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發表於 2018-01-11 08:29:00
物聯網將改善現代生活的幾乎各個方面。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物聯網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身體健康、減少在家居和工作場所的能源消耗、監測和改善我們所在的環境等等。
物聯網的潛在應用十分廣泛,但它們也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徵。用於收集數據的設備需要體積小、易於使用且幾乎隨時可供使用。這些要求可能在可穿戴設備上最為明顯,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已經在使用可穿戴設備來跟蹤活動、監測身體指標和改善健康。
為了收集所需的數據,消費者必須將可穿戴設備持續戴在身上。因此,它們必須小巧而舒適,並能長時間連續工作。智能家居傳感器節點和其他物聯網應用也面臨相似的要求。
這產生了如何為這些設備供電的問題。理想的情況是,它們可以直接從所處的環境中獲得能量,這樣它們可以始終保持有電。雖然我們已經在降低功耗和改善能量採集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距離實現理想還有一定差距。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還需要依靠電池作為主要電源。特別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由數十億設備造成的能源浪費,在未來一段時間,可充電電池應該是首選電源。
可穿戴設備的自然選擇
可穿戴設備不僅尺寸很受限制,而且由於需要長期穿戴,舒適性很重要,因此它們還必須非常輕。所以電池就必須儘可能小。不僅如此,IDC和GMI進行的反覆研究表明,電池續航時間是消費者購買電池供電式便捷產品的第一考慮因素。因此,高電池容量對產品獲得成功非常重要。
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使得電池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幸運的是,鋰電池的許多特性使它們能夠克服這一挑戰,從而成為可穿戴設備應用的理想選擇。
首先,它們提供高能量密度,允許系統設計工程師選擇更小更輕的電池,而且能提供更長的工作時間。同時,鋰電池的工作電壓通常為3.7 V,相比之下,鎳氫或鎳鎘電池只有1.2 V。這意味著鋰電池需要更少的電芯(cell),這也有助於實現更小更輕的系統。另外,它們的自放電率也遠低於基於鎳的電池,約為每月2%,而鎳氫和鎳鎘電池高達每天5%。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充電次數,而且電池放置很長時間後也能隨時再次使用,從而使系統更加便於客戶使用。
當然,所有技術都有自身的缺點。例如,鋰離子電池的製造比基於鎳的充電電池更複雜,所以價格更貴。但作為一種大量生產的產品,規模經濟和持續的技術改進正在快速降低其製造成本。
最近的頭條新聞也顯示,鋰離子電池具有更大的潛在安全風險。由於使用易燃電解質,所以如果充電電壓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導致起火或爆炸。不過,大多數鋰離子電池都有內部保護電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過壓或欠壓。但鋰離子電池的充電過程仍然比基於鎳的充電電池複雜的多。
鋰離子電池:實現舒適方便的可穿戴設備
· 小電池,長續航時間,高能量密度
· 更高工作電壓意味著更少的電芯和更小的系統
· 更慢的自放電:更少的充電次數,隨時可供使用
充電挑戰
為避免這些安全問題,鋰離子電池需要恆流(CC)、恆壓(CV)的充電過程。在此過程中,電池首先以固定電流充電,直至達到設定電壓。然後,充電電路切換到恆壓模式,從而提供必要的電流,以維持設定電壓。
為了獲得最佳充電效果,必須對電流和電壓水平的選擇做出精心的權衡。以較高電壓充電可以增加電池容量,但電壓過高會造成電池受壓或過充,導致永久損害、不穩定性和危險。同樣,較高充電電流可以加快充電速度,但代價是減少電池容量:充電電流降低30%可以使電池儲存的電荷量增加10%之多。
因此,充電電流通常設置為電池容量(電池能持續供電一小時的最大電流)的一半,電壓設置為每個電芯4.2 V。不過事實證明,使用略小的充電電流及電壓可減緩電池老化,使其能夠以更高的蓄電量度過更多的充電循環。
確保安全
由於這一複雜性,充電解決方案必須能夠密切監測充電電流和電壓,並提供穩定的控制迴路,使充電電流和電壓在充電循環的合適時點保持合適的值(亦即使電流在第一階段保持恆定,電壓在第二階段保持恆定)。
另外還需要按照嚴格的標準對充電解決方案進行全面的測試。這些標準包含的測試條件比鎳基充電電池所需的更廣泛,同時還包括與電池本身相關的測試。
JEITA規範
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TIA)制定了關於鋰離子電池使用和充電的規範。雖然該規範只是指導性規範,而非認證機構的嚴格標準,但業內普遍認為該規範有助於確保鋰離子電池的安全使用。
如圖1所示,JEITA規範定義了最低溫度(T1)、最高溫度(T4)和位於二者之間的三個溫度區(低、中、高),以確保充電安全。
圖1:為保證鋰離子電池充電安全,JEITA規範規定的溫度區
規範規定了每個溫度區的最大安全電流。
· 高溫度區:最大電流為電池容量的50%
· 標準溫度區:最大電流為電池容量的70%
· 低溫度區:最大電流為電池容量的60%
圖2顯示了這些安全電流和對應的安全電壓區。
圖2:JEITA規範規定的鋰離子電池安全充電電流和電壓
使用DA1468x產品系列保證充電安全
可穿戴設備和許多其他物聯網設備的尺寸和重量非常受限制。為幫助確保電池充電安全,同時符合尺寸和重量要求,Dialog的SmartBond? DA1468x系列SoC(系統級晶片)集成了電源管理功能,再加上一些外部元件和連接的輔助,可完全滿足JEITA規範的要求。
該功能的核心是一種靈活的CC/CV充電算法。該算法支持200 ?A - 400 mA充電電流,可以對具有不同容量的電池充電。圖3顯示了如何將DA1468x SoC連接至電池來進行充電。
圖3:採用DA14680或DA14681的鋰離子電池充電電路示例
該算法有四個不同的充電階段:預充、恆流、恆壓和電壓監控。
充電周期
充電過程在檢測到輸入電壓後立即開始。如果電池電量嚴重損耗(例如電壓已低於3V),則充電算法會觸發預充階段,以低電流(約為電池容量的10%)為電池「預充電」,直至電池可以接受滿充電電流。這可以防止出現過熱現象。
在電壓達到合適水平後,充電算法切換至恆流階段,以較高電流(可達到電池的容量)為電池充電,直至電壓達到4.2 V(標準值)。這時充電器進入恆壓階段,以避免過充危險。在此階段,電壓保持在4.2 V,而電流降低至電池容量的10%左右。從恆流階段過渡到恆壓階段是逐漸而且平滑地完成的,以免電池受損。
到這時電池已經充滿。如果充滿後電池仍然處於連接狀態,則充電器進入電壓監控階段,從而提供周期性的續充,以彌補由於電池自放電而產生的電量消耗。續充通常在電池開路電壓降至4.0 V以下時進行。
圖4:Dialog DA14680和DA14681的充電周期
在這個基礎循環中,系統設計工程師能夠對一系列參數進行調整,以定製充電過程。這些參數包括:
· 預充電流(應設為10%[1]–亦即1mA - 15mA)
· 預充電壓Vpcv(應設為3.05V)
· 預充定時器(默認值= 15分鐘)
· 恆定充電電流Icc(應設為70%1)
· 充電電壓Vfloat(範圍4.2 – 4.6V)
· 恆流(CC)定時器(默認值 = 180分鐘)
· 恆壓(CV)定時器(默認值 = 360分鐘)
內置保護功能
為幫助確保安全,DA14680和DA14681提供了一系列內置保護功能,以防止由非標準充電條件造成的問題,包括:
· 欠壓放電
· 過壓充電
· 過流充電
· 預充、恆流和恆壓階段超時
· 電池溫度低和高(帶有外部NTC和連接)
我們強烈建議電池提供針對過壓充電、欠壓放電和過流充(放)電的內置保護功能,此外,電池還必須有內置負溫度係數(NTC)傳感器,該傳感器應當連接至DA14680或DA14681的NTC引腳。該引腳還應當連接至模/數轉換器(ADC)輸入(如ADC5)。
安全、方便和可靠的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市場現在增長迅猛,並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增長。系統功耗和能量採集潛力方面都已取得一定進展。但我們離可穿戴設備從其所在環境中獲取能量進行充電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因此,可穿戴設備和其他功能豐富的物聯網應用仍然需要使用充電電池。
鋰離子電池體積小、重量輕、容量大,可幫助系統設計工程師滿足尺寸限制,同時提供使消費者滿意的長電池續航時間。其較高工作電壓意味著需要的電芯更少,從而可以進一步減小系統尺寸和提高設計靈活性。
但這些電池需要更複雜的充電解決方案來確保安全和高效的充電。Dialog的DA1468x系列產品提供集成的電池管理功能,包括符合JEITA規範的充電算法和內置保護功能。在單個晶片上提供所有這些功能可幫助進一步減小系統尺寸,同時實現設計靈活性的最大化,並簡化設計過程。設計工程師因此能夠更快地設計出功耗豐富、舒適和外觀漂亮的可穿戴設備。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