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房市價格的不斷升溫,許多人談房色變,抱怨工資漲不過房價,高額的房市價格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在討論房市價格的同時,還有一個話題也被人經常提及,那就是住房公攤問題。不少人也對住房「公攤面積」不滿,原因是房產行業對公攤的計算沒有一定規則,分攤的多少比例都是由開發商自己決定。這就導致了不少開發商在交易過程中,霸王約定住房公攤。
越來越多人盼望,國家取消公攤面積
比方說,如果你買一個產證為120平方米的住房,刨去公攤之後,實際得房面積只有60平方米,你卻要花120平方米的價格購置住房,這換誰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盼望著,國家可以取消公攤面積計入房屋購置。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公開討論住房公攤問題了。早在2019年,住房和建設部就表示,住宅建築應該與套間使用的區域進行交易。房地產專家認為,取消住房公攤面積的條例有望實施,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有人說明年就可以執行,有人說要2025年以後。
我們都知道,現在房價很高,買房數以百萬計,如果年輕人買房子,他們可能還依賴父母,或者首付可能要拼湊起來,到處借錢才能夠。為了買房,很多家庭都變成了"窮人",不僅首付欠下的債務,還要承受著幾十年的住房貸款,導致生活水平直線下降,而且房屋實際到手面積也會大打折扣,所以不少人都很排斥公攤。
廢除公攤,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廢除公攤,這一政策如果實行,會涉及到很多人,所以算是舉國上下的一件大事。尤其對於在政策出臺之前購買住房的人,會存在不公,所以對他們,是否可以提供部分補償?國家《住宅項目規範》提及,住房面積應根據今後所使用的面積進行交易。雖然這只是當時的"徵求意見",但只是一項建議,但該文件於2020年通過和實施,表明取消"公攤面積"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房屋和建設部,中央媒體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指出長期存在的公攤面積並不合理。從全國各城市角度來看,只有我國,現在存在這種制度,所以也成為了大家都關注的焦點。因為每個物業的計算標準不同,4/5的購房者認為這並不公平。
取消公攤,購房者能獲得補償嗎?
回答這個不難。我國現在約有2億房奴。如果公攤被取消,國家那肯定是要大出血的。想到一下子要出這麼多錢,可能性就非常低。所以對於那些已經買了房子的人來說,既然他們購置新房時,合同是合規合法的,程序也都是正確的,那購房就應該做好付款的準備,而不是每天都在想著取消公攤面積獲得賠償款。
目前,公攤面積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心頭病。因為之前房地產管理不嚴,出現了許多問題,所以現在大家都要求廢除它,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制度有制度的缺陷,如果我們要求取消部分的制度,這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不可以再和以前一樣,一切都由開發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