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子謂《韶》(1),「盡美(2)矣,又盡善(2)也」。謂《武》(3),「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釋】
(1)楊伯峻:韶,舜時的樂曲名。
(2)楊伯峻:美,可能指聲音言,善可能指內容言。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堯「禪讓」而來,故孔子認為「盡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討伐商紂而來,儘管是正義戰,依孔子意,卻認為「未盡善」。
錢穆:盡美,指其聲容之表於外者。如樂之音調,舞之陣容之類。盡善,指其聲容之蘊於內者。乃指樂舞中所涵蘊之意義言。
(3)楊伯峻:武,周武王時的樂曲名。
【譯文】
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論到《韶》,說:「美極了,而且好極了。」論到《武》,說:「美極了,卻還不夠好。」
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韶樂十分的美了,又十分的善。武樂十分的美了,但還未十分的善。」
陳曉芬譯文:孔子論《韶》樂,說:」音樂美極了,表現的內容好極了。」論《武》樂,說:「音樂美極了,但表現的內容則有不足。」
【求知】
錢穆先生講:韶,又作招,舜代樂名。武,周武王樂名。古說:帝王治國功成,必作樂以歌舞當時之盛況。舜以文德受堯之禪,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謂舜樂盡美又盡善,武樂雖盡美,未盡善。蓋以兵力得天一,終非理想之最善者。這個意見與楊先生的觀點一致,可供學者參考。
【參考文獻】
楊伯峻 《論語譯註》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