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電池續航最佳方案:小電流+無線充電

2020-12-13 OFweek維科網

  可穿戴設備在今年全面爆發,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越來越多。而目前可穿戴設備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續航時間短、充電不方便,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可令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並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的機會。

  【線路圖】

  【展示板照片】

  【方案方塊圖】

  【系統功能】

  可以提供在中高功率的完整 TX/RX 方案 (10W ~ 100W)

  可以提供極低功率完整TX/RX 方案給 (0.1W ~ 2W)

  可以在同一產品上提供 Qi/PMA 雙重模式(TX)

  可以在車用產品上提供 Qi/PMA 雙重模式(TX)

  可以在同一產品上提供 Qi/PMA/A4WP 三重模式(TX)

  使用 Firmware-Based 的無線充電技術,讓客戶使用同一料件於不同的應用及功率

  可在同一電路架構下定義輸出不同電壓及感應線圈

  【方案特性】

  a. 提供彈性應用, 客戶可以加入自己應用程式.

  b. 可支持Qi,PMA,A4WP或其他非標準規範.

  c. 可在產品上提供未來新規範的升級.

  車用市場 ~

  a. 提供定頻模式讓系統不會干擾車內電子迴路.

  b. 可工作於 7~16V, 並保護逆電流回灌.

  c. 可合併入車用系統的通信迴路

  感應線圈 ~ 支持單一及多重感應線圈 (A6/A21),和半橋及全橋線圈

  直接充電 ~ 除無線充電外,另可由內建充電迴路直接對電池充電.

  穿戴式市場 ~

  a. 可降低感應線圈尺寸至20mm.

  b. 充電電流可低至100mA, 業界很少有此規格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救星:Qi兼容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可穿戴設備在今年全面爆發,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越來越多。而目前可穿戴設備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續航時間短、充電不方便,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可令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並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的機會。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如何設計解決方案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如何設計解決方案 RFID世界網 發表於 2020-01-17 16:03:23 可穿戴設備正作為電子元件的一個重要市場領域而迅速興起。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可穿戴設備中的電池通常非常小,設備又需要長時間工作而不用充電,因此功耗是一個關鍵的設計考慮因素。要保證可穿戴設備的時尚性,電路需要保持在極小的尺寸以內,這使電源管理等器件更傾向於採用單晶片解決方案。為應對電池技術難以解決續航時間的訴求,可穿戴設備有可能採用新型電源,例如對太陽能或熱能進行能量採集。   可穿戴設備電源的安全性也不可忽視,充電器需要考慮到各種保護措施。
  • 詳細剖析可穿戴設備系統的電池充電安全問題
    用於收集數據的設備需要體積小、易於使用且幾乎隨時可供使用。這些要求可能在可穿戴設備上最為明顯,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已經在使用可穿戴設備來跟蹤活動、監測身體指標和改善健康。     為了收集所需的數據,消費者必須將可穿戴設備持續戴在身上。因此,它們必須小巧而舒適,並能長時間連續工作。智能家居傳感器節點和其他物聯網應用也面臨相似的要求。     這產生了如何為這些設備供電的問題。
  • 電池仍是可穿戴設備痛點
    就拿可穿戴設備來說,CES上展出的很多新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只是換在外形設計上有了新的變化而已,像安卓版的戶外智能手錶、「不僅僅是智能手錶」的智能健身手錶以及偽裝成時尚手鐲的運動手環。然而,與產品外形的絢麗多變形成鮮明反差的就是可穿戴設備的電池技術,依舊還是沒有太多改變。
  • 超輕光伏電池?可穿戴設備續航大戰一觸即發
    在充電上做文章,比如 Apple Watch 的無線充電,或者一些手錶錶帶就可以充電,還有的就是配備專門的移動電源充電座。續航不行需要經常充電,就讓充電更方便。  從使用體驗上來說,為了延長續航簡配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為了延長可穿戴設備續航時間,業內紛紛將目光轉向了改良電池技術。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目前該領域的一些進展情況。
  • 蘋果無線充電接收電路方案
    趁著這股熱度,電路城小編也整理了一些無線充電方面的設計方案,以供大家在茶餘飯後進一步了解這個網紅技技術!   1、便攜可穿戴設備電源熱燒,無線充電發送器設計   該無線充電發送器採用TI 晶片 bq500212A,主要用於 5V 系統的無線電源聯盟類型 A5 或 A11 發射器。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鋰離子充電器解決方案
    導讀 LTC4126是帶有1.2 V無電感DC-DC轉換器的全功能7.5 mA無線鋰離子(Li-Ion)電池充電器,設計用於助聽器、無線耳機和其他需要無線充電的空間受限可穿戴產品
  • 鋰氟化碳電池 可使可穿戴設備續航10年
    研究人員開發的新電池基於鋰氟化碳,這種電池比現有的電池更加的安全,且續航的時間更長,據悉,這款電池可以提供可穿戴設備及醫療保健設備運行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不需要充電。這款電池並不能再次充電,也就是一次性的產品,這款電池已經被許多的商家看中,相信不用多久,這款電池就會被製造出來,成為現實產品。
  • adi降壓型轉換器ltc3388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應用方案
    成像電子組件,LED   ·計算資源   ·可充電或主 (非可充電) 電池或電池組   ·支持性電子組件   可穿戴產品的主要設計目標通常是實現緊湊的外形尺寸、輕重量以實現可穿戴性 / 舒適性、以及超低的能耗以延長電池運行時間 / 壽命。
  • WattUp無線充電器 讓冰箱可給設備充電
    【PConline 資訊】無線充電是給可穿戴設備充電的一個較好解決方案。那有沒有更簡便更好用的辦法?冰箱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可不是開玩笑,樂觀的話類似畫面明年就會出現了。我們知道,所謂可穿戴設備就是指能夠24小時隨身穿戴的東西,有了這個理念之後,續航和充電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快充和無線充)、無線互聯等最新技術和測試方案,一起探討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前沿市場。 nRF5:讓可穿戴設備無線互聯更簡單 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 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表示,不同於磁感應耦合和磁共振耦合無線充電技術,卡珀林智能公司推出的磁近場調控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具有三大特色:一、PCB一體化設計;二、高效率;三、接收端小型化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鋰離子充電器解決方案包括集成式降壓DC-DC轉換器
    Wenwei Li    ADI 電源產品應用工程師LTC4126是帶有1.2 V無電感DC-DC轉換器的全功能7.5 mA無線鋰離子(Li-Ion)電池充電器,設計用於助聽器、無線耳機和其他需要無線充電的空間受限可穿戴產品。LTC4126可與基於LTC6990的ZVS單電晶體發射器組合使用,獲得完整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 智能穿戴設備無線充電接收解決方法圖解
    打開APP 智能穿戴設備無線充電接收解決方法圖解 佚名 發表於 2016-04-22 13:46:44   一、概述:   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如對手機充電的Qi方式),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 續航可達10年!基於鋰氟化碳(CFx)的可穿戴設備電池
    研究人員新近發布一款續航能力超強的電池,這款電池可供可穿戴設備及醫療保健設備運行10年多的時間而無需充電。這個新設計基於鋰氟化碳(CFx)化學式,要比現有電池安全。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測試了新電池的原型產品,相應的論文於上周發布在《美國化學會志》。
  • 打開無線充電ic新世界,無線充電ic與解決方案探討
    充電ic出現相對較早,無線充電ci則相對較晚。對於目前市場上具有的無線充電ic,可能大家也未必知曉。為增進大家對無線充電ic的了解,本文將對幾款無線充電ic予以介紹,並對幾個無線充電ic方案加以闡述。如果你對本文即將要探討的內容存在一定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 松下發布可彎曲鋰離子電池,鎖定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
    市場上大多數無線設備之所以體積龐大,基本上都是因為它們的電池。目前,主流電子產品使用的都是鋰離子電池,因為鋰離子電池的持久性和充電性能都非常優秀。不過,鋰離子電池卻十分脆弱(三星Note 7的用戶對此可以作證),所以它必須被層層包裹起來,並且需要被造的十分堅固。
  • 快速充電行業深度報告:無線充電的商業合理性在哪?
    電子設備無線化是科技界和工業界的持續追求。擺脫線纜束縛,實現自由用電的用戶體驗,是移動互聯時代的自然需求。對續航能力的要求和設備「無尾化」的追求倒逼電源技術創新。無線充電、快速充電、雙電芯技術作為解決方案日臻成熟,相關市場爆發在即。
  • 基於Atmel、TI、Toshiba等產品的低功耗藍牙智能可穿戴方案
    智能可穿戴方案是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幫助人們更好的感知外部與自身的信息。從智能手錶到健身跟蹤器,各個可穿戴設備市場都在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據國際知名電子產品調研機構預測,在2015 年智能手錶、健身腕帶等追蹤設備數量將達到約7000萬,比2014年38%,並將在2020年達到驚人的5.14億件。
  • 更準確的電量計採用內部電阻跟蹤電流-電壓用於可穿戴設備
    我們當今的生活已和可攜式電子產品密不可分,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的潮流正日漸受到消費者青睞。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數據,到2020年,可穿戴電子市場每年的價值將超過250億美元,包括智能手錶/環、健身追蹤設備、可穿戴醫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