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地球之美 不可不看的BBC自然紀錄片

2020-12-20 中關村在線

1《生命》——記錄生命之美

  英國廣播公司(BBC)成立於192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其出產的紀錄片因極高的品質深受各國觀眾的喜愛,其中自然類題材的紀錄片,以優美的畫面、詳實的資料、迷人的解說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拍攝此類紀錄片往往需要耗時數年花費千萬英鎊,動用上百人的攝製團隊。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拍攝團隊辛勤、嚴謹、敬業到近乎於自虐,才讓我們有幸領略到了地球之美、自然之魅,創造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此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領略地球之美 不可不看的BBC自然紀錄片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七部,其中一些曾經被中央電視臺引進並在紀錄片頻道播出,另外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搜索BBC+片名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當然如果有條件,希望大家可以找高清版在大屏幕上觀看效果更加震撼。

《生命》——記錄生命之美


《生命》

  2009年是偉大的生物學家、物種起源的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為此BBC特別製作了紀錄片《生命》。《生命》分為十集,每集的片長大約為一小時,分為50分鐘的正片和10分鐘的拍攝花絮。據英國媒體報導,《生命》耗時四年拍攝耗資千萬英鎊。

看點:

  從微小的昆蟲到身形巨大的虎頭鯨,從炎炎的赤道到白雪皚皚的地球兩極,《生命》共記錄了大自然中130多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全高清的視頻質量精益求精的拍攝技術,讓《生命》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而且也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絕美的攝影作品。

十集名稱:
  《生命的挑戰》《爬行和兩棲動物》《哺乳動物》
  《魚類》《鳥類》《昆蟲》《獵手與獵物》
  《深海生物》《植物》《靈長類》 

精彩畫面: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生命》(圖片源自網絡)

  2009年不僅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同時也是《物種起源》發表150年的時間,紀念這些是BBC拍攝《生命》的初衷。為了表達上述主題,《生命》展現了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以及它們為了生存而進化出的各種各樣神奇的令人驚嘆的習性和本領。

2《地球脈動》——帶你了解地球種種

《地球脈動》——帶你了解地球種種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在2006年三月份首播,這部紀錄片共11集,每集的時長在40-50分鐘左右,歷時五年才拍攝完成,據悉共動用四十餘位攝影師分別前往兩百多個地點拍攝,雖然並沒有公布拍攝經費,但是相信不會比我們之前介紹的《生命》低,正是因為這樣大量的嚴謹的拍攝,才為我們帶來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拍攝過程中動用了超高速攝像機、直升飛機等各種設備,以確保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間。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在紀錄片頻道首播,擔任中文配音的是著名配音員李易(2013年去世)。關於配音,筆者身邊的朋友有些喜歡英文原聲有人喜歡中文配音,其實並無高低之分只能說各有所愛。

看點:

  首次通過空中拍攝捕捉到了狼群追逐獵物的畫面。首次使用長鏡頭拍攝到喜馬拉雅山脈雪豹的野外特寫。一百多支雨傘旗魚的獵食畫面。從空中和陸地兩方面拍攝獅子獵殺羚羊的畫面……

十一集名稱:
  《兩極之間》《雄偉高山》《淡水資源》《洞穴迷宮》
  《奇幻沙漠》《冰封世界》《遼闊平原》《季節森林》 
  《富饒叢林》《多樣淺海》《無垠深海》

精彩畫面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絡)


《地球脈動》(圖片源自網)

  為了拍攝這些精彩的畫面,攝影師和工作人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用時一年的時間拍攝南極企鵝,深入地下水系幾十公裡,甚至在蝙蝠的糞堆裡一待就是幾個月。從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從喜馬拉雅的山脈到非洲的大草原,攝製組跋涉數千公裡也許只為捕捉一格精彩的畫面。


3《冰凍星球》——帶你深入極地世界

《冰凍星球》——帶你深入極地世界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於2011年10月份在BBC高清頻道首播共七集。這部紀錄片是BBC與探索頻道以及英國公開大學聯合製作的,有著「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之稱的大衛.愛登堡爵士擔任旁白。攝製組耗時五年才完成這部記錄極地自然面貌的鴻篇巨製,這部片子在2012年的一月份登陸央視九套紀錄片頻道,擔任配音工作的是筆者非常喜歡的李易。

  冰冷的海洋和惡劣的氣候將南北兩極與世界上其他地區隔離開來,雖然我們都知道南北兩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也知道北極熊和企鵝這兩種動物,但是這片地區對我們依然是如此的神秘莫測。《冰凍星球》這部紀錄片為我們全景呈現了南北極的四季變化以及生活在這裡的有趣生物,地球變暖對南北極以及生活在這片地區物種造成的深遠影響。

七集名稱:

《世界的盡頭》
《極地之春》《極地之夏》《極地之秋》《極地之冬》
《最後的邊疆》《融合中的冰凍星球》

看點:

  北極熊一家在北極四季變化中的不同生活軌跡;鬚鯨被虎鯨獵殺,驚心動魄的生死追逐持續兩個小時;企鵝母親保護小企鵝以避免其被賊鷗獵食;生活在極地地區的生物如何度過漫漫寒冬;人類在這些極寒之地如何生活以及開展科研活動的情況。

精彩畫面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冰凍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歷時五年的時間,在南北兩極以及附近海域的惡劣環境下進行拍攝,很多場景還是寒冷的水下,拍攝難度可想而知。而正是因為拍攝團隊的敬業精神,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精彩的極地紀錄片,很多場景都是首次拍攝到。


4《鳥瞰地球》——以上帝視角觀察地球

《鳥瞰地球》——以上帝視角觀察地球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是BBC繼《冰凍星球》之後推出的又一部紀錄片力作。拍攝周期三年共六集,這部紀錄片從鳥類的視角展現了我們從未曾領略的地球另一面,也展現了各種各樣的鳥類有趣的生活畫卷。飛翔是人類始終不變的追求,你是否曾想過當我們可以像鳥類一樣任意翱翔,眼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鳥瞰地球》將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現在讓我們跟隨鳥類的步伐,一起領略地球之美吧。

六集名稱:
  《北美洲》《非洲》《歐洲》
  《南美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展翅高飛》

看點:

  以鳥類的視野觀察世界,我們得以全新的視角俯瞰這片美麗大地,欣賞到了一幕一幕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人類都市。在這部片子裡,我們可以看到鳥類覓食、求偶、爭鬥,在它們千萬裡的遷徙途中,從空中領略到陸地和海洋生物的不同面貌。

精彩畫面: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鳥瞰地球》(圖片源自網絡)

  為了完成拍攝,攝製組動用了滑翔機、遙控飛機、帶有攝像機的模型甚至是人工馴養的鳥類,以全新的視角俯瞰地球。讓我們以鳥類的視角,穿越高山大海目睹雄偉壯麗。


5《非洲》——野性之美動物之魅

《非洲》——野性之美動物之魅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這部紀錄片是由《生命》原班人馬打造的,這次他們將鏡頭對準了古老、生機勃勃的非洲大陸。撒哈拉沙漠、大草原、剛果雨林,讓我們跟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遊覽這篇神奇的大陸。其實長頸鹿、犀牛、河馬、獅子、大象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從小我們就在《動物世界》裡聽著趙忠祥老師娓娓道來。但BBC就是BBC,非洲這個有些老舊的題材在專業的攝製團隊手裡又一次煥發了新的活力。六集《非洲》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非洲生物世界。

六集名稱:

  《卡拉哈裡沙漠》《非洲大草原》《剛果》
  《好望角》《撒哈拉沙漠》《非洲的未來》

看點:

  雄性長頸鹿為了爭奪領地進行「甩脖」互毆,非常罕見的河馬夜間集體活動,大象群體的追逐嬉戲,沙漠銀蟻非常奇特的捕食。非洲大地的廣闊絢麗在攝製組的鏡頭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呈現。

精彩畫面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圖片源自網絡)

  《非洲》不僅給人帶來了視角享受還是聽覺上的享受,大段落的交響樂恰到好處的配合畫面慢慢展開。比如長頸鹿為了爭奪領地戰鬥,慢動作畫面配合慷慨激昂的音樂,讓我們很好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殘酷和生命的勇氣。從《非洲》中我們看到了攝製團隊的專業和敬業,比如為了拍攝生性孤僻的河馬的夜間社交活動,攝製組動用了先進的弱光拍攝裝備。為了拍攝非洲銀蟻的珍貴畫面忍受高溫拍攝數十天(銀蟻只在中午活動很短時間)。


6《黃石國家公園》——第一個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第一個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1872年3月1日被正式命名為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大部分位於懷俄明,在這裡不僅有讓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多達千餘種動物在此繁衍生息。為此BBC的攝製組用三集共150分鐘的時間,向世人展示了黃石國家公園的美麗與活力。

三集名稱:《寒冬》《酷夏》《金秋》

看點:

  黃石國家公園絢麗的自然景觀火山、溫泉、森林,各種動物在這裡生存的故事,特別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如何生存。

精彩畫面: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黃石國家公園》(圖片源自網絡)

  隨著赴美籤證的放寬,越來越多的國人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黃石國家公園也是很多赴美旅遊的國人必去的景點。筆者建議大家在去之前抽空看看這個紀錄片,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畫面還能提前做做攻略,特別適合深度遊的朋友。


7《人類星球》——人類與自然和諧之道

《人類星球》——人類與自然和諧之道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一直都是這個星球上適應能力最強的生物,此次BBC的攝製組前往了世界80多個地區,拍攝了一部八集紀錄片,記錄了人類在地球不同環境下的生活,集中探討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這也是BBC首次打造關於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活動的紀錄片。中央電視臺與2012年引進,從當年的4月29日開始每天一集播放。

  攝製組深入海洋、極地、山脈、沙漠等極端的環境中,詳細而優美的記錄了人類在這些極端地區既與自然抗爭生存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形。最後一集我們回到了人類的「叢林」城市,但這些我們刻意營造出來的與自然分割的地方,自然也是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八集名稱:
  《海洋》《沙漠》《極地》《叢林》
  《山區》《草原》《河流》《城市》

看點:

  在《海洋》這一集中,「水下獵人」不藉助任何潛水工具在水下20米深的地方停留5分鐘捕魚。《沙漠》中圖布族人以婦女和兒童組成的駝隊尋找沙漠中唯一的水源。《極地》中因紐特人在退潮以後冒著生命危險在海冰下面採集貝類。《叢林》裡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科羅威人在三十多米高的樹上蓋房安家……

精彩畫面: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人類星球》圖片源自網絡

  另外在每集的正片之後大概還有10分鐘的花絮,主要是介紹製作團隊的拍攝以及一些人物的採訪也是非常具有看點的。《人類星球》帶我們走出鋼鐵叢林,讓我們了解到人類與自然其實是可以和諧共處的。

總結:

  BBC的紀錄片製作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甚至是冒著生命的危險,耗時數年千萬巨資製作了這些可以被奉為經典的紀錄片,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所生活的星球以及星球上的生物,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此像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世界那麼大,他們去記錄。

相關焦點

  • 如果說地球還有一個次元,那一定是在BBC自然紀錄片裡
    自然紀錄片的迷人之處在於,它讓人坐在家裡,就可以細緻觀看普通人無法抵達的世界。說真的,有幾個人能潛到幾百米下的海底去看巨型章魚,又有幾個人可以有機會去高原上與雪豹並肩行走呢?而說到自然紀錄片,世界上沒有誰比 BBC 做得更好。
  • 國產自然紀錄片《蔚藍之境》火了!
    位於山東半島黃海之濱的榮城,每年有2千隻大天鵝在這裡越冬,它們再次集群,白色的羽毛如同雪一般……在攝製組的鏡頭之下,這些畫面幾乎每一幀都美得令人屏住呼吸。    《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
  • 豆瓣評分超9.5,這些自然紀錄片大作,你看過了嗎?
    都將為您呈現出它們最鮮為人知的神秘一面,在這些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為是根本不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地方,卻隱藏著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美麗,那就是生命之美。第二名:《藍色星球》2季《藍色星球》分為2季,2001年上線的《藍色星球1》10小集和2017年上線的《藍色星球2》7集共17集。兩部紀錄片都以無垠海洋為拍攝主題,從各個角度,不同生物來展現這個星球上最為生機勃勃的一面。
  • 《地球脈動》拍到第二部,BBC如何像拍大片一樣拍紀錄片?
    BBC 的自然紀錄片Planet Earth (中文譯名《地球脈動》)第二季一經播出就被譽為神作。這幾乎是一件可以預見到的事情:一方面,BBC 的紀錄片素來就保持著一流的水準,可以說「BBC 出品必屬精品」,另一方面,2006 年《地球脈動》第一季的轟動就讓人們見識到了這個系列可能會達到的高度。
  •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感受地球之美
    由法國地質學會主席派屈克·德韋弗撰寫的《地球之美》即將上市。這部年度重磅之作,由五大權威機構提供資料,記錄了200個改寫地球命運的時刻,呈現46億年漫長的地球史,堪稱「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翻開這本書,就如同乘上時光穿梭機,親身經歷這顆美麗星球令人驚嘆的階段。
  • 一部帶你領略海洋生物的自然紀錄片——《蔚藍之境》
    清晰可見的畫面下,是蔚藍無垠的深海,奇妙未知的生物,每一幀畫面都讓人美得窒息。這部紀錄片的足跡從海面冰封的渤海灣,一路走到四季分明的黃海、東海,再到長夏無冬的南海,每一個鏡頭都是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讓我們領略到自然萬物的神奇與生命的不息。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 5部頂級精品BBC紀錄片,看著就是一種視覺享受
    一、《南太平洋》《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本紀錄片旨在為觀眾揭開南太平洋獨有的文化歷史,講述一些不為人知的海洋故事,以及通過精湛的拍攝手法和技巧展現海洋中星羅棋布的島嶼,帶我們一同領略海洋的野生脈搏。紀錄片的每一個鏡頭都美到窒息,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真的太渺小了。
  • 自然紀錄片《Ecosphere》登陸Oculus Quest
    對於《ecosphere》,虛擬實境可以幫助觀眾探索人類,野生動物,以及支持地球生命的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系列作品包含婆羅洲、肯亞和印尼四王群島三個不同的場景,而180度的體驗將引領你穿越雨林、大草原和珊瑚礁,並介紹為保護它們免受傷害而努力奮鬥的人們。利用最新的圖像捕獲技術和電影製作技術,《Ecosphere》將帶來既能娛樂觀眾又能教育觀眾的深刻冒險之旅。
  • 國產自然紀錄片《蔚藍之境》低調走紅!豆瓣評分9.3!
    這些畫面幾乎每一幀都美得令人屏住呼吸。《蔚藍之境》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從千裡冰封的極寒地帶,到熱帶海域的酷熱之地,從鹼蓬溼地、紅樹林到珊瑚礁、海草床,攝製組的腳步幾乎抵達中國海洋所有最具代表性的地域。
  • 9.8分都嫌低,這神作美過《地球脈動》
    除了這樣的科教節目,當然我們還能回憶起各式各樣的自然紀錄片。從《動物世界》到《人與自然》,美麗的自然世界是孩子的天然啟蒙讀物。而談到國外的自然紀錄片,有一部在這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BBC出品的紀錄劇集《地球脈動》。
  • 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裝修#微頭條
    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帶你領略低調的奢華之美微頭條
  • 領略設計之美
    交匯點記者 宋寧 攝 作品均是國內外大型比賽的獲獎設計,呈現了當代平面設計的最高水準,讓觀眾充分領略設計的藝術之美。
  • 酷我音樂上線BBC《地球脈動 生命禮讚》雲音樂交響會 呈現絕美視聽...
    ,在記錄片內容+音樂作品的開創性結合下,為聽眾呈現了一次極致感官享受和別具風格的視聽盛宴,大眾紛紛打卡前排感受這份洗滌心靈之作。本次整部雲交響音樂會,由BBC經典巨製《地球脈動II》(Planet Earth II) 和《藍色星球II》 (Blue Planet II) 中,八個精彩片段重新製作而成,並由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 (Sir David Attenborough)與知名作曲家、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漢斯·季默 (Hans Zimmer)聯袂打造,旨在非常時期用優質內容來振奮人心,通過音樂與紀錄片結合方式,傳達對生命的禮讚與致敬
  • 英女王出席皇家頒獎禮,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頒獎,精神矍鑠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獲獎。大衛·愛登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多年來與BBC的製作團隊一起,實地探索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自然博物學家,還是勇敢無畏的探險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 國產自然紀錄片《蔚藍之境》「零宣傳」低調走紅
    蔚藍無垠的深海,成群結隊的抹香鯨穿梭在海洋中,它們躍出海面噴出水霧柱,在陽光的折射下構成一道轉瞬即逝的彩虹;南海的熱帶海域,一枚雌性法螺剛剛完成交配,它產下500枚卵囊、200萬顆卵,在4K超高清技術拍攝下,每一顆都清晰可見;位於山東半島黃海之濱的榮城,每年有2千隻大天鵝在這裡越冬,它們再次集群,白色的羽毛如同雪一般……在攝製組的鏡頭之下,這些畫面幾乎每一幀都美得令人屏住呼吸
  • 豆瓣9.7,BBC神作:地球上最後的精彩之地,原來在這裡!
    說實話,地球上的人那麼多,千差萬別,每個人這一生繞不開的地方除了「家」,阿信實在是找不到第二個所有人都非去不可的地兒了,直到……BBC去年新拍的自然紀錄片——《塞倫蓋蒂》的播出:所謂「塞倫蓋蒂」,就是「無邊無際的陸地」,這裡擁有著當今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動物群落
  • 感恩節不可不看的配餐指南
    感恩節不可不看的配餐指南 2015-11-20 11:02:06西班牙的丹魄(Tempranillo)  丹魄是西班牙當之無愧的葡萄品種之王。一般,丹魄所釀的葡萄酒散發著李子、櫻桃、草莓的香氣,還有皮革和香料的風味,能與多種食物輕鬆搭配,更別說香噴噴的火雞。  3. 義大利的巴貝拉(Barbera)  輕酒體的紅葡萄酒很容易配餐,尤其是巴貝拉。
  • 你不可錯過的7部史詩級BBC紀錄片
    它描述了人類物種及其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展示了人類在地球的各種環境中,適應生活的非凡方式。   豆瓣影評:一部極其特別的自然紀錄片,說是講地球,其實是在從社會學的角度講人類;但說是講人類的紀錄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等要素為載體來講述。視點新穎,內容豐富,把自然和人文結合得天衣無縫。
  • BBC御用團隊拍的動物世界,憑啥讓我們欲罷不能?
    如果要選一部今年必看的自然紀錄片,年初是在Netflix播放的《我們的星球》,年末是BBC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它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有7集,都講述了生態的重要性。碩大的座頭鯨和透明的鱗蝦,一個美得震撼,一個美得精緻,一時不知道該心疼誰。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通過逼真的畫面和生動的講解,了解奇妙的地球,豐富多彩的生命。 BBC出品的紀錄片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視頻之一,下面這四部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部自然紀錄片由BBC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大學聯合製作,耗時5年,豆瓣評分9.7。 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這部記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春、夏、秋、冬的每個季節,南北兩極都在展現著不同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