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建設籌集租賃住房5萬套(間)、政策性產權住房6萬套;老樓加裝電梯擬開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31件重要民生實事今年擬辦。今天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市政府關於2019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安排情況的報告。
自2015年以來,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已經連續5年列入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的重大事項。此次,為了徵集2019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線索,首次委託市統計局開展入戶問卷調查,徵求全市2400戶戶籍居民的建議,並通過分析市民服務熱線(12345)來電情況、吸收人民建議徵集成果等方式,力求全面、客觀掌握市民關注度高、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同時,還通過首都之窗、微博、微信等,向廣大市民發出徵集實事項目線索的公開信,收集意見建議4177件次,同比增長179.4%。並梳理可市「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提案,作為實事項目的重要來源和依據。
記者發現,不少意見和建議都以各種形式被採納和吸納。比如,根據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2019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中補充了「建設社會心理服務站」、「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等代表委員關心關注的實事項目。在徵求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的意見後,對「全面推進物業規範化管理」、「加強無燈道路路燈建設」等項目進行補充完善。此外,還邀請市民對實事初選項目進行網絡投票,根據投票結果將贊成率較低的項目進行刪減、合併。總體上看,項目平均贊成率達96.65%,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都有哪些內容入選了實事項目?記者了解到,其中,涉及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方面6件。主要包括新增幼兒園學位3萬個;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覆蓋學校新增100所;在市、區、街道(鄉鎮)三級政務服務大廳推行「一窗」綜合受理模式;新建並投入使用20家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和15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新建、改擴建46個鄉村衛生室;在街道、社區建設50個社會心理服務站(中心)等。
4件涉及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方面。主要包括建設籌集各類租賃住房5萬套(間)、政策性產權住房6萬套;開展群眾關注的物業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繼續穩步推進老樓加裝電梯工作,全年開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完成400個單位(小區)自備井置換和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等。
4件實事項目涉及提升生活便利性方面。主要包括建設提升基本便民服務網點1000個;創建200個「社區之家」;建設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改造提升公廁800座等。
4件涉及方便市民出行方面4件。主要包括開通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新機場線一期3條軌道新線;加快推進廣渠路東延道路工程建設,完成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和850公裡自行車道治理;實施100項疏堵工程,優化100處重點路口、立交橋區交通信號燈配時;開展無燈道路排查,完成100條無燈道路路燈建設等。
營造宜居環境方面共安排了3件。主要包括完成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200條示範背街小巷;整治1000個左右村莊的人居環境;新建10處休閒公園、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等。
豐富文體生活方面3件。主要包括開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2萬場;扶持不少於200家實體書店;在社區、公園及其他場所建設100公裡健走步道等。
保障公共安全方面4件。主要包括對28大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實現抽檢全覆蓋;新增70家外埠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產銷對接機制;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學校、託幼機構、養老機構食堂「陽光餐飲」工程建設任務;在全市新增併科學布設20個急救工作站等。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方面3件。主要包括開展低收入農戶幫扶;為2300戶特殊困難家庭提供助老、助殘、助教等救助幫扶,繼續提高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待遇;建立200個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為1萬名殘疾人提供社區和居家康復服務等。
記者了解到,待審議通過後,2019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安排將於3月1日向社會公布,並納入市政府專項督查,督促承辦單位早部署、早落實,讓群眾早受益。同時,還將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檢查實事項目落實情況。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楠
流程編輯: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