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制下,卑微的爛尾樓「房奴」......

2020-09-03 武漢家長圈



轉自:17譚 原創:羅17

人生還有比買到爛尾樓更讓人絕望的嗎?

對於普通百姓,拼盡一生,只為一個安身之所,但是一不留神,卻被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前不久,「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的消息衝上熱搜:一些住戶2013年買了房,開發商承諾2015年交房,但是從2014年起,一直停工到現在。

8年過去了,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業主完全沒有收入,但房租房貸卻一分不能少,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搬進無門無窗無、無水無電無配套的、最原始的爛尾樓。


諷刺的是,這個小區的名字竟然叫「別樣幸福城」。

其位於巫家壩西側,是上苜蓿村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因樓房爛尾,受到影響的住戶達一千多家。


01、爛尾樓裡煎熬的人們

單親媽媽陳豔春,是第一個搬進去的,因為實在承擔不起「房貸和開銷」。

5月剛住進來的時候,她整夜整夜失眠:曾經有七、八條狗圍攻她,還有來源不明的探照燈照進屋裡,嚇得她都躲到了床底。

因為排水系統沒有建好,大雨來時水漫金山,大門另一側的旱廁排洩物往外湧,她把椅子搬到床上,盯著地縫裡湧出的水不停在哭。


因為與官渡區關上第二小學,僅隔一條馬路,對於有兩個孩子的唐小驕,這個小區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2012年,唐小驕不顧家人反對,買了套150平的大房子,當時憧憬著老大老二各一間,夫妻倆一間,父母來了還有客房,沒想到現在卻搬進了廢墟之中,能供孩子們玩的不是茵茵草地,而是樓前的雜草和黃沙,以及扔在雜草中的水泥攪拌機。

唐小驕老家是昆明幾十裡外的農村,一家人在昆明奮鬥了十幾年,所有的積蓄全砸進這套房;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胰腺癌無錢治療,到死都沒住上女兒的新房。


住在18樓的卯勇一家,這套房子首付22萬,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還背上了40萬的房貸。

他們沒有挑低樓層隨便住,而是固執地要住到自己的那套房裡。

因為疫情生意慘澹,卯勇之前租了個地下室,但是住了一段,家人身上都起了大大小小的疹子,住無處住,不得已才搬到了這個「新房」。

每天爬18層,還要上上下下爬7、8趟。為了鼓勵自己,卯勇在樓梯旁的磚塊上寫下:「加油!」「終於到了!」


一千多個家庭有一千種辛酸,而結局只有一個。

樓房沒有防護措施,他們只能自行搭建樓梯和防護欄,小孩婦女上樓都需要攙扶;

孩子們需要學習,只能靠著電瓶發電和蠟燭照明;

樓上斷水,他們便去工地旁的水窪取水洗臉洗腳,去附近小區討水做飯;因為缺水,很多人一個月才能洗一次澡;


為了省錢,大家決定集體生火做飯,小蔥是前面空地上種的,平時他們基本不吃菜,「因為要洗,會費很多水。」

晚上一起跳廣場舞,男人們自願充當「保安隊」,女人們竭盡一切裝點他們的日子,在這涼薄的世界裡,他們只能這樣抱團取暖。


02 城市傷疤

富人盼著多買幾套保值,對於窮人,那套房子則是他們一生的彼岸、全部的希望。

澎湃新聞曾經報導,在廣州東北部,一個名為「澳洲山莊」的樓盤,從九十年代末至今,20多年過去,有兩千多戶業主苦等20多年,至今沒能住進新房。

有的業主早已還完貸款,有的業主從青年等到中年,還有些孩子都已經成家置業,更悲涼的已經離開人世。


在中國,爛尾樓由來已久。

上世紀90年代,海南留下600多棟爛尾樓,佔全國空置商品房的十分之一,用了大約十年時間才被消化。

差不多的時期,廣西的濱海城市北海,也從跨越式發展高峰期跌入谷底,爛尾樓沉澱資金200億元以上,而當時北海財政收入僅為大約10億元。

曾經開車從市區駛往北海銀灘,眼前大片的爛尾別墅,與周邊的雜草一同瘋長,進入20世紀初,北海成立盤活爛尾樓領導小組,有些樓盤最近才處置完畢。


這二三十年裡,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不僅創造了一片片浮華景象,也生長出爛尾樓這樣的「人間奇觀」,中國有名的鬼城,隨便都能數出幾個。

每個著名的爛尾樓後,都有你看不到的故事。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在超過十年的漫長工期裡,曾受金融危機影響停工七年;廣州著名的「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在十多年裡引來數百場官司;北京著名的爛尾樓「長安8號」,十年間經歷了三次更名、五次易主,最終才變成今天的佳兆業廣場。


一些公共建築,表面上由政府財政買單,比如前不久熱議的貴州獨山負債400億的爛尾樓群,但最終終究落到納稅人頭上;商品房部分,受害最深的則是那些普通的購房百姓,因為在所有開發項目資金中,預售資金少則佔30%以上,多的要超過50%。

因為時過境遷,爛尾樓的改造和盤活,有時比新建樓盤費用更高。以「長安8號」為例,收購金額達60億元,後期內部改造和建設耗資達數十億之巨。

像「長安8號」這樣,因為一線城市的黃金地段,能夠不斷吸引其他開發商接盤的少之又少;因為其他土地用途,一些爛尾樓盤接受爆破;更多的項目,則只能湮沒在時間的荒原。


03 預售之原罪

如同一個個時代的傷疤,這些爛尾樓群在刺痛著人們的雙眼。

有人把這些問題歸因於開發商的無良,然而,從制度層面,商品房預售制才是元兇。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資金鍊不斷裂是開發企業的生存底線。

而預售制,開發商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和銀行,相當於老百姓自己「眾籌建房」:土地款要靠預售款來支付(拆東補西),工程款要靠預售來維持,各種證件稅費要靠預售款來辦理......

房地產的高周轉模式也由此而來。

有家著名的企業,曾提出「拿地後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回正」的資金鍊要求,創造了三年內成為宇宙最大房企的奇蹟。


過去的住房短缺時代,預售制提高了周轉速度,有效解決了房屋供給問題,同時壓低了房屋價格,讓雙方都能得到好處。

但是這種制度,也為城市留下了一大堆品質低劣的建築垃圾,有的才住幾年就成為危房,面臨新一輪的拆遷,以致著名建築師王澍認為「中國城市已經崩潰」。

一張圖紙就能賣房,開發商閉著眼睛就能掙錢,誰還會好好地去建房子。

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消費者只能買紙上的房子,拿到手後經常缺斤少兩:人工湖不見了,公園不見了,承諾引進的學校變成了幼兒園,預售時答應的配套設施也成為了空口白話。


1994年,商品房預售制在內地落地。

2005年8月,央行金融小組擬定《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第一次提出「考慮取消房屋預售制度」,但從那份報告至今,口號喊了15年。

最近幾年,「取消預售制」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隨著城市住宅日趨飽和,預售制的弊端也日益突出。

早前住建部曾向廣東、湖北、四川、江蘇、河南、遼寧等省下發文件,其中要求對商品房預售許可進行深入研究。

2020年,就在外界強烈預期樓市即將寬鬆時,3月7日,海南省出臺樓市新規,全國首次提出「商品住房現房銷售制度」,一石擊起巨浪,全國的目光看向瓊島。


但是全面取消預售又談何容易?

因為一旦全面現售,必然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全面洗牌,中小房企搖搖欲墜,大開發商的利潤急劇降低;而房企負債率那麼高,錢都是銀行借出去的,一旦一家稍大的開發商扛不住,銀行也一定會被炸傷

再則周轉降下後,拿地也會變慢,勢必影響到地方土地財政;而開發商的大批量死亡,又必然會催生更多的樓盤爛尾。

如是進也難,退也難,左右是個難,只能慢慢地熬等。


房子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幸福,除非你不買房,否則總有一萬個理由與期房相遇。

這些年來,期房佔比持續上升,現房佔比不足2成,2019年期房與現房的比例超過7:1,部分城市期房佔比甚至高達8、9成。

作為消費者,除了擦亮眼睛,選擇實力更強信譽更好的開發商,實在也沒有更多辦法。

有錢人可以任性,但是對於剛剛進城的農民,剛需房貸人群,以及驚險升級的換房族,我真的建議你慎重對待期房。

總歸是買個容身的地方,如果抗風險能力實在有限,還不如買二手房來的踏實。


04 自救?比絕望更絕望

回到前頭昆明的「別樣幸福城」。

該項目佔地382畝,按照規劃將建設40多棟房屋。

1-3號地塊已經投入使用,儘管經常斷水停電,好歹是個完整的家。

4、5號地塊因為資金困難,遲遲無法完工。但5號地塊大部分業主買的是單位團購房,2015年持續停工後,業主們發起6次自救,籌集資金達2092.5萬元,雖然過程曲折艱辛,也總算把房子蓋好,並於2018年7月拿到了鑰匙。

最後真正被撂下仍然爛尾著的,只有4號地的業主們。


這時候,本應該承擔責任的開發商,因為有5號地作為參照,馬上把自己變成旁觀的路人甲,雲淡風輕地回應:「公司也希望與你們一道積極想辦法,共同努力實現早日復工,並參照別樣幸福城5號地塊自救模式推進復工和交房工作。」

當地政府部門也出來打官腔,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雲南省住建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自救也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方式。樓盤爛尾,根本的原因是資金鍊斷了。在這種情況下,業主與其把錢拿去租房,還不如湊錢自救。」

這都是什麼話?業主把錢交了,最後蓋房子還成了自己的事!


實際上,4號地的業主還真想過抄5號地的作業,但是他們抄不起啊。

雖然同為項目中的爛尾樓,4號與5號地的情況完全不同。

首先5號地塊是空軍某部隊和省統計單位的團購房,業主們都有穩定的收入,相比之下,4號地多為散戶,買房已經把積蓄花光;

其次,5號地停工前已經封頂,資金缺口是兩三千萬元;而4號地主體工程尚未封頂,外牆還沒有做,資金缺口粗算達8000多萬,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

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還願意住進爛尾樓來!


就這樣,很多業主一邊交房租一邊還房貸,直挨到樓盤爛尾的第六年。

其間也有家庭一度向銀行斷貸,其結果是購房者名下所有銀行卡全部被凍結,甚至連單位薪水都沒辦法收到。

趕上今年疫情,一些從事旅遊、餐飲或靠小商鋪維生的業主,在幾乎斷了收入的情況下,不得已住進了沒有任何防護的爛尾樓裡。

沒有人知道這種日子何時是盡頭,有沒有盡頭,他們只是這麼遙遙無期地熬著,熬著......

相關焦點

  • 爛尾樓再也不見?取消預售制的新規出來了
    在九月十五日,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網上發布了《關於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主要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的發展,規範預售制資金繳存和撥付行為,保護購房人的合法權益,防範化解房地產造成的金融風險,減少和避免「爛尾樓」的發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
  • 100多家業主住進爛尾樓,都是預售制的鍋?
    為什麼爛尾樓這麼多?一切似乎都指向了「商品房預售制」。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各種質量和交付問題,基本都與預售制度有關係。而現房銷售制度,所見即所得,可以倒逼開發商更關注樓盤質量。首先,取消預售制會導致現在的很多項目爛尾。要知道定金和預收款在開發項目的資金中,佔比很大。
  • 付了錢卻遭遇爛尾樓?業主如何規避商品房預售制風險
    買來的是幸福還是爛尾樓  如何規避商品房預售制風險  業主遭遇爛尾樓如何維權?收緊如成都,規定商品房預售款將全部存入監管帳戶,開發企業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違規收取購房款;放寬如唐山,不僅增加了提取重點監管資金的節點,也提高了可提金額。  我國預售制將走向何方,購房者又應如何規避付了錢卻遭遇爛尾樓的風險?
  • 不破不立,應全面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從根源杜絕爛尾樓的出現
    從根源杜絕爛尾樓的出現「萬家燈火沒有一盞屬於我家的......辛辛苦苦買了一套房子,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在這裡守著它。」這句話是住在雲南昆明某爛尾樓小區裡的一位業主所表述的話,她本人在一家醫院當清潔工,當初貸款60萬元買下了一套房子,原本以為從此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之家,誰曾想該小區因為開發商資金斷裂而爛尾,至今已達五年之久,迫於生活壓力,如今只能搬到四面水泥牆的爛尾樓裡面居住,即便還沒有水、電、網等這些基礎配套設施。
  • 爛尾樓裡的30位房奴:比買不起房更絕望的,是買到了爛尾期房
    最近,一則「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的新聞上了熱搜。這些住進來的人,都是背著房貸的「房奴們」。 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要不顧一切住進這片荒蕪,又險象環生的爛尾樓呢?>「千戶人家本應有千個故事但是現在卻都是同住爛尾樓」//下崗工人劉萍一家,也是爛尾樓的受害者 在疫情下,他們在原本從事的旅遊業中紛紛失業,她說:
  • 爛尾樓裡的房奴生活:沒水沒電不能洗澡
    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要不顧一切住進這片荒蕪,又險象環生的爛尾樓呢?,而買到爛尾房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要自己出錢自救,把爛尾房蓋完……03千戶人家本有千個故事但結局都是住爛尾樓這樣30戶「房奴」的故事,每一個拿出來都讓人心酸流淚,下崗工人劉萍一家
  • 爛尾樓丨誰買下了爛尾樓的「雷」?
    當房奴沒關係,但別是「爛尾樓」的那種呀!總聽說「家徒四壁」,你見過真實的嗎?談起預售制的歷史,則離不開東方之珠——香港。他不打算像使館大廈那樣用來收租,等上七八年才回本,而是發明了「賣樓花」——將正在興建或沒有動工的樓宇單元,形象稱之為「樓花」。所謂「賣樓花」,其實就是預售制。這一發明不僅一直被霍英東視為平生得意之作,還直接成就了「霍英東商業帝國」,也直接給了其他地產商以借鑑。
  • 爛尾樓裡的房奴:集體生火做飯、一個月洗一次澡...
    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要不顧一切住進這片荒蕪,又險象環生的爛尾樓呢?,成了房奴, 而買到爛尾房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要自己出錢自救,把爛尾房蓋完…… 這樣30戶「房奴」的故事,每一個拿出來都讓人心酸流淚,下崗工人劉萍一家,也是爛尾樓的受害者,在疫情下,他們在原本從事的旅遊業中紛紛失業
  • 爛尾樓裡的30位房奴:集體生火做飯、一個月洗一次澡...
    」,這樣的奇觀, 讓「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的新聞直接上了熱搜,成了房奴, 而買到爛尾房不是最慘的, 更慘的是要自己出錢自救,把爛尾房蓋完…… 然而,每個城市都會有這樣的爛尾房, 也會有這樣一群房奴,如果熬出頭了還好,
  • 買房人等待這一天,取消期房預售,不再買爛尾樓
    買房拿不到房產證,樓盤爛尾了或者被抵押給銀行了,這樣購房者就無法入住新房。因此,很多人呼籲取消樓盤期房預售制,以現房銷售最好,真正保障購房者利益。對此,你怎麼看呢?所以期房預售成了很好的資金周轉模式,有利於緩解負債壓力,這樣回款也快速流入。房子還沒有蓋好就出售了,銀行幫助購房者住房貸款,然後開發商可以獲得全部房款,剩下的就是等房子蓋好入住,然後拿到房產證,你繼續還清房貸就可以了。過去開發商高周轉模式下,房子能夠很快賣光,回款周期縮短,賺錢賺得盆滿缽滿。
  • 爛尾樓裡的30位房奴:每天爬18樓、集體生火做飯、一個月洗一次澡
    這樣的奇觀,讓「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的新聞直接上了熱搜,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要不顧一切住進這片荒蕪,又險象環生的爛尾樓呢?>但結局都是住爛尾樓這樣30戶「房奴」的故事,每一個拿出來都讓人心酸流淚,下崗工人劉萍一家,也是爛尾樓的受害者,在疫情下,他們在原本從事的旅遊業中紛紛失業,她說:「我倆現在都沒工作,負擔不起一年3萬元的房租,現在每月要還9200元的房貸。」
  • 「爛尾樓」頻現留下城市傷疤,強化預售金監管迫在眉睫
    花重金購入期房,擔心項目出現爛尾,買房就像一場看不見的「賭博」。在我國房地產發展的二十餘年曆程中,商品房預售制,以及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一直是購房者心中的隱疾。預售資金被挪用、樓盤未按時完工交付、甚至陷入爛尾境地,近年來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能否取消預售制度?短期內,「一刀切」會衍生新風險新問題,中小房企資金鍊難免承壓。
  • 三大建議下,「爛尾樓」將大大減少?
    其實,爛尾樓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開發商惡意跑路,有的是資金周轉困難,還有的是捂盤惜售。但是不管什麼原因,爛尾樓的存在,都和「預售制」脫不了干係。在預售制度下,業主不知不覺成了「弱勢群體」。拿出了真金白銀買房子,卻要等好幾年才能住上,還要承擔房子延期甚至爛尾的風險。然而期房銷售的時候,開發商會給出很大的優惠,還是能吸引不少人買房。
  • 買房者不用擔心爛尾樓了,17個省市或效仿海南,逐步取消預售制
    近年來,爛尾樓的消息屢見不鮮,國內許多地方都出現過爛尾樓的情況, 這給買房者家庭帶了巨大影響,一些經受不住打擊的買房者,甚至會因此走上輕生的道路,這導致一個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因為高房價和爛尾樓,許多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 爛尾樓
    爛尾樓! 源於大公館 如有侵權,請聯繫深房研究刪稿顯然,幾乎所有爛尾樓基本都是出現在預售制度之下。如果取消預售制,所見即所得,爛尾樓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即便千呼萬喚,取消預售制也只是今年在海南一地開始試行,而且海南新規只針對新出讓土地,試點範圍相對有限。比房價下跌更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 誰能拯救爛尾樓?黨媒呼籲關注民生之痛,什麼時候能「取消預售」
    ,業主們猶如野外生存的環境終於迎來了「別樣幸福」的希望,但這個爛尾樓只是萬千爛尾樓中的「幸運兒」。爛尾樓中的「幸運兒」不多,「上了熱搜的都能得到解決」,這句話既是無奈也是現實。「懸而未決」成民生之痛》;10月14日,人民日報發文《別讓「爛尾」毀了業主安身之所》,呼籲地方加強監管、重新審視爛尾樓的問題,甚至再提「改革預售制也是減少爛尾住宅形成的有力措施」。
  •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半月談》權威發聲,爛尾樓或「消失」?
    查閱資料可知,爛尾樓現象主要源於下述幾種原因:第一,開發商實力較弱,在工程建設中資金鍊出現斷裂等情況,最後被迫撤資停工;第二,預售期房產銷售數據慘澹,銷售前景不足以盈利,開發商「改弦易轍」,停工求變;第三,樓房施工質量差,導致出現「樓倒倒」現象,被迫停工爛尾。總體來說,導致爛尾樓情況出現的原因很多,但商品房預售制被不少人視為「罪魁禍首」。
  • 取消預售制可能不再是夢想,多地出臺政策,爛尾時代即將終結?
    開發商賣樓花,轉嫁風險玩得溜樓市發展這麼多年,爛尾項目並不少,有些業主運氣好房款可能會拿回來,或者原本的項目被其他人接手,最終拿到了房子。但是大部分業主錢財兩空。所以,社會上不少人都對預售制深惡痛絕。多地出臺政策,取消預售制可能不再是夢想
  • 比取消商品房預售更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有效遏制爛尾樓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試點現房銷售,有關這個話題的討論,持續了好多年,同意方和反對方各有道理,一直沒有探討出可行性方案,就像房產稅一樣,牽扯的層面方太多太複雜,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面實行。大多數購房者,舉全家之力,用一生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套房子。但是作為群體最大的買方,似乎並沒有人關注我們想要的是哪種交易方式。
  • 願天下不再有「爛尾樓」
    在爛尾樓的面前,房價的漲跌似乎都成了小事,樓盤爛尾收不到房子,連住都沒得住,如何避免買到爛尾樓呢?實際上商品房預售制這麼多年下來,爛尾樓並不罕見。買了爛尾樓,房子沒得住,首付打水漂,還得繼續還銀行的房貸,不還的話還會上徵信黑名單。樓盤爛尾的核心原因就是開發商的資金鍊斷裂,而且爛尾樓背後涉及到的巨額負債和債權糾紛複雜得很,一般不會有其他的開發商接盤,所以樓盤一旦爛尾很難再被盤活,基本就成為了這個城市一道抹不去的傷疤,而留在那些買爛尾樓的人心裡的才是看不到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