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美則美矣韻猶未也?

2020-12-12 我從書中來

論一個人或事物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評價,——「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美則美矣,然缺內涵」,「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美則美矣,可惜虛妄」,「美則美矣,韻猶未也」......這諸多的不能全美到最後無不是回到孔子的「美則美矣,未盡善焉」,以及莊子的「美則美矣,而未大也」 這個終極方向上來了,孔子以為一個東西內聖配外王才算盡美盡善,莊子則說得更直接些,外在的可以統統不計較,內在的「德全」即大美。

文質彬彬,內聖外王,提是這樣提,但孔子更重視的其實也還是內質這一塊,以此,後來孟子得出過「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的結論。一個人內心澄明,性靈圓滿,底子充實,便是美。

一個人沒有達到這種真正的美之前,到他實在的功夫也下得夠多的時候,就會進入到一種「美則美矣,韻猶未也」的尷尬境地,這時候要繼續深修的話,途徑肯定不止一條,但如果要說能讓一般人也比較輕易可走下去的路,其實還真的不多,——讀書破萬卷這條路應該是算得上是最近的了。黃庭堅在《跋周子發帖》一文中論書法境界時就曾講道:「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臺、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書讀萬卷後,人心月明水澈,底氣十足,創造出的東西自然就外有形,內也不缺神韻。

這個原理在哪?書(此處的書當然多是指經典之書)讀萬卷其根本的作用是讓心變得足夠充實,足夠沉靜,當所讀的書厚積到某個生命升華機緣所出現的臨界點時,這時的沉靜,充實也就抵達了最深的一個境地,即忘書,忘我,歸於洗盡鉛華後的空明,也即莊子的「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也即老子的「道法自然」(也有神人通過靜坐,龜息,冥想等純修途徑直抵此境,只是這畢竟屬於少數)。

孩子在沒有分別心時,也就沒有美這個概念。那這時的他最喜歡跟哪類人一起玩兒呢?喜歡跟那種德損失得最少的,也即那種最樸素,最自然,最率性,最無藏的人玩兒,因為這樣的人最真,而真本身即是最大的美。

古人說「娶妻娶德」,這句話,我想放到那個時代都是不會過時的。即使是婚姻制度徹底消失了,有德者也必不孤,必有鄰(《論語·裡仁》:德不孤,必有鄰。《論語·為政》:為政以德,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有德者也必至足,至樂(《莊子·德充符》:「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相關焦點

  • 美則美矣 ,韻猶未也
    故此,《曹雪芹》雖然在音樂舞美上做到了好聽好看,卻少了些許內蘊的魅力與靈魂,讓人不禁要發出「美則美矣,韻猶未也」的感慨。
  • 王語嫣——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但是,她就是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王語嫣有著神仙姐姐的外貌,段譽見了她是神魂顛倒,根本不理木婉清和鍾靈,足見其美貌。只是一聲輕輕的嘆息,就能使段譽全身一震,怦怦心跳,熱血如沸,心神俱往。一聲嘆息便如魔咒一般勾了段譽之魂,及見其背影,只覺煙霞籠罩,恍入仙境。
  • 《延禧攻略》總的來說,我的感覺是: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總的來說,我的感覺是: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延禧攻略》「美」在服道化,「毫無靈魂」在劇本。首先我得肯定這個劇的服道化還是很順眼的,雖然有考據黨對服裝細節有爭論,但是單從表現來看還是很精緻的。所以我說這劇「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 像芭比娃娃一樣漂亮的楊穎,卻被網友評為「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楊穎自出道以來,一直負面纏身,圍繞她的不是整容就是無演技等話題,甚至網友評,她美則美矣,沒有靈魂。意思是這張臉很漂亮,但沒有故事,你覺得呢?像芭比娃娃一樣漂亮的楊穎,卻被網友評「美則美矣,沒有靈魂」!像芭比娃娃一樣漂亮的楊穎,卻被網友評「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 東方的李嘉欣,西方的海瑟薇,「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真正歸功於自然造化極美的女子,如同鳳毛麟角。極品女子並不多見,大多都出自於文人筆下,或電影屏幕之中。她們美的自然,美的脫俗,美的別致,她們曾經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現在已經被歲月珍藏。
  • 裡約借世軍會演繹奧運夢「美則美矣,了則未了」
    中新社裡約熱內盧7月24日電 題:世界軍人運動會:裡約奧運夢「美則美矣,了則未了」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升國旗儀式結束後,獲得獎牌的運動員會站到冠軍講臺上合影,那時你們可以到頒獎臺前拍,然後迅速回到這裡來。」
  • 四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禕:美則美矣,卻毫無靈魂
    苦心經營偶像包袱的鞠婧禕,就像她的外貌一樣:美則美矣,卻毫無靈魂。01鞠婧禕最開始在全網享有知名度,源於在某個時尚晚會上的表現。當晚她的「淚眼妝」頗具懷舊風,整個人的著裝打扮又仙又靈,仿若上個世紀的港風美人,讓不少網友頗為驚豔。
  • 《道德經》的「真善美」-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莊子: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路上行人看見她的樣子,都很同情她,並且認為她的這種姿態仍然很美。並惹人憐愛,經過路口的時候,西施的樣子正巧被東施看見了。她一邊看一邊默默記下西施難受時的姿態和動作。回到溪東後,她馬上模仿西施,用雙手捂住胸口,同時皺著眉頭。路上的人看見東施這副模樣,還以為來了什麼妖怪,都跑回家躲起來了。
  • 豆腐西施Monica:美則美矣開衫衛衣搭配手則
    美則美矣,了則未了,未盡善焉。一開始就是完美無可挑剔的東西這個時尚從來沒有過,後來居上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不斷地精進。入秋以來一直甘願被波點玩弄於股掌之間,開衫衛衣該是時候進行反擊了,圓圓的小米奇偷偷混入藍色之間,豈不妙哉。據說衛衣只要安靜的站在那裡,就能感受到不俗的氣質,此言果不虛傳,芳齡正好的女人穿著。
  • 通天帝國: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經濟觀察網 林安藍/文 看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回味了好幾天,這部片子我只能借用亦舒的一句話來形容:美則美矣,沒有靈魂。徐克的作品,畫面向來是唯美奇詭的。這一次也不例外。
  • 讀四書·論語丨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
    摘自:《論語·八佾第三·第二十六章》 原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朱子解讀:韶,舜樂。武,武王樂。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徵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湯放桀,惟有慚德,武王亦然,故未盡善。
  • 美則美矣,可惜太矮了!
    原標題:美則美矣,可惜太矮了!
  • 美則美矣,扛劇卻不行!李沁,到底缺什麼?
    美則美矣,扛劇卻不行!李沁,到底缺什麼?這是李沁在央視國慶晚會上的紅色連衣裙造型,很美,雖是清冷系的長相,但卻美出了嫵媚大氣的風情萬種。然而,如今美貌出圈的李沁,她的演藝事業,一直是有女主劇播出的狀態,卻始終未能憑藉作品拿獎或者增加實力度。
  • 美則美矣,兩長腿美女子地鐵站內劈叉被警告
    基本功紮實據悉,兩人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軌交公安處以行政警告,地鐵劈叉視頻已由帳號主人自行刪除,不過視頻平臺還未對此事做出反應。通過諸多昔日視頻可見,兩人對劈叉情有獨鍾,幾乎走到哪兒劈到哪兒,長腿和長發是讓人矚目的焦點,而每個視頻都是以大開大合的劈叉或踢腿結尾,美則美矣,千篇一律。
  • 演過貂蟬的四位女明星,前3位美則美矣,缺乏靈魂,只有她是經典
    這麼多年來,在不少影視劇當中也有對貂蟬這位人物的塑造和刻畫,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演出貂蟬的精髓,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各位貂蟬的風採,演過貂蟬的四位女明星,前3位美則美矣,缺乏靈魂,只有她是經典!在《武神趙子龍》中,古力娜扎也是飾演了貂蟬這一角色,在裡面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不過她雖然很好的詮釋出了貂蟬的美,但是在貂蟬的一些特質上,確實表現的不是很好,沉著冷靜不足,機敏聰慧也差一點,可以說是缺點靈魂,所以是只有美貌的空殼子。
  • 美女美則美矣,還能美得不一樣,這部武俠劇的群美圖陣容難再見
    美則美矣,還美得不一樣,光是看臉就給人很享受的感覺。比如說焦恩俊版《小李飛刀》,群美圖真是讓人至今覺得難忘,這樣的陣容也難以再現。臺灣第一美女蕭薔飾演的林詩音,當真是美啊。無論是扇子造型還是頭巾造型,都是美豔不可方物。蕭薔的身材很棒,線條分明,無論穿什麼衣服都是那麼漂亮。哭泣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活躍的身姿,都讓你全方位感受到什麼叫美人。
  • 《論語》求知|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3.25 子謂《韶》(1),「盡美(2)矣,又盡善(2)也」。謂《武》(3),「盡美矣,未盡善也」。【注釋】(1)楊伯峻:韶,舜時的樂曲名。(2)楊伯峻:美,可能指聲音言,善可能指內容言。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堯「禪讓」而來,故孔子認為「盡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討伐商紂而來,儘管是正義戰,依孔子意,卻認為「未盡善」。錢穆:盡美,指其聲容之表於外者。如樂之音調,舞之陣容之類。盡善,指其聲容之蘊於內者。乃指樂舞中所涵蘊之意義言。
  •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答:我們來解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為什麼會這樣呢?所以,老子就跟我們講:如果我們起了那些虛妄的分別心,在那裡立什麼標準,然後:這個叫做美,那個是醜;這個是好、那是壞;這是對、那是錯;這是善、那是惡。你用自我去界定的話,這個和諧的世界、完整的世界就被你切割得四分五裂。你就會活在很狹窄的世界,衝突、對立不斷的世界,這樣就形成苦,而且這個社會、家庭裡面也會衝突。
  • 老子曾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天和各位看官一起來分享出自《道德經》第二章中老子提到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單從這句話看,可能只有放在語境中,才能正確了解。接下來我們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世人對此兩句的理解誤解久矣。若要正確理解這兩句話,須跳出以人為中心的觀點來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意思是自然界中並沒有美醜之分,美與醜是以人的觀念標準來衡量的,是人類自己定的道,而非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