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買房的計劃是「有錢就買房,沒錢就不買房」,其實這個計劃並不完整。如果想要買到心儀的房子,我們必須更詳細地制定我們買房的計劃。比如我們如何實現月薪5000買房的策略?
「子安,我現在有100萬,我應該怎麼買房?」我的回答幾乎都是這樣的:你有一個詳細的買房計劃嗎?他說:我不需要計劃,你只要告訴我買下來就可以了。
投資是一個系統的活。每個家庭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收入、月供、資金情況需求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買房計劃。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買房計劃是這樣的:有錢咱就買,沒錢咱就不買。這個簡單粗暴,而大部分人買房是被逼著買房的。是什麼時候呢?
當你找到一個親愛的女子,當你去她家提婚的時候,當你想要把她娶回家的時候。丈母娘說你得有房。這個時候你千方百計也要把這個女孩子娶到手裡。所以這就造成了你第一個買房的契機。很痛苦,但是你行動力會很強。
第二個就是夫妻多年了,有了小孩。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也就這樣了。但是不能再讓孩子跟自己一樣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計劃為孩子買一套學區房。讓孩子能夠讀上好的學校,找到好的工作,以後成為比自己更好的人。這是第二個痛苦的契機。也能夠讓大家買到房。
然而我們認為,在你等待的這個時間內,你的全款變成了首付,三房變成了兩房,兩房變成了一房,一房變成了小廁所間。這是因為沒有一個購房的計劃,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規劃。所以我們認為一個好的購房計劃,能夠讓你至少提前五年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構建自己心愛的家。
說起買房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關於撿西瓜的故事。而跟撿西瓜相對的是一個關於撿芝麻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我們的工作當中很多事情就如芝麻一樣小。比方說工作上的小小進步,生活上的小小改善,多買一臺冰箱,多添置一個家具,買一臺iPhone事業上業務增長一點。收入增長了一點,這些都是芝麻的故事。
而撿一百個芝麻都比不上撿一個大西瓜。假如一個人的年薪是20萬,他辛辛苦苦工作十年,用最美好的時光來工作的話。十年的時間他只能掙200萬。那麼買房掙200萬可能不需要十年時間。可能五年就夠了,甚至更少。所以,這就是我們說西瓜和芝麻的差別。
撿一個西瓜你就勝過撿一百個芝麻。所以,你應該把它列成在你的未來生活和工作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它的優先級別應該是最高的。你只有這樣做,你才會重視它。才會把它優先放在你繁忙工作當中很多芝麻的過程當中的一個大西瓜。直到撿到它。
我們接下來就按照這個理念來制定我們這個買房的四個黃金步驟:
1. 打開思維
你得相信你能夠買到房子,你得相信在這個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跟你處境相同,卻跟你不一樣的地方是他能買到房。一定有一批人跟你的收入是差不多的。但是他們當中有一小部分人用了很特別的方法。買到了屬於他們的房子,獲得了極大的財務增長。我們認為相信就是真實。
首先你得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我才有可能去做,你才有動力去做。我們同時也相信買房致富。它只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意思就是你做同樣的事情就一定能產生同樣的結果。有步驟、有方法、可執行、可評估。我們稱之為科學,我們認為買房這個事情跟所有的其它成功的事情是一樣的。它是可以在你身上實現。用別人的經驗來加持你來實現的。
這就是我們認為:相信特別重要。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你無法打開這個思維。你就會在買房的過程中時時退卻。時時動不動打退堂鼓。你就會做了一半,又覺得這個事情太難了。然後痛苦了N年以後後面不得不遇到下一個契機。更痛苦的時機到來的時候,才來重新撿起買房這個事。可是那個時候,房價已經不是現在的房價了。
2. 構建願景圖
第二步是構建信息準確的藍圖。以終為始,目標信息鎖定城市和目標盤,就是你想在哪個城市買房。那個城市哪個區域就是你想買房的地方。在腦海裡面把這些想像的東西信息化、具體化。細化到在哪一個城市,買一個多大面積的房子、幾房幾廳、朝向、幾樓,總價,離地鐵口有多遠,是否是學區房。房子是哪一年建的,周圍有什麼配置措施,哪些東西是你喜歡的,哪些東西是你不喜歡的。小區裡面有怎麼樣的園林構造。制定一個表格,把這些東西完全細化。細化到每一個方面。
讓你能夠清晰地在頭腦裡面,能夠把它反映到現實生活當中來,計算出你需要的首付是多少。你的月供是多少,你用誰的名字來做房產證。你的貸款是多少,徵信報告是否OK。你的流水要做哪些準備。把這些所有東西都列在一張A4的表格上。這就是你即將要買的房子。同時他如此清晰地呈現出各個數據。證明說你買的房子是什麼樣的。你需要付出多少錢。你以後要還多少錢。
如果一件事情是如此心細而明確,你就不會覺得它那麼難了。因為它可執行、可評估、可測量。這就是目標倒推法。
在信息的願景背後,必須要具有實現它的真實的目標。要把它變成有形的,可以觸摸的,可以感知的一個東西。把自己喜歡的小區或者戶型圖拍下來。貼在床頭或者做成手機的屏保。放在你所有可見的地方。想像自己住進去的感覺,不斷地形成印象。那買房這件事情成為你每天都在執行的計劃當中的其中一部分。所以在這個目標背後就會不斷地衍生出你更強大的動力。
我每天都在做這個事情。我每一天都在離我的目標更近一步。
3. 立即行動
第三步我們稱為立即行動踩盤。我們經常說,親一百隻青蛙找一個青蛙王子。親一百隻青蛙是一個尋找的過程。你不知道哪一隻青蛙會是王子。所以必須不斷地踩盤,不斷地看盤。你通過不斷地看盤來了解戶型、朝向、價格,小區的成交量,帶看量。以及各種小區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你通過不斷地跟中介磨合來了解中介的套路方法技巧,來了解各個不同的中介對你的說辭。來了解各個不同的中介給你的信息,來對比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後再做一個不斷的反饋和篩選。
你通過不斷地跟房東見面來了解為什麼房東要賣這套房子。他的心態是什麼樣的。他對小區的看法是什麼。他對未來的看法是什麼。你要知道每一個想賣房的房東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由想要賣。
你只有在過程中通過鍛鍊彩排與中介打交道。面試房東篩選房源。這個技能的一天天磨練。你才能夠更清楚,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經常說:窮人天天想,富天天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個案例。在我們的學員當中,有很多拿到結果的案例。有一個90後的小美女。他是公務員出身,學歷和收入都不錯。但是他有一顆 「不安分」的心。她的目標是來到深圳買一套房子。大概糾結有兩年的時間。她毅然辭掉了公務員的工作。從西北一直到了南方。一個小女孩舉目無親,來到南方以後,她開始跟著我們的小夥伴看盤踩盤。從做租賃開始到制定,到深圳買房的計劃。
直到去年,一年以後的去年,她在深圳買下一套五十幾平方米的市中心的小兩房。實現了他在深圳的一個置業夢。而他的月供也由他做租賃的,每個月產生了將近3萬的純現金流利潤來供應。這就是實現了她買完房又能供得上的這個目標。
4. 推動原計劃
第四步叫做推動原計劃買到房子。富爸爸說,投資是一個枯燥而且乏味的計劃。是一個近乎機械化的致富過程。而買房就像烤麵包一樣,你只要按照步驟去烤麵包,按照公式按照食譜去做,它就自然而然烤出麵包。而大多數人們沒辦法做到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們總是一開始十分好奇,但又特別容易厭倦。然後想要去尋找更新奇的更刺激,更有趣味的遊戲來玩。這就是為什麼100個人當中通常只有少數人致富的原因。
結果我們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按照我們制定的計劃往前走。那麼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要選擇的就不是說:我不做了,我改一條路。而應該是說:我不斷地推動原計劃往前走。不改變整體的計劃。不要因為一個小的機會。或者不要因為一個什麼股票的機會而放棄自己原先制定的計劃。我們稱之為:不改初心,終得始終。
可能你認為這個計劃看起來太簡單了。不太相信它能夠達成,但是真實的世界當中能夠讓你成功的方式往往是簡單而易行的。而不能夠讓你成功的方法往往是複雜而難以搞得懂的。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認為科學的方法就是同樣的方法做下去。總是能夠產生同樣的結果。我們也建議你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或者一群小夥伴,能夠大家手挽手往前走。互相督促,這樣就不容易掉隊。
在工程管理學上有一個PDCA的循環將管理分為四個階段。稱之為計劃、執行、檢查和行動。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循環往復地運行,周而復始地進行。這樣子就是一個不斷推動原計劃的過程。我們認為這個可以運用在我們買房裡面。用PDCA應用到我們買房裡面去。效果會非常好。
很多人問我,你是怎麼能夠買到那麼多房子的。其實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按照計劃一套一套買下來的。我自己就是按照這個來做的,才達成這樣一個結果。所以我們認為這個計劃是所有一切的開頭。我們在第一節課花了很大的篇幅來告訴大家。因為我們要做的這件事情,並不是一個撿芝麻的事情,不是一件我買哪裡就可以的問題。而是件撿西瓜的故事。它是一個撿西瓜的故事,所以你必須用撿西瓜的方式方法步驟來應對它才容易成功。所以計劃是如此重要。我們稱之為價值百萬。
最後給大家送一個彩蛋:一個買房計劃的一個表。能夠輔助大家做一個買房的計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