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攝影師在拍照時都會選擇使用鏡頭自動對焦功能,很少會用手動方式去對焦。隨著現代數位相機技術的成熟,自動對焦快速、方便、精確,適用於絕大多數日常拍攝。但是在很多特殊的場景下,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會被誤導或失效,不僅無法正確找到攝影師意圖中的對焦點,有些甚至無法合焦。此時如果需要嚴謹構圖精確拍攝,就必須進行手動對焦。哪些場景需要手動對焦,你試過手動對焦嗎?
1)弱光
最常見的需要手動對焦的場景——弱光環境拍攝。在弱光環境下拍攝時,例如野外拍攝星空、室內拍攝低影調靜物,夜景風光等。由於現場環境光線太弱,被攝物體距離又太遠,此時相機會因為無法合焦(聽不到「滴滴」的合焦蜂鳴聲,在取景器裡也看不到紅色的合焦提示點)而無法進行曝光(默認情況下現代數位相機會阻止快門按下)。因此就需要攝影師發揮手動對焦的功能,旋轉對焦環並通過取景器仔細觀察畫面的清晰度,才能正確合焦。
2)低反差
低反差是指被攝主體與環境之間的顏色、色調、影調比較接近,這種情況下,相機的自動對焦會被誤導,導致對焦失準。例如,一片白色雪景中的雪松,或者海天一色的風光。
3)主體佔比太小
有些攝影作品中,為了強調大小對比或極簡的留白構圖,會將主體置於一片空曠的大背景下。由於主體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太小,即使用單點對焦,單個對焦點的覆蓋面可能也超過主體本身,這種情況下用相機自動對焦就會被誤導,對焦於主體和背景之間,導致失準。此時你就需要手動進行精確對焦。
4)主體與幹擾物太近
如果被攝主體附近非常近的距離內存在其他幹擾物,而幹擾物又恰巧位於主體前方距離鏡頭更近的位置,那麼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就很容易把焦點縮鎖定到幹擾物上而非被攝主體。這種情況下,也非常需要手動對焦,讓主體清晰。例如,隔著動物園的籠子拍攝,會導致焦點錯誤地鎖定在欄杆上 ,又或者是微距拍攝蜜蜂採蜜,自動對焦就可能把焦點鎖定在蜜蜂身前的花瓣花蕊上。此時都需要手動對焦。
5) 建築攝影
建築攝影,尤其是現代建築,其幾何外型和外立面的幾何線條是自動對焦系統的天敵。例如,很多摩天大樓的外立面不僅形狀過於規整,而且裝飾線條也非常有韻律,拍攝這種建築時相機自動對焦系統也會被誤導。此時最好也使用手動對焦。
6)高光比
當拍攝場景中有大片對比強烈的明亮區域時,對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也很可能是一個考驗,如果相機寬容度不足時就會因此找不到對焦點。例如在戶外強烈的陽光下拍攝建築,由於天空的高亮在畫面中產生的大片高亮區域,這就會導致相機對建築的陰影區域「失明」。此時,為了準確把焦點鎖定,攝影師最好就使用手動對焦。
7)密集場景
當拍攝環境裡充滿了成百上千個元素,且每一個元素都有大量細節或者高度相似,相機的自動對焦也常常無法找到正確的對焦點。此時手動對焦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8)隔著玻璃
當你隔著玻璃拍攝窗外的風景時,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可能也會被玻璃上的倒影或雜物帶跑,此時也需要進行手動對焦。
9)主體前的移動物體
當你拍攝的主體前方有一個移動的物體時,相機的自動對焦也隨時可能被帶跑,例如拍攝馬路對面的街景時,中間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
在一般情況下,自動對焦可以滿足日常拍攝的需要。但對於很多專業攝影師,或者戶外、旅遊、夜景等拍攝愛好者而言,相機的自動對焦就並不總是那麼可靠,人工幹預進行手動對焦就像曝光補償一樣,是拍攝者對相機的正確引導,幫助相機獲得正確的畫面。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幫助。我是孤獨稜鏡,如果你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了關注我,歡迎轉發評論共同交流。