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2020-12-24 光明時評

  作者:蘆 靜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漸漸興起了一種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

  資料圖。來源:人民日報

  梳理發現,價格實惠、用餐便利、對外開放、兼具社區社交功能等種種特徵,不僅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舌尖上的美食」,還讓許多「老社區」重新煥發了活力,撐起了居民滿滿的幸福感。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其中建設社區食堂成為很多小區改造清單中的「必選項」。

  雖說「民以食為天」,但餐飲的學問卻不少。要建社區食堂,覆蓋哪些人群,價廉的同時能否做到物美,又如何與其他餐飲區別開?諸多細節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成立社區食堂、解決吃飯問題是居民的迫切需求,特別是許多老人不與子女一塊兒居住,隨著年齡的增長,買菜難、做飯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吃得舒心放心,應該是一件傾力辦好的民生實事。也因此,立足社區,打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就餐場所,用公益性贏得居民的「口碑」,成為了眾多社區食堂創立的初衷。

  食堂運營需要用房用人用材用料,建設難、運營難等「麻煩事」都多多少少出現過,但無論是地方政府部門,還是社區,或是開發商等市場主體,社區食堂的公益屬性都決定了其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利益,不能用簡單的資金投資回報率去衡量。這也意味著,要實現價廉物美,做到盈虧平衡,就需要在用餐人員劃定和運營模式上挖掘潛力、增加供給,寫好共建共享大文章。

  社區食堂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暖的是民心。它們在運營中的實踐也提醒著我們,要實現「微利可持續」,除了依靠外部「輸血」外,還需要引入更專業、更有效率的市場化運營力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好口碑贏得大市場。

  菜品可不必過於考究,裝修可不必豪華,服務可不必繁瑣,但居民放心和滿意不能搞變通、打折扣。只有堅持開源節流,精準對接各類人群的需求,社區食堂這項民心工程才能大放異彩,才有實現撬動更大社區服務市場的可能。辦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亦如此,需要以「繡花」功夫落細落小,將「人民」二字貫穿始終。(蘆 靜)

[ 責編:郝悅 ]

相關焦點

  • 【紀實】辦好這件民生實事 解決「銀髮族」上下樓梯難事
    辦好這件民生實事解決「銀髮族」上下樓梯難事渝北區「十三五」期間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綜述從平層到一樓13級、到二樓26胡瑾 攝民生糾結處,為政發力點。面對這一項民生實事,渝北區本著「推動不強迫、代辦不包辦」原則,主動扛起責任,耐心細緻指導,讓一個個老舊小區順利安裝上了電梯。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區已竣工294臺。
  • 【地評線】天府網評:「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貴在「實」
    【地評線】天府網評:「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貴在「實」四川在線-天府評論  作者:鄧尤福  2020-04-24 以辦好民生實事為立足點、
  • 【辦好民生實事】1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解決學生就餐問題
    「以前,我們都是在學校食堂排隊蒸飯,每天要自己帶菜,既浪費時間又麻煩。」近日,明通小學一年級學生彭歡說,現在好了,學校食堂建成了,每位同學都有地方吃飯了,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      近日,記者在明通小學食堂看見,嶄新的圓桌排列得十分整齊,食堂內外乾淨整潔,學生排隊打飯井然有序。
  • 東莞市厚街鎮2020年要辦好這10件民生實事!
    本次大會首次採取人大代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票決產生2020年厚街鎮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緊抓疫情防控不鬆懈,用情用心用力做好企業服務劉學聰在大會閉幕式上講話,當前,東莞市厚街鎮正處於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形勢新任務更需要鎮人大和各位代表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化危為機,切實推動各項工作。
  • 今年擬辦這31件重要民生實事!涉及居住等方面,哪些內容入選?
    擬建設籌集租賃住房5萬套(間)、政策性產權住房6萬套;老樓加裝電梯擬開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31件重要民生實事今年擬辦。今天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市政府關於2019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安排情況的報告。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 「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 「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
  • 2019年杭州環境集團全力辦好這10件實事
    杭州網記者 鄭媛 杭州網訊 增加末端垃圾分類處置設施、清潔直運淘汰國Ⅲ車輛、天子嶺景區向市民提供更多服務……3月14日,杭州市環境集團向社會公布了2019年十件實事。據悉,這個每天能「吃」掉5200噸的「大胃王」項目位於大江東臨江循環經濟產業園內,設計參數、指標優於歐盟2010標準,圍繞「民生、生態、協同、創新」四位一體發展戰略,以「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綠色化、國際化、循環化」為引領,融合「創新驅動、生態環保、特色文化」理念,將其建設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園,標誌著杭州固廢處置的重大提升。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雙合成娘家廚坊西峪社區食堂開門迎客
    冬日的晨曦若明若暗,為了給社區居民準備第一頓熱乎營養的早餐,開業當天清晨5點,太原雙合成掌門人辮子姐姐趙光晉便動身從榆次家中趕往西峪煤礦社區食堂,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未能熄滅趙光晉的熱情和鬥志,一到社區食堂,她便親自上手帶領員工製作美味菜餚。早7點,75歲的老人餘日和晨練後獨自走進食堂點餐,欣喜地成為社區食堂的第一位顧客。
  • 光明區人大代表入戶走訪 助力辦好民生微實事
    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燕麗 通訊員 黃俊珊 李玉婷)5月21日下午,光明區白花社區人大代表社區聯絡站開展入戶走訪徵集選民意見活動,光明區人大代表陳奕頻、白花社區黨委相關負責人走訪了轄區四位群眾代表,共同為民生微實事服務項目出主意。
  • 緊扣民生關切 推動辦好群眾所需所盼之事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目前,杭州60歲以上戶籍人口有174萬,約佔22%。全市有90%以上的老人更願意選擇居家養老。於躍敏說,市人大常委會在去年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題詢問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一是制定《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 讓百姓生活像花兒一樣丨把養老助殘民生實事辦成滿意暖心幸福工程
    今年以來,下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區民生實事項目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單」。下城發布推出「讓百姓生活像花兒一樣」特別報導,帶您了解下城如何聚焦「關鍵小事」,辦好「民生大事」。
  • 「民生微實事」彰顯民本情懷_圓桌快評_新蘇時評_蘇州新聞網
    張家港市於2018年啟動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截至目前,該市城市社區徵集項目建議1488個,經流程產生民生微實事項目967個,資金預算共約4577.96萬元。今年,經議事會商議、區鎮審核,共產生404個項目,包括242個工程類項目、162個服務類項目,徵集社區覆蓋率達100%,資金預算共約2061.03萬元,項目量、資金量均已超過前兩年水平。
  • 嶽塘區提前完成「三邊六老」重點民生實事
    11月18日,在嶽塘區霞城街道牡丹社區,90歲的低保戶張月秋看著家裡新增的T型沐浴扶手、坐便椅、防滑墊等一批適老化器具,內心滿是感動。今年,嶽塘區重點抓好包括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在內的養老服務工作,新建了5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成6個小區養老驛站,完成80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前完成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三邊六老」養老服務工程目標任務。
  • 上海這個社區食堂火了|民生十為
    浦東浦電路上人流熙攘,居民們發現,一個顏值頗高的社區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為此,濰坊社區食堂成立了社區食堂膳食委員會,由街道分管部門、職能部門、食堂運營單位、養老服務機構代表、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及志願者代表等組成,不定期檢查社區食堂餐品安全、衛生、質量,以及群眾滿意度等,充分發揮群眾自治力量,監督運營單位不斷提高服務品質。
  • 這件民生實事讓「銀髮族」上下樓梯不再難
    誰來主導、錢從哪兒來、低層住戶工作怎麼做……種種煩心事,讓這件民生實事成為不少老舊小區改造中難走的「最後一公裡」。民生關注處,為政發力點。2018年3月,隨著《渝北區老舊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渝北區拉開了老舊小區安裝電梯工作的序幕。面對這一項民生實事,渝北區本著「推動不強迫、代辦不包辦」的原則,主動扛起責任,耐心細緻指導,讓一個個老舊小區順利安裝上了電梯。
  • 新建安置房養老院學校 今年西湖區十大民生實事出爐
    2019-03-20 16: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趙路 通訊員 高靜瑋3月20日上午,西湖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經人大代表現場投票表決,2019年西湖區政府10件民生實事項目正式出爐。
  • 票決實事點亮民生福祉 專項監督助力落實落地
    2020年,我市市本級和13個區、縣(市)的人代會上,經由市和區、縣(市)人大代表票決,產生了兩級政府的民生實事項目141件。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充分體現了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要求,也高度契合市委關於著力補齊市域統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層治理、營商環境五塊短板的部署。
  • 開發區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全面推進
    今年初,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大力實施十件民生實事。目前,各項民生實事正穩步推進,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解決轄區房產項目遺留辦證問題。開發區高度重視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調度,確保年底前解決到位。改造城市公廁10座。目前,已完成10座城市公廁的改造。新增公交站點。
  • 辦好社區民生小事 積基層治理尺寸之功
    新都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社區這個離群眾最近的基本單元,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推動黨在基層根基更加牢固、社區治理更有活力、居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為特大城市基層治理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 社區小食堂:面積不大但用餐便利 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就餐問題
    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