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情緒消極,如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家長做法很重要

2020-12-12 育兒鋪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反映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脾氣特別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總是向周圍的人傳遞出一種消極的情緒。按理說小孩子的世界都是非常簡單的,他們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每天都非常開心,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卻總愛發脾氣呢?

育兒專家表示,因為孩子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沒有能力調節自己的脾氣,當遇到讓自己覺得不開心的事情時,就會把壞情緒全部發洩出來,這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低的表現。

寶媽晨晨:孩子只有三歲,動不動就發脾氣,還有暴力傾向,應該怎麼辦?

晨晨的兒子今年三歲了,晨晨發現兒子現在經常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每當家長沒有滿足兒子的要求與願望時,兒子就會發脾氣摔東西,甚至還會出現打人的現象

有一次晨晨發現兒子正在毆打另外一個小朋友,晨晨趕緊去阻攔兒子,並問兒子原因。兒子說是因為另外那個小朋友把他的玩具弄壞了,晨晨聽了之後非常生氣,並說就算不小心把你的玩具弄壞了,你也不應該打人啊。

雖然兒子只有三歲,但是小小年紀已經表現出來的暴力傾向,讓晨晨覺得非常可怕。晨晨覺得孩子脾氣這麼壞,一定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而且這麼小就有了暴力傾向,以後說不定會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和晨晨有一樣的苦惱,面對自己的孩子控制不好情緒,亂發脾氣的現象,也是束手無策。很多家長把孩子脾氣歸結於,孩子天生就這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1.受父母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孩子父母的脾氣不好,在家中經常吵架打架,總給孩子營造一種家庭會破裂的氛圍時,這種氣氛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也會慢慢地變成一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並且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事容易衝動,沒有辦法好好地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

2.不懂得表達情緒

育兒專家表示,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表達情緒的當孩子處於探索期的時候,一旦出現了事與願違的結果時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焦躁的情緒。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過來阻止孩子,會引發孩子情緒的不滿,並且對於幼兒來說他們缺乏健全語言表達能力,想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卻說不出來,也會出現哭鬧亂摔東西的現象。

3.處於叛逆期

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表示,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他們一共要經過三個叛逆期,第1個叛逆期是兩歲左右,第2個7歲左右,第3個是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叛逆期了,在這三個階段,孩子總喜歡挑戰家長的權威。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不聽話,總是和自己對著幹。

孩子脾氣總是不好,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1.用家長的脾氣影響孩子的脾氣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家長平時做事和說話時都會把自己的行為習慣間接地傳遞給孩子。如果家長在平時擁有一個好的脾氣,那麼也會影響到孩子。有些家長做事成熟穩重不慌張,孩子就會從家長身上繼承這樣的優點,而如果家長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不好造易怒,那麼孩子也會傳下承下來這些缺點。

2.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李紋瑾教授表示,孩子在0~3歲時沒有學會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對家長的需求得不到及時的回應,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控訴家長。這是因為孩子內心的想法,無法通過語言完全表達,出來家長也不會完全明白孩子的意思,就會讓孩子變得非常急躁,家長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來。幫助他們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3.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在孩子亂發脾氣亂摔東西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立馬去制止孩子,甚至會出言呵斥,把孩子大罵一頓,但是很少有家長會第一時間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其實當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解決他面臨的問題,先問問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經過良好的溝通之後,才能使孩子平復孩子的情緒。

孩子總發脾氣,也要學會情緒管理

1.讓孩子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探索這個世界時,遇到的困惑是最多的。當家長沒有及時給孩子解答,孩子就會亂發脾氣,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合理地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良情緒也不會積攢在孩子的內心,對孩子性格發展也不會造成影響。讓孩子知道如何合理髮洩的時候,就不會使用亂摔東西、動不動就哭這種方法來宣洩情緒了。

2.幫助孩子轉移不良情緒

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控制情緒都是非常難得,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要學會把不良情緒轉移。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能夠讓他開心的事情上面,比如說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看動畫片等等。

3.化消極為積極才是最重要的

管理情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消極情緒轉換為積極情緒,有些人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就很難從當中擺脫出來,而內心強大的人會把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不僅不會使自己墮落,而且還會激勵自己。當孩子受挫或者是內心沮喪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不良情緒只是短暫地,把他的情緒向積極方面引導。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兒時沒有學習好這項能力,導致他們長大之後就會受到不良情緒的困擾。不良情緒嚴重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工作以及生活狀態,甚至還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不良影響,所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關於如何幫助孩子管理不良情緒,大家還有其他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 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但是這些孩子真的自出生就有這樣糟糕的脾氣嗎?
  • 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在有壞情緒存在的情況下,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氣秉性也會朝著易怒敏感的方向發展。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王女士每次面對孩子的調皮行為,時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忍不住要吼叫幾句。上個周末,由於兒子早上不好好吃飯,沒有把牛奶喝完,王女士又忍不住大聲罵了幾句,然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失控,又一次去和兒子道歉。 這一幕經常在王女士家裡上演,雖然王女士發完脾氣給孩子道歉,但是兒子的脾氣卻變得暴躁。不僅僅在家中經常和父母發生矛盾,在幼兒園也時常和小朋友產生糾紛。
  • 家長脾氣暴躁、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可是要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脾氣暴躁的家長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溫柔耐心的孩子的。在脾氣暴躁,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庭中,孩子可能是什麼樣的呢?脾氣也很暴躁同樣是那個孩子,他很自卑敏感的同時,脾氣也很暴躁,做什麼事情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和他爸爸一樣,心裡很煩躁,很想通過大聲罵人或者打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又由於他的自卑敏感而不敢付諸行動,所以會搞一些小破壞,比如撕紙等行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 孩子情緒易燃易爆炸,家長巧用「油罐效應」,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都說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你們知道嗎?要說周邊的孩子誰的脾氣最大,我家小表弟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別說同齡的孩子,就是對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也絕不相讓。就是他爸媽在場該發的脾氣也絕不忍著,一開始他爸媽覺得沒什麼,畢竟孩子也挺辛苦,除了校內任務還有各種補習班任務,成績又優秀。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教你三步正確做法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由於年紀過小,不懂得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所以很容易被負面情緒所綁架。所以在生活當中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多變了,經常亂發脾氣讓父母非常煩躁。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父母就一定要注重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控制情緒。
  • 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的易怒、暴躁,卻很少有父母知道
    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有的孩子暴躁、易怒、情緒極端的,這樣的孩子讓家長頭疼。而且現在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情緒管控不好,小到1歲的,大到小學甚至是高中的,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呢?我們常聽到家長問怎麼做才能讓家裡1-2歲的孩子不亂發脾氣呢?
  • 小孩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多變,用情緒ABC理論調節孩子情緒!
    1、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缺位孩子本來年幼,對於自身的感情不像成年人理智,需要父母的引導。但是研究表明:父母關心的家庭教育中,對於孩子的情感方面僅僅只有11.93%。如此一來孩子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就缺位,順理成章,他們的管理情緒的能力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孩子從2歲開始,會迎來「小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小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想要搞清孩子紛繁複雜的情緒世界,讓他們學會控制脾氣,或許這些繪本可以幫到你。在孩子的世界裡,再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有其熟悉而固定的發展規律。一旦孩子認可的「世界」與現實發生衝突了,他們就會恐慌和發怒。這時,父母無論是斥責、懲罰,還是勸說、安慰,都只是在「告訴」孩子——你們的消極情緒不被接受。像貝拉媽媽,平靜地陪伴著孩子、接納孩子的「壞脾氣」、讓他們痛快地釋放出情緒,或許是幫助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的好方式。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3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總會打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發脾氣打人,就是因為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如果用打回去的方式,既不利於孩子情緒表達,也無法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導向。孩子3歲發脾氣時總會打人這裡打人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因為無法正確的表達情緒和需求,無法將情緒調節好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會出現打人的情況。雖然打人不對,但這也是孩子無疑是表達和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至少可以說明孩子沒有壓抑情緒。那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 若你很愛你的孩子,請教會他這2個情緒管理方法,成為情緒的主人
    所以我一直堅信只有積極主動地控制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情緒管理可以通過學習、自我調節等方式來實現,但是對於兒童來說,將會十分困難,尤其是理智腦尚未發育完全的3-6歲兒童,更是如此,那麼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呢?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 優勝教育幫您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2、情景模擬不同的情緒表達一些孩子在面對陌生狀況時變得緊張慌亂,稍有不順心便會情緒失控;另一些孩子不清楚哪些情緒會帶來正面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只能效仿大人的做法。這時,家長不妨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情緒。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總是被支配?學會這三招讓孩子「放晴」
    所以當解決不了時,本能的採用大哭等負面情緒宣洩。孩子負面情緒越來越多,脾氣越發難以控制,很大佔比是家長的"鍋" 。很多家長被孩子的負面情緒所支配,採用的是不合理的應對方法,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應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的錯誤做法:1、 哄小孩"不哭不哭,媽媽一會帶你去吃肯德基"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耳熟。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發小脾氣時,多數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哄。
  • 1歲半女兒發脾氣撿頭髮吃:不懂孩子情緒的家長,別怪孩子牛脾氣
    1歲半女兒發脾氣撿頭髮吃:不懂孩子情緒的家長,別怪孩子牛脾氣孩子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允許孩子發脾氣。當孩子鬧情緒,但引導孩子管理情緒顯得更為重要。但事實就是這樣,有很多的時候我們經常覺得自己的孩子問題多、脾氣大、暴躁、動不動就打人、罵人,講實在的,在這樣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孩子對情緒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會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吸收。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巧用「冷靜角」幫孩子管理情緒
    而這樣子的做法,反而讓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壞,因為在跟父母進行交流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發脾氣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交流方式,並且他能夠很快地達到成效,那麼基於這樣子的認知,孩子在跟父母交流的時候,自然就不再願意去選擇「作用不大」的和父母溝通,而是更願意選擇用自己的情緒去「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樣的方式當成是正確的,認為父母不「聽」自己的話就是錯的
  • 孩子亂發脾氣、攻擊他人,小心糟糕的情緒,讓孩子成為一個孤獨者
    2、家庭環境孩子最先在家庭中學習情緒,包括家人如何回應孩子情緒的方式,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以及家人之間是如何表達情緒的。如果父母本身都是易怒的類型,發起脾氣來扔東西、打人,言語攻擊,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學到這種暴力的處理辦法。
  • 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父母做好情緒管理,這些行為需注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性格與特點都會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做事風格與家長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一些家長情緒不好,自認為只是自己的問題,不會影響孩子,殊不知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變成了易怒體質。
  • 家長做不好「情緒管理」對孩子殺傷力多大?孩子:一生的心理陰影
    無獨有偶,幾年前一位媽媽用高跟鞋踢自己女兒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人們紛紛指責媽媽沒能給予孩子很好的理解和正面的教育等。這也是因為情緒過激,沒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才出現的行為。情緒失控容易引發暴力,所以說情緒管理很重要。關乎到我們個人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因而,在情緒管理的問題上,每一位家長都無法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