前,醫護工作者們奮戰在最前線,用他們的堅守奉獻,守護患者的健康。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Arjo 中國從工廠到市場銷售,物流售後等服務部門,通力協作,「疫」無反顧,與醫護同行,並肩協作。Arjo 在關愛危重患者的同時,也時刻關心醫護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大愛無疆,致敬一線。
並肩同行,爭取抗疫攻堅戰的早日勝利。
瑞典Arjo是全球領先的醫療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幫助人們應對行動不便和年邁帶來的健康挑戰,改善生活質量。Arjo為各類急症醫院和長期護理機構提供卓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患者轉運護理,衛生洗浴,消毒,醫用病床,治療支撐床墊,俯臥位護理床墊,VTE預防和診斷等領域。通過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為醫療專業人士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來創造價值,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始終以人為本。
聯繫人:中國區市場經理 徐妍
聯繫電話:180 3609 6968
參考文獻:
[1] FanE, Del Sorbo L, GoligherEC, et 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Medicine, and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Society/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Society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mechanicalventil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m JRespir CritCare Med. 2017;195(9):1253-1263.
[2] Intensive care society, Guidance for: Prone Positioning in Adult Critical Care, 2019
[3] ATS/ESICM/SCCM, Guidelines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DS in Adults, 2017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危重症醫學學組.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機械通氣指南(試行). 中華醫學雜誌 /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16;(6):404.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6.002.
[5]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護理規範, p7-8
[6]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