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成立於192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其出產的紀錄片因極高的品質深受各國觀眾的喜愛,其中自然類題材的紀錄片,以優美的畫面、詳實的資料、迷人的解說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拍攝此類紀錄片往往需要耗時數年花費千萬英鎊,動用上百人的攝製團隊。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拍攝團隊辛勤、嚴謹、敬業到近乎於自虐,才讓我們有幸領略到了地球之美、自然之魅,創造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此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領略地球之美 不可不看的BBC自然紀錄片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七部,其中一些曾經被中央電視臺引進並在紀錄片頻道播出,另外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搜索BBC+片名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當然如果有條件,希望大家可以找高清版在大屏幕上觀看效果更加震撼。
《生命》——記錄生命之美
《生命》
2009年是偉大的生物學家、物種起源的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為此BBC特別製作了紀錄片《生命》。《生命》分為十集,每集的片長大約為一小時,分為50分鐘的正片和10分鐘的拍攝花絮。據英國媒體報導,《生命》耗時四年拍攝耗資千萬英鎊。
看點:
從微小的昆蟲到身形巨大的虎頭鯨,從炎炎的赤道到白雪皚皚的地球兩極,《生命》共記錄了大自然中130多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全高清的視頻質量精益求精的拍攝技術,讓《生命》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而且也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絕美的攝影作品。
十集名稱:
《生命的挑戰》《爬行和兩棲動物》《哺乳動物》
《魚類》《鳥類》《昆蟲》《獵手與獵物》
《深海生物》《植物》《靈長類》
精彩畫面: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2009年不僅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同時也是《物種起源》發表150年的時間,紀念這些是BBC拍攝《生命》的初衷。為了表達上述主題,《生命》展現了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以及它們為了生存而進化出的各種各樣神奇的令人驚嘆的習性和本領。
《地球脈動》——帶你了解地球種種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在2006年三月份首播,這部紀錄片共11集,每集的時長在40-50分鐘左右,歷時五年才拍攝完成,據悉共動用四十餘位攝影師分別前往兩百多個地點拍攝,雖然並沒有公布拍攝經費,但是相信不會比我們之前介紹的《生命》低,正是因為這樣大量的嚴謹的拍攝,才為我們帶來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拍攝過程中動用了超高速攝像機、直升飛機等各種設備,以確保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間。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在紀錄片頻道首播,擔任中文配音的是著名配音員李易(2013年去世)。關於配音,筆者身邊的朋友有些喜歡英文原聲有人喜歡中文配音,其實並無高低之分只能說各有所愛。
看點:
首次通過空中拍攝捕捉到了狼群追逐獵物的畫面。首次使用長鏡頭拍攝到喜馬拉雅山脈雪豹的野外特寫。一百多支雨傘旗魚的獵食畫面。從空中和陸地兩方面拍攝獅子獵殺羚羊的畫面……
十一集名稱:
《兩極之間》《雄偉高山》《淡水資源》《洞穴迷宮》
《奇幻沙漠》《冰封世界》《遼闊平原》《季節森林》
《富饒叢林》《多樣淺海》《無垠深海》
精彩畫面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
為了拍攝這些精彩的畫面,攝影師和工作人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用時一年的時間拍攝南極企鵝,深入地下水系幾十公裡,甚至在蝙蝠的糞堆裡一待就是幾個月。從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從喜馬拉雅的山脈到非洲的大草原,攝製組跋涉數千公裡也許只為捕捉一格精彩的畫面。
《冰凍星球》——帶你深入極地世界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於2011年10月份在BBC高清頻道首播共七集。這部紀錄片是BBC與探索頻道以及英國公開大學聯合製作的,有著「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之稱的大衛.愛登堡爵士擔任旁白。攝製組耗時五年才完成這部記錄極地自然面貌的鴻篇巨製,這部片子在2012年的一月份登陸央視九套紀錄片頻道,擔任配音工作的是筆者非常喜歡的李易。
冰冷的海洋和惡劣的氣候將南北兩極與世界上其他地區隔離開來,雖然我們都知道南北兩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也知道北極熊和企鵝這兩種動物,但是這片地區對我們依然是如此的神秘莫測。《冰凍星球》這部紀錄片為我們全景呈現了南北極的四季變化以及生活在這裡的有趣生物,地球變暖對南北極以及生活在這片地區物種造成的深遠影響。
七集名稱:
《世界的盡頭》
《極地之春》《極地之夏》《極地之秋》《極地之冬》
《最後的邊疆》《融合中的冰凍星球》
看點:
北極熊一家在北極四季變化中的不同生活軌跡;鬚鯨被虎鯨獵殺,驚心動魄的生死追逐持續兩個小時;企鵝母親保護小企鵝以避免其被賊鷗獵食;生活在極地地區的生物如何度過漫漫寒冬;人類在這些極寒之地如何生活以及開展科研活動的情況。
精彩畫面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歷時五年的時間,在南北兩極以及附近海域的惡劣環境下進行拍攝,很多場景還是寒冷的水下,拍攝難度可想而知。而正是因為拍攝團隊的敬業精神,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精彩的極地紀錄片,很多場景都是首次拍攝到。
《鳥瞰地球》——以上帝視角觀察地球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是BBC繼《冰凍星球》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拍攝周期三年共六集,這部紀錄片從鳥類的視角展現了我們從未曾領略的地球另一面,也展現了各種各樣的鳥類有趣的生活畫卷。飛翔是人類始終不變的追求,你是否曾想過當我們可以像鳥類一樣任意翱翔,眼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鳥瞰地球》將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現在讓我們跟隨鳥類的步伐,一起領略地球之美吧。
六集名稱:
《北美洲》《非洲》《歐洲》
《南美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展翅高飛》
看點:
以鳥類的視野觀察世界,我們得以全新的視角俯瞰這片美麗大地,欣賞到了一幕一幕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人類都市。在這部片子裡,我們可以看到鳥類覓食、求偶、爭鬥,在它們千萬裡的遷徙途中,從空中領略到陸地和海洋生物的不同面貌。
精彩畫面: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為了完成拍攝,攝製組動用了滑翔機、遙控飛機、帶有攝像機的模型甚至是人工馴養的鳥類,以全新的視角俯瞰地球。讓我們以鳥類的視角,穿越高山大海目睹雄偉壯麗。
《非洲》——野性之美動物之魅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這部紀錄片是由《生命》原班人馬打造的,這次他們將鏡頭對準了古老、生機勃勃的非洲大陸。撒哈拉沙漠、大草原、剛果雨林,讓我們跟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遊覽這篇神奇的大陸。其實長頸鹿、犀牛、河馬、獅子、大象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從小我們就在《動物世界》裡聽著趙忠祥老師娓娓道來。但BBC就是BBC,非洲這個有些老舊的題材在專業的攝製團隊手裡又一次煥發了新的活力。六集《非洲》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非洲生物世界。
六集名稱:
《卡拉哈裡沙漠》《非洲大草原》《剛果》
《好望角》《撒哈拉沙漠》《非洲的未來》
看點:
雄性長頸鹿為了爭奪領地進行「甩脖」互毆,非常罕見的河馬夜間集體活動,大象群體的追逐嬉戲,沙漠銀蟻非常奇特的捕食。非洲大地的廣闊絢麗在攝製組的鏡頭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呈現。
精彩畫面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不僅給人帶來了視角享受還是聽覺上的享受,大段落的交響樂恰到好處的配合畫面慢慢展開。比如長頸鹿為了爭奪領地戰鬥,慢動作畫面配合慷慨激昂的音樂,讓我們很好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殘酷和生命的勇氣。從《非洲》中我們看到了攝製團隊的專業和敬業,比如為了拍攝生性孤僻的河馬的夜間社交活動,攝製組動用了先進的弱光拍攝裝備。為了拍攝非洲銀蟻的珍貴畫面忍受高溫拍攝數十天(銀蟻只在中午活動很短時間)。
《黃石國家公園》——第一個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1872年3月1日被正式命名為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大部分位於懷俄明,在這裡不僅有讓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多達千餘種動物在此繁衍生息。為此BBC的攝製組用三集共150分鐘的時間,向世人展示了黃石國家公園的美麗與活力。
三集名稱:《寒冬》《酷夏》《金秋》
看點:
黃石國家公園絢麗的自然景觀火山、溫泉、森林,各種動物在這裡生存的故事,特別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如何生存。
精彩畫面: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隨著赴美籤證的放寬,越來越多的國人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黃石國家公園也是很多赴美旅遊的國人必去的景點。筆者建議大家在去之前抽空看看這個紀錄片,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畫面還能提前做做攻略,特別適合深度遊的朋友。
《人類星球》——人類與自然和諧之道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一直都是這個星球上適應能力最強的生物,此次BBC的攝製組前往了世界80多個地區,拍攝了一部八集紀錄片,記錄了人類在地球不同環境下的生活,集中探討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這也是BBC首次打造關於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活動的紀錄片。中央電視臺與2012年引進,從當年的4月29日開始每天一集播放。
攝製組深入海洋、極地、山脈、沙漠等極端的環境中,詳細而優美的記錄了人類在這些極端地區既與自然抗爭生存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形。最後一集我們回到了人類的「叢林」城市,但這些我們刻意營造出來的與自然分割的地方,自然也是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八集名稱:
《海洋》《沙漠》《極地》《叢林》
《山區》《草原》《河流》《城市》
看點:
在《海洋》這一集中,「水下獵人」不藉助任何潛水工具在水下20米深的地方停留5分鐘捕魚。《沙漠》中圖布族人以婦女和兒童組成的駝隊尋找沙漠中唯一的水源。《極地》中因紐特人在退潮以後冒著生命危險在海冰下面採集貝類。《叢林》裡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科羅威人在三十多米高的樹上蓋房安家……
精彩畫面: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另外在每集的正片之後大概還有10分鐘的花絮,主要是介紹製作團隊的拍攝以及一些人物的採訪也是非常具有看點的。《人類星球》帶我們走出鋼鐵叢林,讓我們了解到人類與自然其實是可以和諧共處的。
總結:
BBC的紀錄片製作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甚至是冒著生命的危險,耗時數年千萬巨資製作了這些可以被奉為經典的紀錄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所生活的星球以及星球上的生物,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此像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世界那麼大,他們去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