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馬智濤:分布式商業是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變革

2020-12-17 中國經濟時報

  近日,由第一財經研究院主辦的2020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金融書籍品鑑會在北京召開。其中,由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領銜微眾銀行團隊所著的《分布式商業》一書榮獲「2020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榜單書籍」獎項。

  該書凝聚了微眾銀行近六年來的數位化實踐中總結的科技智慧與商業思考,為關切創新商業模式和前沿科技技術的讀者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也因此獲得了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伙人車品覺、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 北京綠色交易所常務副總裁王輝軍等專家的聯袂推薦。

  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亟待轉型 科技發展提供新的路徑選擇

  書中首先對商業世界中迫切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層層剖析,揭示了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受制於管理效率與能力下降、寡頭壟斷引發社會問題、要素投入邊際收益遞減等三大弊病。特別是在2020年之後的「新全球化」、「雙循環」等新形勢下,集中式模式與規模經濟已形同強弩之末,轉型刻不容緩。

  作者認為,近十年內移動網際網路、數位化技術、分布式技術、智能化技術等蓬勃發展,讓人類慢慢走進了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的新時代,也隱約地為人類指明了未來商業變革的趨勢和方向——分布式商業,即一種由多個具有對等地位的商業利益共同體所建立的新型商業模式,是通過預設的透明規則進行組織管理、職能分工、價值交換、共同提供商品與服務並分享收益的新型經濟活動行為。

  書中詳細闡釋了前沿技術將如何推動新型商業模式的轉變。一方面,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讓海量數據變得觸手可及和易於收集,進一步地,在雲計算、邊緣計算等算力基礎設施和人工智慧、安全多方計算、數據挖掘等算法技術的輔助下,商業主體可以構建起基於數據、算力、算法的新型信任機制,作為傳統集中式信任機制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通過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還可以實現信息或信任的可信傳輸,從而進行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信任傳遞。因此,在這種新型的信任機制和信任傳遞能力之下,多方參與、共享資源、跨越國界協作的分布式商業模式便具備了現實基礎,成為新的商業路徑選擇。

  解構分布式商業模式典型特徵 預見新商業時代轉型戰略

  其後,該書深入解構了「分布式商業」模式的顯性特徵(多方參與、鬆散耦合、自下而上、共享資源、智能協同、激勵相容、模式透明、跨越國界),並通過一系列經濟學理論來論述其價值主張。另一方面,作者從七大核心要素:勞動、資本、土地與空間、知識、組織管理、數據、技術,以及這些要素的組合形態來說明其運行特質。並通過零售、金融、政務、醫療等多個領域的生動案例,說明了分布式商業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

  在企業通往分布式商業模式的轉型戰略上,該書也提出了戰略、組織、管理、產品等方面需要重構的思考。作者認為,在市場、技術以及制度的驅動下,企業的商業戰略、結構、技巧、文化等隨時間而演化。面對這樣的範式轉移,每一個有意擁抱分布式商業的企業組織應該從三個維度出發變革自己與重構戰鬥力:第一,定期審視和調整適應新戰略和結構;第二,要定期打破推倒現有的成功安排以重構組織,以反映出技術的動力變遷;第三,既要學會在原來產品和技術上深入挖掘,也要學會去探索新產品和技術,通過這樣的「雙重靈活性」,適應於下一波技術浪潮。

  由於世界政治和經濟局勢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商業的韌性因此變得至關重要。分布式商業模式通過鬆散耦合、自下而上、智能協同等能力或特徵,可以加強商業韌性,提升全局的響應速度、迭代速度和應變能力,進而降低風險與成本。

  馬智濤最後表示,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十字路口,微眾銀行希望有更多認同分布式商業理念的組織和個人,將其應用到構建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實踐中,築就一個更有彈性、更具備可持續發展特徵的新型經濟和社會關係,推動人類文明走上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微眾銀行馬智濤:分布式商業是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變革—中國經濟網
    其中,由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領銜微眾銀行團隊所著的《分布式商業》一書榮獲「2020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榜單書籍」獎項。  該書凝聚了微眾銀行近六年來的數位化實踐中總結的科技智慧與商業思考,為關切創新商業模式和前沿科技技術的讀者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也因此獲得了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伙人車品覺、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北京綠色交易所常務副總裁王輝軍等專家的聯袂推薦。
  • 微眾銀行亮相2020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致力於成為數位化使能者
    微眾銀行作為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參展了此次盛會,這也是其第三年參與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去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到訪微眾銀行展區並進行交流。今年,微眾銀行帶來了其最新的金融科技成果,並詮釋他們正如何致力於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使能者。
  • 微眾銀行和Digital Asset將基於開源智能合約DAML開展合作
    深圳2020年4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微眾銀行透露計劃與分布式帳本技術提供商Digital Asset開展合作。由DA公司研發的DAML智能合約引擎和由微眾銀行牽頭金鍊盟開源工作組研發的FISCO BCOS底層平臺,都是區塊鏈領域的重要開源項目。
  • 微眾銀行發布"數據新基建"白皮書,助力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
    會上,CCF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微眾銀行區塊鏈底層平臺研發負責人李輝忠發布《打造數據新基建,釋放數據生產力》白皮書。微眾銀行數據新基建白皮書今年10月27日,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在第六屆萬向區塊鏈全球峰會曾發表主題演講,闡釋了微眾銀行關於打造人工智慧、區塊鏈、
  • 第六屆ThoughtWorks LIVE:重塑數位化商業,引領時代變革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還是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新興行業,都在依託數位化技術重塑商業模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迅速轉入規模化應用以及顛覆式創新階段,持續助推以客戶為引領、數位化為中心的商業革命。
  • 微眾銀行聯邦學習獲 2020 IDC 論壇 「中國金融行業技術應用場景...
    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的數位化時代,中國金融機構亟需建立起自身的數位化能力壁壘,用積極的姿態迎接未來金融時代的到來,這就要求人工智慧為金融領域打通數位化轉型升級的「任督二脈」,夯實技術基礎。2020年「中國金融行業技術應用場景創新獎-金融安全與信任」花落微眾AI並非偶然,在聯邦學習技術的加持下,微眾銀行打造了一系列覆蓋金融風控、醫療健康、智能城市、智慧零售等多個行業、領域的AI解決方案,於落地實踐中取得了累累碩果。驅動變革,微眾銀行如何「拓荒」?窮則變,變則通,要想以客戶為中心創造價值,需要在技術和解決方案上開拓創新性思維。
  • 微眾銀行企業+合作夥伴大會,亮出3000萬個新引擎計劃
    微眾銀行不斷完善產品矩陣,攜手合作夥伴共同發展,並將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升級為「微眾企業+」,打造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未來,微眾銀行將致力讓小微企業享受到大企業的全方位服務,助推小微企業健康穩健發展。3000萬個新引擎計劃扶助小微企業向榮而生大會最後,微眾銀行發布了企業金融的「三年計劃」——3000萬個新引擎:3年內,微眾企業+品牌將為30個國家重點關鍵產業鏈提供數位化金融支持,包括新基建、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清潔能源、新材料、現代交通、
  • 深圳即將誕生又一商業空間設計範本!騰訊微眾銀行總部效果圖來啦
    這不,騰訊微眾銀行總部預計2022年就要和大家正式見面了,這一深圳即將誕生又一商業空間設計典範,也引起了設計界的廣泛關注。今天,專業商業空間設計公司天霸設計就為大家分享騰訊微眾銀行總部效果圖,趕緊圍觀吧!還想告訴大家,有商業空間設計需求、正在找設計公司的朋友可以著重考慮天霸設計哦!
  • 微眾銀行發布《聯邦學習》專著
    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新方向,聯邦學習終於有了第一本「教科書」。  近日,《聯邦學習》中文版正式上市。該書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教授及人工智慧部劉洋、程勇、康焱、陳天健、於涵等多位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專家歷時兩年,共同撰寫而成。
  • 平安銀行謝永林:數位化的目的是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數位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戰略,而2020年平安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勢頭愈加強勁。該行以其突出的成就,在《歐洲貨幣》2020卓越大獎(Awards for Excellence)的評選中被評為「全球最佳數字銀行」。
  • 謀變煥新 創造未來 後疫情時代商業地產的反思與變革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商業地產發現,這隻黑天鵝不僅僅只為行業帶來了「危」,同時還有機遇。重點在於,行業需要仔細體會市場出現的微妙變化,及時做出變革。進入到後疫情時代以來,商業地產開始積極擁抱數字基建,利用數位化技術對線上營銷、流量、用戶喜好進行相關的分析,提升消費者對於品牌的黏性。同時,消費者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更加傾向於娛樂、健康、運動等品牌,而這一變化也是商業地產需要緊緊抓住的。
  • 微眾銀行微業貸《老闆教你做生意》 服務「雙循環」格局 帶來新機遇
    後疫情時代,外貿產業相關企業如何實現出口轉內銷,啟動雙循環減少損失,成為今年的一個熱點話題。微眾銀行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總經理王茁、財經作家吳曉波齊聚廣州,圍繞外貿產業相關小微企業如何實現出口轉內銷,啟動雙循環等展開獨家討論,為小微企業主們指點經濟新機遇。
  • 三路人馬齊殺入,有微眾、壹帳通,平安銀行前行長也...
    微眾銀行貸款科技產品部總經理助理楊楊近日撰文稱。他所說的「平臺」,是微眾銀行低頭研發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頗為低調。當市場還只注意到微眾銀行的財務數據或者市場估值的時候,微眾其實早已在為人熟知的零售貸款業務外,開闢了新的業務疆土。
  • 商業地產數位化的遠與近:技術賦能計租變革 數據走向開放共享
    本報記者 劉會玲 見習記者 許偉作為商務部「新消費試驗基地」戰略合作方和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首批試點單位,匯納科技(300609)致力於實體商業智慧決策。近日,由匯納科技倡議發起的「中國實體商業數據聯盟」正式成立,匯納科技總裁丁遙提出了「客流計租」新觀點。這些在商業地產數位化方面的嘗試,或遠或近,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 冷越DCOSYS數位化銀行網點解決方案:推動網點數位化變革的後浪!
    近年來各種討論銀行發展趨勢的聲音非常多,銀行實體網點將向何處去一直是一個爭論的核心焦點,也營造出很多的焦慮,可以說傳統的銀行網點模式已經不再能滿足數字時代下客戶的消費習慣於需求,然而銀行網點又是短期內不可能全部關閉或取消的,所以升級變革擁抱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就更是迫在眉睫了!
  • 微眾銀行線上舉辦發布會,銀行用戶體驗調研成果受關注
    本次發布會還邀請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用戶體驗方向負責人劉偉等針對當前「數字金融背景下,銀行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分享。微眾銀行副行長、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創始人陳峭在致辭中說到, 2020年是一個特殊年份,新冠疫情對銀行的非接觸式服務水平提出了考驗,微眾銀行在產品和體驗兩個方面不斷進行探索。
  • 存量時代商業地產迎來發展新契機 數位化轉型為商業地產運營管理賦能
    中國發展網訊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商業地產發展面臨著一定的機遇。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商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朱鎮北近日在接受中國發展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商業地產作為實體經濟最重要的場景,將迎來存量時代發展的新契機,為拉動內需促進高質量消費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 數字銀行:數字加速服務升級|數位化經營系列
    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時代,是產業、消費和治理的全面數位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成為企業變革的戰略力量和重要驅動力。數位化轉型在重構企業組織流程、數位化人才、外部合作、商業模式等方面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提升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等方面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視。
  • 麥肯錫:新常態與數位化時代,風險管理須成為銀行「一把手」工程
    2019年8月29日,北京——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今日發布《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2019年秋季刊——《新常態與數位化時代的風險管理》。報告認為,在新常態與數位化時代,風險管理已經成為銀行「一把手」工程,銀行高管普遍認識到,風險管理能力可以為銀行創造競爭優勢和韌性,銀行需要平衡「業務」和「風險」之間的資源投放,打造專業化、數位化和精細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已經過去,未來一段時間,低增速將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