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紀錄片的迷人之處在於,它讓人坐在家裡,就可以細緻觀看普通人無法抵達的世界。說真的,有幾個人能潛到幾百米下的海底去看巨型章魚,又有幾個人可以有機會去高原上與雪豹並肩行走呢?
而說到自然紀錄片,世界上沒有誰比 BBC 做得更好。尤其近幾年來,叫好叫座的佳作一部接一部:《捕獵》(The Hunt(2015),《地球脈動2》(Planet Earth II,2016),《荒野間諜》(Spy In The Wild,2017),《藍色星球2》(The Blue Planet II,2017)……
幸運的是,由於國內一些視頻網站與 BBC 的合作,中國觀眾也得以第一時間接觸到這些世界一流的自然紀錄片,在豆瓣,近年的幾部重要作品都得到了9.5以上的評分,其中《地球脈動2》和《藍色星球2》的評分都高達 9.9。
近年來幾部最受歡迎的 BBC 自然「大片」
BBC 每年可能會播出多部自然紀錄片,但最重要的、投資最多的「重頭戲」,往往都會放在10月首播。2015年的《捕獵》,2016年的《脈動星球2》,2017年的《藍色星球2》,都是在10月份上線的。
2018 年,BBC 將繼續「發大招」,連續播出三部自然相關的紀錄片。其中,兩部是環境主題:「Drowning in Plastic」主要是進一步探討是塑料對環境的影響——這個問題曾 Blue Planet II 裡就有所展現;「The Truth About What You Wear」 則調查了服裝行業對環境和野生動物的影響。
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 BBC 2018 新片「Drowning in Plastic」劇照
第三部則是眾望所歸的「大製作」——「Dynasty」,繼續講述野生動物的故事,由《脈動星球2》原班人馬製作,涉及的「角色」將包括獅子,非洲野犬,黑猩猩,老虎和帝企鵝,看這些動物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或族群。上線時間不出意外的話就在10月份,解說者 BBC 剛剛確認,還是大家喜愛的 David Attenborough。
Dynasty 將聚焦動物族群內部的行為,一些「愛恨情仇」
至於明年2019年,播放計劃包括 Spy in the Wild 的續集,和 Equator from the Air——一部講述赤道生活的影片。
就在差不多一年前,為了向國外推廣自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2》,BBC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者調查了7500個來自包括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南非和澳洲(也就是BBC 節目可能會落地的國家)不同種族的對象,用上了先進的臉部追蹤技術,實時監控他們看電視時的表情,觀看節目的種類包括:新聞、電視劇、以及《脈動星球2》。
結果表明:看《地球脈動2》可以大幅減少人們的壓力和焦慮,讓人更快樂。參與調查的心理學教授 Dacher Keltner 教授認為,這種與自然的連接,讓人們變得注意力更集中,知覺更敏銳、更鎮定以及更有團隊精神。由此甚至可能帶動提升身體的健康。
科學背書的減壓影片了解一下
怎麼會有這種當代神話式的好事——無需花錢和精力,就能在頂尖專家的帶領下探索地球最美麗壯闊的角落和生物棲息地,還能順手獲得身心健康?一起來了解一下BBC 自然紀錄片——一種因為做起來太貴太難而幾乎無法被「山寨」的特殊存在吧。
英國廣播公司,也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BBC」, 對那些花錢最多、耗時最長、製作最精良的史詩級「大片」,有一個特殊的稱呼——「藍籌」(Blue Chip)紀錄片。
一部「藍籌紀錄片」,幾分鐘的鏡頭,背後可能是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拍攝,濃縮了自然界中最精彩的畫面、最驚心動魄的故事,是最難拍攝的一種影片,其昂貴和複雜程度以及對專業性的要求,讓它的製作門檻極高,世界上僅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可以製作這樣的影片,BBC 在其中屬於壓倒性的領先地位。
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幾部 BBC 紀錄片,也都是實實在在的藍籌影片。這些影片的主角通常都是大自然本身,遠離政治或地緣爭端,以人類最共通的情感為基礎——這樣的影片也更容易在英國以外爭取到更多的市場和觀眾。
《藍色星球2》劇照
與藍籌紀錄片相對的是「主持人紀錄片」。顧名思義,就是以一個或幾個主持人的個人視角為主線去講故事,這樣的影片通常對畫面的要求較低,製作起來比較容易,成本也更低。這種形式的紀錄片在 2000 年後一度非常受歡迎,代表作是美國探索頻道在2002年推出的《鱷魚獵手》,由 Steve Irwin主持。2000年前後,藍籌紀錄片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培養出來一批見多識廣的資深觀眾,這些觀眾既是推力,也某種程度上成了瓶頸,草原上的獅子打鬥和海洋上的海豚跳躍,無論這個鏡頭的背後有怎樣的艱辛,都不像一開始那樣吸引人了。像《鱷魚獵手》這樣更具娛樂性和親和力的主持人紀錄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鱷魚獵手」Steve Irwin
但很快,電影製作迎來了大幅度的技術和講述方式的革新,藍籌紀錄片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觀眾。
曾擔任《脈動星球》(2001)助理製片人和《脈動星球2》製片人 的 Tom Hugh-Jones ,在一次採訪中非常細緻的講解了技術革新對自然紀錄片帶來的變化:首先是各種陀螺穩定器的出現,讓攝製組能夠拍攝一些以前完全沒法實現的有機動態鏡頭,以及在一些艱苦或不平坦的環境中完成長鏡頭的拍攝;
二,現在大多數高端相機都有預錄功能,可以記錄按下快門前的瞬間,這使得攝影師能夠拍下一些意料外的精彩鏡頭,比如突然躍出水面的海豚,或者飛過眼前的蜂鳥;
三,相機感光度的提高,也是一個重大進步。在弱光的自然環境裡,在夜晚環境裡,我們無需打光(這通常會使拍攝對象受驚),就能拍下不錯的鏡頭,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四,超高速攝像機和延時攝像技術也讓拍攝一些人們肉眼看不見的運動變得簡單了許多;
最後,無人機。這為自然紀錄片的拍攝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無人機和遙控攝像機的技術將不斷進步,也讓我們能夠一步步的實現之前無法實現的拍攝角度。
但同時 Hugh-Jones 也表示,這些新技術讓我們的拍攝手法變得更多樣,但攝製組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輕鬆。「我依稀還記得那些只要帶一個16毫米攝像機,一些膠捲,一個三腳架和一袋子鏡頭就能出門的日子。你在當場無法回看拍過的鏡頭,只能全部拍完以後回到辦公室衝洗膠捲以後才能知道自己拍了什麼。對,確實,你得從早拍到晚,但是一旦太陽落山,你就沒什麼要做的了。」,Hugh-Jones回憶道,「現在,你要是出門的行李不超過40個,那已經等於輕裝上陣了,你要花許多許多時間用於管理器材、處理讀取文件、回看素材……無休無止。但懷舊並不是選項,我們沒法回到過去,你只能不停的推進向前,找到新的講故事的方式,拍到好的鏡頭。」
技術的革命,給 BBC 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一系列巨大成功。《藍色星球2》是 BBC 在 2017 年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起收視率也超過了上一年的自然「大片」《地球脈動2》,成為 BBC 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自然紀錄片。根據統計,第一集得到了1410萬以上的收視次數,過去5年中排名第三,前兩名是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和2016年的英國烘焙大賽決賽。BBC 的自然歷史部門的委派主管 Tom McDonald 認為,《藍色星球2》激勵了所有的電視紀錄片工作者,標誌著「BBC 對環境問題發揮了實際的影響力」。
《藍色星球2》貢獻了許多美到令人窒息的鏡頭:
《藍色星球2》耗時 4 年,水下拍攝的素材長達 6000 多個小時,最終剪輯出 7 集。《藍色星球 2》花了許多篇幅表現人類行為和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比如一隻不明所以的信天翁把塑料垃圾餵給自己的雛鳥,解說人 David Attenborough 說,這部影片展示了為什麼人們需要行動起來,改變使用和處理塑料用品的方式。
除了技術的提升,嶄新的敘述方式也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比如《荒野獵人》—— BBC 在2017年初推出的另一部關於動物的紀錄片,為了記錄下動物在族群生活中最真實的裝填,導演 John Downer 製作了三十幾個隱藏在動物模型身體裡的攝像機,並把它們安插到自然界中去做「間諜」。
《荒野獵人》是 BBC 在2017年初推出的另一部關於動物的紀錄片
不得不介紹一下 BBC 自然紀錄片最重要的「傳統」—— David Attenborough 爵士極有辨識度的話外音解說。今年已經 92 歲的 Attenborough,本身是一位優秀的自然博物學家,也是探險家、旅行家、作家和電視從業者,被人們稱為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也被認定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多年來,他與 BBC 的製作團隊一起,實地探索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
Sir David Attenborough
是他,幫助建立和推動了 BBC 自然歷史事業部的發展,我們當下所看到的所有出自 BBC 的自然紀錄片,都是由這個部門製作產出的。2017年,自然歷史事業部剛剛慶祝了成立 60 周年紀念。
出人意料的是,在 BBC 另一部有關自然科學史的新紀錄片「People of Science」 中,92歲但依然頭腦敏銳的 Attenborough 將第一次出現在鏡頭裡,與 Brian Cox 教授一起,回顧和介紹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學家。
兩人將討論達爾文之後的科學界,六集的系列紀錄片,《萬物簡史》等一系列科普旅行類暢銷書的作家 Bill Bryson,英格蘭的醫學主席 Dame Sally Davies 也將作為嘉賓出場。
BBC 出品的所有自然紀錄片,都是出自位於布裡斯託的 BBC 自然歷史部(NHU)。該部門創立於1957年,隸屬 BBC 旗下,專門從事製作自然歷史紀錄片(包括野生動植物、天文地理、人體醫學、科學技術等),現在,它是世界野生動物影片的最大生產商,主宰著全球自然歷史節目市場。
NHU建立之初,就像一個科學家的俱樂部,聚集的都是動物學家,用攝影機記錄棲息地中的動物生活習性本來就是動物學的方法之一,動物學家們在工作中逐漸獲得影片製作、導演和剪輯的經驗,從而成為紀錄片工作者——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個自然紀錄片界的「霍格沃茲學校」
2007年 在 NHU 50周年時某雜誌製作的專題
但即使是 BBC,也無力獨自承擔巨額成本,需要國際投資、聯合製作。近年來,中國的視頻網站也看好紀錄片市場,成為 BBC 的出資和合作方。自2016年起,騰訊視頻就與 BBC Worldwide 達成協議,在中國獨家放映 BBC 的紀錄片。2016年的《地球脈動2》和2017年的《藍色星球2》,騰訊都是跟英國本土同時上線的。
騰訊也以投資的方式參與了《藍色星球2》的拍攝,並成為出品方,目前這部影片在騰訊視頻的點擊量已經超過2.4億次。愛奇藝也與 BBC 達成了合作協議,國內觀眾也同樣可以在這家視頻網絡平臺上觀看包括《荒野獵人》在內的一系列 BBC 紀錄片。
圖片來源:bbc.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