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全面取消?已買房的會有一筆補償?國家給出回應!在過去十多年,由於房價在持續上漲,一說到買房,很多人都是抱怨房價高,自己的收入怎麼增加,也比不上房價的上漲,其實除了高房價之外,很多人對公攤面積也有怨言,由於公攤面積的計算沒有標準,開發商說多少就是多少,在交易的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比如你買一套150平米的房子,公攤面積就有50平米,實際居住面積只有100平米,部分樓盤公攤面積,甚至達到了50%的比例,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現在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夠取消公攤面積。
其實,對於取消公攤面積這個談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9年住建部就發文稱,住宅建築應該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也是所能了解的最正式的一條關於公攤面積的官方消息,在業內專家來看,公攤面積弊大於利,取消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這個時間點不好把握,有人說是在2021年,但是也有人沒有那麼快,可能是在5年後。
大家都知道,現在房價很高,買套房要幾百萬,如果是年輕人買房的話,還可能會依靠父母,也有可能首付款都要東拼西湊,到處借錢才夠,為了買房,很多家庭從「有錢人」變成「窮人」,除了房子外就是一身的債務,還要背負幾十年的房貸,生活水平也是直線下降,但是在買房的過程中,本來說好100平米的,最後套內面積只有70平米,也難免購房者都對「公攤面積」深惡痛絕。
很多人不理解,公攤面積的概念,小編在這裡就解釋一下,公攤面積就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要知道一套房子,除了室內居住面積外,還有室外的公攤面積,包括了公共走廊,公共樓梯間,公共電梯井,還有消防通道等,往往在買房的時候,標註可能是130平米,但是買到手之後,才發現公攤面積就去掉了50平米,居住面積只有80平米,現在很多人對於這個制度不滿,希望國家能夠取消。
取消公攤面積不是一件小事,涉及的人數很多,特別是對於已經買房的人來講,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對於已買房的人是不是有補償呢?住建部曾在《住宅項目規範》裡提到,將來住房面積應該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雖然當時這只是「意見徵求稿」,只是個提議,但是這份文件在2020年已經通過並開始實施,這說明取消「公攤面積」得到了高層的默許,看來只是時間問題了。
除了住建部發文之外,央媒也發表過類似的文章,在文章中指出,公攤面積長期存在但不代表科學合理,全世界都沒有公攤面積的說法,只是在香港和大陸存在,公攤面積已經成為了購房者和開發商爭論的焦點,由於每個樓盤計算標準不一樣,80%的購房者都認為,在公攤面積計算上有失公允。
不過對於已買房的人來講,那就是取消公攤面積後,自己是否會有補償?對於這個並不難回答,要知道我們現在房奴有多少人?大約有2億房奴,如果取消公攤面積後,需要對這些房奴補償的話,國家需要支付多少錢?想想也不可能,何況這是國家政策的調整,整個程序只要符合法律就行,至於已經買房的人,自己也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整天想著有補償什麼的。
現在公攤面積已經成了很多人心裡過不去的坎,由於過去對房地產行業管理不嚴,在公攤面積上也出了不少問題,現在大家呼籲要取消,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制度不是合理,取消也是應該的。如果不取消,國家也要規範公攤面積的計算,要給出準確的公攤面積數據,讓買房者一眼就看清楚,看清楚自己的錢花在哪裡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什麼都開發商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