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可以說是牛肉裡最肥膩的部分
有的人會比較避忌
但到了寒冬,有這一層油脂在
牛腩下肚,暖和加倍
而且皮膚、嘴唇都能得到滋潤
也就沒那麼乾燥了
如果實在顧慮油膩,那還有一招:焯水
焯水過後,再適量食用
就不用那麼擔心影響血脂了
牛腩可以說是牛肉裡最肥膩的部分
有的人會比較避忌
但到了寒冬,有這一層油脂在
牛腩下肚,暖和加倍
而且皮膚、嘴唇都能得到滋潤
也就沒那麼乾燥了
如果實在顧慮油膩,那還有一招:焯水
焯水過後,再適量食用
就不用那麼擔心影響血脂了
小黃牛的牛肋條!一流!
這也是有道理,因為牛腩多少還是有點油膩,吃多了腸胃消化就會出問題,覺得飽滯不欲進食。蘿蔔和番茄都可以開胃消滯,所以搭配起來相得益彰。
白蘿蔔牛腩湯
主要功效:理氣消食暖身
材料:白蘿蔔1000g,牛坑腩300g,陳皮1小角,生薑數片(3-4人量)
製作方法:
白蘿蔔洗淨去皮切塊。牛坑楠洗淨切塊焯水,用生薑紅鍋爆炒一下。把白蘿蔔、牛坑楠、陳皮放入湯煲中,加水2500ml,煲2.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有煮意:白蘿蔔既是冬天的應季菜,又能理氣消食,最適合搭配肉類一塊煮或煲湯,再配合一小塊陳皮,味道更香,也更能運化脾胃。
花甲蘿蔔湯煮牛腩
材料:牛坑腩400克,花甲150克,蘿蔔150克,薑片15克,唐芹30克,鹽、白胡椒、花椒、八角、陳皮各適量。
做法:牛坑腩洗淨,煮開清水,放入花椒、八角、陳皮,下牛腩煮至軟身後切塊備用;花甲放在淡鹽水中浸泡,待吐盡泥沙後飛水拆肉備用。煮開牛腩湯水,放薑片、唐芹,下蘿蔔煮至軟身後,放花甲,以鹽、白胡椒調味,上碟即成。
有煮意:牛腩會有羶味,用滷水或香料就可以去味,「白滷水」的效果不錯——其實就是用花椒、八角、陳皮煮開的清水將牛腩滷熟。
唐芹蘿蔔燉牛腩
材料:崩沙腩600克,蘿蔔400克,唐芹30克,薑片20克,花椒、八角、陳皮、鹽、冰糖、胡椒粒各適量。
做法:唐芹洗淨切段備用;崩沙腩洗淨,煮開清水,放入花椒、八角、陳皮,下牛腩慢火煮至軟身後切塊備用;牛腩湯隔渣撇油,加入胡椒粒煮開後下蘿蔔和薑片,以鹽、冰糖調味,慢火煮至蘿蔔軟身後放入牛腩和唐芹,煮開上鍋即成。
有煮意:蘿蔔和牛腩是慣性的搭配,有清、濃兩種食法。以上這種屬於「清」:以清湯加入唐芹增香,牛腩則選擇崩沙腩為佳。崩沙腩是牛肚皮靠腿之間的腩位,薄軟帶有脂肪。
番茄薯仔燜牛腩
材料:番茄150克、薯仔100克、牛腩500克、洋蔥50克、蒜頭15克(去衣拍碎),薑片10克,蔥段15克,陳皮、八角各少許,鹽、番茄醬、花生油、雞湯(或清水)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淨切件,薯仔切塊備用;牛腩洗淨切塊,以鹽、薑片、陳皮、八角燜至軟身備用;洋蔥洗淨切片備用。開鍋下油,爆香拍蒜和蔥段,放入牛腩和洋蔥翻炒片刻,然後加適量雞湯(或清水)和番茄醬,放入番茄和薯仔,中火燜煮20分鐘,調味後大火收汁即成。
有煮意:番茄加薯仔是一種慣常的組合,它的由來和羅宋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用煮羅宋湯的方法去燜牛腩,正是這種新穎做法的精髓。
洋蔥番茄燜牛腩
材料:洋蔥2個,番茄2個,牛坑腩500克,白胡椒20粒,蔥花10克,鹽、豉油、老抽、蠔油、陳皮、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洋蔥切絲備用;番茄去皮去囊切小塊備用;牛坑腩洗淨飛水去青後切粒備用。開鍋下油,炒至牛腩上色後,下洋蔥絲翻炒至軟,再下番茄,加入適量水,以少許豉油、老抽調色,下3湯匙蠔油,放白胡椒粒、陳皮,燜煮至牛腩軟身,調味後上碟,撒蔥花即成。
有煮意:洋蔥具有發散風寒、增進食慾的功效。廣州人認為牛腩比較燥熱,將洋蔥與番茄佐之,起到平衡的作用。
番茄蘑菇燜牛腩
材料:番茄400克,蘑菇150克,牛腩400克,洋蔥50克,蒜頭15克,薑片15克,花椒5克,陳皮半塊,八角一個,鹽、糖、花生油、菜油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淨,去皮去籽切件備用;蘑菇洗淨切角,洋蔥切絲,陳皮以溫水泡軟,蒜頭去衣拍碎備用;牛腩洗淨切寸丁,飛水後以薑片和蒜頭爆香,下花椒、八角、陳皮,以鹽和胡椒粉調味,加入適量清水,中火燜煮1小時至牛腩軟身備用。再開鍋下菜油,放入番茄慢火炒成蓉狀,繼續翻炒至變成豬肝色,放入燜煮好的牛腩、切角的蘑菇和洋蔥絲,燜煮至材料熟透,大火收汁調味即成。
有煮意:以番茄的酸味平衡牛腩的肥膩,是一道開胃的滋補菜。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趙冬芹、曾繁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曾繁瑩、王維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鍾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