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數位化的遠與近:技術賦能計租變革 數據走向開放共享

2020-11-24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會玲 見習記者 許偉

作為商務部「新消費試驗基地」戰略合作方和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首批試點單位,匯納科技(300609)致力於實體商業智慧決策。近日,由匯納科技倡議發起的「中國實體商業數據聯盟」正式成立,匯納科技總裁丁遙提出了「客流計租」新觀點。這些在商業地產數位化方面的嘗試,或遠或近,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技術賦能計租變革

在丁遙看來,數位化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底層的商業邏輯。數位化不是一個風口,而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丁遙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購物中心計租一般採用固定租金,或者部分固定租金+部分銷售抽成的方式。但新的商業形態在給購物中心的傳統計租方式帶來新的挑戰。例如化妝品品類線上銷售佔比達到30%以上,線下體驗帶來的引流無法準確識別。又比如,現有模式也無法相應分享新能源汽車的高銷售額。

丁遙認為,「多點擊量多收費」的網際網路廣告模式更加公平。購物中心可以嘗試考慮採用按客流量計租的模式,至少是參考客流量來定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竇一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傳統的計租模式能夠被長期廣泛使用,肯定有可取之處,例如操作上具有很強的便利性。但這次歷史難見的疫情期間也暴露了這種機制的缺點,問題大致有三點:對於大品牌的依賴、風險的分擔機制以及體驗經濟和多渠道經濟的背景下的歧視定價能力。

竇一凡認為,上述的三個問題及其原因(店鋪的流動性、風險的分擔、體驗經濟和多渠道銷售)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長期存在甚至日益凸顯,這才是客流計租方式值得被慎重考慮的重要原因。

「客流計租」方式在實現上可能有什麼難點?對於實體商業而言會有哪些變化?

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袁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客流計租」是一種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它的實現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何實現精準客戶流量機器路徑識別的AI模型、如何建立「Mall-店鋪」租賃的收益模型、如何識別O2O消費轉化信息、如何構建Mall管理團隊的信息化思維這四大方面。袁華認為,本質上是大部分商業地產商缺乏全渠道數字平臺建設和數字管理能力所致。

但是袁華對模式的落地表示樂觀。「我相信這個模式很快就會到來,因為現在Mall(購物中心)與店鋪的關係已經發展到一個需要新模式來實現突破的瓶頸時期;各Mall都有相對完善(非隱私侵犯的)物聯網信息獲取系統。」

關於技術賦能,匯納科技首席數據科學家胡宇教授認為匯納科技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信息技術實現價值的路徑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匯納科技通過安裝客流採集設備,採集和存儲客流數據,並可視化報表呈現給用戶,這是客流的數位化;從2017年開始,匯納科技把1000多家購物中心的數據連接到匯客雲平臺上,這就實現了中國實體商業客流數據的網絡化,數位化和網絡化沉澱了大數據。而目前,匯納科技開發出了包含150多項變量在內的「實體商業五因子模型」,實現了智能化。

胡宇認為,建模最大的難點在於把科學與商業問題相結合,這樣的能力,大多數的商業地產商並不具備,而這正是匯納科技擅長的地方。

改變計租模式的數位化浪潮也會對實體商業整體以及該公司單體的經營管理帶來現顯而易見的好處。袁華認為,數位化的變革使得計租更公平,Mall和店鋪都有動力建立更良好的局部實體商業生態;基於人流的訪問流程共享,也促進店鋪之間的商業(活動)協作;在O2O情景下,線下店鋪成為客戶體驗的感知器,從營銷壓力中解放出來,可專注於提升服務以及產品信息反饋。對公司管理來說,改變店鋪與Mall之間單純的租賃關係,邁向深層次的服務關係;同時也促進Mall管理團隊擁抱網際網路思維,建立數據化運營模式。

但是,模式的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體商業的數位化這事太大了,絕對不是幾家網際網路公司、技術公司就可以幹完的,光靠購物中心自己的技術部門也不行。數字資源的開發和價值挖掘需要共同的社會協作和專業分工。」丁遙如是總結。

商業地產擁抱數據開放共享

如果說,計租方式變革對行業的影響是數位化「遠」的一面,行業如何利用數位化來改進日常經營則是擺在商業地產面前更「近」的問題。

由匯納科技倡議發起,包括愛琴海集團、寶龍商業、保利商業、恒隆地產、弘陽商業、旭輝文商旅等全國及區域龍頭商業地產、百貨、連鎖品牌企業共同組成的「中國實體商業數據聯盟」於近日正式成立。

商業地產公司將如何在競爭中合作,又怎麼看待商業數據共享呢?聯盟成員代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數據共享對行業整體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聯盟的成立可以使大家對於數據的開放和未來能夠有一個更加緊密的趨勢的研究,聯盟可以讓我們更加開放、快速地了解整個行業的變化和消費市場的變化,有利於大家能夠在更大維度上把這個行業做好。

愛琴海集團董事長張華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認同聯盟成立有利於探討和學習。她認為,整個聯盟在發起過程中促進了多方進行探討和學習,對整個行業在數據共享和數據標準化進程及在公域數據的可信度和可用度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傳統評估公司或分析公司,統計基數和考量基準點都不一樣。數據聯盟的成立,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有公信的平臺和體系來共享數據,這將有利於企業層面指導早期的項目規劃,對於整個行業未來的運營以及對商業板塊和商業業態的規劃,都會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關於開放什麼樣的數據,在共享開放的基礎上,商業地產公司將有自己的考量。

聯盟成員代表表示,企業自身不僅僅是數據的貢獻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在提供一些不影響企業運營和隱私的共享數據基礎上,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來支持和推動整個行業數據的橫向連接。

(編輯 白寶玉)

相關焦點

  • 疫情困局加快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 數據「共享上雲」打破行業「信息孤島」
    但整個商業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廣域的平臺,沒有誰能夠獨立地佔有、使用數據。如果你又想看到行業的數據,又不想共享自己的數據,我覺得這無疑不能產生完整的數據。」愛琴海集團董事長張華容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出過往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中的難點。
  • ​「客流計租」,匯納科技與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新法則
    「最大的體會就是,做數據也好,做設備也好,更重要的是數位化工具和平臺能夠和行業邏輯有緊密的聯繫。」方長斌稱,保利和匯納科技不單單是甲乙方的關係,更多是在互相探討、研究行業,探索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的未來方向。「客流計租」加速實體商業數位化進程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的方向在哪裡?匯納科技的切入點是「客流計租」。
  • 智能地產雲丨構建企業大數據 賦能房企全域數位化變革
    基於對房地產行業的深度洞察和分析,滿惠科技提供的房地產全域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智能地產雲,以數據互聯互通為核心,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AI、物聯網、區塊鏈等新ICT技術充分融入到房企管理中,覆蓋協同辦公、計劃管理、行政後勤、人力資源、營銷策劃、工程管理、成本採購、財務管理、檔案管理等房地產全領域應用場景的智能信息化管理雲平臺,為房企不同崗位、不同角色、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和智能互聯提供數位化支撐
  • 匯納科技:客流計租,實體商業的下一站
    匯納科技總裁丁遙認為:「不管是線上收入已佔三分之一的化妝品、還是風頭正健,代表未來的新能源車,都在給購物中心傳統的計租方式帶來新的挑戰。」為此,匯納科技提出了以「客流計租」的觀點,即購物中心採用按客流量計租的模式,至少是參考客流量進行定租。「『流量計租』是網際網路思維在商業實體上的落地。」
  • 存量時代商業地產迎來發展新契機 數位化轉型為商業地產運營管理賦能
    中國發展網訊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商業地產發展面臨著一定的機遇。此外,通過開發多款小程序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流量到場、分發到店、賦能門店,以數據為驅動提升購物中心經營能力。朱鎮北分析說,為了應對線上商業衝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實體商業的經營業態已由傳統零售向體驗消費轉變。萬達今年發布的第四代萬達廣場產品,旨在更好地打造城市的「生活中心」,即購物中心的基礎上,注重打造社交中心、文化中心、娛樂中心、美食中心、旅遊中心。
  • 數位化升級將深度變革房地產
    ,加速走向數據化的道路。從線下能否跨越到線上,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給予消費者高度還原線下又能超越線下的體驗。為此天貓好房推出了三種房地產數位化場景模式:IoT技術驅動下的全屋智能、3D、VR/AR驅動的在線導購,以及大數據驅動的精準在線營銷。
  • 疫情加速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 行業趨向合縱連橫
    數位化不是一個風口,而是一個時代。」匯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遙如此認為。而將視野放置在商業地產領域,丁遙以2020年十分火爆的直播為例。丁遙表示,直播是建立在平臺、物流網絡、雲存儲、雲計算、網絡通信等技術架構之上。這些技術架構的成本非常低,完全不需要像實體商業地產一樣投入高達十幾億元的建設成本。直播通過每年不過數千元的成本便可以得到比實體商業地產更加兇猛的流量和更高的效率轉化。
  • 數位化賦能地攤經濟,商業地產的未來會怎麼樣?
    地攤經濟火了,商業地產的未來會怎麼樣1、地攤經濟能長期存在嗎?地攤經濟曾經存在過,只不過由於大家要創辦文明城市,而被城管一刀切的取締,那這次疫情過後,能不能長期存在呢?小編認為,大概率是會長期存在的,只不過管理上會更規範。全世界的經濟在這次疫情中都遭受重創,經濟蕭條是大概率事件,為了應對經濟增長問題,地攤經濟至少會在存在3年以上,也可能會長期存在,就像歐美的周末集市一樣。
  • 《2020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白皮書解讀-容易網
    白皮書從數位化轉型路逕入手,探討了深度沉澱用戶畫像、基礎零售系統變革、數字營銷與運營優化等,引出對數位化未來的展望。上述三大關鍵詞的背後,是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也是折射出商業地產數位化轉型的兩大趨勢。
  • 2020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危中尋機,創新引領變革
    1、聚焦核心城市,挖掘潛力區域隨著商業地產發展逐步走向成熟,企業不僅更加注重對商業項目的運營及管理,對於項目布局也越發重視。1、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千禧一代」、「Z世代」成為消費市場主流,消費習慣的變革促使商業地產企業主動擁抱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渠道零售方式,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 數據化進程提速,地產交易顛覆性變革悄然而至
    在眾多公開以及非公開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的數位化時代,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商業地產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將被有效克服。例如,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工具能夠將項目或周邊區域的歷史數據、長期發展趨勢、合理價位區間、風險規避等不同因素納入考量,對項目的估值、投資回報率和價格走勢等進行精準預判,賦能投資者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並貫徹執行。
  • 景瑞地產開啟數位化轉型
    另據,國內首部「Proptech(地產科技)白皮書」統計顯示,商業地產或地產領域近15%的企業將數位化作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科技賦能地產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眼下,地產行業正迎來變革新契機,科技的加入也在逐步改變人們對居住體驗的定義。
  • 諸葛io發布《地產企業數位化觸點平臺白皮書》
    恰逢科技變革洶湧如潮,數位技術在房企運營中的整合應用,對投資拿地,工程建設,長期運營等業務流程的重塑,能夠實現效率提升、智能決策、體驗優化、創造營收等價值,毫無疑問,數位化轉型是房地產行業在內外交困下的一劑良藥,市場生死抉擇之下,轉型已迫在眉睫。
  • 房地產數位化道路怎麼走?地產大咖這樣說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忻: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具有開放、協作、公平和自主的價值特性,可以協助房源方觸達客源,提升交易效率,破除單一壟斷,加強交易透明化;為渠道商全面實時房源推送,增加客源渠道,提供智能合約建立信任,一站式交易服務賦能
  • 碧桂園:邁入全新的地產數位化時代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碧桂園將企業定位升級成「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大力提高數位化投入,加速邁入一個全新的地產數位化時代。數位化管理,實現全面提效的目標為了實現管理模式的數位化,碧桂園一直在不斷夯實、不斷深入地推進與數位化相關的工作。
  • 地產行業下行趨勢下的數位化探索與思考
    房地產企業面對產業數位化的變革,要增強企業訪問及利用數據的能力,藉助數位化技術的應用落地,對價值鏈各個環節進行賦能和改造,重塑業務流程,從而最大限度地縮減成本,提升人效比,實現組織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創新。」
  • 能鏈合伙人劉新桐:數位化賦能出行能源產業變革升級
    在這場變革中也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油企如何才能在這場變革中順利轉型,獲取更多客戶、降本增效?本次大會上,能鏈合伙人劉新桐發表了《出行能源進入石化能源、新能源雙輪驅動時代》的主題演講,介紹了能鏈通過數位化讓加油站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引發廣泛關注。
  • 盤點中國電信2020:5G+雲網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積極踐行「雲轉數改」戰略,搭建數位化平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要求基礎網絡有超強的匯聚、存儲、處理、應用等雲計算能力,賦能千行百業。所以,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本質內涵與核心架構是「雲網融合」,它不僅打破了傳統網和雲的邊界,更給信息通信行業帶來了一次影響深遠的變革。
  • 越秀商投:城市地標締造者,以數位化推進「寫字樓3.0」轉型
    3.0開篇之作——廣州環貿中心(廣州ICC),把握數位化經濟契機,聚焦「智慧、健康、社群」,引領大灣區商務生態變革潮流。越秀房託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林德良指出,「這將建立一個長效資源互動機制,共創「開放、合作、創新」的共贏生態圈,助力城市中軸賦能煥新」。
  • 諸葛io「客戶觸點數位化建設」賦能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觸點」是地產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一環地產行業的數位化發展,是通過不斷不斷貼近用戶、連接用戶的過程。隨著企業的信息化成熟和DT時代的到來,客戶的需求在不斷升級,整體的客戶的行為已經不斷在線化,在與企業的觸點已經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